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潜伏 -- 爱智智

共:💬10 🌺3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潜伏

一个多月前,我看了《潜伏》,感觉非常好看。它讲的是,军统外勤余则成被我党策反后,在天津站潜伏的故事,中间穿插着他与三个女人的感情纠葛。

我认为,《潜伏》之所以好看,不仅是因为像美剧一样结构紧凑,用多方叙事营造悬念,细节经得起推敲(不像一般国产剧,比如《浴血坚持》,虽说拍得不错,但节奏过于缓慢,除非对那段历史感兴趣,否则是不会看的);而且还在于人物的表演非常出色(特别是配角),有理想的左蓝、布尔乔亚无病呻吟的晚秋、金钱主义的情报贩子谢若林(典型的搅屎棍,近些年成功剧都有类似的角色)、阴沉老辣的站长吴敬中、狡诈的军统特务马奎、陆桥山、李崖、还有形态各异的三位官太太和只露过几面的带有江浙口音的戴笠和毛人凤。

而对于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感觉真实”。说“感觉”真实,是因为我不知道“真实”应该是什么样;而说是“真实”,是因为剧中人物不像很多剧中党员那么硬巴巴的。为什么抗战时那么多青年向往延安,那么多白区青年被我党成功策反?本剧给出了一条发展路径。

前两集因为直接交待余则成被我党策反的过程,并没有铺垫说他在抗战期间怎样同情共党、对重庆绝望的思想历程。我们只是从别人口得知吕宗方(军统内余的领导,中共地下党员)认为余已够策反条件。而在剧情中,余也直接表达出对中共的同情,“我觉得他们说得挺有道理啊”,而且后几集他人之口的话也可以体现一个理想青年对KMT的极度失望,比如吴敬中的指导语“我们要抓紧时间享受生活,体会党国给予的恩惠,将来浴血奋战,我们就更知道为什么而战了”、“蒋宋孔陈家里有多少钱啊,所以他们愿意革命”、“要不为了那点特权,谁愿意做官啊”,还有谢若林的精辟解释“你看看现在那些为官的人,嘴上都是主义,那心里全是生意”。但他还有忧虑,“延安那边在查三青,查CC,我一个军统分子干什么去”,更对左蓝说出“你到底是真的爱我?还是共党的美人计?”最后,也许是由于对直接接触戴笠蝴蝶为保护个人财产而出卖抗日情报而产生的绝望,也许是对中共地下交通战奋力营救的感谢,也许是对左蓝的无限思念,一种混合的思绪牵引着他,终于被我党策反成功。

这时,并且在他潜伏的相当时间内,他与大多数青年一样没有研究过马列著作,也许只是凭着看到《西行漫记》后的一腔热情,他信仰的是良心。正如他在回答李海丰“是重庆的?还是延安的?”,他回答道“抗日的”。这也就不难理解,沈醉在《军统内幕》中提到的在抗日时军统牺牲了很多青年,其中也有不少是中共地下党员,不管他们属何党派,他们信仰的是良心;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历史中国民党军统电台的军官张蔚林和冯传庆为积极抗日,主动找上门来被策反;也就不难理解杨章武(历史中真实执行潜伏任务)之子在看到《潜伏》后所发出的感慨

不过,其实最令我辗转反侧的却是生命的残酷。这与《暗算》中表达灰色色调是一致的,当我看到江南在树林中发疯、黄依依被悍妇间接致死,我都感到革命者的绝望。也许真正的革命者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对自身的巨大牺牲。在本剧中,当余则成与朝夕相处的妻子翠平远望着对方却不能相认的诀别后,相互打听对方时,翠平得到的却是强硬的“我们来就是想通知你,在没有接到命令之前,您不能离开这个镇子”。而余则成在听到冷漠的“找到了还能怎么样,你们已经不可能在一起了”后,几乎就要发作。是啊,正如谢若林所说“乱世就是舞台”。有的人千里投奔延安却被军统揽下,成为对付中共的特务、胜利后镇压的对象(如打入延安最成功的军统汉中特训班成员);有的人忠于革命,却在被捕后不得已投降,最后前往台湾,客死他乡(如“新三杰”的上线王克坚);有的人冒死对敌,取得辉煌成绩却不能宣扬,胜利之后,却因自己人误解而危及政治生命(如风云际会、与蒋汪日巧妙周旋的潘汉年)。这就是这些人的悲剧命运。

