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咱们去吃麦当劳 -- 冷原子

共:💬163 🌺26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咱们去吃麦当劳

昨天看鲁豫写的《新版心相约》,里面提到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有一年冬天,鲁豫和窦文涛,还有凤凰卫视的老板刘长乐,在一个风雪之夜从旧金山驱车洛杉矶。半路上在一个麦当劳买吃的打肩,平素从不吃油炸食品的鲁豫,彼时也已经饥肠辘辘,于是冲进麦当劳给急不可耐的给自己买了巨无霸、草莓奶昔、大份薯条。而一路蒙头大睡的窦文涛,闻到汉堡的香味也一跃而起,一连吃了三个汉堡后又“不负重望地一觉睡到了洛杉矶”。

这个故事看的我很舒服。读罢忽然也涌起了去吃麦当劳的念头,而且不可遏制。于是今天去吃,也给自己点了巨无霸,麦香鱼,大薯条和大可乐。这一顿只吃的酣畅淋漓,好像嗓子眼里要伸出一只手迫不及待的把食物抓进去一样,一会儿的功夫就风卷残云扫荡一空。

真痛快啊,也许,这是因为我已经很久没吃麦当劳的缘故吧。

说起来,我和麦当劳相识算是很早了。第一次吃麦当劳,是1989年除夕之前的一天。当时我到北京三姨家玩儿,表哥带我去首都剧场看北京人艺的话剧《鸟人》,就在崇文门附近的一家麦当劳吃的晚饭。那时麦当劳刚刚进入中国不久,全北京也没有几家,对于大多数外地孩子如我者,更加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情。我只记得当时表哥为我点了奶昔。我天生不喜欢奶制品,所以那个奶昔只喝了一半便扔掉了。后来表哥说起来好不心疼,因为当时他自己都舍不得这种昂贵的饮料,为了款待我才狠下心去买的,谁想到我完全不知珍惜。

其实何止是一杯奶昔。在八十年代末期的中国,麦当劳还是非常时尚而高档的地方。我和表哥的那一次麦当劳之行,对于当时我三姨全家来说,都是一个很奢侈的行为。如果不是为了欢迎我,他们是不会去这么昂贵的地方的。比如几天之后我三姨和姨夫去看《鸟人》的时候,就是随便吃了几块饼干敷衍了事。所以说从这个事情上,已经可以看出我表哥和我三姨全家人身上的那种舍己从人的长着之风。这种作风也直接导致了后来我居京十年间他们给了我无数关心和照顾,让我在异乡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尽管在吃第一顿麦当劳的时候,我还不曾预见到这些。

通过北京那一次经历,我开始知道有了这样一个地方,并且也觉得很好吃。而后来几年中,零零星星的麦当劳也开始在津京两地出现。但是在整个中学时代,也就是九十年代的前半期,麦当劳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存在。这是因为一方面麦当劳当时还很不普及(我甚至一度没搞清楚它和麦当娜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如同前面所说,对于普通市民来说,麦当劳实在太贵了。我记得中学的时候,我有个很好的朋友,也算是名门出身家大业大见过世面的小孩儿,有一次用一种很夸张的语气对我们说,某某人对生活总是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说-----他想在麦当劳吃饱!!!然后我们就异口同声的说“啊?这怎么可能啊。。。”于是大家一起鄙视这个想法的主人的异想天开。我们都是很脚踏实地的人,不敢有类似的幻想,所以即便是高考的几天,我和爸妈筹划我的考试午餐(我爸妈工作忙,有一天不能给我做午饭)的时候,考虑到了盒饭速冻饺子这些,但是没有任何人想到把麦当劳作为一个备选方案。

本科的几年,情况没有本质的变化。只是麦当劳在北京越来越多,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了。在天津则还有点少见。我记得我大二的那一年,有一次佟楼的麦当劳开业,正巧我路过,就发现顾客盈门,队伍竟然排到了店门口100米开外。现在想想,真是难以置信。

真正比较多的吃麦当劳,还是上研究生以后。我必须承认,我这个人在饮食上,受书的影响比较大。就是说如果一个饮食跟一个典故或者什么轶事搭上关系,我就会比较喜欢这个东西。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就是我对可口可乐的喜爱。我喜欢可口可乐,百分之八十是因为有一年我在读者上看到一个可口可乐二战中组建灌装队跟着美国军队走遍全世界的故事。而在麦当劳的问题上,也有一本书对我影响很大。

这是一本九十年代末在大陆一度流行而后来又貌似被禁的小说,名字叫《天怒--反贪局在行动》。那里面有一个简单的情节,就是说书里的女主人公给自己的搭档兼恋人买午餐,午餐就是麦当劳“一个巨无霸,两个麦香鱼,麦香鱼是我特意朝服务员要了个巨无霸的纸盒,还有一杯可乐。”

