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向美国政府学习 -- 邓侃

共:💬21 🌺3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向美国政府学习

“美国的次贷危机,进一步扩大,引得雷曼兄弟这样有150多年历史的投资银行一夜间宣布破产,美林也被别人收购,AIG申请保护。。。”

以前旁听金融课,听着各式各样的derivatives,觉得头昏。以为自己没有听懂,就去请教金融专业的同学。专业人士解释说,玩金融,就是玩概率统计,把盈利的可能性最大化,把风险的可能性最小化。

衍生物千变万化,无非就是变这两条戏法。你没有听懂,不是你的错,因为变戏法的诀窍就是让人摸不透。

问及如何把风险的可能性最小化,答得很干脆,转祸于他人。

又问,A转祸于B,B转祸于C,C再转祸于A,一通眼花缭乱的轮回后,风险还不是依然存在吗?

回答再次干脆,如果A,B,C大家都有风险,那就是整个社会的风险了,政府当然不会坐视不管。

原来如此。赚钱了,是A,B,C各家机构的事情。出麻烦了,由政府兜着。说得直白点,让政府救市,就是让纳税人,让国民买单。

美国政府的伟大在于,华尔街由于贪婪惹了祸,美国政府不仅仅转嫁给美国国民,而且逼着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去救市,都去买单。

我不是在挖苦美国政府,而是诚心诚意地认为,各国政府,尤其是我们的政府,应该认真地向美国政府学习。我们的股市缩水了一大半,有没有听说外国政府来救市的?

关键词(Tags): #金融危机#衍生物
家园 最优控制是自动控制里的一个重要分支

但最优控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可以保证做到最好,但到底多好是没有保证的。实用的最优控制增加了约束条件,不光要做到最好,还要在相关条件受到一定约束的情况下。华尔街就是没有这个约束,或者根本没有办法计算这个约束,结果最好也还是远远不够好,崩盘了。

家园 系统控制与金融

把系统控制论用于金融的问题,这个前景很诱人。

以前听人谈起过,专家说,问题在于从控制论角度看,金融数据中的噪音太大,难以识别系统真实的状态,所以系统控制的方法使用起来效果不是很好。

家园 这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控制理论是基于过程的数学模型,而过程的数学模型取决于过程行为的可重复性。金融市场最缺乏的恰好是可重复性。这也是所有数学理论碰到金融市场就抓瞎的最大原因。由于人的因素,金融市场本身不是开环的,是不可重复的,所以或许是本质上无法建立准确的定量模型的。

家园 还没有学会做负责任的大国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我不是在挖苦美国政府,而是诚心诚意地认为,各国政府,尤其是我们的政府,应该认真地向美国政府学习。我们的股市缩水了一大半,有没有听说外国政府来救市的?

全世界中负责任的大国,只有那种本国出了事,外国政府来救市的,才是!

家园 花针!

玩金融,就是玩概率统计,把盈利的可能性最大化,把风险的可能性最小化。

花针!

家园 不可重复性

信然。

不可重复性比噪音问题看起来更加严重。

噪音使人无法看清系统内在的状态。不可重复性使人怀疑系统是否存在规律性的行为。

家园 痛快!

如题

家园 这里有次贷等等金融衍生物的通俗解释

算一下美国金融危机有多严重(不知道真假,但挺有意思)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始终没有看到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按照规定,不允许银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家园 说得清楚极了

如题,献花

家园 还是不清楚。以上面100个CDS,yi30倍为例
家园 【讨论】还是有点不清楚。以A银行 30亿30倍杠杆为例

100个CDS对应的总投资就有9万亿了。100个CDS本身的价格才500亿(因为它本身是保险缴纳金,不可能超出保额本身)。怎么可能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如果这样,那么它对应的放贷额岂不是天文数字了?

望高人解惑一二

家园 是不是说房地产开发商还是赚了?

房地产开发商趁着房价泡沫的机会,利用金融系统的漏洞,把不值那么多钱的房子高价卖出去,是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当众多金融机构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只有房地产开发商在背后一边数钱一边偷着乐呢。

如果说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是房地产开发商,那么罪魁祸首就是缺乏监管的CDS合同及其交易。如果没有CDS合同,那么房贷机构的杠杆作用会限制在一个相当有限的范围内,投入到房地产市场中的货币数量也相应的受到控制,表现为购房者不是那么容易获得贷款,房地产市场也会相应的平稳发展,不会产生过快的价格上涨;

如果CDS合同能够得到有效监管,控制其规模,那么即会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同时还能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

如果对CDS合同及其交易缺乏有效的监管,由于CDS合同将风险转移给了房贷机构的下家,从而大大降低了房贷机构自身的风险,因此会刺激房贷机构大大提升杠杆效应,从而提升其收益,与此相类似的是,CDS交易将CDS合同本身的风险转移给新的下家,会大大降低其签订或持有者的风险,因此会刺激金融机构更加轻易的签订CDS合同,这同样是一个放大的作用,这样,在CDS交易和CDS合同的双重放大作用下,投入到房地产市场中的资金急剧增长,表现为购房者获得贷款的门槛越来越低,购房者越来越多,刺激房价持续上涨,在房价不断攀升的预期下,会吸引更多的人来购房,促进房价进一步上升,泡沫开始形成。

在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机构凭借CDS合同和CDS交易的双重放大作用,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巨额的资金,随着房价泡沫的增大,房贷的风险也逐渐增大,虽然可以通过CDS合同和CDS交易将风险转嫁出去,但风险本身并没有消失,只是不断积聚在CDS市场中,只要购房者的支付能力不出现问题,风险就不会爆发,只要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继续持有信心,CDS市场就不会出问题,风险可以继续转移,但购房者的支付能力终究有跟不上不断增长的房价泡沫的那一天,这时候,违约大量出现,风险集中爆发,CDS市场失去信心,大量CDS合同砸在手中要求兑现,金融危机就此爆发了。

家园 开发商一样是受害者

因为他们的工作就是,买土地,建房子,卖房子.越是泡沫年代,他们出于逐利,越会加大投入.

在长期的泡沫里,他们手上积压了大量的土地和建成但未售出的房子,只因为高额的利润,掩盖了问题.如今他们一样都在火上烤---美国的新房积压可是惊人.未来1年他们一个新工程不开,能不能出清存货都是问题.

家园 那是靠十几艘航空母舰加上遍布全球的美军基地赢来的。学不来

那是靠十几艘航空母舰加上遍布全球的美军基地赢来的。别的国家学不来的。美军在东京近郊就有七个军事基地,重炮可以直接打到市中心。有这样的底气,美国要日本帮忙救市,日本当然不敢不救。德国,英国,韩国,沙特,新加坡也都一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