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听敌台和抓特务 -- r33300

共:💬32 🌺10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听敌台和抓特务

最近网上很多人评论《潜伏》这部连续剧,不能免俗,我也上网看了看,的确是一部好片子。就像有些影评所说,它的故事和情节挑战的是观众的智力,而不是耐力,这是国产连续剧的一个飞跃。虽然作为一个谍战篇有些细节上的小瑕疵,但是瑕不掩瑜。另外,余则成和几个女主角的感情作为另一条线索也拿捏得不错,我认为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片子。

看完了全剧,我对其中的一个有趣的细节产生了兴趣,查了些资料,给大家晾一晾。

剧中多次出现余则成通过收音机收听上级指示的情节,这就是曾经被广泛使用的间谍通信方式 – 密码广播

说起来密码广播是很古老的间谍工具。说是古老,但是至今仍然在一定的情况下被广泛使用。远的不说,台湾军情局对潜伏大陆情报员还定期不定期的使用密码广播。记得当年上大学时喜欢听短波电台,偶尔晚上调台时就能够听到这样的密码广播,至于内容嘛,就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研究所呼叫勘探队……”然后就是一连串的阿拉伯数字。

那么密码广播的原理是什么呢?说出来其实很简单。接收到密码广播的情报员(如特务余则成)将收到的广播代号记录下来,然后根据收发双方约定的密码本查出来这一串串数字代表什么字,这些字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他所需要的信息。

至于密码本,每个情报员各不相同,通常是一本书,而且每个情报员选的书,都不同,这样就防止了由于一个情报员暴露而使得这个情报网瘫痪的情况的发生。打比方说,双方约定用1980年商务出版社出版的《老舍文集》作为密码本,并约定以四位数做密码,则密码“3673”,即第三十六页,第七行,第三个字。如此,情报员依抄收的数字,再翻书页,译读全文。

当然,广播时间和频率也是双方约定好的,所以才有了剧中的余则成晚上守在收音机前等广播的情节。

由此看来,这种间谍通讯方式的特点是,简单,单向。接收人只要有一个收音机就能解决问题,而密码本则可以选用书店常见的书,唾手可得。

但是,这种方式有没有缺点呢?当然有。

首先,它是单向的传输,余则成只能接收,不能发送,他如果想传送情报给他的上级,他还是需要通过电台(地下交通站)来完成;同时,也正是由于传输的单向性,所以发送方并不知道接收方是否受到指令,不利于重要指令的传递;另外,由于使用的是收音机的广播波段,所以敌对方可以采用频率覆盖的方法来阻止广播,这就是我们在收听短波时经常听到噪音的来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这种方式容易被破解。在余则成的时代破解这个东西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现在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一本厚厚的书放到电脑里就那么一点大,对全书做一个全面扫描也不是件困难的事情,现代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使得破译密码也变得容易多了,因此上这种传递方式逐渐被人们放弃。

所以,人们后来更多地借助于电台。这就引出了我要聊的另外一个话题,抓特务(敌台)。

由于密码广播的种种缺点,以及电子设备的小型化的发展,潜伏特务更多的使用电台作为通讯工具。

电台,就是用于传输和接受电子信号的设备。这个东西早在1837年由美国 的莫尔斯首先试验成功后很快就用于军事上的信息传递。所谓兵贵神速,信息技术在军事上的意义不言自明。

而对于潜伏特务,这个电台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 有了它就能够更加自主的传递和接受信息从而完成潜伏和刺探情报的任务。

但是,有矛就有盾,有电台就有找电台的方法,这就是下面我将要聊到的无线电测向技术

早期无线电通信中,为了接收电台的功率和确保通讯质量,人们致力于研究电磁波的定向发射和接收。其中关键部分便是定向天线的研究。定向天线的研究和应用,使得无线电测向成为可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无线电测向原理

打比方说,某特务A正在发射电报。两个反间谍人员分别从B和C两地检测到了A发出的信号。由于探测天线接受信号的定向性,B和C能够根据信号强弱画出两个指向A的信号最强的直线,这两条直线相交就是特务A的位置,剩下要做的事就是在地图上确定A的方位去抓特务(电台)了。

这个原理在战争中被应用于飞机的导航,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研制成功小型测向仪装上飞机,利用伦敦广播电台的广播导航,实现了对伦敦的轰炸。战争能够极大地调动人类的智力,这实在是人类的悲哀。

这本来是一个和军事密切相关的活动,但是根据它的原理人们发展成了一项崭新的运动 – 无线电测向运动

无线电测向运动是竞技体育项目之一,它类似于众所周知的捉迷藏游戏,但它是寻找能发射无线电波的小型信号源(即发射机),是无线电捉迷藏,是现代无线电通讯技术与传统捉迷藏游戏的结合。

大致过程是:在旷野、山丘的丛林或近郊、公园等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事先隐藏好数部信号源(电台),定时发出规定的电报信号。参加者手持无线电测向机,测出隐蔽电台的所在方向,采用徒步方式,奔跑一定距离,迅速、准确地逐个寻找出这些信号源。以在规定时间内,找满指定台数、实用时间少者为优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无线电测向运动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

中学时班上有两个同学是无线电测向运动员,在课余时间也借他们的电台和测向仪玩过这个游戏,真的非常好玩。人们在搜寻电台的过程中的猎奇心理极大的调动了全身的运动细胞,一个电台跑下来一两个小时都不会觉得累,实在是一件有益身心的运动。

