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瞎侃之福建方言 -- 任逍遥97

共:💬29 🌺1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瞎侃之福建方言

想以己之观点说点福建方言的东西。本人不是学习语言的,有不足之处请见谅

本人出身八闽之都,可惜自小就随父母到处飘,到了上小学阶段回到原籍入学,至今仍有印象当初听到的一些口音。后来逐渐长大,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了地方方言,可惜至今还不是很融汇贯通,很多精髓还是没有领略到,其中包括一些歇后语以及俗语。原因很多,还是说正题吧。现在很多网上都提最难懂的地方方言,我觉得还是以南方方言为最难。就单我们福建来说,方言种类繁多,具体来说分几个系统,一个是福州地方方言系统,其中每个区县都有口音,而且口音的差别还是相当大,但总的来说还是能互相听懂。一个是闽南方言以及客家方言系统,他们之所以能放在一起,在于我一个同学(来自闽南)告诉他能听懂。一个是莆田方言,最后一个是闽北方言,这个我就不是太熟悉,而且相当一部分都逐渐消失了,我一个同学就来自永安,他说那里能说那里方言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外来人口的逐渐增加,以及学校教育逐渐普通话化。

那就有人说福建在全国不是个巴掌大的地方吗,会不会很类似?这个问题有点复杂,要说有差别,很有差别,就莆田方言来说可以说任何外地人都很难听懂他在说什么。哈哈,记得以前说一个故事,说在对越战争时候,我们的无线通话经常让越南人知道内容,想当初可是成批成批的越南人到中国学习的。后来不知道谁想出来的让莆田人来对话,当然用的是方言,搞的越南人一头雾水--这哪来的鸟语啊?这个故事真实我觉得不容质疑,记得我上高中和大学时期,宿舍都恰好有一个同学讲莆田话,有次我无聊听他们两个老乡聊天,NND,半天没听懂他们在说什么。。很是无语。。。至于闽南话嘛,同样的大学宿舍,两个闽南人对话,他们的聊天内容也能听懂20%顶多。。

那么为什么福建的方言会如此之多呢,这个我也没有办法给个很好的解答。但是根据福建的历史,在很早以前就有闽越人在此生活,而后随着秦统一中原而后统一八闽,越来越多的中原人进入福建,而到闽王王审之时代达到一个高峰。接下来北宋南宋时期,中原的战乱不断,引得更多的中原人的迁入,随着每批移民的进入,他们的聚居地就形成他们内部的语言,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么多的方言在福建。顺道提到我的家族史,据我过世的爷爷提起,我们的祖祖籍来自中原开封,在宋代的时候迁徙入福建,在福州定居。很漫长的家族史。。HOHO。。现在还在谱家族谱。。

纯粹自己的所听所得,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家园 哈哈,王审之是我祖宗,我就在福州王庄。

是老王庄哦,不是王庄新村。

家园 老乡啊!握个手先。

闽南方言和客家方言是两个系统。反而莆田话和福州话的血缘要更近一些。易中天有专门的文章讲福建方言。我是在盗版的易中天说三国里看的。闽北方言从理论上是属于福州方言体系的。也有专家说,南平城关是一个北方方言的孤岛。这些现象可能和几次大规模的移民南下有关吧。再加上福建的交通十分不便,可能各地交流较少,所以十里不同音的现象十分普遍。

家园 我们说客家话的

南平的知道个别词

闽南话一点不懂

家园 客家话,里面很多都相互听不懂。0.0

客家话,里面很多都相互听不懂。0.0

家园 以前是温州话版……

现在怎么又变成莆田话了。

家园 【文摘】抄一下易中天谈福建方言吧

如果如赣语像刀,客家话像圈子,那么闽语就像是石头,而且是活化石。

  闽语的形态是很古老的,老得有时候你会觉得福建人说话简直就是在说古汉语:你叫汝,他叫伊,吃叫食,走叫行,脸叫面,黑叫乌,锅叫鼎,绳叫索,翅膀叫翼,图章叫印,房子叫厝,棉袄叫裘。当两个福建人相互询问“食糜未”(喝过粥没有)或“有伫无”(在不在家)时,你会不会觉得自己进了时间隧道?