被称为最大共谍的郭汝瑰,时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作战厅厅长,负责直接制定作战计划,也就是直接将作战情报送出,在解放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以至于一些后来释放的国民党将领仍对他耿耿于怀,杜聿明病逝前,郭汝瑰去探望,杜聿明抓住郭汝瑰的手說:“我最后再问你一次,你当时是不是共产党?”。郭汝瑰說:“光亭(杜聿明)啊,我们是属于政见不同。”建国后却被诬为国民党潜伏特务组长,随即被逮捕,后因董必武等人作保而被“平反”,但也仍不免在反右斗争中被打成右派,在文革中遭到批判,长期无法恢复党籍。

与丁玲、张爱玲并称中国文坛三才女的关露,处于对党的忠诚,对潘汉年的信任,潜伏在“七十六号”头子李士群旁边。一个著名女诗人,却被文化界斥为“汉奸文人”,关露承受多大的痛苦。这也改变了她的一生和爱情,建国后关露因潘汉年案牵连被捕,出狱后身居陋室,无法再与恋人王炳南相恋,在孤独中度过后半生,没有等到彻底平反就去世了。

最后说说与我党出名的才子陈毅元帅的爱情海枯石烂的胡兰畦。先说说陈毅怎样对待爱情的。他曾经对认为已经牺牲的妻子赖月明作诗怀念,“破纸窗前透月明。”即使思念后来的妻子张茜时,“月明知我此时情”,也是有“月明”的。当人们知道“月明”还在人间时,陈毅早已分隔在了冥界。而我要所说的胡兰畦潜伏在KMT,她与陈毅两人订白首之盟,却因组织不同意而痛哭而别。胜利后,向组织询问陈毅,却得到与余则成似乎一样的回答,“陈毅都儿女成群了,你还找人家干啥?”同时也因为潜伏期间社会关系复杂受到组织的怀疑,胡兰畦此后未再婚育。

我不禁感叹命运的捉弄,看到最后结尾余则成与晚秋共同望着结婚证而惆怅时,不禁想起《保密局的枪声》里的“老三”,深情地望着大上海后,毅然上船,继续执行潜伏任务。这实在让人担心,因为真实中吴石案几乎让台湾的地下党员丧失殆尽。我想无论是余则成,还是“老三”,他们的命运都大抵如此吧。

关键词(Tags): #潜伏
潜伏
家园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潜伏
家园 有个小小的意见

有的人忠于革命,却在被捕后不得已投降

不同意“不得已投降“的说法。被捕后叛变的哪一个不是“不得已”,无论如何,就是叛变投敌了。

潜伏
家园 花,最近正看《中国秘密战》,以补充知识。

信仰良心,说得很好

家园 我写的时候也想过这个问题

因为他第一次被捕,应该说挺英勇的,被组织营救出来,第二次被捕也没有说出他就是“后三杰”的上线,即使这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但他毕竟是叛变了。

我只是感慨,觉得那个年代对小人物命运的捉弄。淮海死了多少人,最后大人物杜聿明还不是能善终。小人物,特别是这些潜伏人员,无论最后结局如何,除了极少数人(如熊向晖),都是悲剧的。

潜伏
家园 这个也不一定,看属于那个系统吧。

这实在让人担心,因为真实中吴石案几乎让台湾的地下党员丧失殆尽。我想无论是余则成,还是“老三”,他们的命运都大抵如此吧

以前看过一部小说《特工行动》,小说里的主人公是陈龙选中的,派往军统潜伏。被唐纵看中送到美国留学,好像是跟FBI学。49年毅然回国投奔唐纵。又被蒋大公子看中,作侍从。小说结束。

主人公的革命领路人,他的舅舅几次进出台湾,回去后写报告指出台湾地下组织的一系列严重问题。然后,接受任务,另外组织一个系统。不与台湾地下组织有任何联系。

这部小说的作者之前写了《陈龙传》。稿子被国A毙了两三次,每次都要求删掉某些案例。

反正是小说,可以编。信不信,随意。

家园 tg传统就是这样啊

永远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别的地方,上次他们采访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原型的战友。也是老共产党员,里面透露的信息就是就算这个电台被抓还有其他的,保管人甚至是当时国民党的一个潜伏人员。至于说一些相关人员后来的下落,那个老人意味深长的说这个就不好说了吧。可以相信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去了台湾甚至相当大的可能是现在仍然健在。tg的情报能力在周边地区相当有名

潜伏
家园 请教

邋遢道人的老窝(blog),哪个是正宗的?搜来的太多了,先谢过。

  • -- 系统屏蔽 --。
家园 没看懂你想说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