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3)接着说邓公 -- 史文恭

共:💬246 🌺887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要拿着古董解释当代。集约化有其现代意义

集约化经营的基本内涵有本义和现代义两种解释。

1958年苏联经济学家第一次引用“集约”一词,解释其义为: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人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简言之,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集约化经营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对经营诸要素重组,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二、集约化经营的主要特性

  一是质量经营的特征。应把质量经营放在重要位置上,从过去一贯性以“外延扩大”和“争地盘,壮块头”为主的经营思路转向以“强化内涵”和“练内功”为主的经营思路上来,在资产质量、负债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上档次、上台阶。

  二是集团规模经营的特征。集约化经营要求生产要素的相对集中,经营集团化、规模化。因此“分散、按区划设医院”和“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的局面必须坚决改变。

  三是效益效率经营的特征。集约化经营以提高效益为最终目标,坚决杜绝“高成本、低效率”和“少、慢、差、费”的状况,全力向“低投入、高产出”和“多、快、好、省”的经营目标努力。

  四是高科技经营、电子化经营的特征。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工程,尽快实现“手工”向“电子化”的转变,实现服务手段电子化是集约化经营的突出表现。

  五是人才经营的特征。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启用优秀人才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是集约化经营的主要特征之一。

家园 safa
家园 东哥在58年、59年“给社员的信”等一系列资料不容忽视;

胡服兄是在61年才转向的。

你若研究这段历史,——这期间毛抱怨得不到下面消息,基层一些人抱怨他们给毛写信无法上达天听,——这些都不能回避的。

胡服兄58年、59年都极为高调。

61年急速转向。

你既然知道胡服兄的性格和一系列作为,有些事就不能把他想的太……了。

孔庆东就毛、刘与大跃进写的一篇文章,——有几句话,虽然说得含蓄,但人家视界上是整合当下资料并说到那个地步的。

希望兄台加油,突破“常识”的一些局限,真正把胡服兄“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料整合进历史叙述。——历史逻辑必须能整合这些内容,甚至贯穿到当下,才能证明如此诠释是更优化的一种思路。(跟物理学揣摩黑洞解释黑洞是一个道理)。

家园 这个例子可不能作为“四清”指导思想的来源吧

彭案到现在还有争议呢。文革中是作为“四清”受害者拿来控诉刘少奇罪恶的。

另外补充一点,“四清”从时间线索上来看是在毛泽东提出整顿干部作风抓阶级斗争之后,可以认为“四清”指导思想是应对毛泽东的要求而提出的。如果说炭子冲调查就能得出“四清”思路,那么时间上不会拖3年之久。

家园 嗯,看资料过于丰富的现代史,

如果关注一个人,我们会乱花渐欲迷人眼,俺的心得是尽量用大的主线来顺这个脉络。

胡服同志的草裙舞的确很摇摆,但如果看到他的反应通常是在东哥的号召之后,。。。就知道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实不是震源,。。。

然则,突破“常识”的局限,对于大家而言,自然也包括俺,是“巧妇”的困境,所以很难。。。。。本想给您写点教学参考资料的。。但目前看来,俺觉得象是在做论文答辩了。。。邓公这个火药桶,实在摸不得啊摸不得。。

家园 彭梅秀同志在七千人大会是给胡服带信

说自己:“向您汇报时,说了许多假话,如1959年全大队实际死了48人,我说只有10人,1959年实际收入人平85.37元,我说成104.04元。。。。。。”。。

彭梅秀顶撞了刘少奇,但并没有被打击报复,还被提干,1963年因为淋巴癌去世,丧事非常隆重。

所以,俺也好奇关于彭案的争议所在,雪兄如有资料,望告知。

家园 宋是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分水岭

陈胜直到黄朝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代表当时中国集中力量确实还能办大事,对于低层的陈胜、黄朝等人仍有巨大的吸引力。

宋始中国古代生产力处于停滞状态,集中力量已经办不成大事,对外连连屈辱失败,对内不得不向地方豪强投降,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即源于此。既然谁上也不能再让中国再次变的强大,不如分了吧。

家园 萧喜东的文章

《刘少奇、王光美与群众运动:以四清为例》,里面列举彭梅秀爱人万国华的证词, 《血泪的控诉--刘少奇是怎样害死优秀的共产党员彭梅秀的》,里面举的东西很多了。

我觉得,彭梅秀事件倒是揭露出胡服童子处理群众问题的一贯倾向。

你援引的那本书,有纪实文学之嫌。

家园 这项政策执行的前提是中央政府的强大

能够象秦皇统一,汉武拓疆一样同,具有办大事的能量。

家园 最大的主线便是农业国——工业国的大转型。

这方面,梁漱溟和毛的争论和他晚年的文章;以及唐德刚将两岸土改共时处理,视为转型必需步骤,并提出转型大约100-200年可粗见规模的思路;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诸书……指向的是一个方向,一个“大义”。

评估大跃进也罢,集体化也罢,文革、改革开放也罢,毛、邓、刘也罢,——

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中国富强便是主线。

——历史是连贯的。文革不是目的,集体化也不是目的,改革开放也不是目的,——这200年必然充满艰辛,亦有很多“不仁”;但这根主线,是指向未来的;亦能让我们真正贯穿理解历史,以及明白当下的得与失。(什么是指向发展的,什么却是似新实旧的,分辨关键亦在这根主线上)。

家园 介个也不是啥子新材料啊。。

俺引得这封彭梅秀给刘少奇的检讨信就是万国华劝他老婆写的。

文革的时候,他投机,然后跑出来“揭发”刘少奇,控诉刘少奇的迫害。。----王建尧的证词您可以参考。也是同一本书。 万国华说他老婆彭梅秀生病要转院,因为刘少奇干预才没转成,实际上,是刘少奇打电话给县委,嘱咐要千方百计治疗,这是有当时的电话记录为证地。这个电话记录还在县档案馆。

再则,《血泪的控诉--刘少奇是怎样害死优秀的共产党员彭梅秀的》这样的标题显然是文革时的材料,选择的时候,必须加以辨析。

家园 所以我说有争议嘛

两种说法其实都有一部分夸大的地方。你援引的东西是纪实文学,只记胡服童子正面的东西,而文革批判材料则只看他负面的东西,两者结合起来考辨才对。

但无论如何,说胡服童子对彭梅秀多好是谈不上的,萧文还引用了胡服事后在其他场合的讲话,证明了其态度绝非正面。

比如:"我是国家主席,带着武装队去,都要赶我。"

治疗的问题说不上政治态度,不是说胡服被迫害致死临终缺医少药嘛,不过现在也有记录表明在毛泽东的直接指示下,其晚年的医疗待遇没变。

家园 这个认识很深刻,赞!

但似乎农业国-工业国,这个概括还有些问题,因为仅包括了生产发展水平的变化,而这个期间还穿插了生产关系的演变,。。。。

家园 我的看法是

单干是局部最优,未必是全局最优。比如一个种旱田的村,单干可以发挥积极性;但若集体化,可以挖水渠改旱田为水田或改造盐碱地。

家园 俺好奇地是,

您看过俺所引得这篇“传记文学”没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