  闽语既古又怪,既老又杂。闽语原本又叫“福佬话”。福佬,是后来之客家对先到之闽人的称呼。反正福佬就是闽人,或福建人,但福佬话却不好说就是福建话。实际上没什么笼而统之的福建话,只有闽南话、闽北话、闽东话、闽中话、莆仙话等等,它们都是福建话,却又都不能对话。这正是福建不同于广东、湖南、江西之处。广东人听不懂广东人说话,是因为他们并不都说广东话(粤语);湖南人听不懂湖南人说话;江西人听不懂江西人说话,也是因为他们并不都说湖南话(湘语)或江西话(赣语),比方还有说客家话等等。然而福建人听不懂福建人说话,却是因为他们都说福建话(闽语),这可真是没有道理可讲。

  事实上闽语也是汉语中内部分歧最大、语音现象最复杂的一个大方言。它不是一块石头,而是一堆石头。往大里数,是三块,闽南话、闽北话、闽东话,闽中话和莆仙话则是夹在这三块大石头中的小石头。细数,也有数出六块或九块的。石头堆在一起,挤得再紧,也各是各。闽语就是这样。闽南话、闽北话、闽东话、闽中话、莆仙话,这些“石头”之间的缝隙,很可能比某些大方言之间的差异还大。所以福建人和福建人坐在一起,弄不好就是大眼瞪小眼,鸡同鸭讲,不知所云。

  看来,弄清闽语的形成,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福佬的祖上多半也是北方人。起先来的是吴人,是孙权称霸东南时从江苏、浙江跑到福建来搞“开发”的。他们把“吴楚”、“江淮”方言带到了福建,所以闽语当中,还保留了不少原始吴语的特征。准确地说,那时的闽中,有古吴语,有古楚语,当然还有古闽越语。福建方言是多源的。

  不过这些先期入闽的吴人和孙吴政权一样没成什么大气候。真正成了气候的还是中原来的汉人。他们从中原跑到福建来,原因也很多:有“避乱”的,有“征蛮 ”的,有“谪遣”的。比如韩愈,就是“谪遣”。韩愈谪贬之地虽然在广东潮州,但那正是闽南话方言区。韩愈也好生了得,让潮州的山山水水都姓了韩(韩山、韩水)。不难想象,如果跑到福建的是一大批韩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中原汉人的大规模入闽,是在西晋末年永嘉丧乱以后。那时中原人每六个就有一个渡江避乱,一等的“望族”随皇室定居在富庶的江浙,而且把宁镇一带的方言从吴语变成了官话;二等、三等的只好继续往南跑,所谓“衣冠八族”入闽,说的大约就是这些人。入闽的路线大约有海陆两路,定居点则有三个中心,即建瓯、福州、泉州。所以,后来建瓯话、福州话和泉州话就分别成为闽北话、闽东话和闽南话的代表。当然,现在闽南话的代表已变成厦门话了。这很让泉州人私下里嘀嘀咕咕,不以为然,因为厦门本属同安县,而同安县又属泉州府。但这就像上海话终于取代苏州话成为吴语代表一样,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谁财大,谁气粗。

  迁徙的时间也主要有三次:第一次在南梁,主要定居于闽北;第二次在初唐,主要定居于闽南;第三次在五代,主要定居于闽东。“中原汉人三次入闽之后,闽方言便都定型了。”(李如龙《福建方言》)

