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3)接着说邓公 -- 史文恭

共:💬246 🌺887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事实就是当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远不能容纳集约化后多余出来

的农民,因此不得不用行政的、带有强制意味的集体化手段,还有城乡户口制度,将大量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实现低水平的平均化。

直到现在,谁敢说中国的城市能够全部容纳失地的农民?

家园 历史循环是个复杂过程

早期很管用。

家园 嗯。。俺觉得有些事情不是可以从文字上去理解的。

1.农村集体制是名存,还是实存,要和该地区工业开发区的状况密切相连。----这方面的实例很多,俺就不列举了。

2,在取消农业税之前,所谓的“土地保障”是否是最后的“福利保障”,俺表示谨慎的保留。诚然,在中国,对于农民而言,农业不仅是就业,也是他们的生存状态,但认为这是一种“福利保障”,俺不敢苟同。

3,“农村集体制,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旧的宗族社会,家庭单元”这句话很赞,因为站在了社会学的高度,值得补充的是,打破旧的宗族社会,还有两个根本原因,即地主阶级沦为贱民,(或者,成分论的推广),和新婚姻法的推行。---这一点,实际上是TG对中国社会所做的一个突出贡献之一。----但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农村集体制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因此,是无法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

通宝推:Parsifa,
家园 胡服同志在左右摇摆的时候,

振幅非常大,抗日解放,他提出“和平民主建国论,” 右了,建国前,他领导的晋绥区土改,左了,建国初,他提倡,剥削有功,右了,后来,提出“公社”,问农村干部“亩产一万斤”能不能提高,左了,然后,下去到农村实地调查,被一个假劳模教育了,脑子清醒。七千人大会,开始比较实事求是,之后,东哥威望下降,刘主席声望大涨,于是四清的时候,又左了。。。。。唉。。。眼花缭乱,眼花缭乱啊。。

家园 逐条讨论

一,农业集体化造成的大饥荒,和大跃进是有联系但是更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大跃进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忙时节占用了劳动力,不是连续三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因。

二,“集约化是指生产资料和资源的集中式管理使用”——《辞海》解释其本义为:“是指农业上在同一面积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不增加投入的集约化,要想提高生产率,根本就是镜花水月。

三,中国历史上的流民,基本原因是由于自然灾害,租税沉重无法生存而产生的,因为土地兼并而失地造成社会动乱的,近乎于无。以往阶级斗争史观支配下提出的那种农民起义模式,早就被证明是虚构了。中国历史上有说官逼民反的,从来没说富逼穷反的。至于生产力发展造成的农业劳动力过剩形成的流民进而造成社会动乱的,在工业时代以前,那不具有普遍性。

家园 最大的错误

不抑制土地兼并的宋朝,却没有爆发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

尽管宋朝的土地兼并极其严重,但是宋朝的几次大规模起义,原因都是官府的横暴——王小波李顺/方腊/钟相杨幺,都是。

这也从反面证明了,“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起义”,只是理论的虚拟而非历史的事实。

家园 四清是典型的形左实右

扎根串联,搞地下工作(其实是特务工作),把斗争矛头对准基层干部和“黑五类”这些死老虎,实质上是为了转移毛泽东要求整顿高级干部的压力,维护高级干部的利益。

家园 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可以归因到官府横暴

李自成不也是因为被官府虐待后参加流寇的么?

但是官府横暴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政府急需征收更多的财赋来稳定社会,所以各级官府诉诸暴力。

宋朝农民起义少的原因很简单:第一,工商业比较发达,吸收了流民;第二,宋朝庞大的职业军队,吸收了流民,甚至吸收招安的农民起义军。

家园 宋朝农民起义很少,但是兵变很多

兵变的主要分子就是其它朝代的那些游民。

家园 早就?

中国历史上的流民,基本原因是由于自然灾害,租税沉重无法生存而产生的,因为土地兼并而失地造成社会动乱的,近乎于无。以往阶级斗争史观支配下提出的那种农民起义模式,早就被证明是虚构了。

我到现在没看到过一篇证明的论文,谁证明的,这是一个震惊中国史学界的大发现那。请列举一下,让我拜读拜读。

家园 否,胡服搞四清不是为了分担高级干部的责任,

而是他1961年去湖南见识了一大批胡搞的基层干部。

家园 再否!

61年的炭子冲调查跟“四清”的桃园经验有啥关系。炭子冲调查得到是公社化、食堂和高征收问题,而桃园经验讲的是把基层干部当作阶级敌人。刘选中和炭子冲农民谈话应该好好看看。

两者涉及的完全是不一样的问题。如果把两者联系起来,就是自己的想象了。

家园 朝鲜战争是一场中国人不得不进行的战争,

但是对中国的影响极其深远的.楼主介绍的影响都是存在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影响,就是出于各种原因,苏联人援助给了中国一个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并且给中国培养了相关的大量人才.这种援助力度是前无古人的,估计也后无来者.这是毛泽东建国前也没有想到的.虽然他想到过要尽量争取苏联的援助,但是没想到后来会拿到这么多东西.事实上,在接受苏联援助的重工业体系的过程中及以后的一段时间,中国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重工业体系在转.

