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奇异的菩萨 -- 无双公子

共:💬8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奇异的菩萨

  善慧菩萨即是闻名的傅大士,生于公元四九七年,是一位出色的禅宗的先锋。有一次,梁武帝请他去讲金刚经。他登上台后,拍了一下警堂木,便下台了。弄得武帝莫名其妙。善慧便问武帝:“你了解吗?”武帝回答说:“完全不了解”。善慧却说:“但我讲的经已说完了。”

  另有一次,善慧正在讲经,梁武帝来了,听讲的人都站起来,只有善慧仍然坐着不动。近臣们便对善慧说:“君王驾临,你为什么不站起来?”善慧回答说:“法地若动,一切不安”。

  又有一天,善慧穿着和尚的袈裟,道士的帽子,和儒家的鞋子来朝见梁武帝,武帝看见他这身奇异的打扮便问:“你是和尚吗”?善慧指一指帽子。武帝又问:“你是道士吗?”善慧指一指鞋子。武帝最后说:“那么,你是方内之人了”?善慧又指一指袈裟。

  据说善慧曾有一诗:“道冠儒履佛袈裟,会成三家作一家”。

  铃木大拙说得好:“禅是宗合了儒、道、佛三家,而用之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假如这种说法不错的话,那么,善慧早已开了先河。

  善慧曾有两首偈子,常为禅家所称引:“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译者按:善慧是那时的一位奇人,但他这种奇异行为以禅宗思想来看,却毫无奇异可言。他的不讲经,只是表明道的不可说;他的见圣驾而不动,只是强调真人之最尊(以今语译之,就是人格尊严);他的奇装异服,只是说明他不拘于一教,而要融三家为一体。

************************************************

《禅学的黄金时代》,作者吴经熊,译者吴怡,本文节选自第十四章 禅的火花

家园 顶! 虽然不全懂, 还是受益匪浅. 无论佛道, 这修行宜做不宜讲.

有善行而无善心. 不落执着.

家园 你比我强,我是根本不懂

按说咱们这种求学的平时也要接触些授业解惑的吧,如果哪个教授上了讲台打个喷嚏就说讲完了,谁能搞懂他是太牛还是太没货呢

家园 草民如有此奇异之举,定被视为异端以至巅疯。。。甚至会掉脑袋!

而名流者如善慧行之,却成了流芳千古之佳话!无怪乎今天即便做和尚,也至少要做处级局级的!呜呼“万事皆空”!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此“诗”如出自凡人之口,一定被斥责为狗屁不通,可善慧的胡诌,竟然成了大智慧的绝响!诗不诗的且不去理论,表达的意思不过是“意念决定一切”的基本佛理。如此看来,如今大行其道的“意淫”,岂不是与佛理暗合?

罪过罪过,阿弥陀佛!

家园 帆舢兄, 不然不然, 缘起性空. 意念原是空, 还来定它事?

看穿世事原本为意念, 乃是初步功夫; 观意念为空, 是进步; 再破空相就大不宜了; 但是不破此关, 终究执着于空相之中, 空也是"相"的一种, 迟早幻灭的.

诸般功夫皆是自己心里; 实在和外人的评价无关. 唉, 说了许多, 已落'言语障"中.

家园 蝎王兄, 讲个佛家的小故事, 和你提到的教授很象.

古印度, 有个"最胜心"夫人, 爱好佛理. 经常搞个辩论大赛, 弄来一堆和尚讲解佛经. 自己也以为很有修行, 达到了佛家49级.

大家都说来个一个尼姑, 高深莫测. 这夫人就把接在家中奉养. 一天, 请尼姑上法座, 问了极其高深的问题, (问题经文中有, 偶忘记了) 尼姑只是摇头. 夫人问了大半天, 硬是吗也没出来. 回去, 扪心自问, "自己到底哪里不对呢? 为什么尼姑她老摇头呢". 想啊想. 终于开悟. 修行, 修行, 修道在行, 不在言谈. 结果破了夫人的言语障. 于是, 夫人重谢尼姑; 可尼姑后来对人说: 这个最胜心实在聒噪, 老问问题, 害得偶半天没撒尿, 憋得直摇头.

我想故事是说; 想明白还要靠自己. 要修行, 也靠自己. 别人不过是引引路罢了. 引路的方法不同, 扶上驴送一程也可, 走一步抽一鞭子也可.

如何修行呢? 简单 ---

吃饭时吃饭, 无百般挑拣;

睡觉时睡觉, 无千种思虑.

总公司看来, 不容易做到呀.

家园 哈哈哈……

南朝时候,特立独行、标新立异是一种时尚,从东床快婿到爱莲说,无非是在野的豪族一种成名的手段。由于闲人太多,造成空谈风的兴起,直接促成了玄学的产生。也推动了禅宗的兴起。皇帝老儿也乐于这些人闲着,所以也不管他们。

禅宗的兴起,本来就是吸收了巫与儒的东西。佛教通过这种本地化的举措,改变了佛教的外来特征,在中土站住了脚。叫与时俱进也好,叫改头换面也好,反正不如此,佛教的生存都成问题。

至于禅宗的那些偈子,我倒觉得和“棒喝”“看话头”差不多,是一种接引的手段,就是让学人在刹那间醒悟。看得懂也罢,看不懂也罢,权当是人生的另一个角度吧。

不过我并不欣赏佛教,倒是推崇道教,毕竟是本土的东西,一部《道德经》把中国人对宇宙的感悟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一直认为老子、孔子和孙子是奠定中国文化基础的圣人。至于佛教,如果不是被同化的话,恐怕就会和在印度一样的下场了。

我的两个偶像石涛和八大都是先入佛,修行了几十年后,“向上一齐涤”,转僧入道了,可见佛教还是差了一个档次。

家园 原来如此。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