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忘言静思: 献血. 健康. 捐献者. 命运 -- 忘言

共:💬26 🌺5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忘言静思: 献血. 健康. 捐献者. 命运

不知道为什么写下这个莫名其妙的标题-可能是心有所感吧.

今天照例在河里潜水+灌水, 偶然间看到姗姗一何迟有关献血的帖子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763629,心里很高兴, 转眼有看到另一位兄台的帖子却非常恼火. 本来打算耐心一点儿造出个大砖头扔过去, 写完了却发现这位兄台原文是ZT, 白白浪费了忘言不少怒气

转念一想不如重新整理修改一下, 再添上忘言一些草率的想法, 贴出来做加入捐献党的投名状, 同时也对河里身为捐献者的诸君献上一份真心的敬意.

忘言小时候也是一直活在献血的恐怖阴影下, 现在回想起来仍然不是很明白自己非常开明的父母为什么对于献血一直持坚定的反对态度, 可能在父母眼里忘言身体不强壮, 怕献血影响忘言的健康吧.

上了大学之后慢慢对献血有了很多了解, 也成功的克服了自己心理上滴阴影-忘言不是学医的, 没资格在医学方面讨论献血有益有害问题, 不过作为一个献血者感觉是献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需要平时太多的注意. 献血者不光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而且要为输血者的健康负责-所以忘言自己对平时的身体状态保持密切滴关注: BMI, 血糖, 血脂, 胆固醇; 平时的作息, 锻炼, 饮食, 还有居住环境, 工作环境...这方方面面都要放在心上, 因为献出合格的血液是献血者最基本的要求, 不然的话献血对双方来说根本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自己国内国外都献过血, 根本就没想过什么回报-唯一可能的回报, 便是对自己健康的信心

无偿献血就应该是无偿的-所以, 请让现实利益, 意识形态和政治走开

国内献血的时候正赶上校庆+期中考试, 多少有些疲劳, 不过也挺过了, 没事. .当时因为是学生, 学校和系里都有慰问金, 也下发了营养品, 虽然多少失去了无偿献血的意义 不过大家恢复很快是事实-本来也只有200cc么, 很少了. 似乎也下发了证书之类的不过好像没有保存.可惜的是毕业之后出国之前国内的无偿献血还好像不是十分普及, 自己忙着出国也处于焦头烂额的状态, 没有多花心思去了解, 现在想起来颇感遗憾: 曾经有一个更健康的身体, 为什么没有好好利用呢?

出国之后自己的感觉是献血容易多了, 红十字会和州的血液中心平时经常到学校来采血, 自己也曾去过血液中心自己去献然后慢悠悠的回学校.身体也不是特别强状的忘言跟着他们献500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困难疲劳感可能会持久一点儿, 不过对生活学习没有任何影响-所以, 至少忘言自己是不相信献血有害论的. 忘言原来所在的州献血没有证书-具体来说是什么都没有, 而且是先献血后验血的流程(唯一先验的是血红蛋白含量), 一切全靠自觉. 忘言原来寄宿的家庭, 父亲每年少则一次, 多则两到三次坚持几十年了, 忘言对他的确是非常敬佩, 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

最后, 私下里说几句真心话:(本来这事应该是拿牌的牛人们出来挑头的, 忘言这种只献了2000出头的真不好意思站出来) 献血是每个健康状况符合要求的公民应尽的义务-河里某位河友说的好, 人人都不献血, 急用的时候找谁去? 所以在这里郑重倡议大家在不影响自己健康和生活的前提下尽量多参与献血活动, 多积善行的同时更能关注自身的健康, 一举两得, 何乐而不为呢? 献血也有多种途径, 如果身体不能胜任捐献full blood的话还可以考虑捐献血浆(plasma), 血小板(platelets)-这些可能对献血者的身体来说负担要轻得多, 但是在拯救生命方面是同样重要的.

很高兴见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河友支持无偿献血, 其实忘言的感觉是比起血液来说, 国内可能更需要普及的是骨髓(marrow)和器官(organ)捐献活动, 因为以国内的人口基数, 对骨髓和器官应当是有相当的需求, 而合适的HLA配型寻找起来相当困难…所以忘言的感觉是急需大量的捐献者登记-至少先把数据库建立起来, 捐献并不急于一时. 忘言凡人一个对现状的改变起不了什么作用, 但是非常关注这方面的情况, 所以还请熟悉情况的河友介绍一下.

反对捐献骨髓和器官可能有意识的因素起阻碍作用, 当年忘言因为加入NMDP(National marrow donor program)和申请当器官捐献者(organ donor, 在米国很容易-驾照上打勾就行了-不过不知国内如何办理)的事情和父母吵得一塌糊涂, 所以自觉可以理解他人的感受. 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坚持下去, 为了别人也为了我们的亲人朋友, 当然还有我们自己.

