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梦幻泡影之三十五 地区发展博弈 -- 井底望天

共:💬28 🌺6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梦幻泡影之三十五 地区发展博弈

六十九

另一个货币投放口,就是以国家的名义成立各种研究所,接受各种企业的要求,进行科技创新。创新出来的科技,由中国国家所有,但让所有的国内企业来挑选,并附一定低廉的使用费。这个办法就是在中国现有的企业还无法大量投入科研开发费用,和国外的大公司进行竞争的时候,以国家力量,对关键性行业进行支持,减少企业的运营费用,是整体的行业可以和外面竞争。

这两种投放货币的方法,都是既做到了增加社会的货币投放量以驱动经济扩张,又使其切入口对整个社会的总体综合效益最大,还没有破坏微观经济的唯利是图的规律,这个方法值得中国政府认真思考。在高速铁路建设上,除了比较富裕的省份,比如说京沪高铁中间的各省市,如北京,上海,江苏,和山东,都是中国的大富翁,而河北和安徽,还是相对比较穷,就没有必要刮他们一个份子了。中央政府可以用国家贷款的名义,把资金注入铁道部,然后就不需要还款。而铁路运行的收费,就可以考虑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可以满足铁路的维修,护理,运作,以及铁道部门的员工收入。再赚多的部分,则可以用来补贴有困难的铁路,比如说青藏铁路等等。

最近看到了纽约时报关于中国应该怎样做的评论,俺的看法是西方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观点,和中国经济不平衡的基本事实是完全不符合的。把美国GDP消费的70%,拿出来反证中国消费的30%太低,从而要求中国扩大内需,是连基本的经济可比性都没有搞清楚。

中国是应该扩大内需,但不是以西方模式,通过高昂的教育支出,沉重的房屋压力,和不堪支付的医疗费用,象美国那样增加上去。中国的扩大内需,必须着力在如何提高中国中西部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在电力系统(太阳能,风能),水利系统,取暖系统(城市的天然气,热能,农村的沼气等等)上,在农村和城镇之间的公路建设上,在推广节能和实效的电力单车和摩托车上,在各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间,保证电力动力的高速铁路上,在信息高速公路和电信建设上,把整个中西部的基础做好。然后在这个之上,发展四通八达的物流网,人流网(通过各种客,货运交通设施),资金流网(通过各种银行,信用社的建立),和信息流(电信,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把各个孤立的中西部地区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以中西部的大中城市为中心,将产业分工合理分布。

其他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带动内需的包括医院,卫生所,心理辅导诊所,老人看护中心,托儿所,各种技术培训中心,等等,都可以带动经济发展。

最忌讳的推动内需方法,就是以美国式的借贷方式,鼓励人们去追逐高企的房屋,或者是毫无止境的信用推动,依靠城市里的小部分中产阶级,去消费高端奢侈品。前些年,包括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试图把房地产业,汽车工业,和金融业,作为未来的中国支柱产业的想法,不是太明智的。中国还有很大的商业空间,尤其是中西部,去发展价廉物美的“山寨版”的基本生活用品。争取可以在住房,看病和教育上,不要把价格抬到普罗大众高不可企的水平上,把基本民生的水,电,暖气,和食品都保障了,人民才可以有余钱去花了。

中国政府的这个4万亿,至少从表面和大局来看,算是用对了地方。如果可以完成8%的GDP拉动,解决上千万的就业问题,减轻外贸工业所受的打击,当然中央政府会很高兴。而各大企业部门,各省市之间,为这块大肥肉而下筷子,再加上地方的投资蜂拥而上,自然是各个官员容光焕发,利益均沾。对普通的贫民百姓来讲,多了就业机会,钱包里可以鼓一点,自然不会反对。一旦经济发展继续下去,就是皆大欢喜。如果中央政府可以在这时候,再加强吏治,把派出来的六路按察使四处监督一下,让前些年赚得脑满肠肥的利益集团们,这次发挥一定共产主义的先人后己精神,让前些年没有拿到好处,或者拿得少的弱势阶层们,也放开肚子,吃上一次饱饭,那么和谐社会的路子,就算是有个开头了。

