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随口说印度 -- 黑岛人

共:💬2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随口说印度

随便说几句印度

最近,印度由于经济发展迅速与出人意料的大选,成了受国人关注的一个新热点。印度和中国一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国。用几句话来解释它,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不过就是凑个热闹。

有人说印度原来执行的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是不确的,虽然印度的原经济政策带有非常浓重的政府管制的特征(当然,现在仍然很浓重)。但是,印度的“五年计划”更多的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其中的大多数内容,事实上没有严格的执行,国民经济的主体仍然也一直是私营经济。政府直接控制的国营企业,仅在军工、石油天然气、电信、航空等少数部门占有统治地位,但在整体经济的比重并不很高。实际上,二战后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很多发达国家及地区),大都或多或少有这种国家直接参与经济的行为。印度绝算不上是孤例。

印度的经济改革始于1991年执政的国大党拉奥政府,背景是当时印经济面临内外债高筑,外汇储备接近枯竭,经济增长速度长期停滞不前的困难局面。拉奥政府的改革其实也相当成功,印度经济增长速度从原来几十年难以突破的2%-3%,上升到6%左右,印度的信息业大国地位也是在此时发端的。然而,由于拉奥改革却伤害到或者是忽视了国大党传统的支持群体――印度中下层居民,又加上印度人民党此时正好以印度教原教旨主义的色彩崛起于印度政坛,而在印经济改革中得益的阶层恰好主要是印度教中较高等的种姓,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因为宗教原因也倒向了印人党,使得国大党在96、99年的大选中惨败,印度人民党最终赢得了执政权。(这里顺便提一下,有人说印度人民党是社会国际的观察会员。我觉得很奇怪,印度人民党脱胎于印度的“国民志愿团”,有很强烈的印度教教派色彩,它的发迹之作――“寺庙之争”造成了印度独立后最大的全国性教派冲突,为此还曾经多次遭到印度其它多数政党“保卫世俗原则”的联合反制(当然,实际原因不是那么简单)。这都与社会国际的原则格格不入,而且印人党的纲领中也根本没有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之类的什么事。这些都让我感到,印人党加入社会国际,哪怕是观察会员,都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当然,如果这个观察会员是指印人党代表曾经仅去社会国际的大会上观礼,那倒是完全可能的,不过那更接近于嘉宾。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把印度人民党和印度的另一个政党――人民党搞混了。我记得,人民党倒是宣称自己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不过此“人民党”非彼“人民党”。)

印度人民党上台后,主要是1999年组成了稳定政府以来,其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延续,而且深化了国大党的改革措施。除了大势所趋外,也与印人党对原来的管制政策没有历史联系和感情有关,而它的中坚力量又来自于主要居住于城市的高种姓印度教徒,一向不满原经济政策。这几年印度发展速度基本保持在6-7%左右,可以说是印独立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在国际上对比,也是屈指可数的前几位,甚是引起世界的关注。印度人民党的“印度大放光芒”,虽然有竞选口号的需要,但也并不是纯粹的空穴来风。

此次印度大选,印人党大败,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一副跌破眼镜的样子。其实回头来看,迹象早就摆在那里,在近两年的印度地方选举中,印人党最好的战绩也仅是打成平手,从印度的历史经验及拉奥政府的教训来看,印人党都应该感到危机的,只是好象所有人都被印度去年那个8%给唬住了(顺便谈一下这个8%,印度去年老天爷帮忙,季风好得近于完美,使得印度的农业及服务业大为受益,仅农业的增长就贡献了约1。5个百分点,还不算由此引起的连锁效应,显然,多数印度人没有把这算在印人党的功劳簿上)。

随着印度的迅速发展,有关印度经济将赶上或超过中国的说法多了起来。美国《商业周刊》的《印度结束中国独舞?》一文就比较典型的反映了这种观点。认为印度在不久的将来赶超中国的理由主要是,印度的金融市场,特别是银行体系比中国健康;印度经济本来就主要是私营控制的,国有企业比例较低;印度有一个西方式的法律体系,而且被认为是有独立性的(虽然它的低效也是闻名于世的);印度的经济发展主要由内需趋动,所以内生性强,抗风险能力强;印度经济发展的领头行业,比如信息技术、制药都是前景广阔,且是人才技术型、低消耗的,比中国的制造业更先进。

