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猜谜集序之五(趁热打铁) -- 云深不知处

共:💬2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杨震

杨震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杨震廉洁奉公传为千古佳话。

杨宝的儿子杨震,是后汉章帝、和帝和安帝时人,为杨姓的35代祖,亦有称为弘农杨氏始祖的,因为他是弘农华阴人。他少年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他"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是当时的大儒学家。他长期客居河南湖城县,任教二十多年。一般有学问的人,都称他为"关西夫子杨伯起"。州郡里多次请他去做官,他都拒绝了,只在家里教书。后来,有一天,有只冠雀(鹳雀)含了三条鱼,飞到他的讲坛上。他的学生把鱼拿起来说:"老师,蛇一样的鱼,听说是象征卿大夫的衣服颜色的,三条的数目,是表示三公的职位,老师自此以后,要高升发达哩!"杨震听了,更是勉励自己,发奋地用功,在学问上求进步,作为将来做官时候的准备。他在五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做官,四迁荆州刺史和东莱太守。

昌邑令王密,本是由杨震在荆州刺史任内举出来的孝廉。当杨震做东莱太守的时候,王密为了感谢他的举荐之恩,便在深夜里,偷偷地拿了10斤黄金送给他。杨震不肯接受,并责备王官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他的意思是说:我知道你,所以我才举你为孝廉;你却不知道我是个清廉的官员。这是为什么?可是王密却说:"三更半夜里,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

"你这是什么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杨震很严肃地说:"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的呢?"王密听了,便非常羞惭地谢罪走了。

杨震做官清正廉明,从来不肯私下接见任何人,就是家里的人,也不准他们询问他的公事。他后来做到太尉的高官,除了他应得的薪饷之外,丝毫都归入公家。他常常教他的子孙们疏食,来节省家用。出门的时候,也教他们步行,不准乘坐公家给他准备的车子。有人见他这样清廉,做了国公的大官,家里还是那样的清苦,就劝他整治产业。他却说:"让后世的人,称我的子孙为:'清白官吏的子孙';拿这个当作遗产,不是很丰厚了吗?"由此,"清白传家"的美誉传诵至今。

后汉安帝元初四年丁巳(117年),杨震被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当时博士选举风气不正,所选博士名不符实。杨震极力煞住这股歪风,他荐举的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都是过得硬的,"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安帝永宁元年庚申(120年),杨震代刘恺为司徒。安帝延光二年癸亥(123年),杨震又代刘恺为太尉。这时,安帝的舅父人鸿胪耿宝向杨震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希望得到提拔。杨震不同意,耿宝又亲自找到杨震说:"国家很倚重李常侍的才能,准备让您提拔他的哥哥,我只是向您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杨震说:"假如朝廷想要我们太尉三府征召人才,就一定会有皇上批示的尚书命令。"他坚决不同意,耿宝就十分抱恨地走了。皇后的哥哥执金吾阎显也推荐所亲厚的人给震,杨震又不接受。司空刘授听到这些讯息,立即推荐了这两个人,十天之内都得到了提拔。由此,杨震更加构怨于人。

然而,像这样正直清廉、不徇私情的官吏,在朝廷内外不仅是吃不开的,而且必然遭谗受谤,不获善终。杨震更是如此。临死前,他慷慨地对他的诸子门人说:"死是--个人不可免的。我蒙恩居位,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悲嬖女倾乱而不能禁,还有什么面目见天下呢?身死之日,用杂木为棺,布单被只要盖住形体,不归葬所,不设祭祠。"因饮鸩而卒,时年70余。待到一年多以后,汉顺帝即位(126年),奸臣樊丰、周广等被杀,杨震门生虞放、陈翼往京城为杨震翻案。朝廷都称颂杨震是忠臣。顺帝乃下诏封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先葬十余日,有大鸟高丈余,集震丧前,俯仰悲鸣,泪下沾地。葬毕,乃飞去。郡守以此情状告顺帝,加上当时连续发生灾异。顺帝感到杨震被诬陷而死,于是下诏策说:"已故太尉杨震,正直为怀,使他辅佐时政,而小人颠倒黑白,陷害忠良,上天降威,灾害屡作,求神问卜,都说是杨震枉死之故。我的昏庸,加重了这种罪过。山岳崩塌,栋梁折断,我是多么危险啊!现在使太守丞用中牢具祠,魂而有言,来享受我的这些祭品吧。"于是时人立石鸟像于杨震墓所,彻底为杨震平反昭雪。

