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林彪:曲线救国的失败者 -- 花老乔

共:💬10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林彪:曲线救国的失败者

1971年9月13日,中共副统帅林彪的座机坠落于蒙古的温都尔汗沙漠。其妻叶群、儿子林立果同机身亡。

许多年来,不少人一直在推测分析,林彪的座机到底是被周恩来下令击落,还是因油料耗尽或机械故障而坠毁。我倒觉得,这虽然也不失为一个研究的课题,但更重要的则应是研究林彪本人的思想,和对林彪本人进行评判。

夺权的动力:满足权欲还是施展抱负?

在中共史上,林彪主要以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的形象出现。他戎马生涯二、三十年,能跻身于中共最高决策圈,则只是在五、六十年代之交。只十年左右,他的政治生命与自然生命就一起非正常完结。而这十年也正是中共高层最剧烈变动的时期。林彪没有留下系统的政治著作,人们确较难洞悉其思想实质与全貌。然而只要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历史事实还是留给了人们一些从事研究的机会。

林彪为何要出逃?中共的解说词是他“谋害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阴谋败露。”身为中共副统帅的林彪为何要谋害毛?中共解说,他要“抢班夺权”。他为何要抢班夺权?中共没明确讲下去了。

林彪确有要取毛而代之,成为中共最高首领的意图。这一意图是出于个人绝对权力欲的剧烈膨胀,还是想在治国安邦上能不受任何掣肘地施展自己的方略,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呢?

个人权力欲,世间许多较有能力者都不同程度地具有。然而它通常较隐蔽,不作公开宣称,而且往往是渗透在其所从事的事业中,林彪的思想上当然会有此种成分。但如果把林彪的一切作为都归结为个人权力欲,把林倒毛的行动评判为纯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那无异于把一段复杂的历史事实作了个简单化的结论。

林彪身亡后,中共搞了一阵子的“批林批孔”运动,说林彪是孔子的信徒,因为经发现在他的卧室里挂满了写着孔子“克己复礼”一类名言的条幅。这是一个极重要的线索,是我们赖以了解林彪深层思想的第一个钥匙。毕竟,他挂在自己卧室里的条幅绝无可能是作秀于人的。(他聚精会神学毛著的照片倒是百分之百的作秀。)

林彪的纲领:《五七一工程纪要》

林彪要克自己的什么?要复什么礼?是不是要克复自己的冲动、愤慨,用他推崇的“韬晦”之术,去逐步创造机会,施行自己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在中华大地上恢复一个较美好的社会制度?这真是个政治谜语。有没有谜底呢?谜底在哪里呢?

有谜底,谜底在《五七一工程纪要》。“五七一”为“武装起义”的谐音,系林立果的“小舰队”所拟,其中运载了林彪的思想。

《五七一工程纪要》除了拟定一系列武力倒毛夺取政权的具体措施外,还对毛进行了简扼的批判。

“纪要”说,毛是“披马列主义之皮,执秦始皇之法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封建统治者。对人民实行封建法西斯专政”。“纪要”还指出了当时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民缺衣少食;工人工资长期冻结;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干部五七干校是变相失业。”“纪要”进而提出其政治主张:要以“社会主义的民富国强代替毛封建法西斯专政下的国富民穷。”

《五七一工程纪要》以中共绝密文件的档次却在全国范围内传达。连工厂每个车间班组都可分摊到一份,但只准读、看,不准抄记。“纪要”的传达在当时整个社会产生极大震动。因为象“纪要”里那样骂毛简直是天方夜谭,而这种骂法竟是出自毛的“亲密战友”“副统帅”之口,人们嘴里都一同声讨林贼,但心里却各有所思。有人悄悄说,公布《五七一工程纪要》是不得已,因对毛、对中共政权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舍此无法解释林彪为何要出逃。还有人暗中议论,公布“纪要”完全是周恩来一箭双雕的计谋,既搞臭林彪又指出了老毛的笨。

中国人毕竟是个极健忘的民族。尽管当时震动极大,但不久就渐渐淡忘,至今中国民间还有几人记得《五七一工程纪要》?

