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能源】经济学家谢国忠预言:中国油价明年将会大跌 -- 西风陶陶

共:💬49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能源】经济学家谢国忠预言:中国油价明年将会大跌

经济学家谢国忠预言:中国油价明年将会大跌

2004-06-01 18:42:00.0 人民网

  中国对石油的需求迅猛增长是全球能源市场油价高企的原因。在1987―1997年间,中国对石油需求的增加占到全球需求增长的18%,但是自1999年以来,中国的份额超过了一半。

  中国的投资 需求增长超过这种趋势的两倍,这使得中国的需求增长有一个非凡的表现。进一步讲,现在的经济现状况表明,对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投机性质的成分可能在积聚。随着中国经济的回落,在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的同时,价格可能会快速下降。

  长牛之前的大跌

  油价的长期趋势走牛但要经过一个大的下跌周期。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规模支持了油价的长期走牛。但是,因为中国人均收入将维持在相对低的水平,所以中国不能承受油价的不断上涨。中国必须提高其经济体系的能源利用效率或者转变到替代能源上去。

  由于油价突破了每桶40美元的价位,金融市场曾担心这种昂贵的油价一直存在下去并影响全球经济格局。我认为,当前在油价方面的历史性突破来自中国的投资泡沫达到了颠峰和电力短缺所导致的用柴油发电机来代替煤提供电力供应的经济现实。

  中国的电力紧缺很可能在今年夏天达到顶峰,在2004年的下半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很可能迅速下降。因此,我认为,油价将可能在2004年末回落到接近平均值的水平。

  进一步讲,在中国,投机性质的固定资产投资通常会在物价上涨的时候出现,随着物价的下跌,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商品将出现向市场上倾销的局面。因此,我认为,在接近2005年的时候,油价将可能迅速下降,并且有可能低于平均值。

  这一平均值很可能位于25美元附近,相对于之前的18.6美元平均值。在1992―2002年间,中国占据了全球石油消费量中增量的31%,其中很大一个比例的石油消费是用于出口工业。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在比例上可能会超过增量的一半,并且主要是地方经济的石油消费在增长。

  随着全球市场上的石油价格更多的随中国需求的波动而涨落,石油价格将会更加的不稳定,其变动可能会如矿石和钢铁的价格一样,随中国投资周期的变化而变化。我认为,世界石油价格正在经历由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发动的第一个周期。

  需求猛增是主因

  来自中国对石油需求的猛增是油价高企的主要原因。中国当前石油需求量的增长是上个世纪90年代需求量增长的三倍。当前每天全球的石油需求量比上个世纪90年代每天的需求量多100万桶。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量大概也是这个速度。

  在中国石油需求超乎想象的增长的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是一般情况的两倍。去年,中国大陆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到了中国大陆全年GDP的43%,在今年,其固定资产投资很可能达到全年GDP的46%。因此,几乎占中国GDP一半的基础建设以年增长率超过20%的速度在增长。第二,中国的汽车产业目前处于起飞阶段。在2003年,汽车的消费量达到了450万辆,比2002年增长了30%。因为中国的汽车行业相对年轻和规模偏小(大约是3000万辆),销售量的绝大部分都是在现有基础上的净增长。因此,中国的汽车部门增长对石油的需求有很大的杠杆作用。第三,中国的电力紧缺使得制造业企业转向使用柴油机来为本企业提供电力。以登记吨位计算,去年,中国对精制石油产品的进口量相当于原油进口量的31%。

  年底回落至平均值

  在2004年结束之前很可能回落至平均值。随着中国政府执行更有力的紧缩政策和美联储提高利率,中国的投资周期正在见顶。中国进口原油和精制石油产品的增长比率很可能下降至当前增长比率的一半。当中国的经济周期转头向下的时候,中国对石油的进口很可能迅速减少,甚至在未来一年里的需求都处在下降的通道中。

  自从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在1998―2001年间,中国的原油进口出现过下降的现象。1998年下降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亚洲金融危机加剧了中国的通货紧缩。而2001年的下降是很让人莫名其妙的。当时,中国的经济在所有指标上都表明是非常良好的。比如说,电力的消费增长了8.2%。最恰当的解释就是在2000年的时候有了大量的投机性囤积量存在,在2000年,原油进口已经增长了92%。

  如果说现在的中国在囤积原油是不可能的。我们知道,在中国,价格增长趋势经常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积聚,虽然在现实中我们无法证明,但是,当价格趋势转向下降的时候,存量总是惊奇地涌入市场。我认为,油价很可能在2005年降到平均值以下。

