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人物】战国四灵将――白起 -- 云深不知处

共:💬9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人物】战国四灵将――白起

白起,又名公孙起,战国秦噤县人。

秦国,原是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国,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国力大增,兵强马壮。秦昭王时,白起为将,其人深通兵法,极富韬略。

秦昭王十三年,白起为左庶长,领兵攻韩新城,斩首万余。次年,出兵攻韩、魏,避实击虚,各个击破,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俘韩将公孙喜、陷五城,因功晋升为国尉。

十五年,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

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

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城。

二十九年,攻陷楚都郢,烧夷陵,进兵至竟陵,楚王仓皇逃离都城,避难于陈。为秦添南郡。白起受封为武安君,复攻楚,定巫、黔中二郡。

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韩,赵魏联军救之,被其大破于华阳魏将芒卯败逃,斩首十三万。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

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连陷五城,斩首五万。

四十五年,攻韩野王,野王降秦。上党成孤城。郡守冯亭同百姓议:“上党外路已绝,秦兵日近,韩不能救,不若依赵,赵若受,秦怒必攻赵,则韩赵联合可抵秦。”于是献地图与赵,赵受之,封冯亭为华阳君。

四十七年,秦将王纥攻上党。赵派廉颇救之,比及到时,上党已陷,廉颇遂于长平立寨拒秦。王纥攻长平,廉颇与战不利,筑垒壁而守。双方僵持多日,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取坚守营垒以待秦攻的战略。秦军长途而来,供应困难,多次挑战,廉颇俱不理,赵王不明,屡责之。秦相应侯范睢遂行离间计,散布流言曰:“秦所惧者,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老而无用,将降矣。”赵王既怨廉颇吃败仗,又赚其坚守不战,便以赵括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到长平,一反廉颇部署,不仅临战更军制,且大批撤换将领,赵军战力下降。秦见赵中计,暗中命白起为上将,王纥为副。赵括虽自大骄狂,尚忌白起。所以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白起者斩。”

白起命前沿部队诱敌,赵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置于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25000人,楔入敌先锋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赵括不明虚实,贸然进攻,秦军假败退走,暗中张开两翼,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白起令两翼奇兵速击,截赵军为三。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轻骑不断骚扰,赵军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秦王闻赵军已被困,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上男丁悉数从军,以阻绝赵国援军,倾全国之力与赵战。

赵兵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遂作决死一战,突阵中被秦军射杀。四十万士兵尽降。白起恐降军生乱。使诈尽坑之,只放二百四十个小兵回赵。赵国震惊。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应侯范睢深恐白起功高盖己,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允韩、赵割地求和,昭王许之。白起闻知此事,与范睢结怨。

九月,秦又发兵,时白起有恙,五大夫王陵为将攻邯郸。不利,损兵折将。秦王欲以白起为将,白起对曰:“邯郸实非易攻,且韩、魏若援之,一日即到。各国怨秦已久,且长年征战,伤亡过半,国内空虚。若赵从内应战,各国在外策应,必破秦矣。因此不可攻。”昭王再三请之,白起索性称病不起。

昭王改派王纥替王陵,围邯郸,久攻不下。楚春申君同魏信陵君率兵援赵,内外夹攻,大败秦军。

白起闻之曰:“不听吾计,现今如何?”昭王大怒,强令白起出兵,起仍称病不起。于是昭王降其为士兵,命离咸阳,范睢乘机进谗:“白起被贬,心中不服,有怨言,不如处死。”于是昭王令白起自裁。白起自刎时叹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于是自杀。其时秦昭王50年。

说白起这家伙实在是个猛人,孙武之后便是他了,一生未逢败绩,征战37年,陷各国70余城。秦之一统,白起功不可没。司马迁赞之“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白起作战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对敌穷追猛打,尽可能杀敌,使敌无可用之兵,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显然更进一步。在人口并不茂盛的战国时期确是上计,但也因其杀戮太众,被后人称作“杀人魔王”。(有说法称其每战后必因降军如何处置而询问秦王,秦王皆命其自决,白起无奈只得做了替罪羔羊)。

善始者未必善终,白起功高遭忌,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千秋功罪也只有留待后人来评说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习惯不好

据传,白起先生喜欢吃婴儿肉?这个习惯很不好,这是真的吗?

家园 我的上帝!

你说他采阴补阳或是取紫河车练功我倒兴许能信:)

家园 【人物】战国四灵将――王翦

王翦,频阳东乡人,秦代杰出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少时事迹不可考,据传是于秦北疆抵御匈奴,屡立战功,升为上将。匈奴平后与其子王贲辅始皇统一六国。

始皇十一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拔九城,夺赵漳 水流域。

十八年,又攻赵,历时一年,陷赵都,虏赵王迁,归赵于秦之版图。

十九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事败。秦王大怒,命王翦全力攻燕,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喜逃至辽东,遂定燕。同年其子王贲击魏,魏王降,魏地亦定。