早在五九年庐山会议上,毛在一次讲话中大捧秦始皇,林彪插言:“秦始皇焚书坑儒。”毛接着说:“秦始皇焚书坑儒算什么?秦始皇只坑了四百六十个儒。我们在镇压反革命中坑了四万六千个儒都不止。右派份子骂我们是秦始皇,我们一概承认,只是他们骂的还不够,还要我们作补充。”这在中共高层的政治生活中只是个转眼即逝的历史小镜头,它被绝大多数的人们所忽略。但其实它的内涵极为重大。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毛、林两人对秦始皇截然不同的看法。当时林尚未入中共最高决策圈,还未成为毛的亲密战友,故才会冒出这一句音调不合的插话。联系起林的尊孔,林在《五七一工程纪要》中对毛的痛斥,可以洞悉林思想的一贯性,对古代秦始皇和当代秦始皇的厌恶。

林彪选定了曲线救国之路

据上所述,笔者对林彪作出如下大胆的推测。

林在治国安邦的许多方略上与毛意见不同,他意欲改变毛的倒行逆施,但暂无门路,五九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被贬,林主要以军中资历取而代之。从此他的活动半径不再只是军队武备。他目睹彭德怀正面进言的悲惨下场,悟出欲要施展自己的主张,唯有骗取毛的信任,以求毛授予他更大的权力,暗中膨胀自己的势力,以求有朝一日取毛而代之,完成“克己复礼”的大计。正如他自己所说,“不讲假话,办不成大事”,这也算是一个曲线救国的方针吧。

于是,林彪大搞政治挂帅,大力倡导学毛著,极力捧毛,掀起对毛的个人崇拜。果然毛高兴了,开了金口:“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渐渐地,林的形象凌驾于政治局其他常委之上。及至六六年,毛以林为支撑发动了旨在高层大整肃的所谓“文化大革命”。

一九六九年四月,中共“九大”召开,林彪被确定为毛的接班人,并载入党章。林的几位得力的部属邱会作、吴法宪、李作鹏等均进入政治局。鉴此,林已向最高权力宝座迈进了一大步。然而,林彪很快发现自己这个“副统帅”、“接班人”实质上近乎“王储”一个,“副统帅”与“正统帅”一字之差,差之千里。要正式登上宝座,要么是毛禅让,要么是毛故世,禅让绝无可能,而毛又体壮如牛,望其仙逝,望穿秋水。

周恩来成了掌权最大障碍

问题还不仅此而已。世事变化无穷。党章系由文字组成,文字系由人手写出。自己接班人的地位并非真的坚如磐石。“副统帅”的实际内容也只是个国防部长而已。执掌一切的最高权力在毛,国家的行政权在周恩来。而周已在毛的文革大肃整基本落幕后,不动声色地进行各种修补工作,巩固其班底实力。毫无疑问,这个以周恩来为首的一股势力是断难跟自己合作的。无论自己是正常接班还是倒毛上台,都将面临周系势力的挑战。并且,毛又在耍弄政治平衡的帝王权术,明显对周系势力的集聚予以默许。这岂能坐视?除周势力外,还有江青一系。文革中虽跟自己颇能合作,但以江乖张的性格和政治野心,终难免磨擦以至对决。

一种深深的危机感笼罩着林彪。他深知,如果他能上台执政,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对社会、对人民作出一些正面的贡献,那不但是舒展了自己的志向,也是对自己的形象作出了新的塑造,人们会因自己治国安邦的功绩而重新认识、理解、评判自己前阶段的所言所行,否则自己只会以一个肉麻吹捧暴君、助纣为虐、荼毒社会的丑恶形象载入史册。他必须应该有所行动了。

打蛇要打头,要想搞垮周势力,捷径是除周。七零年某日,云南省革委会主任谭甫仁接到林彪秘密指令:有一架某种标志的飞机将飞越其省上空,务予以击落。谭心知有异,不敢抗命也不敢照板执行,遂耍了个滑头,派歼击机将该机迫降。从被迫降飞机上走下来的竟是怒容满面的周恩来。谭甫仁的滑头并未能使他逃脱厄运,惊惧交加的谭甫仁旋即被暗杀。