应该说,这些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在谈这些印度的优势时,也不能不看到印度的劣势。而我认为,由于这些劣势的限制,如果不发生无法预测和防范的巨大突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印度赶超中国的可能性是非常微小的。

与闲言先生相同,我认为印度保持长期高速经济发展的首要阻碍就是人口的过快增长。印度的人口密度本来就已很高,却仍然在快速增长,也并没有将很快下降的迹象(印度的生育曲线近年来仅有小幅向下)。从长远看,这对于印度各个方面的压力将会极为巨大。虽然,印度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提倡节制生育(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一),但至今实际效果仍然不佳,自桑贾兰(印前总理英吉拉。甘地次子,原定家族政治接班人)强行推动节育政策,在政治上遭到惨败后,节育政策实际上已经成了印度政坛的禁忌,再加工印度多数政党基础建立在民族、教派和种姓之上,往往只希望别人节育,却指望自己多生,好多多培育未来的选票库。所以,印度控制人口爆炸的希望甚为渺茫。

印度经济发展近期内难以有更大的出色表现,更直接的原因还在于印度的基础设施及服务太差,而这在短时间内很难突击赶上。

几乎所有的印度记行,都严厉批评了印度糟糕的交通、能源和通信设施,这印度自己都不否认。而没有这些服务设施,就难以发展大规模的、在世界市场(也包括印度市场本身)上有足够竞争能力的工业。而没有经过大工业的洗礼,象印度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是不可能成长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的。上面曾经说过,大家也肯定听说过,印度有非常出色的信息技术产业,或者应该说是软件业。但仅靠几万名甚至几十万名软件工程师,是不能带动印度超过中国的。更不用说,印度软件业几乎完全与印度本身的经济脱节,印度的信息化程度低得惊人,在新德里的高级酒店中,居然只能靠无线上网。麦肯锡公司的专家曾经说过不中听但却是事实的一句话:“印度的软件业很发达,这很好,但印度更需要创造足够的洗盘子的工作”。当然,洗盘子只是一个比喻,指的是低技能低工资的工作岗位。毕竟,印度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很高的职业技能。

说到技能,还要指出印度的另一大劣势――基础教育水平低下。印度有相当出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但它的成年人文盲率高达35%,现代技能培训学校接近于零,几乎仍然完全依靠学徒制培养技术工人,而印度又没有多少现代工厂,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得印度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缺乏哪怕是初级技术工人。而大批文盲却又无法适应现代经济,无法作为有效的劳动力后备军。(顺便说一句,印度唯一的一个达到印度设定的地区消除文盲标准[教育适龄人口中文盲率低于5%]的邦[相当于我国的省]――喀拉拉邦是由印共(马列)长期执政的)

印度现在的经济发展还有一个很大的隐忧。人们往往只看到印度的经济发展主要由内需趋动,却忽略了这一内需背后是印度各级财政惊人的赤字。中国的财政赤字这几年接近3%(与GDP的比例),已经有很多人对此忧心匆匆,甚至断言是寅吃卯粮,会引发长远的不良后果(其实,这个赤字比例还在一般认为的安全线内,只是我国一向有量入为出的传统,对平衡的预算有一种强烈的先天喜好)。而印度仅中央财政赤字就达到7%,加上邦级财政更超过10%,很难想象这种比例的赤字可以长期维持,而又不伤害到经济。而这大笔的财政开支,又多被消耗在众多出于政治目的的补贴、官僚机构的浪费及贪污,和超过需要的巨额军费上,对于印度经济的长远后劲起不到多少帮助(如果不是严重的伤害的话)。

印度的政治对于经济的影响,我本来不想谈,因为几乎可以肯定,这会引起口水仗。但想来想去,还是无法绕过。事实上,上面几个印度面临的问题,或多或少都有印度政治的因素在内。也不多说,不过我认为,如果印度的政治家不能避免国内教派、民族、种姓冲突的再起(印人党下台后,这种危险增大了);不能设法削弱、解决印度臭名昭著的低效腐败的官僚体系(任何企图在印度投资的人,不管是印度人还是外国人,无不对此抱怨不已);不能对政客们对于利益分肥形成起码的威慑(前年,印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印度的光芒很难长期耀眼下去。

家园 【原创】

不知道丫的印度阿三能蹦多高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