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所认识的路遥 -- 北京地主

共:💬78 🌺24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我所认识的路遥

我在陕北插队时看过一本《延安山花》的诗集,里面的诗要以现在的眼光看,激情而幼稚,饱含着时代的印迹,据说这是由延川县的一些文学爱好者编的。在这本诗集里,我记住了路遥、谷溪、陶正……这些作者的名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76年延川县知青办准备编一本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集,由于《延安山花》的作者们多已另谋高就了,所以,就在新插队和回乡的知青中抽调了一些人,并把正在延大上学的路遥请回来当主编,创作班子都集中到了县招待所,具体由县知青办老高主抓。

那年春天,我在延安搞美术创作时就听说了这件事,当年延安市知青办曾经编过一本《知识青年在延安》的文集,各县知青办还没有出过类似的书,延川县知青办的老高竟放出话来,编出的书要超过市知青办的水平,引得本县那些文学青年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我从延安回到村里已是六月份了,没过几天,就接到县知青办的通知,让我马上到县招待所报到。到了县里才知道,这帮文学“高手”是让我来给他们画插图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当美术编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县招待所里,我第一次见到了路遥,他是一个思维很活跃的人。在与他的闲聊中,我才知道,路遥原名叫王卫国,是陕西省清涧县人,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了伯父,因此才来到了延川县。他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小学中教过书。

文革时,曾担任群众组织头头的路遥拜身受监禁的谷溪为师,两人结成好友。此后,谷溪、闻频、路遥、白军民、陶正等几个血气方刚的青年,经常聚到县委二排18号谷溪办公的窑洞一块谈论文学,写诗作文。二排18号成了他们的文学沙龙。一个偶然的机会,时任县革委会宣传组副组长的谷溪得到了一本《延安儿女歌唱毛主席》的诗集。谷溪从头至尾读一遍后对大家说:“这些诗中标语口号多,咱编一本肯定要比这个好”。于是他们几个人就一起编辑了一本《工农兵定弦我唱歌》的诗集。1971年在县内油印, 1972年5 月将其更名为《延安山花》,由陕西人民版社出版,一版再版,国内外发行28万册。1972年9月,谷溪、路遥和文友们筹划了一张名为《山花》的文艺小报,当时,国内,仅有《解放军文艺》、上海市《朝霞》等几份文学刊物,就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县革委会领导集体拍板同意创办《山花》,并拔了经费。他们几人创办的《山花》文艺小报,曾吸引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

1973年路遥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他利用假期外出体验生活,由于当时生活拮据,他采用了乞讨的方式。他说,我不是低三下四的去要饭,而是理直气壮地去找村支书,向他讲明来意,一般他就给我安排派饭了(这是当时下乡干部的待遇)。路遥就用这样的方法步行到各地去考察的。

路遥对作品的把关很严,有些作者三易其稿还是过不了关,气得那些自命不凡的“才子才女”们怒气冲天,有的竟不辞而别了。我记得当时有个担任大队书记的回乡知青(在县里小有名气)曾写了一篇中篇小说,路遥看后认为该小说空洞无物,通篇都是自吹自擂的东西,建议不宜采用。这使知青办老高感到很为难,为了两边都不得罪,老高出面劝这位大队书记把中篇删成了短篇小说。

画插图,对我来说是个轻松愉快的事,这是我在中学时出黑板报、小报画报头练出来的本事。一篇稿子交给我,我总能画出好几个方案,画多画少,全由我说了算。看到那些被路大主编整得垂头丧气的“才子才女”们,我真是“没事偷着乐” ……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知道是主编大人觉得此文集只有小说、散文太乏味,还是又想到了《延安山花》的老传统,或者是看到我太悠闲了,路遥决定每个人都要写一首诗歌。

我与路大主编说:“诗,我没写过,我写过一个顺口溜,你看行不行?”