王翦横扫六国,势如破竹,灭三晋,数破楚军。始皇欲灭楚,欲举少年将军李信,李信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终破燕军斩太子丹。始皇问之:“欲破楚,将军几何?”李信表示二十万即可。又问王翦,王翦道:“楚大国,带甲百万,欲灭之,非六十万不可。”始皇笑道:“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于是命李信将兵二十万伐楚。王翦因秦王不信其言,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李信长驱直入,于平与、寝丘,大破楚军。乘胜攻鄢、郢,均破之。自得意满,大意轻敌。楚军乘机积蓄力量,衔尾击之,终大破秦军,斩秦将七人,秦兵溃逃。

始皇闻秦军兵败,大怒,革李信。始信王翦之远见,亲到频阳向王翦谢罪,曰:“悔不听将军言,李信终使秦军蒙羞,今楚军逐日西进,将军虽有恙在身,还望不弃寡人”王翦辞谢曰:“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乱,大王另择良将可也。”始皇坚持,王翦遂道:“若非要用老臣,则依前言,六十万大军不可少。”始皇笑允。

王翦统军六十万伐楚,始皇亲至灞上饯行。王翦行前多求田宅园地,始皇奇:“将军既已出兵,何患贫穷?”答曰:“为大王将,虽立战功而不得封侯,此趁大王亲下之时,求为子孙置业。”始皇大笑。军队前行,又数度遣使者回朝求良田。部下不解,言将军太过。王翦解释:“王粗暴多疑,今举全国兵力予我,我只得以此法稳之,释其疑。”

楚军闻王翦集六十万大军而来,也尽发国中兵力以抗。王翦大军一至,即坚壁而守,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王翦息士抚兵,养精蓄锐,以麻痹、消耗敌军,以待楚军懈怠。楚军果中其计,锐气渐泄。王翦窥准时机,发令出兵,一战破之,追至蕲南,斩楚将项燕(一说项燕自杀),楚兵败逃。秦军乘势急进,如风卷残云尽扫楚国城邑,楚王降,楚地归秦。王翦因功著晋封武成侯。

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史书称王氏功至伟,名施于后世。

王翦用兵,稳中出奇,因势乘便。但尚不及白起、李牧之神鬼莫测,伐赵遇李牧,便有无从下手之感,只得行计反间,令赵王自毁长城。视乎战国末期,各国人才凋零,王翦始能显其能,得成大名。

虽有如此说法,但王翦为震古砾今的一代名将,仍是当之无愧。

家园 【人物】战国四灵将――李牧

李牧,战国赵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李牧生平大致可分两个阶段,一是于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二是在朝中将兵抵御秦国。

赵国武灵王时,进行“胡服骑射”改革,军势强盛。但到惠文王、孝成王时,匈奴实力恢复,不断寇边。赵王便命李牧独当戍边之责。

李牧常年驻守北疆。他任用能人,训练士卒。不与匈奴硬碰,保存实力,多年来人员、物资均无大损,为反击奠定基础。

匈奴人认为李牧胆怯,国内亦有异言。赵王因此不满,责其不思进取,但李牧依然如是,我行我素。终于激怒赵王,以别将易之。新将与匈奴开战,每每受挫,损失惨重,边疆不复安宁。赵王复请李牧,李牧不出,称有病,赵王再请,李牧提出:“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赵王允。

李牧再到边境,仍按原法行事。几年中,匈奴一无所获,却始终视其怯战。边境将士日日闲散,纷纷请战。李牧看准时机,集精兵备战,先使牧民遍野放牧以诱敌。

匈奴见此,即派小股军入侵,李牧佯败。单于闻之,率军大举侵赵,李牧纵奇兵出,两翼包抄。袭歼匈奴骑兵十余万。乘胜灭楼兰、破东胡,降林胡,单于远遁。其后十多年,赵国北疆稳固,匈奴不敢近赵国。

因李牧确保赵境安全,赵国君臣对付强秦始无后顾之忧,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赵奢等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李牧都不可谓无功。

悼襄王继位后,赵奢、蔺相如已死,廉颇与乐乘出走他国,李牧遂成朝中重臣。

悼襄王元年,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此时,秦吞魏,矛头直指赵国。

赵王迁三年,赵将扈辄为秦将桓?t所败,丧师十万。秦又北下攻赵后方,危急时李牧受命大将军,南下反击秦军,在宜安、肥下大破秦军,全歼秦军10万余,桓?t仅以身免。李牧因功封武安君。

赵王迁七年,秦将王翦攻赵,赵以李牧、司马尚抵御。秦军不得进,遂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行计反间,赵王果然中计,欲阵前易将,以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拒不从命,被赐死。赵王自毁长城。三月后,王翦大破赵军,杀赵葱颜聚,虏赵王迁,赵亡 。

李牧是战国末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军事素养和指挥艺术均不在白起之下。匈奴之战,是以步兵团痛歼骑兵团的典型战例,肥之战亦是围歼战的范例。

两个武安君,两个常胜将军,都不得善终,死于自己人的暗算,我等后人无不为之扼腕叹惜。

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我们的太史公因赵王杀李牧而迁怒其母,可见其何等义愤。

家园 白起不就坑了降卒吗,怎么都传成恶鬼转世了

不知道老兄的说法是从哪里听到的,反正史记里没说过,好象里面只有齐桓公吃过婴儿,再说那时候人少地多,吃人不光是道德问题,还是关系到国民生计的问题,尤其是在秦国这么有理想的国家,兵源都让他吃了秦王还不和他玩命呀

