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灰黯城市中慢慢死去的中国毒人 -- 若天无云

共:💬113 🌺341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灰黯城市中慢慢死去的中国毒人

题记:

两年前,2007年1月19日,上海遭遇空气重度污染,整个市区蒙蔽在尘埃中,空气能见度小于450米。

环保部门通过媒体对市民表示,这是“天气因素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导致。在不久前加入天气预报的项目,“可吸入颗粒物”超标三倍的友善提醒,让市民颇感安心。

三倍,对中国人从来不算什么。

那五十倍呢?

中国国家标准界定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能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PM10)。

而更被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重视的PM2.5,在中国被不为所知的原因,人为故意的忽略了。

PM2.5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于PM10。因为那些细小的颗粒物,不仅可以进入血液,影响肺部组织,从而诱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并直接导致癌变。

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环境》论文记载:2007年1月19日,上海市空气中PM10和PM2.5的浓度,分别达到过每立方米744微克和466微克。这是极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浓度。

对比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的推荐值:PM10和PM2.5的日平均浓度分别不能超出每立方米50微克和10微克。

那一天,举城吸毒。

中国改变世界:

多年前,研究人员在中国上空发现一种新的大气现象,包含大量污染物的对流层毒雾,这种现象最初被定名为ChinaBrownClouds,缩写为CBC,中国脏云。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以及大气活动得以让毒雾迅速蔓延到亚洲其他国家的特性,这个名称在正式提案时被改成了AsianBrownClouds,缩写为ABC,亚洲脏云。

有趣的是,印度也很快崛起,和中国共同面对国际社会的环保指责。中印两国在命名上获得难得的共识,并体现出了极大的协作。

2003年2月,中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工作组会议。这次会议上,两国强烈抗议,要求取消“AsianBrownClouds”这一名称。在发达国家坚持已经约定俗成的“ABC”简称不应变更的情况下。

新名称充斥亚洲人的智慧光芒,新名称定义为“AtmosphericBrownClouds”,缩写仍未ABC,大气脏云。

天佑炎黄、子孙永生:

随着国际社会对ABC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污染物中的成分日渐清晰,包括黑碳、含碳颗粒物、有机颗粒物、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等。此种污染的强大杀伤力,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深感恐惧,通过大量的证据,规划署发表报告指出:每立方米PM2.5的浓度,在10微克的基础上,每超标20微克,以上海的人口规模,会导致每年19万人死亡。

事实证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过于悲观。

因为按此标准推断,上海每年因污染死亡人数将超过500w,五年内没有大量外来人口补充上海人将全部死光。

而且上海成为死城的忧虑也绝对是杞人忧天,因为2006年至今,上海每年的外来人口都超过500万,对常住人口为2000万的上海而言,即便本地人四年绝户也不会对经济建设带来想象中的可怕影响。

当然自毒云驻扎长三角以来,上海的领导班子的变动颇为频繁。

碳排放的悖论和全球气候谈判的中国底牌

波兰波兹南12月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刚刚结束,议程可谓硝烟四起,始终行走在谈判破裂的边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相攻击推诿。

发达国家已经无法履行《京都议定书》的尴尬,通过对世界格局改变的阐述,拼命将战火蔓延到发展中国家。

中国作为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夹缝中的碳排放大国,此次却并未遭到太大非难。用脚趾思考也知道我们并不是做的有多么令人钦佩,而是中国有ABC这块威力十足的底牌。

诡秘难测的毒雾辩证

ABC不只作用于中国人的大批死亡,对全球气候系统也正在产生极大的影响。非常可笑的是,这种影响大体上是正面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棕色云团报告的领衔作者、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所拉曼纳森(V.Ramanathan)教授曾专注于分析过毒雾成分中的黑碳(blackcarbon)或者说黑碳气溶胶,它的产生非常有中国特色,由富含碳的燃料,如农作物秸秆和煤炭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雾。它只产生于粗放式燃料使用和能源浪费的过程。

这种灰黑色的、厚度超过3公里、面积超过美洲大陆的毒云,大幅度降低地面能见度的同时。也造成了反射阳光和吸收热量的事实,客观上减缓了全球气温上升的幅度。如果中国不能可持续的为毒雾提供污染物补充,全球地表温度将至少上升2度,这是地球无法承受的。