七十

考虑中国经济的地区性发展,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地区之间的博弈。通常人们不了解中国的情况,动不动就说什么大一统,集权政治,一刀切等等之类的空话,而不明白中国之大,每个地区的情况不同,经济发展有差异,就像世界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一样,在中国的各地区之间,比如华南的香港,华东的上海,华北的天津,争相成为世界级金融中心之争,和地区之间的各省之争,以及同一个省中间的各城市之争。

这些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正是造成中国经济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一个最主要原因。由于大家希望在经济发展和地区整合上占据重要地位,导致各个地区政府官员蛇有蛇道,鼠有鼠道,上面向中央施加压力,下面向基层凝聚合力,中间在各级政府组织中,拉关系,走后门,居然就个个不甘人后,将当地的经济发展的起来。这也是今天中国繁荣图景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对地方发展的研究上,增加了很多精彩的内容。

这里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就大作点胆子,把俺家乡里一段事拿出来和各位分享一下。

话说俺的家乡是中国西南的贵州,算是中国最穷的地方了。那里九山一水,风景如画,可惜是耕作艰难,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称号。当然这种地方也有好处,比如说俺们山里人,肺活量大,行山路如履平地,急步如风。在城市里那几十级地铁的出口,当人们还站在移动电梯山,俺这山人也就是一路小跑,口里哼着小调,面不红气不喘,就冲上去了。而缺乏日晒的结果,就是皮肤居然比所有的白人同事还要白,就落下了一个“白佬(White Man)”的外号。穷地方出来的人,另一个好处,就是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生活都提高了,就少了那一份贪财之心。

贵州还有另外一个“三不”, 就是“不沾海,不沾江,不沾边”。和邻近的其他各省相比,四川和重庆,人家有条长江可以“轻舟已过万重山”,云南人家有一大堆外国可以搞边贸,广西人家还有一个北部湾海岸线。贵州虽然是骑在中国两大水系的长江系和珠江系上,具有各种天然资源,却苦于交通落后。贵州人也不是全是蠢如黔驴,好歹以前清朝也出过张之洞,今天还有位戴秉国仁兄在朝为官,一眼就看出贵州人的出路是傍上个大款。转眼四处一看,这个大款就是中国的华南大省广东。如果可以解决贵州到广东的交通,就可以把大都市香港,广州,深圳和澳门,都和贵州扯上亲戚关系了。

可以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贵阳到广州,要绕两条线,一条是往东的湘黔线,经湖南株洲,然后转京广线,南下广州,全长1566公里,要跑21个小时。另一条是向南的黔桂线,经广西柳州,然后在广西绕来绕去,从广东茂名去广州,全长1430公里,却要走上27个小时。

贵州土老冒们看到了问题,解决方法就是求也是穷人,但就是五十步穷的广西老哥,是否大家可以来一个贵阳—柳州线提速建设,然后开一条柳肇线,从柳州到肇庆,就把贵阳给接到广州。其实要求也不过分,而且柳肇线还在2004年上了国家的中期规划,由国家投资建立。

可是广西南宁的官老爷们心中打着自己的一个小算盘,就是不想让大西南的人物流跑到广东那里去,而是希望搞自己为龙头的北部湾大开发,以湘桂线,黔桂线,和滇桂线,全部转向北海出海。因此对贵州小老弟采取了阳奉阴违,能拖就拖的方法。

这一下搞得贵州老倌们除了双脚跳,是毫无办法,只能干瞪眼。这一切到了2006年7月突然有了转机,就是一位眼光敏锐,行事老辣的广东蛮子,时任广州市委书记的林树森老哥,来到了贵州出任省长,一下子就把整个满盘皆输的棋局扭转了过来。

家园 送花!大人,您居然是我的老乡!

握手握手!

作为2007年人均GDP全国倒数第一的穷省,能出大人这样博学有见识的人物,我觉得与有荣焉。

大人加油更新吧,等着下文。

家园 说白了一句话,支持国家消费而不支持个人消费

而且国家消费也要有选择,不要误入歧途

家园 贵州多人才啊

楼主,还有马甲,都是俺老婆的老乡。哈哈

除了已经开工的贵广铁路外,规划的还有成都到贵阳的铁路,以及贵阳到长沙,昆明,重庆的客运专线,如果这些工程能在今后10年建成,贵州的未来还是很好的。

家园 如果真按照楼主所言

良性发展,中国会不会成为“黑洞”?