一瞬间的决定, 可能改变另一个人以及很多相关的人一生的命运

愿与身为捐赠者和将要成为捐献者的诸位共勉.

关键词(Tags): #Nostalgia#忘颜今生#V'i'ent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先抢沙发,后送花!
家园 我献了青春献老年

我也想着捐献器官或者遗体呢.可有的人就是摇头反对,没有讲道理的机会.

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坚持下去, 为了别人也为了我们的亲人朋友, 当然还有我们自己.http://www.ccthere.com/thread/1764522
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怎么都想不通呢?

家园 反对捐献骨髓还好理解-痛苦大, 恢复慢

反对器官捐献就没有道理了, 人都死了还要身体何用?

能救活一个或者几个人的话, 为什么不去做呢? 被救治的生命, 也可以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

而且也不是让你舍己为人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 真是想不通

忘言自己对什么"入土为安"没有兴趣(因为现在的身体按生日划分属于风相星座)

估计自己去时即使不捐献遗体也会选择自然播撒-就当是基于不占活人的地方的考虑吧

家园 在下的想法跟您相同

可是理想抗不过现实。认识这种东西不好改变,你我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好多人都想要死有全尸,甚至是要黄土盖身要棺材,农村以前推行火化就已经很费劲了;就算死者生前同意捐器官,还常常碰上死了之后要去取了,家属拼死拼活反对的,麻烦到家。

而且现在要加入骨髓库也挺麻烦的,有几个愿意那么麻烦打电话联系,还得自己跑一趟?我认为应该在大学和政府机关里边多做宣传并上门服务,也许真能碰上一些有爱心的人士。

家园 献过血,加入了骨髓库,还没找到捐献器官的地方

数了数自己献血的次数,发现我貌似有用献血来纪念待过的城市的趣味,汗……

积极献血一是觉得作为一个身体健康、合乎献血标准的成年人,有责任这么做,二是也有点小小的私心,献血者的直系亲属用血有优惠,而父母的年龄一年大过一年,就当为他们备着吧(用不到最好啦,呵呵)

在北京和同学一起加入了骨髓库,采集了样本。同学有一次被通知说过了配型的第一关,希望她留京等待后续结果,不过过了一个多月,说是没配上。

也想签捐献器官的协议,但是不知道哪个地方管这个事。

家园 所以大力普及相关知识改变人们的思想已是刻不容缓

Knowledge is power!!! et vie...

无偿献血不也是多年来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么

忘言坚信骨髓和器官捐献也会经历类似的过程, 希望能早日得见成果吧.

BGYB: 改变认识还不容易, 法律强制规定人人必须拥有理科学位不就行了...

家园 问题是制度建设跟不上

我大学的时候也献过血(营养费让我心动,不要白不要,呵呵),当时就应该一步到位让献血的填表加入骨髓库,总有愿意的;毕竟得打电话约时间填表采血,现在大家都怕麻烦,很少有人会那么主动去办,必须得单位学校牵头组织才行

家园 献花给女侠

"献血者到此一游" 或 "某人在此一献血" 听起来都挺别扭的, 汗

忘言在国外的几次献血都是在同一城市. 正好毕了业, 不如就借记把女侠的传统发扬光大把

不过邪恶的说一句, 国外献血没法给父母带来实惠, 多少亏了点...

配型真是难, 登记好几年了仍然杳无音信..国内国外都一样. 国内的器官捐献如何办理忘言也不清楚(所以才请人讲解)

家园 捐献造血干细胞现在已经没什么痛苦了

记得是先用药物使造血干细胞进入血液,然后把静脉血通过一个过滤器,滤取10g左右的造血干细胞,然后血液再回流体内。也没有什么危险。

家园 最怕的就是死后出变故

要说我本人的心情而言,在下死后留下骨头送去火化就足够了,其他的都可以不要。但是能保证你我的亲人到时候不反对吗?那时咱们可管不了了。

家园 您说的对

忘言原义指的是要动手术的那种

据说骨膜无法麻醉, 基本要硬挺(不确定)

干细胞捐献自己还没经历过

忽然想起,当年是在血液中心登记的, 看见工作人员拿着家伙出来忘言张口便道: 我刚献过...

对方: ?????

过会儿才明白是要采集血液样品,汗啊

家园 流程我倒是查了,就是有点麻烦

注射完促干细胞药物得等几天,到捐的时候又得几小时,比捐血慢得多

家园 不如狠狠心, 做个绝的

不成家不要子女

财产/遗体/通宝/白条之类统统捐掉, 一了百了

身无一物而来, 无身无物而去...耍一把酷

当然真要这么做是不可能的

唉, (改唱)C'est la vie, yumejanai...

家园 做点贡献先,我把北京骨髓库报名链接发上来

外链出处

有北京想捐的可以下个表格自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