  最初入闽的中原汉人虽然分散在闽北、闽东和闽南,当真要说话,大约还是听得懂的。但闽北、闽东和闽南,毕竟山河阻隔,道路崎岖,既不同风,亦不同俗。说起来福建的情况也是特殊,首先是天高皇帝远,北面有吴语挡着,南边有粤语堵着,西边呢,又有赣语和客家话拦着。就是想和北方说几句话,也没了可能。所以反倒是远离中原的福建,保留的古语古音最多。其次,福建的地理环境也特别,移民总是伴水而居的,如果水系较长,移民们也可能溯流而上,或顺江而下,进入别的地区。然而福建的河流都比较短,又大多独流入海,河与河之间又有高大的分水岭隔着,移民们便只好分别在晋江流域(闽南)、建溪富屯溪流域(闽北)和闽江下游 一带(闽东)互不搭界地各自折腾。鸡犬之声既不能相闻,也就更加老死不相往来。没有往来,也就生分了,最后,便连话都不通。

实际上闽语内部最大的分歧正在山与海。山,就是西北诸山,闽北、闽中、闽西是也。海,就是东南沿海,闽南、闽东、莆仙是也。二者之间的分野,“恰好与晋代晋安郡和建安郡的分界相重合”(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这也不奇怪。郡县总是因人而设的。从陆路入闽的进入西北山区,伴建溪而居,于是便有建安郡。从海路入闽的进入东南沿海,伴晋江而居,于是便有晋安郡。前者从仙霞岭、武夷山向东南发展,后者从东南沿海向西北推进,等到两郡之间的空间终于填满时,各自的方言却早成定局。后来,本属泉州管辖的木兰溪流域(莆田、仙游)自成一个二级政区(宋元兴化军、明清兴化府),莆仙话便成了闽东话、闽南话这两块大石头之间的小石头。

虽说福建方言分成几大块,但是彼此之间还是有点关连的。就拿莆仙话来说吧,临近的福清、永泰话深究起来还可以找出一点莆仙话的影子来。

南平现在已经变成了福州方言区了,主要是抗战期间大批福州人跑到山区避难造成的。我这福州长大的南平人比大多数南平人更知道南平话。

家园 咳,兄弟

你小孩的病怎样了?

家园 柳兄说的是。不过我这个在南平长大的福州人,倒是没听过

正宗的南平方言。听到大多数是福州话,还是莆田话。南平周边的沙县话,古田话,顺昌话也听过不少。

家园 不过无论福清还是永泰人都听不懂莆田话。

福清和永泰的人都可以听懂福州话这个倒是真的。莆田人的话这两地的人都听不懂。。。呵呵,我是看不到什么很明显的影子啦。

家园 闽南方言里有一句话叫“爽歪歪”,被

娃哈哈用在了小孩饮品的广告词中,后来被人指出这句闽南话的本来含义。娃哈哈只好解释说“无他,我们的爽歪歪就是爽呆了的意思”。

家园 听不懂福州话的福州人送花
家园 南平有好多讲福州话,有很多福州的移民。

莆田,仙游的蒲仙话福州人可是一句也听不懂.用福州人讲就是“挤瓜萨”,听不懂。哈哈,有点地域歧视哦。讲个有意思的,福州人怎么识别长乐人。长乐人也讲福州方言,只要听到把福州话“我”读成“委”的一定是长乐人,于是爱搞地域歧视的福州人就给取了个外号“长乐委”。莆田人也有个叫法(得罪,得罪)叫“莆田猴(音告)”据说是口音还有为人精于算计说起来福州人是够恶劣的,呵呵。

家园 谢谢,前辈上心。请了个北京积水潭的专家来动了个大手术。

一言难尽。

家园 中国东南沿海的方言是存在从浙江到广东渐变过度

如果你从浙江沿海开始,沿着海岸线经过福建各地,到达广东,你就可以观察到,一路上的口音是渐变的,甚至是较连续的过度过程。

福建方言在大的分类上属于吴方言。

山区里的方言,是存在“飞来石”现象的,这的确是因为交通不便引起的地理隔离造成的。

在湖南,我曾经见过一个深山里的乡村,人家都说一口北方方言,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不知多少代之前是从北方派来镇压南方叛乱的部队,后来整个部队就停留在那里了,定居繁衍下来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