所以,农业生产最优化当时不是TG的主攻路线,现在也不是.虽然中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喊得很响,但实际上心里一直想的都是工业立国.在五十年代,援助中国的不仅有苏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一些.别的不说,兄弟们援助你这么多东西,你是不是也应该证明一下你绝对符合社会主义的标准呢?在农业方面,小农经济可不是社会主义,集体农庄才是.工商业方面,资本主义残余怎么那么多?既然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援助的重工业体系是经济工作的核心,那么不符合这个要求的就应该变一变了.就拿现在来说,中国的国策是制造业立国,农业、农民、农村的要求实际上是不出乱子,而不是最优化。

家园 《渴望真话,刘少奇在1961》

珠海出版社,张步真著

请查看在刘少奇窗户下指名道姓骂大街的前湖南省劳模彭梅秀同志的事迹。

家园 我来列王小波李顺/方腊/钟相杨么的细节。

王小波李顺起义发生在北宋初期。

王小波(公元?—994年),男,北宋时青神县人,家傍城西北的茶林坡,与妻弟李顺同为蜀江(注一)土锅村民,以种茶和贩运茶叶为业。

起义背景如下:

1.北宋初,川峡地区的土地大多被官僚、豪强、寺观霸占。许多农民沦为客户(包括旁户),阶级矛盾极为尖锐。宋太宗即位后,川峡天灾频仍,饿殍载道,民不聊生。

2.“本朝王小波、李顺、王均辈啸聚西蜀,盖朝廷初平孟氏,蜀之格藏尽归京师”。

豪强过分,土地集中,中央政府不爱,又逢灾年,你不让底层造反怎么办?all or nothing.反正已经活不下去了,干嘛不搏命呢?

对了,王小波第一次提出了“均贫富”的纲领。以前造反农民是这么想这么做不这么说,——这下,可开了“过不下去,造反有理”的舆论先河。

方腊起义发生于北宋末年。主要活动地点:安徽东部(n年前很有名的小资旅游地安徽歙县)、浙江西部(淳安好地方啊)。方腊是给地主做佣工的。(这跟土地兼并没关涉吗?)他是最底层的赤贫者,毛公“农村调查报告”里“造反”最有动力的那类人。对了,他还是“花石纲”(多谢《水浒》普及这一名词)的受害者。誓师大会是这么痛陈境况的,“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对了,他主张并有所实践的也是“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有甚贫者,众率财以助……凡出入经过,虽不识,党人皆馆谷焉,人物用之无间,谓为一家。”——这叫什么?穷哥们知道穷哥们的苦。穷哥们天然接近。

钟相杨么起义其背景如下:

1.北宋末,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钟相(?~1130),在家乡利用宗教活动组织群众,凡加入他的组织——乡社的农民,共同攒积钱财,实行互助共济。——周围数百里的贫苦农民加入乡社的不计其数。(为啥?跟土地兼并贫富差距过大无关吗?)

你看他杀什么人?——这又是一位立志劫富济贫吃大户的。

对了,他也反金,想抵御侵略的。“靖康二年(1127)初,钟相组织民兵300人,命长子钟子昂率领北上勤王。这支队伍未与金兵接触,就被刚即位的宋高宗命令遣返。”

在钟相看来,这政府的合法性此时已丧失殆尽:外不能争国权,内不能安抚百姓,那——还不如我单干。

对了,镇压钟相杨么起义的是岳飞。——这很让一些历史学家头疼。其实很简单,岳飞镇压钟相杨么就跟曾国藩要镇压太平天国一样,外敌当前,“大”、“小”必有所取舍。再值得同情,也是耽误大局。曾国藩作为汉人尚且做出了选择;何况南宋便是汉民族的代表?

这可以让我们明白明末的事件。明政府是中央政府,李自成造反,其合理性谁都难以否认。大家恼的是他打不过清兵,可不敢就此说贫民、流民活不下去也不能反抗。至于吴三桂,此刻再顶着忠于大明的旗号,不屑于流民,甚至不惜迎了清兵,——有几个对他有好感的?

呵呵,人家康熙特意祭奠明朝皇帝说:啊。你朝亡在李自成手上。我帮你朝报仇了。可不是亡在俺们大清手上的。干嘛特意要这么搞?不就为了一个合法性吗?

你仔细看,就知道,史书后面必然是有立场指向的。满清政府面临三千年之变,于他们本是机遇和挑战,搞好这一票,就跟张导搞好开幕式的结果一样——英明神武,鸟生鱼汤。

偏偏,囿于格局,不能完成任务,那就不断革命,不断升级,——直到土共这个政党搭出一个基本可行的架子。

我在历史上的今天里曾列出盛唐的数据。盛唐是中华民族最骄傲的时代,然而盛唐的结束便和土地兼并有直接的关系。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参考史家对754年天宝十三载的详细记录,全国有9619254户,其中3886540户免税免役,5301440户交税并服役。固然袖手旁观的官宦人家占了54%,不过,中国人向来忍耐力了得,恐也不在话下。且慢,若以人头计,全国 52880488人口,45218480人免税免疫,7662800人交税服役。
这意味着,14%的人口在承受整个帝国的运营费用。吃挨不过,大可以到 “不课”人家为奴,从而“不课”皇税的。(自己种地,挨不过苛捐杂税,可见这时政府根子已经坏透了,实质上在鼓励土地兼并。只有把土地交给官僚大户当“佣工”反而划算)此时不失为繁荣昌盛“最好的年代”,然而支撑庞大帝国的钢丝却是何等晃晃悠悠。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

——————————————————————————————

以史为鉴……别的不说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