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第二章黄帝蚩尤(5000年前)1、2 -- 潇水

共:💬3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第二章黄帝蚩尤(5000年前)1、2

第二章 黄帝蚩尤 (5000年前)

黄帝是在哪儿诞生的呢?

如果谁能回答得出这个提问,我宁愿给他一百块奖金。可事实上早在两千年前汉朝的司马迁,就已经搞不清黄帝的户口了。司马迁特意向东跑到大海,向西跑到空桐,北过涿鹿,南到江淮,问各地的白胡子老爷爷打听黄帝的下落。结果四方各地的老头子都发誓,黄帝就是他们自家这一带诞生的。这就跟现代人到处附会一个孙悟空的花果山景点一样。司马迁只好悻悻而归,捡了一些好听的话(雅言),对付着给黄帝写了个小传,到底也没说清黄帝是哪里儿的人。整个传作得更像一篇神话故事。

我们认为,黄帝照旧诞生于西部,黄土高原养育了华夏族的文明,远古三皇以及我们的名誉祖先“黄帝”,都是生活在这片黄土上。根据司马迁所说,大约是在五千年前一个普通的凌晨四点钟,黄帝出场了。

当时夜色完整而且深沉,星星无言地闪烁,世界一片和睦。一个叫“附宝”的女孩,正在黄土高原北部安稳地睡觉,没招谁也没惹谁,不提任何要求,突然安稳地醒来。我们知道那个时代,人们都是依附在部族里过集体生活,而没有父母家庭。附宝醒来有点奇怪,就抬头看了看天,这一看不要紧,她那沉默的美丽,被一道嗤拉拉的闪电照亮,闪电仿佛把天空撕出蛇形的口子,缠绕着北斗七星,照亮了整个郊野。

附宝感觉很恐惧,屋子里的器皿都暗暗地发出红光,还有轻微的咝咝声响,附宝的感受就像你在荒野里见了飞碟。也许有什么化成了一股烟进来了,当附宝合上眼,香甜睡去的时候,那个什么东西还似乎替她关了门。可怜的附宝,清晨被叫醒的时候,发现她已经怀孕有了。(又一个不知道爹是谁的例子,只好推说是闪电。)

这一次怀孕为期很长,好像比别人长了两倍半,到了第二十五个月的头上(已经超过了大象二十二个月记录),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家伙――黄帝出生了。由于在肚子里多呆了十五个月,期间已经学会了讲话。所以黄帝刚生下来,就能说会道像个领导干部,一幅龙颜,浑身散发着圣德,家里的鸡呀狗啊都怕他。奇异的事情接连不断,很多情况下,吃饭的骨制勺子拿到他手里就会熔化,他看着一个瓦罐,那个瓦罐就会爆炸,他盯着某一个人,那个人肯定要栽跤。村里的人都怕够了这个小孩。甚至风雨雷电这些气象诸神也怕他,黄帝一说,天怎么这么热啊。于是立刻就会刮起凉风。说下雨也是一样。

功力伴随着他的年龄而增加,他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就已经驱使虎、豹、熊、罴。很多老虎生了孩子,都要领着到他这里报到。事实上,黄帝的黄字,就是一只野兽被仰面切开后,剥开的皮的样子。横杠是两条前腿,下边两点是后腿,上边是大嘴,中间是兽皮的条纹。黄帝驾驭虎豹,有游牧部落的特征。

在黄土高原追随黄帝的另一个少年人,叫做“应龙”,同样身怀异能。“应”是雁鸣的声音。当时大雁常在黄土高坡上低低的飞行,领队的老雁在空中鸣叫,后继的雁鸟一只接一只应和,以免有谁掉队。这便是答应、应对、应唱、响应等词的来历。应龙身体轻盈,轻易爬临山顶,在阳光闪闪中静止不动,大家向上仰望,看见的是一只有翼的飞龙。黄帝认为应龙具有驾驭地面流水的神力。当应龙和黄帝一起在水边赶着牛羊走的时候,应龙走向河水,河水就像惧怕似的倒退着让出一块空地。这给黄帝带来很多好处,当羊群需要饮水的时候,不必费力寻找,应龙可以让一条河水远道流来铺在面前。

据说黄帝也是神农氏的后裔,只不过迁居陕北,千里黄壤,满野弥望。当时陕北的样子可能还好些,现在却是艰苦的湖盆草滩和有名的革命老区,石头多树少,雨水少,只能放羊。黄帝所在的部族逐渐放弃了神农的耕植技术,而改放羊了,逐草而居。人是很容易忘记祖宗的啊,黄帝身上,已经找不出与陕南肥美的渭水流域神农氏的太多共性了。

