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大家对土地私有化怎么看啊,最近好像有推进的苗头。 -- 白眉
国内马上要开三中全会,好像热门议题是农村改革,网上风传土地要私有化,正议论纷纷。今天新闻说,胡锦涛去了小岗村这个当年土地承包的起始点,在这个当口,应该不是偶然的吧。这个对经济政治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吧,到底有多大我看不准。会不会是一场灾难的开始呢。作为草根百姓没办法挪地方,心里七上八下的,河里的弟兄有什么见解,说说看。
这个可能吗?
现在的土地所有制束缚中国的经济发展吗?
不去想它....
请看胡总的话:
“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私有化”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如果土地私有化真的来了,那就如“散仙在飞”河友所言,“另一个轮回的开始”,届时,还是保命要紧吧。
王朝末期因土地兼并而倒台的历史,高层难道真的忘了?
农村经济要找出路,还是要从家庭式到规模化经营上来阿,也许可以减少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不过以前土地是农民的失业保险,而现在要怎么保障农民呢?
也就是把一家一户的农业小生产变成工业化大生产做准备。
也许是以农业公司的形式出现,其实就是另类人民公社。
请参照以色列的经验。(土地国有化,经营集体化)
大概ZF又要上“试点”了,先摸一摸看。
说是要确保农民参保人数达到多少亿。
私有化只是某些人的一相情愿,从整个讲话看,还是为了解决从"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问题.胡还说了要从每年的财政盈余多拿出些加大对农业的补贴,看样子是真要把"三农问题"提上来了.
PS一下,农民的土地只有产权,并没有所有权,私有化从何说起.
否则就会出现严重不公的情况.
农民的单打独斗在抗风险,效率方面和集约化农业有一定差距。
估计这次涛哥去考察,还有这次全会,估计都是考虑怎么把小块地连成大片地,由农民持股(按照各自有的承包经营权土地,质量等参股)的合作社,协会或者公司统一生产经营,利润等按照投资股份分配,承包经营权还是属于农民,可以拿出来当股份。
对私有化的理解是把地都分了,所有权,经营权都归农民个人。
这次讨论的问题还是建立在土地是集体的(所有权)这个基础之上,不能说是私有化。
农民个人之间转让承包经营权的,这在农村已经很普遍了,现在考虑的是怎么把零散的土地连接成大片,用公司化的运作方式来提高效率,增强抗风险性等等。
请看相关报道:
张利伟
2006年2月18日,70多户小岗村的家庭代表在日本人援建的村委会小楼里开会,村党支部书记沈浩宣布,“小岗村发展合作社”要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租用农民的土地,种有麦子的每亩增加300元青苗费,村民讨论后,一个小时的会议很快结束了。沈浩告诉记者:“以后,村民都会变成合作社社员,小岗村又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的小岗村是中国千千万万个普通村庄中的一个,曾在1978年11月的一天开启了中国农村由“人民公社”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性变革。
发展合作社的养猪梦
“承包制只能解决温饱,不能带来富裕”,小岗村原村主任严俊昌说。“中国改革第一村”的荣誉令小岗村时时刻刻想再次成为“富裕起来的典型”。经过多次失败后,2005年3月,注册资金305万元的股份制“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下称合作社)成立,上海大龙畜禽养殖有限公司(下称大龙)在合作社持股85%,小岗村村委持股10%,滁州市粮食局持股5%。大龙的董事长汤卫平说,“我想把注册资金增加到5000万元。”
小岗全村476人,1800亩土地,除了400余亩已经种植葡萄外,沈浩打算将其他的土地全部纳入合作社。集中起来的土地,沈的发展计划是:一部分土地用来种植高效饲料玉米,一部分种植有机蔬菜,剩下的种植树莓,一种可以榨汁的水果。
汤卫平最终的目的是在小岗,凤阳县,乃至皖北发展养猪。“我们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和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汤说,“我们公司和上海交大研究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风味猪,比普通猪养殖成本低20~30%。我们在上海各大超市都有订单。”
沈浩似乎对养猪抱有很大的信心,但是,大干一番养猪事业的计划却是冀望于吸收农民投资。沈浩的方案是,一户出资1万元入股建立养猪基地,每年可以分红2400元,5年后本金返还农民。但是,记者随后采访了5位村民时发现,他们都不知道养猪入股的事情,并表示不会入股。
2006:商业、地产、旅游、工业?
19日下午,几个村民高兴地向沈浩汇报,“土地已经量完”,其中一位拿着本子的小组长告诉记者,他们准备在小岗建设大约占地15亩的农贸市场。
“合肥房地产开发公司将承建50套房子,每套138平方米,售价7.2万元。农贸市场还有100个摊位,每个摊位年租金200元。”他说,“你们城里人吃饭买菜,我们乡下家里来客人也要买菜,我们这里离镇上6公里多,有农贸市场就方便了群众。”
小区东边竖立着一张巨大的旅游规划图:“中国当代名村苑”,上面介绍说,这个村苑将吸引全国多个名村集中落户在此,每个村建立在一个“绿岛”上,每个绿岛投资20万—30万元。一位村民说,这是村里计划吸引全国十大名村来这里开会时候规划的。
在“村苑”图对面,就是耗资300万元建立的“大包干纪念馆”,占地30亩,建于2004年11月。空旷的大厅里除了几件旧农具外,就是贴在墙上的历史图画,诉说着过去的辉煌。展览馆票价20元,“平时没有人来”,村里请的一个大学生解说员说。
小岗村村主任严德友告诉记者,村里已经计划合资建立3家企业,“一家汽车配件厂,一家与香港合资的镀锡铜线厂,还有一家大型面粉厂,都已经签订了协议”。
一个依靠种地和400余亩葡萄的小岗村,进入2006年后,也有了自己的商业城、房地产、旅游和工业,而土地改革也完成了历史性的回归,实现了现代农业和养殖业。但是,一切似乎来得太快。
小岗村合作社的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舞台上演,“作为改革的典型,我们有发展的压力”,村民严峻昌现在担心的是,合作社会不会被商人利用,“你给反映反映”,他对记者是说。
(《环球视野》摘自2006年2月21日《21世界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