  石油供给来源的混乱是对油价高企现状最流行的解释。而经济现实并不支持这一观点。与中东局势紧张导致的原油供给趋紧相比,油价高企更主要的原因是更高的需求总量,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然而,世界原油库存的数据并没有表明这是主要原因。我认为,除非有很具有影响力的突发事件导致供给中断,否则,需求将是石油价格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

长期油价向上

  从长期趋势看油价是向上的。虽然从近期来看,世界原油价格将急剧下降,但是,从长期来看,它的趋势是向上的,这主要是来自中国的需求将会大幅度增长。

  在1992―2002年的十年间,中国对石油需求的增长占到了全球石油消费增长量的31%。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更重要国家,乃至中国汽车产业在其经济体系中居于更重要的地位,中国很可能很快就能占到全球石油消费量的一半,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中,石油将承受更高的价格向上的推动力。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十年里,布伦特原油的平均价格维持在18.6元每桶的水平,而在1999年八月至今的日子里,其平均水平维持在26.7元每桶的水平。我认为,出现如此不同的表现是因为,与全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来自中国的需求大幅度猛增。根据我的估计,中国原油需求的增长量在1987―1997年只占有全球原油需求增量的18%,而在自1999年至今的时间里,中国已经占到了全球增量的57%。

  原油价格更明显地依赖于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而中国的经济周期受两个因素主导:一是中国的政治周期,二是美联储的利率周期。前者与地方政府的官员每五年的改选有直接关系,它将点燃投资过度的焰火。后者主要与中国投资对流动性有效能力有关。

  在本轮周期中,二者联合起来发挥了作用。在2002年,中国改选了主要省份的地方官员;为了从9.11事件的痛苦中走出来和减少伊拉克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美联储维持了1%的利率水平不变。这二者的联合引起了中国此次过度投资异常强劲。

  中国应改变能源政策

  虽然中国的能源需求受其经济周期影响而上下摇摆不定,但是,其需求总的趋势是强劲向上的。我认为,中国在2014年的原油需求将达到每天1400万桶的水平,而今天的需求大概是每天700万桶,除非中国大刀阔斧地改变其能源政策,否则,这一结果将在2014年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预测主要的问题是中国有没有能力承受得起如此高的油价。考虑到沙特阿拉伯有限的增长能力,如果中国不改变目前的能源政策的话,长期趋势表明,在2014年,世界原油价格将会突破80美元每桶的水平。到那时,中国每年将不得不花费超过3000亿美元的费用用来进口原油和相关的精制石油产品,这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包袱。

  中国不得不一方面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寻找能够替代石油的新能源。举例来说,核能将是比较可行的替代性选择。但是,建造一座核电站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如果中国需要采用核能替代石油的方案的话,中国将不得不在现在就迅速行动。另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是限制汽车产业的发展,依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到2014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超过一亿辆。从长期趋势看,除非中国改变目前的做法,否则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将很难放缓。

家园 那你以为如何呢?
家园 想讨论俩问题:1。衡量中国经济的温度计是什么?

1。衡量中国经济的温度计是什么?怎么样才算调控有成效,实现软着陆?能源价格的下跌?能源价格很大程度上由投机者而非使用者所决定,中国的经济政策和这些投机行为的互动?

2。既然瓶颈是能源,为什么人民币不升值?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进口能源的成本。人民币升值会不会影响出口,中国出口的商品有不少已经占了很大的比例(其实俺想说垄断,例如纺织业〕,现在产能因为停电也上不去,为什么不趁机加价?

至于该不该搞汽车,都已经为时已晚了,俺就不说乐,大家想讨论,也会很热闹。

家园 很希望能看到你的观点。先加个精“引诱”一下!
家园 老轧,等大家伙开锅,你加精加到手抽筋。
家园 当初往这个板块转帖子的时候倒是累得手抽了筋。

几乎全是你的帖子!!!!!!!!!!!!

家园 首长辛苦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试着答一下,请大家指正

1。衡量中国经济的温度计是什么?怎么样才算调控有成效,实现软着陆?能源价格的下跌?能源价格很大程度上由投机者而非使用者所决定,中国的经济政策和这些投机行为的互动?