家园 张之洞可不是

贵州人。井底兄想提的可能是另一位宫保级的丁宝枕,他是贵州人。近现代的贵州名人还有何应钦,王若飞等可一提。

家园 张之洞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兴义市

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算是贵州的最西南端,和云南,广西交界。他的祖籍大概是河北,但生长于贵州。

王若飞就跟俺比较近了。不光是地点近,而是他的亲戚家和俺家像一家人那么亲。呵呵。

家园 送花
家园 花送老乡

顺便冒个泡……贵州的发展,受交通基础设施的拖累实在太严重了,我有切身体会——我们县地下就是一个高品质大储量的煤田,但是几十年时间、守着金碗讨饭吃,直到民革中央搞扶贫、给我们县争取了两个大型坑口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480万千瓦,相当于辽宁省1981年发电装机容量的三倍多),才改变了这个局面。

家园 近代史上贵州人在国民党阵营更出彩些

国民党内部干脆就存在着一个“贵州帮”,何应钦、谷氏三兄弟就是头领。在共产党这边相对少一些,比较出名的也就王若飞一个人(有意思的是,上面列举这些都是安顺人)。老兄的老家也是安顺?咱们的老家离得不远嘛……

家园 贵州还是出人才的

再怎么说也有几千万人口啊,不过呢,贵州籍的人才多数都跑到更发达的地区了,所以当地依然是人才匮乏。

家园 俺是一个小城,叫金沙,离安顺很近

一直看不起谷家几位。何应钦当年想炸死老蒋,没有成功。

俺那位亲人(已经去世)当年在延安读书,后来他的外公(王若飞之舅父,所以王是他的表舅)和王同时死于飞机失事,所以没人照顾,被送回老家。不然,也会成为红色接班人。呵呵。

家园 咱们是一个地区的

嘿嘿,我是纳雍滴:-)金沙我去过,那可是毕节地区的好地方啊:-)以至于解放初期匪乱中诞生的所谓“贵州人民反共救国军”,近万人马转移到了那里,就赖在金沙县城舍不得走了、驻扎下来开会吵架争权夺利,然后被从川西南、滇北地区飞兵赶回的15军45师(就是坚守上甘岭的那个45师)瓮中捉鳖、几乎全歼,时间是1950年冬——这也是该师在祖国大陆的最后一战,打掉了这帮政治土匪、15军就风尘仆仆开赴朝鲜……

家园 好像听大人说有些不同

解放军打了三次,都搞不定。有一次还要藏在一个彝族大地主的家里。后来镇反的时候,听老妈讲,杀得可猛了。当年的土匪也是剿不了,还得靠招安才行。

家园 贵州的剿匪和镇反、土改是同步的

那些残匪的清剿一直持续到54、55年,我姑父当年参加土改武装工作队,清剿残匪的时候差点就光荣了……晚上突然接到群众报告、发现残匪藏身的窝点,队长拍板决定打对方一个出其不意,但是枪不够、做不到人手一支,他和一个同学(那时候他刚刚初中毕业)争抢一支步枪、因为慢了半步而没有抢到手,结果他留下看家、他的同学跟着大队人马出去掏残匪的藏身窝点;突袭行动进行得很顺利,等到下半夜,工作队队长(河南人,老八路,恶仗那是打了不知道多少场、阎王爷都不收的人物)提着匪首的脑袋得胜回营,而他的同学、已经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被同志们用门板抬了回来——那一队残匪是个硬茬子,有几个炮手是老兵、枪法奇准、很有可能是红军长征经过贵州的时候脱队的人员,这几个兵油子给清剿人员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不过呢,总体上,贵州的土匪战斗力还是不行,大股土匪很快就被打垮了,然后就是残酷的镇压反革命运动,杀得尸山血海,把盘踞当地数百年、民国政府几十年都搞不定的土皇帝们扫荡得干干净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