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折腾还是不折腾?阅读十一届三中全会 -- 起于青萍之末

共:💬67 🌺14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法国就是典型的小农遍地的国家

法国大革命的这点成果还是保留了一下。但是这也是法国资本主义在制造业方面落后于英国德国——因为小农经济让制造业无法得到足够的劳动力——更早出现了资本过剩,结果成立金融帝国主义。

中国的农村制度,不是一个简单的小农制度可以概括的,包产到户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土地私有制,因为土地并不是私有的。这点区别很不起眼,但是很重要。

另外,还要考虑现在农业生产率的增长要比过去快得多,所以传统小农经济无法提供劳动力的劣势也被弥补了。

历史可以参考,但是并不简单重复。

家园 可惜,看了都是白看。

del

家园 这样啊,那以后习主席上台他咋办啊
家园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与历史相比,我们的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来自粮食生产本身的改变,我的意思是耕作模式,作物的品种,化肥的使用等等等等。这没有问题。

但这不意味着承包本身不起作用。

第二个问题是,承包释放了这种生产能力。释放了被人民公社抑制的生产能力。

对第一个问题的承认不能否定第二个问题。

说个例子,两个各方面都很相近的人最后他们的社会地位,财富,成就相距甚远。

你说这是由于二者的社会地位造成的。这当然非常有可能。

但是这不能否定两人个人努力的不同。

主帖中的

其实,认为:“包产到户”大幅度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增加了农民收入,是个制度幻觉。“包产到户”是人民公社的反动,当鼓吹“包产到户”的神奇功效时,有人经常忘了:人民公社正是“包产到户”的反动。

这种说法是难以接受的,它几乎在说改正错误是毫无益处的。

它的这种说法的成立的前提是人民公社和承包在释放生产能力方面是等同的。而他恰恰是谈论二者的差异。

家园 仅一家之言而已

我其实并不否认包产到户的积极意义,毕竟它给了农民更大的自由,更少的硬约束(至少出门不用请假,但来自国家和集体的软约束并没有完全消失,比如仍然有公粮统购,集体提留等)。

如果从社会化大生产角度看,这其实真是生产关系的退步,就像从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回到家庭经营作坊一样。但这并不见得一定就是坏事,只要适应具体国情就是好的,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至于猫抓老鼠的本领增加,是因为猫本身积极性提高呢还是因为猫采用了新的捕鼠设备,或是两者兼有?我认为是两者兼有,但是捕鼠装备的提高是关键。

归根到粮食增产这个问题,我还是坚持农业科技进步(种子、化肥、水利)这些才是最主要最关键的地方,再加上包产到户以后的劳动积极性高涨(这个没人能否定),粮食生产当然如虎添翼、突飞猛进。参看我以前的帖子:侠客梦:【原创】农村改革的零碎回忆

在现今农民大量外出打工、种地积极性极大降低的情况下,只要保证种子和化肥投入,粮食单产仍然稳中有升。我认为,这个就可以十分明确地证明种子、化肥对粮食生产的决定性作用。

家园 不由的让我想起“民可使由之”

对那段话的解释有很多种,一种是“民可,使由之”。很赞同你说的,制度的效果有人的因素。一定是和它所适应的人群有关,而且会随着人群的变化而变化,可能这个时候是“民可”,过个时候就是“民不可”了。

土地和粮食,在那个时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到现在,至少粮食而言,很多人都不愿意种自己承包的田了。

家园 好像有一点点问题

如果说,‘美国离开那一跃(驯服资本)只有一点距离’,那么,驯服资本之后是什么状态?现在,人力资本也是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那时是否人力资本的份额会更高,甚至主导?

资本主义必依赖私有制,这样资本才可以通过继承不断取得发展。如果资本仍然可以继承,那么可能很难驯服它。资本自身是有意志的,它自发地会去寻觅剩余价值。只要允许私有,允许资本发展,它就必然会通过剩余价值生长起来。

人就是这么回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