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翻译加整理】诺门坎事件来龙去脉日方资料简单介绍 -- 电子赵括

共:💬6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翻译加整理】诺门坎事件来龙去脉日方资料简单介绍

#本文基本上完全翻译日方文献,缺乏苏方资料为最大遗憾.欢迎大家补充.

诺门坎事件的起点为1939年5月11日诺门坎(海拉尔南部60公里)西南15公里附近外蒙军70-80名超越了海拉尔河.日苏双方对此处国境线划分一直有争议,日方认为蒙(苏)军越境,伪满军警与之发生冲突.5月13日,当驻防海拉尔的第23师团报告到达关东军司令部时,司令部人员没有一个人知道诺门坎是个什么地方,此次事件是单纯的小规模冲突还是苏军大举进攻的侦察活动,日方无法立刻判断.日后成为诺门坎大战战场的地方为大草原,距离日苏双方最近的火车站都超过了300公里,大军补给困难.日满和苏蒙在边境划定上有相当的分歧.在处理这些边境分歧上,东京和关东军的意见严重相左.关东军对边境纷争的态度最为强硬,认为只有对苏蒙军的"侵略"采取"断固彻底"(日文原文)的态度,才能防止事态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5月13日夜,23师团师团长小松原中将在得到关东军司令部的许可后,向诺门坎派出了一个骑兵团(团长为东八百藏)左右的援军,并迫使外蒙军撤退.但当东八百藏派出一个支队(1000人左右)继续追击时,这个支队却因为孤军深入被苏蒙军几乎全歼,残兵逃了出来而已.这一战虽然号称"一胜一败",实际上以日方一个支队被歼灭告终.这就是第一次诺门坎冲突.

尽管第23师团长小松原中将咽不下这口气,关东军并没有立刻为那个支队报仇的计划.东京大本营也认为应当采取不扩大方针,以两年前的张鼓峰为先例,尽量由关东军自行解决.知道6月19日,关东军司令官再次收到了23师团方面的报告,称当面苏军增兵并轰炸了日方的战略目标.为此关东军司令部采取了一贯的强硬方针,向23师团增派了安岗支队增援,基干为两个坦克联队,机动炮兵一个联队,第七师团一个步兵联队.同时关东军集中了第二飞行集团主力,步兵13个大队,反坦克火器130门,坦克70辆,各种车辆400辆,飞机180架的强大兵力为后盾,力图"杀鸡用牛刀".这个计划通报到东京陆军省时遭到了反对,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已经使得军费开支不堪重负,如今动用如此强大的战略性力量进行国境纷争,没有意义.最终虽然关东军的意见占了上风,但关东军和大本营的关系却蒙上了阴影.

与此同时,关东军预想到了自己的计划可能遭到反对,故意隐瞒了出动空军.当关东军参谋长寺田打电话到东京,声称空军取得了击落敌机99架,在机场击毁25架的"重大战果"时,电话另一头的稻田参谋科长(二人为陆军学校同年级学生)气急败坏,冲着电话大怒:"混蛋,什么战果!",立刻通过其他途径将这种"胡作非为"上报,甚至上奏了天皇.另一方面,寺田挨骂大大刺激了关东军,使得原本就主张采取强硬路线的他们更加坚定了打下去的决心,打算以"胜利"给东京的参谋本部一点颜色看看!关东军和大本营矛盾激化.

7月1日,第23师团的地面攻势开始.战斗前期,日方在战场附近握有制空权,加上自认为地面部队的优势,日方认为这将是一场杀鸡用牛刀的战斗.为此,日方一开始的作战计划十分大胆,打算在哈尔哈河架桥突入敌人后方,给苏军一个措手不及.然而7月2日,沿河畔运动的日军却遭遇了拥有数百辆坦克的强大苏军袭击.日军仅有的36门反坦克速射炮虽然击毁击伤了其中100辆左右,3日中午以后战斗主动权转入苏军手中.河畔仅仅架设的一座桥梁也无法承担大军的补给任务.3日夜,日军被迫撤退到了哈尔哈河东岸.同时,攻击哈尔哈河和霍尔斯滕河交汇处苏蒙军队的安岗支队,也在被击毁40辆坦克后被迫撤退.7月5日,安岗支队汇合第23师团主力再次发动攻击,但无力前进,11日双方打成对峙.

关东军认为战斗目的不能达成的原因为忽视了苏蒙军实力,实际遭遇到的部队为预想的1.5-2倍,以及缺乏重炮.为此关东军投入了新的重炮,7月23日开始再次进攻.7月23,24两日,关东军集中了86门重炮发射炮弹15,000发试图全面压制苏军火力,但得到的是猛烈的还击.东京大本营方面认识到苏军的战斗力远远强于预想,倾向于以一定的让步结束纠纷,关东军强烈反对,自己的损失虽然巨大但以苏军损失也很大为由认为到此为止为"打平",而力主继续打下去.战斗期间7月16日,苏军曾经空袭过嫩江铁桥,虽然未能造成实际伤害但被关东军认为是"奇耻大辱",立刻(未经东京许可)下达了全体动员令,并申请大本营的许可轰炸外蒙境内的目标.大本营对此不但反对,而且要关东军忍耐,认为战斗初期日军也空袭了苏蒙目标,这是当然的报复.为此,关东军和大本营关系彻底降到了冰点.1939年对日本为多事之秋,中国的不屈抗战,三国同盟的缔结,日英关系日美关系的恶化等问题困扰着东京.7月20日在东京,大本营向关东军代表下达了事实上的最后通谍,要他们自己善后.同时,东京下定决心撤换关东军首脑.