林此举的失败与周结下了不可解的仇结。周惊醒过来后,立即全力投入对林的特工反制行动。并且毛也因此而对林大生疑心。

世人皆知周是个精明的行政官僚,而较少人知晓周还是个特工高手。当他还只是个不到三十岁的青年时,就已执掌了中共的特工大权。顾顺章叛变供出了中共首脑机关的一切秘密,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全靠周安插在国民党要害部门的特工钉子李克农、钱壮飞等起了关键作用,救了中共一命,否则,一部中共现代史都可能要重写了。周一直有自己的特工班子,当这部机器加速运转后,有关林体系的一些秘密行动的报告就会很快送到毛的办公桌上了。

林为了尽快获得更多一些实权。对毛耍了个花招,建议毛重任国家主席,毛已表态自己不任国家主席,也不设国家主席一职。林坚持这一建议无非是向毛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不做国家主席,让我做吧。”这已不是推测,而是可在叶群对其效力者的一句话中得到验证。叶群说:“不设国家主席,林彪往哪里摆?”于是就引起了九届二中全会上的一场轩然大波。

下决心以非常手段挽救颓势

这次林又失算了。毛坚决不予林,非但不予,还严厉责罚了林的几员大将。至此,林面前的路已经不多了。周系势力对其戒备森严。江系势力与之分道扬镳。毛又一再讲了对林感到厌恶的话。在林看来,往后要么是每况愈下,坐以待毙,要么是用非常手段来挽救颓势。于是就有了林系里一批以林立果为首的少壮派军人拟定的《五七一工程纪要》并付诸行动。

既由于毛周特工情报的高超,也由于某些林系人马的临阵退缩(其详情有待披露),林系人马的几次行动皆不奏效。一切阴谋行动败露后,林只剩下仓皇出逃的唯一下策了。

与刘少奇、彭德怀相比,林选择一条通向金顶的钢丝。这是一条危险的捷径,若能走过去,会有辉煌的作为,否则就是跌落在永无超度的万丈深渊。

刘少奇以业已是第二号人物的身份,不声张地改变毛的政策,在经济上确有建树,他遭到毛的荼毒,身后可望得到人们普遍的同情。彭德怀敢于对毛犯颜直谏而受到毛的打击,后世更是得到人们的钦佩崇敬。然而林彪呢?他没有成功地走过去,他没有来得及实现其“克己复礼”的夙愿宏图。广大民众并不了解他的思想实质,他的政策主张。他留在世间的业绩只是狂热地搞政治挂帅,肉麻地吹捧毛,行径十分丑恶,再经过中共当权者多年的主导舆论所进行的塑造,林彪的形象已定格为一个无耻的骗子,凶险的阴谋家。

捧毛的欺骗表演给翻案造成困难

确实,林彪的案要翻过来是非常困难的。这除了以上讲的外,更由于林所奉行的曲线救国方针,在业已表现出来的实际行动上是给毛助纣为虐和荼毒社会。他所倡导的政治狂热,直接造成了“血统论”的泛滥。文革中,红五类红卫兵和保守派正是以“血统论”为根据去杀戮残害“黑五类”无辜民众的。他替毛搞大整肃效力,使许多共产党干部深受其害,并且累及大量民众。他搞那一套对社会经济文化也很有负面影响,并且他还在助毛的同时,也借机扫除自己在高层里的潜在反对势力。这就是毛说他的:“为了打鬼,借用钟馗”。其实在此道上,始作俑者的,正是毛自己。

就这样,千千万万上上下下的人们都在林彪搅起的风风雨雨里喝了多少不等的苦水,而并未尝到他的甜头,这叫人们怎么能在他死后给还他一个正面良好的评价呢?