那天,有个知名的赤脚医生与我们一同上山劳动,忽然,有个老乡肚子痛,那个赤脚医生就在地头给老乡看病,等到要开药方时才发现没有带,后来,就在老乡的手上开起了处方……

我在劳动后写下的这段文字:

挽裤腿,

把锄扛,

赤脚医生上山岗,

忽闻大伯肚子痛,

跑肚今是第三场。

弹弹土,

把锄放,

脑畔顶上看病忙。

诊断罢,

开处方,

衣袋翻到底,

不见纸一张;

急得医生团团转,

惭愧实难当。

大伯说声:“莫慌张!”

“处方我这有,

就在咱身上。”

医生回头看,

大伯展出手一双;

“写在这上最保险,

没不了也不会忘!”

医生激动走上前,

握住大手开了腔:

“大伯这课上得好,

开得处方意义长;

我的处方开在您手里,

您的处方开在我心上;

我的处方治痢疾,

您的处方治思想;

我的处方是黄连、痢特灵,

您的处方就是字两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

‘完全’‘彻底’要时刻记心上!”

路大主编看完我的这段文字后,只给加了个标题:处方,就OK了。看来有福之人就是不用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是,我高兴的还是太早了,大家逐渐都交稿后打道回府了,我为书籍的封面还在翻来覆去地修改方案。书名,他们要继承《延安山花》的衣钵,叫《山花朵朵》,图案也少不了宝塔山和那红彤彤的山丹丹花。我原来设计的图案很大,色彩也多,但是他们为了节省制版的费用,要我把图案画得尽量的小,色彩不能超过三种,我只能一改再改,天天在空空荡荡的招待所里吃小灶,改到最后,怎么看那个封面都像一个练习本,这下他们终于满意了。

我满以为这样就可以打道回府了,但是老高仍不放过我,让我带着画稿到延安去制版(县印刷厂做不了),说是一旦制版有问题,我可以随时修改设计。这样,我从一个美编变成了一个搞编务的了。临走时,老高给我写了个条,让我到《延安通讯》报社找谷溪接洽制版的事宜。

谷溪当时在报社当编辑,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并介绍我与报社的美工见面,接洽有关的制版事宜,美工告诉我:“三色封面要套色印,所以要制三块版,你的画稿也要分成三个墨稿,而且所有的画稿都要画成墨稿(原来我是用蓝钢笔水画的)。”

这下我才明白老高派我来的意图了,我心里暗暗地说:高,实在是高!

谷溪介绍我在报社附近的旅馆住了下来,就去忙他的事了。

在延安,除了按要求重新画墨稿外,我还抽空去了趟延安大学,跟着路遥翻墙头到他们的学生窑洞参观了一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我把制好的版带到县印刷厂时,老高正在那里“督战”呢,他让我把制好的版交给工人后,就给我递过来一叠稿子和印张,给我安排了校对的工作……就这样,一校、二校、三校干下来,我又成了校对工了。

没等到大批的书装订出来,我就拿了几本样书回村了,老高也拿着它向上交差去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画的图和写的字印到了纸上,也是第一次干编辑和出版的工作,也因此而结识了路遥、谷溪这些《山花》创始人。

据说路遥延大毕业后,在《陕西文艺》(今为《延河》)当编辑。后来我在上大学时看到了他的中篇小说《惊人动魄的一幕》,据说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尔后,由他中篇小说《人生》改编的电影,轰动了全国,看到他在书的扉页上写下的那段柳青的名言,又忆起了当年他对柳青的崇敬之情……

待我在北京的某家报社当上编辑时,中央人民电台已在播出路遥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了,路遥也因此而荣获了茅盾文学奖。可能是写这篇巨著使他心力交瘁了吧,1992年11月17日路遥在西安西京医院因病医治无效离世了,年仅42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路遥英年早逝了,然而《山花》却使延川的土地上生长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群,培养出了路遥、谷溪、陶正、史铁生、闻频、海波等一批又一批的作家和诗人。

有一首诗这样描述道:

谷之溪、路之遥

冲出高峡,跃上宽阔的河床

流淌不止,吟哦不止

去大海泛波

去山外远村

滋润向上的花蕊

……

关键词(Tags): #延安#山花#路遥#知青元宝推荐:范适安,马鹿,夏翁, 通宝推:吹西门的雪,GPRS,
家园 咱俩果然有缘啊

又见宝了

惊喜: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不知前面送花的四位有没有加我为好友的

家园 多谢送花

加好友是否是在你的“家园博客”里面点击“被加好友”呢?不知是否成功

家园 我非常喜欢《平凡的世界》

我非常喜欢《平凡的世界》,只是才刚刚15年,生活已经大变样了,《平凡的世界》能超越时代,成为经典吗?我不知道。我还喜欢《北方的河》、《绿化树》——这都是愤青喜欢的书——没错!我是个愤青。

今天中午看崔永元采访张贤亮。小崔嘴贫,一边夸一边损。问张贤亮有没有拖欠员工工资,张说了自己救助一位员工的例子。小崔说:“您很善良”。张贤亮说:“永元,你承认不承认我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受益者?——我为了保证我的既得利益不受到损害,我们这些受益者应该让更多的人得到改革开放的益处,这是我的理性选择。”

小平同志说:哭哭啼啼的没出息,张贤亮先生(他可没有入TG,不能称同志)有出息!

您和红军迷都是前辈,听您讲过去的事情非常有意思,感谢您,难得您还保留着当时的那些创作底稿。

————————————————————————————————————————————

果然有缘啊,我也得宝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上小学的时候在老哥家看过平

没看完。后来再去他家,书已没了。

是本好书。

家园 看您的画,充满了历史感

西河编辑部刚刚启动,目前正在做第一期期刊的编辑。您是这个领域的老前辈,如您有空,请多多指教。编辑部地址:

http://www.ccthere.com/board/%C6%DA%BF%AF%B1%E0%BC%AD/

家园 貌似有些bug

我加了你,怎么没沾光呢

家园 又见到路遥了。

路遥、三毛、王洛宾。

大学期间,这三个人对自己影响很大。

一直记得路遥去世时候的一张照片,乱蓬蓬的头发,疲惫的脸庞,活的认真也辛苦呀!

三毛是自杀的,用软软的袜子,就像是要出远门一样,背了行囊就走,留给世界的是背影。

只有王洛宾走得从容些,吃了一辈子得苦,总算有个快乐的结束。

他们三人走后,自己很少读小说,也很少听歌了。

家园 架上还放着本《平凡的世界》呢,好久没翻了
家园 平凡的世界

我最喜欢的长篇小说.

家园 花之
家园 安慰一下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上高中那会,就喜欢看

路遥《平凡的世界》。

家园 平凡的世界

我是当年在大学寝室的蚊帐里挑烛夜读,不知东方之既白。 以当时的阅历,真的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同一时空里,有如此艰难的人生!更震撼于有如此韧性的生存!路遥是第一个或许也是唯一一个让我感觉是用自己生命在写作的作家,他的写作是真正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他自己,他所爱的人,爱的土地。是血肉相连,撕开就是血淋淋的那种联系。

也正因此,我永远无法认可所谓改革就是要牺牲一代人的观点,因为说这话的改革者从来没有把自己包括在牺牲者之内。所以我宁可相信在今天来说已显得缥缈的共产主义,是有人真诚为之奋斗过的,毕竟那是我们曾经的图腾。是占人类绝大多数的部分所希冀的,或许它是乌托邦,但却更具人性。

家园 第一次知道路遥 是因为大学一个师姐

第一次知道路遥 是因为大学一个师姐 是路遥女儿的家教

然后找来 平凡的世界 看了一遍又一遍 几乎可以背下来

后来又找所有路遥的作品来看 发现有些桥段 他在不同的小说里都用过 看来这些经历 是他刻骨铭心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