在这样的背景下,8月,苏军开始反攻.

7月中下旬,一系列的情报都表明苏军正向远东增兵,可能于8月中旬开始反攻.然而,日军再次犯下了本次战斗中反复犯下的错误,低估了苏军可能的进攻规模.为了统一指挥,8月10日关东军成立了第6军司令部,但并没有向前线增派部队.轻敌成了断送第23师团最大的原因.同时由于天气恶劣,关东军的空中侦察一直未能获得准确的情报.7月24日,已经战斗损伤严重的第23师团会同第7师团的森田旅团再度发动反击,随即被优势的苏蒙军队分割包围,遭受毁灭性打击.7月27日,关东军终于确认正面苏军为第一线3个步兵师和5个装甲旅,第二线2个步兵师,为预想的两倍以上,为"送死"的23师团和森田旅团4-5倍.同时,苏军投入了新型坦克和战斗机,夺取了战场制空权.追击作战中,苏军停留在了自己主张的国境线上构筑工事,才使得第6军没有陷入"不可收拾"的局面.

失去冷静的关东军司令部孤注一掷,决定投入第二,第四,第八和第七师团以及全满的所有重炮和速射炮,与苏军决战."集中四个师团拼死一战,冬季严加防守,明年春对苏决战."由于和大本营关系冷淡,这一消息由寺田参谋长以私人信件的方式传到了稻田作战科长(就是前面电话里吵架的两人)那里.对此忍无可忍的东京决定动手.

8月30日,东京方面的中岛参谋次长来沈阳,向关东军方面传达了"诺门坎方面,作战不应扩大,立刻设法终结"和"关东军兵力不足,应该立足于长期坚守"的命令.虽然实际上是要关东军认输放手,措辞相当委婉.然而关东军极力游说,认为应当"以四个师团全力攻击,然后再转入冬季防御."反过来,中岛和随行人员居然被说服.8月30日晚宴上,关东军司令部充满了和大本营和解的欢喜.

然而在中岛回东京的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欧洲战火爆发.为了预防世界局势的波动,大本营的态度再度变为谨慎.中岛再次来到关东军时,已经完全反对原有的攻击计划.关东军司令植田中将几乎是哀求要东京准许至少发动一次"收容死难将士尸体"的进攻,否则就将我解职.作为对他请求的回答,关东军主要首脑被解职.9月7日,东京方面任命了梅津美治郎中将为关东军新任司令,饭村中将为新任参谋长.9月15日,在莫斯科莫洛托夫外长和日本驻苏大使东乡达成了停火协议,历时四个月的诺门坎之战结束.日方自己统计,前后投入总兵力为5万6千,战死8440人,受伤8766人,伤亡占总兵力的32%,首当其冲的第23师团死伤超过1万1千,占总兵力的73%.苏蒙军伤亡估计为9千多.

硝烟散尽,并不意味着事件的结束.诺门坎的起因为边境冲突,此后日苏双方围绕这个问题重开谈判.1940年7月18日,除了个别地段日本几乎是完全接受了苏联方面的国境划定,签订了"忍无可忍也不得不忍"的边境协定,诺门坎事件最终落幕.

附 1939年4月底关东军序列

关东军司令部

第三军,下辖第二,八,十二师团,及第一,二国境守备队,国境守备队为旅团编制

第五军,下辖第十一师团,第三骑兵旅团,第三,四国境守备队

第四军,下辖第一师团,第五,六,七国境守备队

第四师团,驻佳木斯

第七师团,驻佳木斯

第二十三师团,驻海拉尔,另辖有第八国境守备队

第一,二,三,四,五独立守备队

第一战车(坦克)团

第二飞行集团

关东军炮兵司令部

满州国军

元宝推荐:MacArthur,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冰大应该看过。。。
家园 又给顶起来了,嘿嘿

写这个的时候还没细看过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资料,光集中于军事了。结合39年日本政治外交局势再回头看看当年的作品,自己感触也不小啊。

家园 是不错。嘿嘿

不过小小的问一句,这真的是翻译日本原作吗?有那些话哪些字是您加上去的?可否把文章作者以及大概出处告诉我?俺一向以为日本人愚笨颟顸鼠目寸光,但从这篇文章看,颇有反省之意,能够比较客观的描述事实。孺子可教,可惜此类人在日本实在不多吧。

家园 再顶
家园 基本上是完全翻译

我并没有添加什么。出处是朝日新闻出版的《通往太平洋战争之路》。至于什么样的日本人,什么样的日本人都有的。比如40年就有日本军官认为由于八路军的游击战,日本在中国的军事行动必然失败。不过鉴于种种原因不可能被接受罢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