但愿,人类能够更多地把科技成果用到和自己生活相关的领域而不是战争中,这个世界将会美好很多。

关键词(Tags): #潜伏#听敌台#抓特务元宝推荐:牛铃,
家园 哈,总算有人讲无线电测向运动了

好玩。比傻傻的在跑道上跑几百几千米有意思多了,还要综合识图的能力

家园 东湖兄,您给来点专业的吧

我只知皮毛。

家园 我也不专业

喜欢的是比这个还要简单一点的定向越野,或者叫做定向运动。说它简单一点是因为在定向越野中目标是在地图上标注好了的,而无线电定向比这个更复杂,这个目标点还得自己去找,所以运动量还要更大一些,脑子也要求更好使一些。

在野外狩猎会用到很多这方面的技能。以后给猎狗戴上了信标机,大概就会用得上无线电测向了

家园 我当年是搞无线电测向的

从前很多少年宫都有无线电小组。

无线电小组中一组是搞无线电收发设备的,一组搞无线电收发,还有就是无线电测向。

其实这些统统都是军体项目,是以前军事上使用的。这些兴趣小组也是为战时储备通讯人才的。无线电测向其实是过去反侦查的重要手段。

测向本身难度不大,测的精度主要是靠器材决定的,难的是如何向这个方向前进,就是如何到达电台位置。这里要学会看地图,画地图,目视测距,环境识别,道路选择。要明白在真实世界里两点之间不是直线“最短”,借助道路桥梁可以很快到达目的地。

这个从前都是有比赛的,可惜这种比赛观赏性比较差,但是参赛者是非常有趣的。我最后一次参赛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看到有人提这事,很激动,知道这项运动的人很少。

家园 花您一下

我接触到这个东西也是20多年前的事儿了,现在印象也不是很深了。

记得当初如果电台埋藏的靠近电线杆或者金属物品附件的话会很难寻找,甚至无法找到。不知道正真比赛时对此有没有硬性规定?

家园 这个无线电测向运动

现在有个玩法,大概算是这个东西更简单更容易的版本了吧,叫做Geocaching,用GPS代替无线电测向,因此不需要无线电发射源而需要一个坐标,可以寻找任何东西,也是挺好玩的.

家园 这个还好,

方向天线指对地方时,耳机里可以听到很大的声音和之后的哑点。声音的强弱是判断方向和距离的重要因素。

拿上天线,走几步扫一扫,马上可以找到的。伪装只能欺骗远距离(几十米以上),到了眼前,很难骗过的。

这个活动需要经验,因为障碍物,天气等等环境因素会影响信号。要排除这些干扰,作出正确的判断。

熟悉环境很重要,你如果知道哪里有山坳,哪里有高大建筑,对判断很有帮助。我们从前就时常出去“作弊”,去周边看环境。看了风景,不用付钱,还可以在外面吃一顿。那时,哪怕是阳春面也觉得很好吃的。

我喜欢这个运动,因为它对智力的要求高于体力的要求。斗智为主。

家园 多谢,二十多年的疑问

您给我解决了,呵呵。

家园 我讲的很粗

这里有个网址,有点介绍。

外链出处

另:声音大是在接近的过程中的,真正的方向上是没有声音的哑点。

上面那个链接里有点介绍。

家园 这个似乎有点印象

就是用天线扫的过程中声音逐渐变大,而后突然没有了声音,然后声音又由大变小。

家园 我上高中的时候玩过定向越野

地理老师是毕业没两年的大学生,带着我们几个野小子玩,很有意思。看完文章觉得无线电测向应该也很有趣,要是当时能够知道有这么个项目,一定会去掺和掺和

家园 读大学的时候,我就听过密码广播

大一学校发了听听力的收音机,刚领到觉得新鲜,晚上在寝室里就拿着收音机乱调。结果调出个不知是什么台,没内容,只不停的报数字,四个一组。好不容易等它报完了数字,就开始放音乐,放了会音乐,又开始报数字。

家园 哈哈,花,找到一个同行

当年我也是玩这个的,之前是小学组织后来到青少年宫培训,后来我还拿到了三级运动员呢,虽然不知道是省市级别的还是国家级别的有没有什么用,不过真是挺有意思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们小学大大的开放了一把,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还搞无线电小组,当时都是全是独一份的。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就搞2米波,我那时候好像才2年级所以玩10米波。后来大了从6年级开始玩2米波一直到初中要考高中了才作罢。

抓狐狸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单纯的hiking要好玩得多业更有挑战得多。指南针,测距什么都还好,看等高线地图对当年的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环境道路选择还有最后判断电台的位置对小朋友的判断力自信心还有细节观察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当年参赛就在一个破树洞里面找到了一个电台,现在都记得那时的高兴劲儿。

更有帮助的是,由于是团队作战,团队协作能力也非常的重要,如果是参赛,由于时间有限,有时要学会放弃,这对小朋友而言,也是很难能可贵的培养。

可惜这么好的活动后来就没再推广了。

对了,我现在还练就了一个秘籍。即使我开大音量听新闻听歌,也能听出混杂其中的很细微的声音,我家狗狗对此表示十分不满。

家园 记得当时是称作'猎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