家园 战国四灵将――廉颇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将领、军事家。政治活动范围跨惠文、孝成、悼襄三王,堪为一棵长青树。

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齐国最强,与秦各霸东西方。秦欲东出扩展势力,赵国首当其冲。秦多次派兵攻赵。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与赵讲和。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率赵军伐齐,长驱直入,攻取阳晋,威震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拜为上卿,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敢轻举妄动,正因惧怕廉颇。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列国莫敢撄其锋。

赵惠文王十六年,得和氏壁,秦愿以十五城换之,赵派蔺相如出使秦国,以他的大智大勇完壁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

其后秦伐赵,占领石城。十九年复攻赵,杀赵军二万。秦王欲与赵王渑池而会,赵王害怕,不愿前往。廉颇和蔺相如认为赵王前往赴会,以显赵不惧秦。赵王与蔺相如同往,廉颇相送,分别时说:“王此行不过三十天,若逾期不还,颇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挟赵之念。”并做了周密的安排,大壮赵王行色,同时由于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卑不亢的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震慑秦王,最终使赵王平安归来。 会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地位竟在廉颇之上。廉颇心怀不满,自己身为大将,攻城掠地,百战当先。而蔺相如凭三寸不烂舌却位高于我,岂能容忍。遂公然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并不想与廉颇去争高低,而是采取了忍让的态度。为了不使廉颇在临朝时排列自己之下,每次早朝,他总是称病不至。有时,蔺相如乘车出门,远远望见廉颇迎面而来,就索性引车躲避了。他的门客都非常不满,蔺相如解释说:“强秦比廉颇何如?虎狼般的秦王相如都敢当庭呵叱,羞辱其臣,岂怕廉颇,秦之所以不敢对赵用兵,皆因惧我二人,两虎相争,一死一伤。我之所以避他,无非是把国家危难放在个人的恩怨之上罢了。”廉颇听后,深自羞惭,他选择蔺相如家宾客最多的一天,身背荆条,赤膊露体来到蔺相如家中,请蔺相如治罪。从此两人结为刎颈之交,生死与共。

“将相和”的故事,后人以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它强烈的爱国情感催人泪下,感人奋发。而廉颇勇于改过,真诚率直的性格,更使人觉得可亲可爱。

赵惠文王二十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二年,再次伐齐,攻陷九城。次年廉颇攻魏,陷防陵,安阳二城。正由于廉、蔺交和,使得赵国内部团结一致,尽心报国,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之后十年间秦末敢攻赵。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卒,孝成王立。这时,秦采取应侯范睢“远交近攻”之计,跟齐国、楚国交好,攻打临近的小国。前260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韩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献上党予赵。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

此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的只有廉颇。于是,孝成王命廉颇统帅20万赵军阻秦军于长平。当时,秦军已南取野王,北略上党,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气势上也处于不利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秦军数次挑战,廉颇始终坚壁不出。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间计,赵王中计,以赵括替廉颇,终于导致长平惨败,赵损兵四十五万。

长平之战后,秦国趁势包围赵都邯郸,持续一年多,幸有魏公子信陵君窃取兵符相救得以不灭,但国力已大减。

燕以赵大伤于长平,以丞相栗腹为将,针对赵国“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的状况,举兵攻赵。赵使廉颇为将,这就是著名的“代之战”。他将全军分为两路,一路由乐乘率领直趋代地,抗击西路燕军,一路亲自率领,迎战燕军主力于帔城。赵军同仇敌忾,集中兵力击敌正面,首战告捷,挫敌兵威,打掉了燕军的嚣张气焰。接着,他率领赵军大败燕军主力,阵斩栗腹。燕军溃退。赵军乘胜追击,长驱五百里,进围燕国都城蓟。燕王喜眼看燕国危在旦夕,只好答应赵国提出的割让5城等全部要求,向赵国求和。廉颇因功封信平君,为相国。廉颇任相国约六七年,多次击退入侵敌军,并伺机出击。赵国国力有所恢复。

秦始皇二年,赵孝成王卒,其子悼襄王继位。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以乐乘替之。廉颇怒攻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亦离赵奔魏国大梁。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

赵国因屡被秦军攻打,又想起了廉颇,廉颇也想回赵。赵王遣使者到大梁慰问廉颇,看廉颇是否还可用。郭开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收买使者,令毁之。赵使见到廉颇,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倾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招。

楚国听得廉颇在魏不得志,就暗中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流露出对祖国乡亲的眷恋之情。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十几年后,赵国被秦国所灭。

廉颇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而未尝败绩。为人亦襟怀担白,勇于自责,错必改之。他的一生,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这一结论,既概括了廉颇一生荣辱经历的史实,又揭示了人才与国家盛衰兴亡的重要关系,确实值得后人深思。

家园 前几天翻看旧贴时还感叹怎么三缺一呢,终于等来了.
家园 可能只吃外国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