应公正、全面地评价林彪

然而,请不要忽略,林彪的治国蓝图尽管胎死腹中,但林彪的横死却实实在在地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些实际的利益。正是由于林彪在《五七一工程纪要》中仗义直斥诸种社会问题,自七二年开始,下放干部陆续全部回到机关;知识青年开始回抽城镇工厂;工厂工人薪水普升一级。为了表示并非因给林彪骂了才给工人升工资,中共当局竟确定把加薪起始日回溯至七一年七月一日,补发加薪达十个月。这真是穷困不堪的小百姓们的意外财喜。

林彪的决然行动还给毛以极大冲击,毛的身体状况从此江河日下,林的死也对此后的中共高层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恩来的主政,邓小平的复出,四人帮的式微无不与此有关。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必须公正、全面,并要透过表面现象深究其内在本质。一般人常会以成败论英雄,以得失评世事,个人情绪好恶在其中起相当作用。而一个严肃的、有志于中国历史的人自当不应如此。

诚然,倘若林彪真的能倒毛上台,中国也未必能走上光明之途。其一,林并不可能是真正的民主革命家。其二,林未必有力量控制全局,其三,林缺乏在经济上治理国家的知识经验。其四,林的社会基础是军队,而军人干政,后果往往不良。然而,这几方面都不应成为评价林的依据。因为这些都是一些设想,是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业已发生的事情是从五九年庐山会议上插言“秦始皇焚书坑儒”到七一年九月十三日葬身塞外沙漠,这十来年间其所实行的曲线救国方针及围绕这一方针的种种言论行动。固然,其许多言论行动的表面意思和形式是极为令人反感的。

中国还未到一个大解咒的年代。但我坚信对毛、 周、邓、林等中共巨头进行全面、公正评价的一天一定会到来。这有待于某些目前仍苟延残喘于世的中共巨头的故去;有待于一系列秘密文件曝光;有待于许许多多的知情人写出一本本“清宫秘史”;有待于全民族政治上的进一步觉醒。

在这一系列的评价中,对林彪的评价意义尤为突出。它可使一缕徘徊在神州上空的冤魂能得以安息,这是任何一个有正义感,有同情心的中国人理当面对的工作。并且,在评价林彪的同时,也会涉及到对毛泽东、周恩来的彻底评判,以至涉及到对整个共产党体系的剖析。

家园 【文摘】《“571工程”纪要》及其实施

《“571工程”纪要》及其实施

 

1971年3月21日, 林立果、周宇驰、于新野、李伟信在上海秘密所站密谋。他们分析了形势,认为,在全国范围内,“首长”(按指林彪,下同)的权力势力,目前是占绝对优势,但是可能逐渐削弱。“文人力量”(按指张春桥、姚文元等)正在发展,发展趋势是用张春桥,张春桥代替林彪的可能性最大。他们研究了林彪的“接班”问题,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林彪“和平接班”。周宇驰说,五六年就差不多了,甚至可能更短。林立果说,五六年还接不了班,即使五六年,其中变化就很大,很难说“首长”的地位还一定能保得住。当然和平过渡的办法最好。二是林彪“被人抢班”。周宇驰认为一下不可能,最起码三年以后。林立果认为,很难说,主席威信高,他要谁倒还不是一句话,“首长”随时都可能被赶下台。三是林彪“提前抢班”。可有两个办法:把张春桥一伙搞掉,保持“首长”地位不变,再和平过渡;直接谋害毛泽东,但毛泽东影响大、威信高,以后政治上不好收拾,尽可能不这样干。他们商定:争取“和平过渡”,做好“武装起义”的准备。先做两件事:写个计划和让空四军组建一个“教导队” 。林立果确定计划名称为“571工程”计划。(“571”为“武装起义”的谐音。)

3月23日至24日,于新野执笔起草了《“571工程”纪要》。原稿后来被缴获。《纪要》分九个部分,可能性;必要性;基本条件;时机;力量;口号和纲领;实施要点;政策和策略;保密和纪律。下面是前两个部分和第四部分原文(文中〖〗者是原本中删去的字、句、段,明显的错别字改在【】内):

△9?2后,政局不稳,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右派势力抬头

军队受压

十多年来,国民经济停滞不前

群众和基层干部、部队中下干部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不满情绪日益增长。敢恕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言

