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三年自然灾害时粮食为什么这么紧张? --- 产量问题 -- 无根草

共:💬5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三年自然灾害时粮食为什么这么紧张? --- 产量问题

故乡的自然灾害是从59年开始的。当时村里饿死了少数几个人,大部分是饥饿和浮肿。爸爸告诉我,当时基本上是树叶全部吃光,草籽全部吃光。

故乡的自然灾害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原因:粮食单产非常低。在网上可以查到北方小麦的单产历史数据(是以公顷计算,计15亩),这个数据对于故乡的实际情况略有出入。从55年到65年,故乡的小麦亩产一直在亩产40到60公斤左右(乡亲们拥有的平均耕地大约在2-3亩左右)。在今天,小麦单产普遍达到了400到500公斤左右。由此可见,在当时个人每年拥有的粮食区间基本在小麦100-150公斤。除此之外,还可以拥有每年玉米150-200公斤的玉米。但是这些单产仅仅是在丰收的情况下,包括公粮在内的收获。

在59年和60年旱灾和涝灾的双重打击下,当时的粮食产量只有平常一半的水平。除去上交的公粮和集体建设提留,每个农民的口粮基本上在每年小麦20-30公斤,玉米30-40公斤的水平。更为糟糕的是,公共食堂在58年底已经吃完了所有的储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饥荒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对于国家而言,储存也是很少)。60年春节,这个举国欢腾的日子,我的伯伯一直在哭泣。因为他吃多了爷爷用玉米作的包子撑得到处拉稀,被狂扁一顿。

参照现在的粮食生产水平,如果没有突然的变故,今天故乡的人应该不会挨饿了。感谢政治、科技的进步和所有为此奉献了力量的人们。

家园 行政命令下的高征收要考虑

这就是所谓干部们的“政绩冲动”,老田好像对此有专文论述。

“拔白旗插红旗”的组织政策,客观上也起到了鼓励地方干部虚报产量进而高征收的作用。

公司虚报业绩要征税,地方虚报产量也要有相应征收的。

家园 跟我们那里情况差不多

从55年到65年,故乡的小麦亩产一直在亩产40到60公斤左右(乡亲们拥有的平均耕地大约在2-3亩左右)
我们那里大约是50-70kg/亩,也是每人2-3亩地的样子。按60kg/亩算,60*2.5=150kg/人/年。要是不上税,一人一年300斤小麦,折成白面是240斤,也就是每人每月20斤白面。

夏秋作物的收成比小麦要高出不少(至少翻倍),所以玉米对人们的生计是相当的重要。当时吃上白馒头的人相当少,普通人家在过年过节的时候能吃上白面馒头就算不错的了。平时都是“有色”馒头:玉米,高粱,或者是菜。

按这些数据大致的推:只要上交的不太多,小麦和秋粮加起来基本上是够吃的。

家园 这三年到底谁负责任?

毛?刘?邓?

家园 自己琢磨吧!河里不兴这样的。。。

搞得像挑事一样,不好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