也许是因为当时我没吃过麦香鱼,而我对食物的又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吧,反正这个情节看完之后就再也忘不了了。别人看这个书,记住的是这个书里面的反贪故事---据说那个故事影射的是陈希同案件。但是我看完之后,就记住“一个巨无霸,两个麦香鱼”了。自打看完这个书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一个巨无霸和两个麦香鱼成了我在麦当劳点餐的标准菜谱。有一次我在香港的麦当劳点这个,吓得同行的美女花容失色,对我的饭量表示无比的惊讶。其实现在想想自己当初也确实是了不起,怎么能吃那么多东西呢。三十岁之后,我去麦当劳,再想点如此多的食物的时候,可是要先问问自己“尚能饭否”了。

后来到了美国,发现美国的麦当劳跟国内相比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首先美国的麦当劳是个很平民化的地方,可以说在美国如果出去吃饭,想少花钱而又能吃饱,那最好的选择就是麦当劳了。美国麦当劳的价格和国内相当,略微贵一点,但是折算成美元就很便宜了。其次,美国的麦当劳,尽管卫生条件和国内的一样好,但是环境和服务差了不少。在国内的时候我听到过一个传说,说比尔盖茨在街上碰到另外一个大富翁,两个人聊天,到了吃饭的时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麦当劳。出国以后我就很怀疑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了。我很难相信比尔盖茨会在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去麦当劳,除非他和我一样,也对一个巨无霸和两个麦香鱼有特殊的爱好。

不过尽管比尔盖茨不会去,美国麦当劳的普及程度,可是不比在中国差。在美国,除了城市里的街巷之外,在几乎每个高速公路的服务区,你都可以看到大型的黄色m标志。人们驱车进行城际或者州际旅行的时候,麦当劳往往是首选的旅行快餐。很多麦当劳都有专门针对汽车的售卖窗口。你只要开车到窗边,摇开车窗就可以交钱拿食品了,人不用下车。这样在深夜和冬天就很方便。在国内和麦当劳棋逢对手的肯德基,在美国似乎式微的很。不太容易见到。倒是另外一家快餐店汉堡王(bergking),如影随形的跟着麦当劳,大有不见高下绝不罢休的意思。

在美国麦当劳的另外一个发现,就是这里的早餐颇为好吃。尤其是有一种“大早餐”(big breakfast),后来我知道在国内叫“全餐”,里面包含一个很好吃的小面包,叫biscuit,跟平常的汉堡口感完全不同,一个小牛肉饼,两个炒鸡蛋和一个很好吃的土豆饼。有一段时间我天天吃这个早餐,而且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好吃的东西不在中午和晚上继续供应。回国之后发现国内的麦当劳也提供这种早餐,只是炒鸡蛋和煎土豆饼的油放的比美国的少,味道稍微逊色一些。后来在日本,发现这种“大早餐”索性被取消了,只保留了土豆饼,和一些普通的荷包蛋汉堡搭配起来卖。biscuit和炒鸡蛋则见不到了。我刚到东工大的时候,学校食堂没有早餐,于是有段时间每天早上吃麦当劳,每天怀念那个“大早餐”。

说起来,国内外的麦当劳,所提供的食物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刚才说的早餐是个例子。另外,国内的汉堡,在口味上明显考虑到了中国人的习惯,比国外的来的好吃一些。除此之外,国内的麦当劳,这么多年下来,巨无霸好像一直是最大的汉堡了。从巨无霸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到了美国,我才发现有比巨无霸更大的的汉堡,里面放了好大好大一块儿炸鸡。在日本,竟然有人发展出了更为恐怖的双层巨无霸,就是说在原来巨无霸的基础上,每一层再多加一个牛肉饼,从而最终构成三片面包夹四片牛肉饼的超级组合。在这样一个我别说吃,连看都不敢看的汉堡上,日本人性格中极端的一面表露无遗。

说起巨无霸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清楚,这个名字最早来源于王莽手下的一个大将,据说身高一丈四,横勇无敌。爱听连丽如老师的评书《东汉演义》的,都知道这个人。后来巨无霸被用来形容一切巨大的东西,而在中国这个名字真正交响,恐怕还是从麦当劳开始。曾经有人说,既然麦当劳可以叫巨无霸,那么我们也可以把天津的配有双鸡蛋双油条的煎饼菓子叫做“黄天霸”。

说起来,煎饼果子也确实是天津土产的快餐。近些年大家有目共睹的一个事情就是麦当劳之类的洋快餐流行全世界,相反中国自己的很多传统小吃和快餐却发展的不是特别好。我对洋快餐的看法比较中庸,不觉得麦当劳就一定比中国自己的东西好吃或者不好吃。我觉得在食物本身的品质上,应该是各有特色。洋人快餐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卫生,环境,服务这些味道之外的事情上做的确实好。另外不能否认的,就是确实一个国家餐饮的地位,其实跟这个国家本身的地位还是有关系。比如日餐,在美国被视为高档和健康的象征,而中餐则更多的意味着低档和不健康的。很多人觉得这是因为日餐热量低胆固醇少什么的,但是我觉得不尽然。看看美国人自己吃得东西,你就会知道其实他们并不是对素食或者生食什么的真的就趋之若鹜。我觉得日餐有今天的地位,第一是因为很多日餐店管理卫生这些做的不错,第二还是因为日本这个国家目前比较强大。现在中国的国力逐渐上升了,我觉得这对于中国的民族食品企业家来说是个机会。筹集一笔资金,研究一套合适的食谱,把管理和卫生搞得好一些,也许用上几十年的时间,我们的“黄天霸”也能像巨无霸一样行销全世界呢。