草长鹰飞,白昼永长。黄帝在陕北待腻了,率领族人沿洛河南下。没有人解释过他这次迁徙的原因,也许是出于寻根活动吧,他想到陕南的渭水看看。一路上黄色的土地让他感慨万千。当时的黄土并不贫瘠,上面长着繁茂蔽日的丛林,板齿犀、三趾马、李氏野猪这些巨型野兽出没其中。

终于,黄帝来到了神农氏的故地,看见了东西流淌的渭水,也是自己的祖根,这里诞生了华夏族的文明。黄帝看见,渭水冲击出八百里秦川沃土,横亘在陕西省中部。沃土上已经有人开始使用犁了。犁尖像一把熨斗(呈等腰三角形),尖锋锐利,与两侧的刃一起破土,是石头材质。石犁的中心有孔,孔上边插上犁架。后边有人扶犁,前边有人拉。就像用熨斗熨衣服,石犁开过去,土地全翻花了,是农具上的一大革命,比耜的撅坑效率高了好多倍。黄帝望着南边这些人的耕犁,心中充满了嗟呀,就像蛤蟆看见了大吉普。

一群雁鸟(几万只)从头顶聒叫着飞过,压得阳光都黯淡了。应龙很想拿起飞叉,去投刺大雁,用雁羽做衣服――古代羽绒服。这个心思刚刚萌生,已经有一只大雁尖叫着中叉,从队伍里沉甸甸地坠下来。应龙说:“我并没有出手啊?但是叉自己飞起来了。”

自鸣得意的应龙跑过去拾起大雁。这些举动导致黄帝轻蔑地哂笑:“我更希望用犁划破土地,而不是捕捉一只愚蠢的大雁。”

虽然黄帝是神农氏后裔,而且是十八竿子之内就能打到的一支,但黄帝不太乐意涉足神农氏一族的地盘。他对他的部族说:“我们向东走吧。”一行人于是捋着渭水东行,在陕西省正东部的大荔、朝邑一带,要渡越黄河。这一段黄河把黄土高原一劈为二,左边是陕西,右边是山西。

黄帝渡河不需要太多先进技术,伟大的羊筏子帮助了他。羊筏子是游牧民族的专利:杀羊时,先把羊头割下,去掉四个羊蹄。剥皮严禁开膛,办法是将羊悬于树上,把皮往下翻拉,完整地扒下来。最后脖子、四肢、生殖器等露气的地方扎紧,仅留一只后脚作为充气和排气孔,吹起来就是羊皮囊。

黄帝命人鼓着腮帮子吹气,使后者胀得像怀了孕一样。与黄帝随行的羊群看见这种古怪的圆羊,纷纷发出奇异的咩叫。黄帝把几十只羊皮囊捆在木筏子上帮助增加浮力,这就是羊筏子。大家纷纷登筏渡河。(这样的筏子如果几百只横贯排列在河面上,用绳子吕串联,就是古代的浮桥,春秋战国时候秦晋之间的军队,都是这样步行过黄河去打仗的)。黄帝在羊筏子上看见,此时的河水并不浑浊――因为它所流经的黄土高原植被茂密,百兽出没,无所谓水土流失。是后来的过度垦殖毁坏了这里的植被,一道道犁沟划破了土地的表面。

水淋淋上岸的这帮陕北人,进入了山西,他们还有很多路要赶,每个人身上都扛着五十斤重的家什。为了减少跋涉中的痛苦,特别是解决行李的托运困难,据说黄帝在东迁的路上发明了车轮。

国际上一般的看法,苏美尔人已经在一千年前发明了车子,并且把这种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也就是黄帝生活的西部,这里是文明西来的第一站。然而中国的古书上归誉黄帝为始作车者,因此号为“轩辕氏”

黄帝是怎么“发明”车的呢?首先他看见了转动的飞蓬,就是荒枯的干草,它们被吹吹成一团,雪球一样越聚越多,直到房子那样高,像个大怪物。当狂风一吹,这个巨兽就可是转动,压过路上一切障碍,而且脚步飞快。这是人们看见最早的圆周运动变成直线运动,从而引发了轮子的概念。轮子最初是单独使用的,在移动沉重物体时候(比如捉来的一只大象),把物体下边垫上圆木作为轮子,撬着滑走。

黄帝又从神农部族的犁,悟出了车:犁的下边装上轮子,人就可以拉着走了。但黄帝时代的车轮是实心的,没有辐条,这一点使得它旋转缓慢,但是更加结实(有辐条的轮子是两河流域的人在又一千年后发明的)。而且,黄帝的车是用人来拉的。那几个苦闷的拉车的家伙,不知道是谁。既然有拉车的,就有坐车的。人和人有了区别!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抢第一个顶!!!!
家园 还有么?都等着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