淘客熙熙

主题:对“请捍卫我说话的权利”厌倦了 -- afdsjl

共:💬26 🌺7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对“请捍卫我说话的权利”厌倦了

发现够一帖了,出来骗花,欢迎拍砖,拍砖不回

欧风东渐,“我可以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是我誓死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利”这句话被奉为圭臬久矣。现在更有一群人动辄“请捍卫我发表意见的权利”,在盾牌底下大放各种奇谈怪论,并且理直气壮。回头想想,我感到奇怪的是,“誓死论”归根到底只是一种观点,在当今却俨然成为每个人都必须执行的标准了,如果有人反对,是大可招致自由卫士的鄙视的。因此,我们眼前出现了这样一个喧嚣的狂欢节游行:同性恋吵吵要人支持理解,二奶在拍电影洗白,绿色先锋对其它人布道,范跑跑在前面领跑,精英在两边摇旗擂鼓大放光明,芙蓉姐姐在垫底的花车上摆着各种造型。充耳的噪音令人头痛,于是最后我从故纸堆里翻出褪了色的原文仔细看看,然后仰天大呼:

我不捍卫不行么!

我就一小老百姓,凭什么强迫我捍卫?我不捍卫,我们不捍卫,你就没权利了,就言禁了?我们怎么你了?是能油炸了你还是能火烤了你?再者,你自认有这权利,就能想说什么说什么?大伙不爱听,多数人不爱听,你闭嘴行不行?相声讲得不好,胳肢都胳肢不出笑声,难道能跳到观众席里拉着我们的手让我们拍巴掌?求求你饶了我们吧!退一万步,惹不起你们我躲开,不合作,成不?

家园 沙发
家园 鼓掌........
沙发
家园 最近这本色沙发不多见啊
家园 “你可以不同意我的意见,但是你誓死捍卫我发表意见的权利”

这话这么说才舒坦。

家园 还有“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听着挺自尊的,其实国王根本不想进去,因为国王现在和房地产商是一伙的,不进去也能把房子给拆了。更现实的情况是是有钱人排斥穷人争取自己权益的借口。公共资源如果越来越有限,个人财产的神圣性就是无耻掠夺的代名词。

家园 还有那个国王不能拆磨坊的故事

著名的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就在著作里表示过怀疑,说国王只要给市政官员一点暗示就可以拆掉了。

家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己之所欲,也请勿施于人”
家园 这故事已经被证明是虚构的

下面转引一篇考证文章。不知道这位“青珊瑚”朋友现在何处?也许可以考虑请到河里来作客?

德国皇帝与磨坊的真相

青珊瑚 2006-05-23 15:17

我的导师是德国的法学博士,下面是他对这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所作的真相还原。因为今天在《寻找法律的印迹——从古埃及到美利坚》一书中又看到这个故事,故把真相记录在此。

一、那篇故事的中文版较之德文版颇有差异,且错得离谱。

1、德文原版故事的作者名叫Johann Peter Hebel,此人生于1760年,卒于1826年。他的那篇故事创作的具体年月日已经无考,但肯定在1813年之前,因为那一年该故事被汇编入一个故事集出版。德国威廉一世皇帝则生于1797年,卒于1888年,继位为普鲁士国王的时间是1861年,加冕为德国皇帝是在1871年。很明显,中文版中的威廉皇帝当为德文版中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即威廉一世的爷爷的舅舅)之误。

2、人名错了本不稀罕,稀罕的是中文版故事的叙述者不动脑子:轮到威廉一世登上皇位时,蒸汽机早已普遍采用,那时又没现代环保观念,谁还会经营一座风磨磨坊去同蒸汽机磨坊竞争?就算是祖产又如何?事实是到十九世纪的四十年代,波茨坦地方曾经存在过的40余座磨坊全部被废弃,唯有这座磨坊留了下了。原因请容我稍后再述。

3、那座磨坊被德国人称为历史磨坊,自然有一些建筑资料可查。查阅的结果,该磨坊的确被国王拆过然后又重建过一次,但时间是在1787年,也就是磨坊兴建并运营后约50年。为什么拆?因为磨坊快要倒塌了!为什么建?因为国王喜欢那个磨坊的存在,所以用的是王室的钱!(同上注)把这个史实和中文版的故事相比,差得也太远了吧?那位郑城宽不是去过行宫现场两次还听过不同版本的上述故事吗?难道不记得德文版故事,不论是Hebel的原作,还是后人的改写,都到磨坊主说出那句名言时为止,并无后来派兵强行拆迁又被法院判决赔偿一节,这个是谁加上的?敢问贺卫方出自何典?