统治集团内部上层很腐败、昏庸无能

众叛亲离

(1)一场政治危机正在蕴【酝】酿

(2)夺权正在进行

(3)对方目标在改变接班人

(4)中国正在进行一场逐渐地和平演变式的政变

(5)这种政变形式是他们惯用手法

(6)他们“故计【伎】重演”。

(7)政变正朝着有利于笔杆子,而不利于枪杆子方向发展。

(8) 因此,我们要以暴力革命的突变来阻止和平演变式的反革命渐变。反之,如果我们不用“五七一”工程阻止和平演变,一旦他们得逞,不知有多少人头落地,中国革命不知要推迟多少年。

(9) 一场新的夺权斗争势不可免,我们不掌握革命领导权,领导权将落在别人头上

我方力量

经过几年准备,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的水平都有相当提高。具有一定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在全国,只有我们这支力量正在崛起,蒸蒸日上,朝气勃勃。

革命的领导权落在谁的头上,未来政权就落在谁的头上,

在中国未来这场政治革命中,我们“舰队”采取什么态度?

取得了革命领导权就取得了未来的政权。

革命领导权历史地落在我们舰队头上。

和国外“五七一工程”相比,我们的准备和力量比他们充分得多、成功的把握性大得多。

和十月革命相比,我们比当时苏维埃力量也不算小。

地理回旋余地大

空军机动能力强。

比较起来,空军搞“五七一”比较容易得到全国政权,军区搞地方割据。

两种可能性:

夺取全国政权,割据局面

必要性、必要性〈注:在目录页上,这部分的标题是“必要性”。〉

B-52〈注:据参与反革命政变的案犯交代,是反革命污蔑毛泽东的代称。〉好景不长,急不可待地要在近几年内安排后事。

对我们不放心。

如其束手被擒,不如破釜沉舟。

在政治上后发制人,军事行动上先发制人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正在受到严重威胁,

笔杆子托派集团正在任意篡改、歪曲马列主义,为他们私利服务。

他们用假革命的词藻代替马列主义,用来欺骗和蒙蔽中国人民的思想

当前他们的继续革命论实质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

他们的革命对象实际是中国人民,而首当其冲的是军队和与他们持不同意见的人

他们的社会主义实质是社会法西斯主义

他们把中国的国家机器变成一种互相残杀,互相倾轧的绞肉机〖式的〗

把党〖内〗和国家政治变成封建专制独裁式的家长制生活

当然,我们不否定他在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革命者在历史上曾给过他应有的地位和支持。

但是现在他滥用中国人民给其信任和地位,历史地走向反面

实际上他已成了当代的秦始皇,

为了向中国人民负责,向中国历史负责,我们的等待和忍耐是有限度的!

他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列主义者,而是一个行孔孟之道借马列主义之皮、执秦始皇之法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封建暴君。

时 机

敌我双方骑虎难下

日前表面上的暂时平衡维持不久,矛盾的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

不平衡是绝对的。

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只要他们上台,我们就要下台,进监狱。卫戍区。〗或者我们把他吃掉,或者他们把我们吃掉。

战略上两种时机:

一种我们准备好了,能吃掉他们的时候;

一种是发现敌人张开嘴巴要把我们吃掉时候,我们受到严重危险的时候;这时不管准备和没准备好,也要破釜沉舟。

战术上时机和手段

△B-52在我手中,敌主力舰〈注:指江青一伙〉均在我手心之中。属于自投罗网式

△利用上层集会一网打尽

△先斩〖局部〗爪牙,〖先和B-52〗既成事实,〖逼〗迫B-52就范,

逼宫形式

△利用特种手段如毒气、 细菌武器、轰炸、543〈注:一种武器的代号〉、车祸、暗杀、绑架、城市游击小分队

家园 哪位有《五七一工程纪要》全文?单从里面的字面上看它比

一些文革理论要正确得多。想了解一下

家园 林彪在历史上和邓属于一种人

林彪在历史上和邓属于一种人 只是主要任职都在军队 虽然部下势力庞大 却不能掌握文官集团

相比林彪 邓在军队根基浅一些,在地方势力上稍强,却并不占太大上风(60年代 中南四野军转干部势力和西南二野势力差不多,腐败涣散程度也差不多)但邓在中央任职数次 故吏不少 玩文的还是玩武的都可以