家园 陆秀夫

陆秀夫(1236-1279年),字君实,楚州盐城(今建湖县建阳乡)人。幼时随父母迁居镇江朱方镇,在鹤林寺读书。有一首题诗:"岁月未可尽,朝昏屡不眠。山前多古木,床上多残编。放犊饮溪水,助僧耕禾田。寺门旧断扫,分食愧农贤",表达了他同情劳动人民的感情。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他与文天祥为同科进士,后入李庭芝幕下。临安(今浙江杭州)陷落后,任礼部侍郎,坚决主张抗击元军,与文天祥等人在福州拥立端宗,任左丞相。文天祥在与元军谈判时被扣押去元大都,途经镇江时逃回,尽力组织军队抵抗。后因整个形势恶化,陆秀夫、张世杰等护卫端宗转移海上。

1277年,元世祖忽必烈得知南宋"海上小朝廷"未被消灭,速派出水陆两路进行围攻。11月,张世杰迎战失利,与陆秀夫护卫端宗至井澳(今广东中山县南海中的岛屿)。1278年4月中旬,11岁的端宗病亡,一时人心惶惶,准备一散了之。在此时刻,陆秀夫挺身而出,再立赵?m为帝,与张世杰一道,共撑危局。张世杰进军雷州又失利,再移至??山。陆秀夫、张世杰决心守??山,与元军决一死战。1000多条战舰集中在海上,在断炊的情况下,坚持抗元。1279年3月19日在??山海面决战中宋军战败,护驾的陆秀夫眼看赵?m座船笨重,难以行驶,元军张弘范追兵又接近,估计已无力护驾,决心以身殉国。他先催妻、子投海,又背负小皇帝赵?m 怀藏玉玺,从容投海,时年44岁。7天后,尸出海面,被乡人收藏,后人怀念陆秀夫,在??山刻石纪念,题为"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明嘉靖十年(1531年)在盐城始建陆公祠,陆秀夫的家乡人民,也为陆秀夫筑衣冠墓于大陆庄(今建湖镇西南50里)。

家园 【文摘】《史记》 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

《史记》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行直,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浙,斩首八万,虏楚将屈??,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不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裁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拙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粹,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鹗其糟而啜其狎?何故怀瑾握而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以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徙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家园 屈原著作年谱

屈原著作年谱

屈原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自屈原去世两千多年以来,研究楚辞、关注屈原生平的学者数以百千计。但是,由于史料缺失,屈原的生平事迹至今仍然扑朔迷离,许多基本的问题都是悬而未决、莫衷一是。例如,许多人包括某些日本学者甚至认为根本就不存在屈原这个人。当然,这种论调不值一驳,因为它无法回答目前列在屈原名下的作品又是谁创作的问题,也无法抹杀这些作品的艺术成就。

公元前343年(虎年)正月二十一日(取清代学者邹汉勋说),屈原出生于楚国秭归的巴族巫师家族,取名之意为正则(巴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因出生在虎年虎月虎日的吉日,被认为是天生应继承巫师之职,故取法名灵均。屈原的远祖可追溯到太昊、少昊,“昊”即高高在上的太阳,亦即高阳,其后裔有巴人(今土家族)。屈原先祖伯庸,原为庸国国君,公元前611年被楚灭,其族迁徙到长江三峡秭归。