二、Johann Peter Hebel的德文原版故事同历史事实也不吻合,也是编造。

1、还是建筑资料:该磨坊是在1736年获得许可兴建的,而无忧宫是在1740年开始兴建的。磨坊主和弗里德里希二世国王之间的确有过法律纠纷,但纠纷的起因却不是因为Johann Peter Hebel故事中说的,即不是因为国王想拆掉磨坊,恰好相反,弗里德里希二世很喜欢那座磨坊,把它看作是无忧宫的装饰。纠纷的起因是无忧宫的院墙太高挡住了磨坊的风,因而磨坊主要求国王批准他到另一个地方兴建一座新磨坊,当然要求国王出钱。由于弗里德里希二世喜欢那座磨坊,所以最后他虽然批准了磨坊主另外兴建一座磨坊,却不允许原来的磨坊停止运营,为此他还减了磨坊的租税。磨坊后来的一系列修缮几乎全都由普鲁士王室出钱,包括前面提到的拆除并重建,全都源于此。(顺便提一句,即使在Hebel原版故事中,国王的理由也不过是嫌磨坊太吵闹。我怀疑,“有碍观瞻”这种典型中国式借口,多半也是知晓环境保护的现代中国人才想得出!)

2、我还得感谢杨-支柱,原来贺卫方还曾在一次访谈中说过“至少有一些历史记载表明它是真的”这样的话。哪些历史记载呢?就我所知,“历史”记载(而非故事)中唯一支持这个故事的仅仅是普鲁士国王曾和一位磨坊主有过冲突。仅仅这个支持就把那故事说成是“德国司法史上”著名的 “案件”是不是太夸张了点?更何况中文版还错成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呢?关公战秦琼吗?

三、我们还可以撇开故事是否属实不论,单讲那位弗里德里希二世的法治思想和活动,那其实也有限的很。

1、这又涉及一个磨坊,且真的是史实。在同一时期,在普鲁士另外一个地方也曾因一座水磨发生过诉讼。由于磨坊主不交租金,磨坊被法院判决拍卖。磨坊主向这位弗里德里希二世申诉,由此开始,这位“亲民”的国王先是间接的后是直接的干预了从一审到复审到上诉审直至最高法院的审理。由于各级法院都未按他的旨意判案,龙颜大怒的结果是涉案法官一股脑被扔进了军事要塞监禁起来。理由无它:老弗里茨想当然地认为那些法官勾结起来欺压百姓。而事实后来则证明是那位磨坊主利用了他,欺骗了他。2001年德国最高法院的院长还专门提到过这件事情。

2、那么那个无忧宫旁的磨坊何以成为“历史磨坊”呢?这就是宣传之功了。Hebel时代德国还在分裂状态下,他本人又不是特别的出名,估计那篇故事也没多少人看过。反倒是到了威廉一世时代,那故事居然由法文“出口转内销”地又传回德国来,正中德皇威廉一世下怀,有关磨坊就此被命名为“历史磨坊”。

不多说了。还是那句话,纯粹当个故事说说本无可厚非,但把故事当史实说则有问题。因为一扣住史实,则既没有磨坊被野蛮拆迁,老弗里茨的法治之功也不那么优秀。

家园 单纯讨论字面意思的话,中国有“野叟献曝”和“献芹”两个词

只是突然想到这两个词,而对你的发言不加以评论。俺是闲人,啥事都跟俺没关系。

对了,我说嘛,怪不得觉得对你的ID有印象

链接出处

属狗的,鼻子比较敏感,嘿嘿。

家园 您的回复看不懂,不明白您要说什么。

您给的链接不知道什么意思,有什么您直说好了。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咱也学您的样,来一段。

家园 “请捍卫我说话的权利”实际是唯恐大家看不到他在说话

用类似的话标榜自己,图出名,不管好名坏名,都有得赚。

家园 就是字面的啊,纯粹是文学或修辞方面的联想,不要多心

现代人啊,啥事都要琢磨琢磨

家园 一语中的,精辟
家园 那么多废话干什么

你有权力,我也有权力。你有说话的权利,我有拍砖的权利。

但是有权利,不见得就可以随时随地的用。你有上厕所的权利,你要是在厕所里面规规矩矩的上,没人管你。但是如果要随地大小便,那么就不要怪被人拍砖,骂变态和被罚款。

所以,该拍砖的时候就拍砖,拍错了就道歉,那么多废话干什么?

难道您是上海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