两度升温导致的冰雪融化,至少造成55公分的海平面上升,这将是人类和地球的浩劫,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孟加拉国的恒河和布拉普德拉河的三角洲、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与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等将全部消失,台湾问题和日本问题将不会再是问题。

没有人敢指责一个如此伟大的国家,为了地球安全,他牺牲大批公民死于癌症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主观造成能源浪费、对气候恶化和它直接导致的酸雨,以及对“北旱南涝”等情况的加重卧薪尝胆。

一切都是为了地球

中国医疗改革从1992年改到今天,只敢保官员不敢保百姓,整整17年过去了,当年的孩子都读大学了,卫生部的副部长和媒体解释中国医疗改革尚未真正开始所以也谈不上失败。

每年我身边的年轻朋友至少两名死于癌症,成功的医改很容易成为拖垮经济的锁链,如何能改。

这是一个充满黑色幽默的绝妙悖论,用我们的污染和我们的死,去拯救地球。

家园 后话

上月,一位朋友不幸肝癌走了

还不到30,留下2个月大的儿子

所以收集了部分资料

以作警醒及纪念

家园 看来上海人已经死光了。
家园 上网回帖鬼魂状慢慢飘过……
家园 我07年4月份去的上海,空气还可以。
家园 在对付西方的时候中印经常并肩作战

李鹏总理曾经在国际会议上替印度猛烈出头,印度外交官感激不尽。

后话
家园 不太明白的逻辑

很奇怪,我有点看不懂……如果您一位朋友的癌症去世就能证明上海有毒,那么一个没有得癌症去世的上海人能不能证明上海没毒?地球某一个地方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城市里也有一个不到三十岁就因癌症去世的人,那么是不是也要证明那个城市有毒?

家园 确实不能叫亚洲棕色云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少在兄弟面前提联合国

我一直认同这句话,联合国是个马戏团!主要是用来寻开心的。

家园 这篇文章存在一个严重的科学上的漏洞

“2007年1月19日,上海市空气中PM2.5的浓度,达到过每立方米466微克。”

“通过大量的证据,规划署发表报告指出:每立方米PM2.5的浓度,在10微克的基础上,每超标20微克,以上海的人口规模,会导致每年19万人死亡……上海每年因污染死亡人数将超过500w”

——这里缺失了一个关键的数据,就是暴露在“PM2.5的浓度达到每立方米466微克”空气中多久,才会造成“每超标20微克导致每年19万人死亡”的后果。

——就算是专门用于杀人的化学战毒剂,在测定50%致死率的时候,也要设定暴露时间和吸入总量的。

——但是这个报告没有提及时间问题,或者是把某日的峰值当成一个平均值使用了。

——无论是哪种,都是一个科学上极其低级的失误。

——比科学上的无知相比较,更成问题的是文风:“2006年至今,上海每年的外来人口都超过500万,对常住人口为2000万的上海而言,即便本地人四年绝户也不会对经济建设带来想象中的可怕影响。”很显然,上海人没有死绝,所以为了面对这种尴尬,作者把话题转移到外来人口身上,回避了上海本地常住居民是否死绝了这么真正的问题。

——环保很重要,人的生命很宝贵。但是过度引申就很无聊。

家园 在上海居住时间超过20年的鬼魂

与楼上同飘。

家园 哈哈

每年我身边的年轻朋友至少两名死于癌症

幸亏不认识你啊

家园 你说的空气微粒指标有误

你说的推荐指标50和10微克是年指标(不是你所的日指标),上海测报的是小时指标(峰值指标)。根本不是一回事。美国环保总署规定PM10的24小时指标是150微克/m3,pm2.5年指标15微克/m3,24小时指标35微克/m3,峰值指标更高。Houston的PM2.5峰值指标经常突破50微克/m3。

请看如下链接。

美国环境总署的PM指标

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for Particle Pollution

里面指标分级很清楚。

以下是PowerPoint文档,显示美国休斯顿的小时PM指标和风力、风向的关系。数据是小时指标。

PM2.5, PM10 and Winds in Houston during 2002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纠错,也是学习的一种。赶快去搬板凳。
家园 太矫情了

受不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