约在公元前325年,屈原18岁时离开故乡秭归,只身去郢都求学(孔子18岁去周都洛阳拜见老子,表明当时习俗年满18岁可以远游求学),以施展强国抱负。

公元前325年~前318年,屈原撰写《橘诵》等新楚辞体文章,以擅长《巴人歌》和精通巴楚巫术仪式闻名,得到楚怀王赏识,被赐楚国望族屈姓,起名原,字平。

公元前318年,楚怀王十一年,屈原25岁。是年楚怀王任合纵长,欲大展鸿图,起用一批锐意改革图强、主张合纵抗秦的青年政治家,任命屈原为左徒。

公元前318年~前313年,屈原在左徒任内,主持楚国变法修宪,参与楚怀王任合纵长的联合抗秦活动,曾出使齐国,商议联合抗秦事宜。在此期间,楚国亲秦派贵族不断歧视、诋毁屈原,致使楚怀王逐渐疏远屈原,所任左徒之职亦变得有名无实;为此屈原撰写《惜诵》,试图重新获得怀王信任而未果。与此同时,屈原欲与楚国望族士女求婚的努力,因出身少数民族而屡屡受挫。

公元前313年,屈原30岁。是年张仪自秦赴楚,以割地为饵,劝楚怀王亲秦背齐,楚怀王信之,屈原坚决反对背齐亲秦。上官大夫等亲秦派贵族大臣寻机谗陷屈原,屈原被楚怀王罢左徒之职。此后,屈原一度自行南方(可能曾短暂回到秭归旧乡),撰写《思美人》嘲讽小人。由于此文,屈原进一步遭到打压,被流放到汉北;为此,屈原撰写《抽思》歌剧,以便能够在宫廷演唱,希望借此感动怀王。

公元前313年~前312年,屈原撰写《离骚》,此文震惊楚国朝野,并感化楚怀王,被重新任命为三闾大夫。

公元前312年~前296年,屈原在任三闾大夫期间,主持楚国祭祀大典《九歌》(每年春秋各一次),修订《九歌》诸篇,新撰《国殇》,激励楚军士气。屈原在出任左徒、三闾大夫期间,周围曾聚集一批有政治抱负的文学青年,或许有宋玉、景差、唐勒等人。

公元前299年~前296年,楚怀王被骗至秦国遭扣押,滞留秦国三年而死。在此期间,屈原撰写《招魂》,主持为楚怀王招魂仪式。

公元前296年,楚顷襄王三年,屈原47岁。是年楚怀王客死秦国,屈原遭受小人排挤,预感将进一步遭受迫害,对天命和传统知识体系产生疑问,撰写《天问》。令尹子兰借口《天问》大不敬天,向屈原发难,楚顷襄王放逐屈原到沅湘地区。

公元前296年~前281年左右,屈原在放逐期间,创作《九章》中的《涉江》、《怀沙》、《惜往日》等诗篇。在此期间及以后,仍然应当有一些文学青年先后追随在屈原身边,屈原的著作赖以传播和保存。

约在公元前283年或稍后一二年,屈原年满60岁以后,因年老而被允许回到郢都居住,但无官职。楚顷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遣使于诸侯,复为合纵,欲以伐秦;次年(公元前280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汉北、上庸地给秦。在这种情况下,顷襄王没有理由再继续放逐主张抗秦的屈原。

公元前278年,屈原65岁。秦国大将白起攻入楚国郢都,顷襄王等大臣逃往陈(今河南淮阳)并迁都于陈,屈原再一次被顷襄王排斥在外,只能与民众逃往楚国东南方避难,定居在汨罗江畔。

公元前278年~269年,屈原在汨罗江一带居住,屈原在此期间创作的著作失传。

公元前269年,屈原74岁,离开郢都已9年,撰写《哀郢》。

公元前296年或之后几年,屈原创作《悲回风》,是为绝笔之作。不久,屈原高寿而死,葬仪采用巴族传统的船棺水葬(龙舟竞渡、向江水投粽子救屈原的习俗,或即源于此),被当地人误传为是屈原自沉汨罗江。

屈原的妻子和儿女、后裔情况不详。《通志?氏族略?以族为氏》屈南条称:“本单姓,楚屈原之后,裔孙仕后魏,时重复姓,以自南来,乃加南字作屈南,或作屈男。”

家园 天问

天问

?屈原?

