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改善中国学术成果评价体系---随机评审团评审法 -- 思想的行者

共:💬75 🌺3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改善中国学术成果评价体系---随机评审团评审法

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中国是人才济济的国家,为什么中国的科研创新不能站在世界最前列呢,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目前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存在着缺陷

据说现在有的中国学者可以一年出十几篇多少篇的论文,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的数量可以非常的多,但是有高质量的论文相对来说却要少很多,这在一方面说明了人们的浮躁,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存在着需要修补的漏洞

现在的人们普遍的使用论文引用率来评估一篇论文的质量,但是我认为这还是一种间接的效果有限的评估方法

我提出这样一个办法----随机评审团评审法

所谓的随机评审团评审法,就是指这样的评审方式:由具有评审资格的学者组成一个评审学者库,每一次论文评审的时候,由计算机在该学者库当中随机的抽选出几位来组成评审组,这个随机组成的评审组负责对论文的质量的高下做出评定

我认为这样的评审方法至少有以下的几点好处

1,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做到公平,因为评审团是由计算机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学者当中(可以邀请一些国外学者参与到论文价值评审活动中来)随机抽取的,这样也就杜绝了人们可能的对评审团进行受贿的可能;特别的是可以避免某些评审者出于对论文发表者的身份的顾忌,而对论文质量做出明显的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评估---这一点对中国是很重要的,中国是一个讲究面子,讲究身份的国度,如果没有一种制度可以使人们可以绕开面子,身份,那么中国学术可能就会被某些权威的身份,面子所绑架

2,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让某些学者的精力得到解放,据我的了解(从互联网网络上获取的相关信息)不少的中国学者抱怨自己忙于进行各种学术成果评价活动而使得自己的学术研究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这里面肯定有一些是顾忌到某些人的面子而不能直截了当的发表意见,导致的疲惫感在里面)如果采用随机评审方式,那么从概率上看,全国的学者库当中每一个学者参与到评审的几率是相等的,每一个学者的花费于论文评审的时间也就不会很多,因此可以让一部分经常参与到论文评审活动中的学者(这部分的学者往往同时是学术研究的最活跃分子)的精力得到解放,特别重要的是在评审的时候,可以不要顾忌这位的面子,顾忌那位的面子,把中国科学从面子当中解放出来

3,让中国的有限的科研支持基金得到更有效的配置

4,让中国的学术期刊得到一个更良性的发展环境

因为论文评审体系的建立,同时也就建立了一个学术期刊的质量评估标准,每个期刊只有发表的高质量论文越多,才能得到国内的甚至国际的尊重,反之,如果一个期刊当中所发表的论文的质量在历次评审当中的得分总是很低的话,那么该期刊的编辑的选择能力将会受到严重的质疑的,这样的期刊的总编会受到严重压力,只有督促部下更认真的工作

中国要成为真正的科学的强国,拥有相当数量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是一个关键点,中国人需要在这个方面做出努力

家园 你以为评审团干的是选超女的活啊

还评审学者库呢。

要是选超女的话,那倒是可以,谁都可以做。

可是要说高质量的论文,你知道现在学科是多么细分吗,很可能一个论题全国排的上号的学者也就一位数或两位数。本来,写作者在导师指导下的研究成果,很方便就可以找到圈子里的行家来评审。

你偏偏还要在随机全国抽取,只应了一句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家园 其实现在就是这么做的啊

在一个专家库中随机选取评审人,在有条件实行的地方就是这么干的,比如基金委和期刊。只是在为评职称、引进人才之类的事情找人评价一个研究人员(而非评价一篇文章或一份申请书)的时候,这么干有难度。

家园 关键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啊

比如匿名评审等等,据我所知,有在某些学校内进行,但是毕竟大家都在一个学校,面子问题很重要

如果搞全国评审的话,面子对评审结果的影响就会更小不少了

另外,这样的评审的目的不是为了确定该论文是否正确,是为了确定该论文具有多大的原创性,启发性,成果有多少的意义等等(从这个角度出发,对论文质量进行评审可以由更大的专业范围的学者来进行评审)---免得有的学者为了职称等等的压力盲目追求的正确的但是基本上是重复劳动的论文写作,也就是说鼓励学者们进行更有质量的科研工作,更有独创性的研究工作

因为这样的评审结果一出来,你发表的一篇评审分数很高,只要发表一两篇就够了,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激励机制

家园 某些研究方向真正做得好的可能就2-3实验室或者可能就

一个实验室派生出来的

家园 您老人家还真是全才啊。佩服死了。

从纯数学到兵器工业,这会儿又折腾科研体系了。还有什么您不懂的么?以前就听说过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中不禁神往。没想到俺三生有幸,居然在有生之年见着一个活的,这辈子也值了。