答:我想温度计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但还不是让人头痛的问题,毕竟有一系列的宏观指标可以近似的看着一个宏观经济的温度计。让人挠头的问题是――多少度才是个合适的温度?换成术语就是GDP growth rate,investment growth rate等等一系列的宏观指标在哪个范围内波动才算是正常的,既不过热,也不过冷。我觉得这里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当前中国经济是否过热问题,我觉得林毅夫和谢国忠的分析都很有见地。我想象中的软着陆是GDP和INVESTMENT的增速放缓,而其他宏观指标不受太大影响,特别是就业率和通胀两项指标,我想就算是成功了吧。能源价格不太清楚,中国的经济政策和这些投机行为的互动,感觉这是一个GAME THEORY的问题,就看谁拥有更多的INFORMATION,谁更POWERFUL了。从长期来看,SAY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应该是上升的。不过经济政策从原则上讲应保证长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而投机行为则是在短期内寻找Arbitrage Opportunity。想来这两者之间频繁互动的可能性不太大。

2。既然瓶颈是能源,为什么人民币不升值?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进口能源的成本。人民币升值会不会影响出口,中国出口的商品有不少已经占了很大的比例(其实俺想说垄断,例如纺织业〕,现在产能因为停电也上不去,为什么不趁机加价?

答:我是坚决反对目前人民币升值的。能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但就业率则是中国保持稳定的基础。在当前中国的经济情形及社会环境下,两者相较,轻重缓急自然是一目了然。中国目前的能源问题不仅仅是缺乏这一个方面,更急需解决的是如何有效利用能源的问题。关于中国能源INEFFICIENCY的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说过了,不再多说。人民币升值诚然可以降低进口能源的成本,但可以有效的降低中国工业整体的能源成本吗?我持怀疑态度。人民币升值毫无疑问会影响出口,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不是靠的技术、不是靠的管理、也不是靠质量,靠的就是便宜。如果价格上升,谁还来买呢?纺织业的垄断靠的不过是价格优势,一旦这种优势不存在,垄断企业的灰飞烟灭是弹指间的事。用个术语,纺织业的竞争属于Bertrand Competition。

现在产能因为停电也上不去,为什么不趁机加价?

为什么要加价?有什么好处么?国内贫富悬殊越来越大,提高价格指数,不仅使穷人的日子更加难过,而且还会将更多人拖入贫困一族,没有什么好处吧?

根据陶陶的第二个问题make a simple story:人民币上涨,出口下降,出口型企业倒闭或大量裁员,导致失业率上升,人均收入减少。国家同时采纳陶陶的建议,上调物价,致使人均基本生活支出上涨。看样子,人民群众马上就要陷入水生火热之中了,呵呵。

大致说了一下我的想法。怎么样?欢迎不同观点,呵呵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顶芥教授的大作,教授最近几个帖子让我越来越佩服了。

看上去你很快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了。

几乎全部同意对陶陶的反驳(打倒陶陶!)。补充一点:以中国的国情,我认为中国经济的温度计最重要的指标是消费着物价指数,然后是通货膨胀率,然后是介教授说的通胀和GDP的重要组成成分投资和油价。虽然消费只占中国GDP的40%左右,但是这些日常消费恰恰是老百姓能感受到的最大的不安全感,足以动摇对整个经济和国家的信心。

家园 既然风雨声说好,那就一定是好了,加个精

实际上风雨兄的当个版主多好,省着加精还得让我这个外行代劳。

请您考虑考虑。

家园 不爱兄,我替你再次劝说油油。
家园 想过答辩,还要过这一关哦:

油油和风雨都强调民生,在经济数据上反映为消费者物价上升指数CPI,和失业率;和俺对脾气,不过俺也赞成油油和大多数的说法这次过热是局部过热,所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信贷规模,某些行业投资的数据等等;但是有一类说法,最近原材料价格下降,宏观调控已经生效云云,在下不敢苟同,除非央行和国内的期货商已经达成有默契的沟通体系。

好了,回应比较大的分歧:人民币升值是不是会影响出口,从而影响就业;从粗道理上看如此,但是如果进口国消费中国出口的消费品只是占其人均收入里很小的一部分,根据弹性理论,价格上扬一定空间不会影响销量;直观地说,某种消费品从1美元变到1。5美元,很多消费者没感觉。从供应方面来看,瓶颈是能源而非劳动力,产能由于电力供应不足上不去,人民币升值会给厂商带来额外的利润。所以,如果油油真要拿这个当THESIS,是不是要做一个大类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分析呀?

家园 某种消费品从1美元变到1.5美元,很多消费者没感觉???

To millionaire like you, it means nothing. But to us, it means a whole lot!

50% jump,it's huge!

家园 别扯了,老轧,俺问你一支8OZ的COLGATE牙膏多少钱?
家园 不知道。买Brand name的牙膏,太奢侈了吧???

说实在的,日用品涨50%那就是灾难了。美国这GAS涨价也就50%左右,看把美国人急的。SUV马上滞销。通货膨胀的问题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