曰 遂古之初 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 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 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 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 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 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 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 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 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 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 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 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 列星安陈

出于汤谷 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 所行几里

夜光所德 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 而顾菟在腹

女岐无合 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 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 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 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 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 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 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 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 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 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 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 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 何以杆之

地方九则 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 何画何历

鲧何所营 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 坠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 川谷何??

东流不溢 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 其修孰多

南北顺椭 其衍几何

昆仑县圃 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 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 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 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 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 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 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 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 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 倏忽焉在

何所不死 长人何守

靡??九衢 ??华安居

一蛇吞象 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 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 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 麸堆焉处

羿焉??日 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 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涂山女 而通之于台桑

闵妃匹合 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 而快??饱

启代益作后 卒然离辛

何启惟忧 而能拘是达

皆归「身矢」鞠 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 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 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 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 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 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 封冂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 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 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 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 岩何越焉

化为黄熊 巫何活焉

咸播??黍 莆腭是营

何由并投 而鲧疾修盈

白握婴?? 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 不能固藏

天式从横 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 夫焉丧厥体

??号起雨 何以兴之

撰体协肋 鹿何膺之

鳌戴山?\ 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 何以迁之

惟浇在户 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 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 而馆同爰止

何殿易厥首 而亲以逢殆

汤谋易旋 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 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 何所得焉

??嬉何肆 汤何殛焉

舜闵在家 父何以麾

尧不姚告 二女何亲

厥萌在初 何所忆焉

璜台十成 谁所极焉

登立为帝 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 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 终然为害

何肆犬体 而厥身不危败

吴获迄古 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 得两男子

缘鹄饰玉 后帝是飨

何乘谋夏桀 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 下逢伊挚

何条方致罚 而黎服大说

简狄在台 喾何宜

玄鸟致贻 女何喜

该秉季德 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 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 何以怀之

平肋曼肤 何以肥之

有扈牧竖 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 其命何从

恒秉季德 焉得夫朴牛

何往营班禄 不但还来

昏微遵迹 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 负子肆情

眩弟并淫 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 后嗣而逢长

成汤东巡 有莘爰极

何乞彼小臣 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 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 媵有莘之妇

汤出重泉 夫何捩尤

不胜心伐帝 夫谁使挑之

会朝争盟 何践吾期

苍鸟群飞 孰使萃之

列击纣躬 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 定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 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 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 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 何以将之

昭后成游 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 逢彼白雉

慕王巧梅 夫何为周流

环理天下 夫何索求

妖夫曳墟 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 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侧 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 卒然身杀

彼王纣之躬 孰使乱惑

何恶辅弼 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 而抑沈之

雷开何顺 而赐封之

何圣人之一德 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 箕子佯狂

稷维元子 帝何竺之

投之于冰上 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 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 何逢长之

伯昌好衰 秉鞭作牧

何令彻彼岐社 命有殷国

迁藏就岐 何能依

殷有惑妇 何所讥

受赐兹醢 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 殷之命以不救

师望在肆 昌何识

鼓刀扬声 后何喜

武发杀殷 何所悒

载尸集成 何所急

伯林雉经 惟其何故

何感天抑地 夫谁畏惧

皇天集命 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 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 后兹承辅

何卒官汤 尊食宗绪

勋阖梦生 少离散亡

何壮武厉 能流厥严

彭铿斟雉 帝何飨

受寿永多 夫何长

中央共牧 后何怒

蜂蛾微命 力何固

惊女采薇 鹿何钓

北至四水 萃何喜

兄有噬犬 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 卒无禄

薄暮雷电 归何忧

厥严不奉 帝何求

伏匿穴处 爰何云

荆勋作师 夫何长

悟过改更 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 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 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 忠名弥彰

家园 老大,I服了YOU

您忒强了!怎一个“牛”字了得!您都搬出水准来了

马援
家园 百战交南我设定的是张辅

张辅,明英宗是名将、老臣。威震南荒倒不必说,终不全是指他最后死于土木之变,可谓横死。

马伏波乃病卒,算是善终,死后被污,也没损他什么令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