论政治手腕 两者翻云覆雨落井下石的水平大抵相当

但搞政治搞到20世纪后半叶 单纯比拼暴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林搞军事搞的多 不重视软力量 只重权谋与实力 自然不如邓 事变不成 居然还打算到广州另立中央 殊不知毛泽东统一中国 并非靠的是兵精炮利

相比之下 邓在军队有背景 在文官集团有威望 在技术工人和城市既得利益阶层中有支持(四五事件可以发动干部子弟为自己造势,最后能在毛泽东的权威下拉出千余人不退出广场,可谓羽翼已成) 一旦取得中国 不论政策如何 管理起来得心应手

邓没有任何理想主义 经济政治都是不吃眼前亏 所以有“造不如买 买不如租”的想法 这倒和林彪的想法不谋而合 这是两者最相似的地方 或许就是作者写此文的初衷

但文中把讲血统论联动分子归到毛泽东一方 对文革史还是研究不透 联动正是刘邓文官集团的羽翼 四五之时 最后退出广场的也正是这些人 刘邓子弟就是联动骨干 手上血债累累

家园 居然说周有独立系统的特工?!

这绝无可能 文官集团固然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会花样百出的去捍卫自身利益

但绝对没有可能组织一个独立的特工体系 他们没那个能力

即便是周本人经营多年 这种组织几十年不露风声是不可能的

一旦为毛泽东所知.............

家园 中共有几个相互独立的特工系统

这些系统之间互不通气,相互监督、相互补充,毛之所以能够威震全党和全国,就在于军、警、特几个方面的不同系统多半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别人基本无力反抗。

说周有自己独立的特工系统可能不确切,但是说周有林所没有掌握的特工系统则是可以令人信服的。

家园 国务院下面的,以前叫中调局吧。
家园 当然有

公开的就有中央社会调查部,公安部,总参二部,三部,总政保卫部,中共中央外联部,监察部,内务部。这些都是那时候公开的情报部门,国家安全部还没成立呢。还有一些专项专用的国务远和中共中央所属的部,厅,局,办,就不是你我平头百姓所能知道的了。

而且,要强调情报的种类。对于水文,气象,社情,经济等情报,需要那些专业情报机关成系统成建制的收集。对于道路,桥梁,军事地理,编制建设等军事情报也是如此。但对于战略情报,或非常专项的(比如侦察林副主席动向)的情报,不须大规模的组织部建,关键是人脉建设。比如康熙给江南织造曹家密奏权,就是对江南行政官员系统有效的情报措施。再看抗战前期和更早,蓬勃发展的中国情报系统,不管是中统,军统,蓝衣社,还是中共特科,甚至李士群的76号,都汇集了大量的文学青年(记者,导演,诗人,作家啥的)作为情报骨干,这些人文不识五谷,武不能缚鸡,凭的什么?还不是那时候精英少,这些人人脉广,朋友网络里当官的多。打听点小道消息到处传,并不需要系统的特工组织和严格的特工技术。

对周恩来来讲,找老帅们谈谈话,聊聊天,交代几句话,就是情报。交待中央机要局,警卫局,军委一号台,甚至保健部门,了解了解林副统帅最近的情况,也是情报。小CASE。

家园 呵呵,加官一级呀

本人盼升官好久了,终于荣升朝散郎|翊麾校尉。天天来潜水,也不给俺升。发了一篇回复就加官一级,天道酬勤哪。

抬头垫脚,

仰望雪个,

那,

正一品的荣耀,

看不到蟒袍玉带,

看不到XO和美男环绕,

只见,

那,

爬格子的汗水,

和,

灌水时手指头肚上磨出的血泡。

仅以此诗献给西西河所有从四品以上的大佬们。

家园 谢谢,谢谢

我刚好达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