我觉着吧,中国科研创新为什么不能站在世界最前列呢?最大的原因不是什么成果评价体系,而是没把您这样的人才弄进科学院当个院士什么的。这才是最大的失误。说实话,当院士都不行。您说说看,现在那帮院士,哪个有您这样的才华,这么广泛的研究领域,这么多的奇思妙想,还这么大胆子敢公之于众。不给个院长什么的,咱们也不能去啊。

话又说回来了,院长也不是那么容易当上的。总会有一帮不懂慧眼识英雄的家伙挑刺,让您拿出点什么成果来证明一下您的才华,说不定还会找随机评审团评审呢。要不咱们把歌德巴赫猜想证出来,或是拿出个加油导弹设计图来镇镇他们,省的人家说闲话。别老跟老萨学那挖坑不填,老萨有别的优点,要学咱们学点好的。再说他也不是啥坑都不填,您这儿我还没见哪个坑填过呢。再者说了,他那是千年大坑,不好填,您这坑又不深,我看也就能装半瓶醋,您受累,抽空填了吧。

家园 你别嫉妒就行了

还是那句话,不要评价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只需要评价我的观点论据论证是否正确就行了

当然如果你嫉妒了,发泄一下是有好处的

另外歌德巴赫猜想我确实是在证明,难关已经基本被攻克了,现在正在写论文呢,希望几天内可以写出来你看看?

家园 评价的不是你的成果正确不正确

而是评价你的成果的意义,创新性,启发性,免得有的学者老是喜欢做没有多少建设意义的重复劳动

就以某些一年可以发表十几篇甚至几十篇论文的学者来说吧,你能够说他的论文是错误的吗?

不是错误的,但是意义很小,属于正确的废话

要确定某某成果的意义的大小,和创新性的大小,不一定完全需要你这个研究方向的人才能做出评估

请区分正确和创新性两者之间的不同

家园 懂都不懂,还怎么判断价值,创新性?

都不是本行的,说句难听点的,就算对方抄一篇,你也看不出啊

家园 还挺有幽默感的。放心,我不嫉妒您。

如此天纵奇才,我嫉妒不起。您那些观点,自然有人评论。我不是评论观点来的,我就是表达一下俺的敬仰之情。说是发泄也没错,不过可不是因为嫉妒啊,是因为实在受不了了。

家园 行了

你要是不舒服,暗地里骂我也行,但是不要在论坛上发泄,如果对我的观点有异议,请提出,否则,就不要在这里夸我还是骂我了

我对这些不感兴趣

家园 打一个比方来说吧

一个人的课题是量子力学方面,叫研究相对论的人来审核有没有太大的问题?

如果中国研究某个量子力学问题的专家太少,但是研究其他的量子力学的问题的学者不能去审核他的论文---至少是判断他的论文是否具有多大的原创性,多大的启发性总是可以的吧?

我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研究某个专门课题的学者太少,但是相似课题的学者---与该课题有比较近的相关的课题的研究者这个范围还是很大的

家园 人挣眼球的,frjj一个类型

注意这雄文的时间外链出处

被砸一年了还没清醒的,兄弟你和他较啥劲儿啊,别理他就好。

家园 中国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本身就不是缺陷问题,而是该废除掉

论文的质量,不是靠人评审出来的,是看论文被多少人引用了----不需要评审。

同样,期刊的质量,也不是靠评审出来的,是看有多少论文被人引用了----不需要评审。

真正做学问的人,谁没有一大堆子事情,越有水平的学者越忙,有什么功夫去给人评审?

其他的,就是一群官僚,吃饱了没事干,才成天给人评审。评审结果高低,不能说明科研水平,最多只能反映社会关系搞得怎么样了。

废除中国学术成果评价体系,才是当务之急。

家园 引用率只是部分有效

比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院长张维迎先生,在海外杂志上几乎没有发表论文(我看到的文章是说他没有在海外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但是在国内内发表了很多,而且引用率很高---这说明什么

你用引用率来评估的话,拉关系的人总是可以想出办法来的,如果你不用国内引用率的话,那么这就是对国内自己的期刊的不信任,对自己的期刊发展是极端不利的

成果评审活动是对学者的研究活动进行激励的一个标准,学者们要做研究是需要钱的,没钱是做不来多少研究的,如果评审活动可以客观公正的话,那么科研基金就可以朝着那些真正有实力并且真正献身于科学的学者那里流动,否则

一个学者参加评审活动其实还是可以有所好处的,了解别人的结论方法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但是根据我的理解,现在的评审很多是跟着人情走的,你要参加那样的评审活动,就需要给人家人情,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潜规则,你根本都无法摆脱,只好大家一起厚着脸皮说好话,这样是很累人的,当然会影响到他的学术活动的

实际上,我主张的就是建立一个类似于高考那样的全国统一制度,你要搞评审可以,全国范围内找专家来评审,最大限度的遏制里面的人情因素(如果你因为人情因素给某篇论文打了太高的分数,计算机是可以调查出来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