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请教】桓?t是否樊于期? -- 云深不知处

共:💬1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请教】桓?t是否樊于期?

秦将桓?t攻赵,被李牧大败于肥下,无面目回秦,避隐于燕。

秦将樊于期,降燕,秦王尽屠其家小,深恨,燕小无力复仇,遂托头颅与荆轲,冀望之,荆轲也不争气。

此二人一人乎?

家园 没人知道吗?
家园 虽然有同一个人的说法,但实际不是!

据《赵策》“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李牧数破走秦军,杀秦将桓?t。”

另外从时间算也不对,据《刺客列传》樊于期奔燕是在太子丹于嬴政十五年从秦逃归“居有间”后的事,而李牧击败桓?t于肥下(不是合肥)是在十四年发生的(这个战果和《始皇本纪》矛盾)。上述《赵策》所说的事也是发生在十五年。

家园 秦将桓(齿奇),樊于期必为一人。

秦将桓(齿奇,音yi3)于始皇十年吕不韦免相后为将军,屡将秦军出征。始皇十一年(237B.C.)与王翦,杨端和(此杨端和未知是何人)将秦军攻赵,取邺九城,又取安阳。(这是由于赵悼襄王中秦王计,以庞(火爰,xuan1)为将将赵军主力攻燕所致)从地图上看,此两地在漳水以南河间地域,而赵长城正是沿漳水北岸绵延以拱卫北方的赵都邯郸,秦军攻取河间的战略目的显然是为了北渡漳水进攻邯郸取得前进基地。始皇十三年(235B.C.)桓(齿奇)攻取赵平阳,武城,斩赵将扈辄。武城在漳水北岸,位于赵长城防线的中轴,秦军此时已经在赵长城防线上打开 了突破口。始皇十四年,桓(齿奇)将秦军攻赵赤丽,宜安,此两地在漳水下游,邯郸东南。秦军显然是想避免突破赵军严密设防的邯郸南部防线,从东方迂回并对邯郸形成战略包围。赵如再败则邯郸与东方的联系将被彻底切断,故而精锐尽出与秦军争夺这一方向,赵名将李牧大破秦军于肥。《史记-李牧列传》“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齿奇)。”此后史书再不见桓(齿奇)的记载。

从道理上推断,秦军法严酷,桓(齿奇)覆军极可能被严惩。当时秦军所处之地又与燕相近,桓(齿奇)击赵又以救燕为名,故从桓(齿奇)角度来说奔燕是一相对最佳的选择。《史记-荆轲列传》“秦将樊于期亡之燕”在燕太子丹自秦归燕后“居有间”,而燕太子丹归燕在始皇十四,十五年间,时间上正好吻合。《史记-荆轲列传》又载荆轲对樊于期所说其“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秦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樊于期从未见于史书有将秦军之事(仅见于荆轲列传),从秦对其处罚之重(族诛),悬购之高(愚见若樊于期为一无名小卒,恐怕那个杨端和都比他的价位高)则该人必曾为秦重要人物。另一方面,桓(齿奇)为秦重要将领此后不再见于史书,包括其后人,而秦军名将大多世袭如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代以及蒙骜-蒙恬等。则桓(齿奇)被族诛的可能性相当大。桓(齿奇),樊于期发音相近,必是燕人口音发秦国人姓名有所变异而见诸史册为不同也。

家园 你的推论是建立在秦法苛刻的基础上,并不可靠。

李信和蒙恬将二十万攻楚大败,恐怕比桓?t的那次失利要严重些,怎不见被族诛?还只是换帅而已。

赵策记载桓?t战死,自然不会有下文了(除非你能证明这个记载有误)。至于子孙更不是必然,史料那般缺乏,没见后代的很多,这个不能作为理由。

虽然秦重军功,但被诛族、悬赏和地位恐怕没什么必然联系,更多可能还在于面子。

家园 再说说时间的问题

《战国策》和《刺客列传》关于荆轲的记载是一致的,都是由于樊于期来投,鞠武谏阻不从而令其更定计,遂举荐田光,再引出荆轲。太子丹与荆轲商议时提到王翦拒漳邺,时为始皇十八年,除非这是经过艺术加工,把几件互不联系、间隔很长的事说到一块,否则樊于期奔燕应在十七八年间,这距离桓?t十四年战败也未免太远了点。

家园 燕太子丹与荆轲的对话时间考

《史记-荆轲列传》与《战国策-燕策》的记载相同,或二者本出自同一史料。其中燕太子丹与荆轲的对话并无明文记载时间,仅能从上下文推断。太子丹话中有“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若从“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推断,似乎此对话应在始皇十七年内史腾攻韩,虏韩王安,尽纳其地之后。然而仔细读《始皇本纪》“十四年,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韩王安请为臣。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则太子丹所谓虏韩王系指十四年韩王安请为秦臣,其后对应十五年王翦军至漳邺,李信军至太原。则太子丹与荆轲对话于始皇十五年明矣。

此外,燕人的口音问题在《史记-荆轲列传》中也有提及。“荆轲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可见荆轲本姓庆,从其好读书击剑,见识不凡来看,极可能是齐大姓庆氏之后。只是到了燕国,燕人口音将其姓氏“庆”转音为“荆”了。

家园 秦国叛将

据说此人深知秦王赢政生事,并四处散播,龙言震怒而降旨灭其族,后叛逃燕国,与太子丹,荆苛等反贼密谋行刺朕,并献项上人头于荆苛为入秦面圣之礼,但荆苛实在不争气,关键时刻掉链子,手软脚抖,行刺未遂,否则中华统一大业将附诸东流,黎民百姓又要多受几年战乱之苦。总之,樊於期也确实该死,该判他个造谣诽谤罪。

家园 多谢

老兄非常专业。

顺便问下:这字咋个打法?

家园 晕~~~~~~~是真是假?,这说的确实都有道理,确实有两种说法
家园 看来纵使广翻史册,旁征博引,也未必能确定

中国史料疑难点太多!

家园 乱翻了一阵书

乱翻了一阵书。

《资治通鉴》载

昭襄王十三年

桓?t伐赵,败赵将扈辄于平阳,斩首十万,杀扈辄。赵王以李牧为大将军,复战于宜安、肥下,秦师败绩,桓?t奔还!!赵封李牧为武安君。

昭襄王十四年

桓?t伐赵,取宜安、平阳、武城。

〈战国策〉载

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拒之,李牧数破走秦军,杀秦将桓?t!!

以此观之,桓?t败于肥下后并未避隐燕国,而是逃了回去!攻邯郸时才挂,与樊于期并非一人的结果应可浮出水面。

家园 “已虏韩王、尽纳其地”与“请称臣”显然不是一个概念

仅从史料的记载看,这和《始皇本纪》载内史腾灭韩所用字句都是一样,“虏”和“尽纳”都表明韩已亡。再者,韩“请为臣”虽在十四年,献南阳地却是在十六年,秦于九月发卒受地,命内史腾为假守,这也与攻韩灭韩时间上相差无几。

有关王翦的记载,丝毫没有提到过他参与十五年的行动,且此战主要发生在番吾(石家庄附近),也就是秦军走太原的一路的攻击方向是向东,和“李信的太原、云中的向北方向不符,整个战场形势也和太子丹所称“数十万之众距漳邺”不太吻合,倒是十八年的王翦三路围攻邯郸才说得过去。

另外,我们同样可以从道理上来说说,以太子丹和荆轲的谈话可以看出形势已经十分不妙,太子丹急得不行,可荆轲入秦在二十年,如果这是十五年的事,会准备拖延那么久吗?

至于口音通假问题,的确存在,似田忌作田期,但这和樊于期没有之前记载一样,只能作为可能而不是必然理由。

家园 关键并非桓(齿奇)是否奔燕,而是樊于期是谁,内详

韩自始皇十四年韩非使秦被杀即宣告其最后的外交努力已经失败,韩王安请为臣在旁人看来已标志韩亡。十七年内史腾灭韩不过是完成手续而已。(此内史腾即十六年献南阳地于秦的韩南阳假守腾,换个主子,官升三级而已)

始皇本纪中十五年秦军的军事行动并未提到将军的姓名,所以只能推断。但太子丹所言决不会是始皇十八年秦灭赵之役,理由有二:一,始皇十八年,王翦将秦军出太行下井陉,杨端和将河内兵围邯郸。王翦军很明显从邯郸以北向南进攻,与太子丹所谓“距漳邺”极不符,(邺在漳水南岸而邯郸在漳水北岸);二,《史记-荆轲列传》与《战国策-燕策》在上文所引太子丹与荆轲对话这段之后又有“久之,荆轲未有行意,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其后才有太子丹恐惧再次催促荆轲出使,由此可知前述太子丹所言在王翦灭赵前(除非太子丹是在未卜先知地作预言)。

实际上问题的关键是樊于期到底是什么人。此人仅见于《史记-荆轲列传》和《战国策-燕策》,其中反复多次提到樊于期是“将军”,此绝非类似后世对军官的尊称,而是实指其职。战国时将军一职起自三晋,秦自昭王继位时以魏冉为将军卫咸阳(《史记-穰侯列传》)始见此职,初不过类似京都卫戍司令一类,但自魏冉入相后渐重,超过了秦传统上的最高军职-大良造(白起任此职)成为秦最重要的军事官职。史书上对秦领军出征之人的官职姓名记载极细,从未见有将军樊于期者(连次一等的左,右庶长,左,右更都没有此人)。另一方面樊于期悬购“金千斤,邑万家”,食邑万家是什么概念?田单于齐有再造之功,也不过食邑万家。超过这个数字的人也有,吕不韦食十万户,可人家是仲父。樊于期悬购如此之重,必曾为秦极重要人物,而史书却无此人行事记载,岂非怪哉?

家园 历史上国家灭亡与否从来就不是以“旁人看来”为标准

韩的灭亡时间《六国年表》有载,早有定论,不必多议。内史腾是否为韩降人,还有待争议(内史腾的事迹还出土了两篇文章,见云梦秦陆安令喜墓)。

按秦制,大良造等二十级为爵号,和将军就象现在的军职和军衔,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秦重军功,无功不会赐爵,也绝不可超授,从白起就可看得很清楚。

将军则是一种武职,是用于统兵的,既不是什么卫戍司令(“以冉为将军,卫咸阳”看不出将军就是类似京都卫戍司令?),拿来和大良造相比有些离奇。始皇元年,以蒙骜、王??、鹿公为将军,这和后期概念上没什么两样(最高武职是上将军)。而按史载的对话看,将军作为一种尊称十分明显(难道樊于期还能保留不成?),另外还可见秦王和李信王翦的对话。

史载开始出现桓?t就是为将军之事,为何樊于期一定要之前就有记载呢?悬赏是看对事件的重视程度,而不是看对方的身份高低,以始皇的性格,这可以有许许多多的假设(比如东周列国志所说的造反一事)。后来的博浪沙遇刺,张良当时不过一无名布衣,还不照样令天下大索十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