元宝推荐:希宝, 通宝推:子系走神,
家园 在美国通常两种情况下去吃麦当劳

一个是带小孩子,尤其是居民区附近的,里面小孩玩的东西比较全。一个是外出开长途,只有这种选择了。有一次我们team retreat,在一个地方比较的偏resort,半路在一家麦当劳停下来,我们的大头儿买了杯咖啡,那时候好象还不到一块钱,大头儿大概平时难得去这种地方买过咖啡,说了一句,这么便宜,麦当当的服务员也不示弱:we gave you a senior discount

家园 【同意 并送花】

尽管做起来可能并不容易。

现在中国的国力逐渐上升了,我觉得这对于中国的民族食品企业家来说是个机会。筹集一笔资金,研究一套合适的食谱,把管理和卫生搞得好一些,也许用上几十年的时间,我们的“黄天霸”也能像巨无霸一样行销全世界呢。

家园 哈哈

麦当劳的咖啡还是不太好喝。。。

家园 巨无霸,麦香鱼,大薯条和大可乐?看到

这些东东,我向来都是敬而远之的。热量太高!

家园 这是否可以称为“文化溢价”现象?

如哈根达斯、星巴克之流在其国内只是普通食品,带着“先进国家”的光环来到国内,就成为高档产品;而中国的产品,就“折价”了……

家园 星巴克我还是挺喜欢的

哈根达斯太一般了。

家园 麦当劳是我一个人出差时的最后选择,

好歹干净,而且口味一致,不需要冒险饿肚子。

至于早餐,大M的还是不错的,有一段时间常跑北京,坐夜班火车,卧铺上睡一觉到北京后,坐地铁到东直门,上麦当劳吃早餐,然后继续跑客户什么的。

麦当劳的咖啡是现煮的Maxwell House,可以接受,比那个KFC泡的速溶咖啡好多了。

家园 早先还没有麦当劳,

最早进入成都的洋快餐是肯德基!

姐姐对我很好!所以侄儿到狐狸洞来的时候,一般会尽量满足小孩子的要求!当时侄儿还小,最迷肯德基送的玩具,玩具一般是隔段时间推出一套,小孩子总想集齐!

狐狸这就惨了!每次进肯德基就只给自己要一小袋土豆条,告诉侄儿,我不爱吃其他的!

现在,侄儿已快大学毕业了!

另外,谢谢冷兄的RP!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的确如此,开长途

还真就得吃这种全国连锁的BK,KFC,MD什么的

你不需要为点什么发愁

家园 这次回国去了几次麦当劳肯德鸡

不过都是为了去洗手间

家园 那可应该到芝加哥附近的oak brook来

第一家麦当劳当年就开在这里,有个mcdonald plaza。附近就是chicagoland的第二大mall。

俺在国内的时候喜欢吃它的奶昔跟鸡块儿。后来吃了几个别的,现在如果吃的话,还是这个,没办法总是饿的不行又没别的时候去。

家园 日餐流行美国的原因不只楼主说的那么简单

德国的国力一向很强大,他们对管理也很再行, 但德国酸菜和猪蹄就怎么也流行不起来。

我觉得日餐能够做到今天的局面一是日餐的清淡,细而精致符合现在美国的流行文化。 和中国人喜欢大口吃肉不同, 美国人现在流行的是少吃肉(虽然吃的还是很多,但这个是追求不是)。 反映在餐桌上就是份量小而美, 朝法式发展。连麦当劳都反映过来弄了个Chipotle, 走中高档快餐线路, 卖菜多肉少的Burrito.

二是日本近几十年来培养了很多科班厨师人才. 要征服西方人的胃,先要学习他们的烹调理念。很多日本人去西方上烹调学校, 或是在名厨手下学徒。 这些人给日式烹调带来新元素, 并影响其他日本厨师的创新风格。现在美国的日餐馆多卖的是改良的日本菜。中餐也改良,不过改得好的实在不多。 纽约的道(TAO)不错, 不过他家不能算纯中餐 (虽然大厨是中国人),菜品有带越南和泰国风。 比较成功的有费城的Susanna Foo 和波士顿的Ming Tsai. 他们两个都受过系统的法式烹调教育。 我去过Susanna Foo的餐馆两次, 她很懂得就地取材, 美国的食材,中式的烧法, 法式的presentation, 非常享受。 美国没有新鲜的笋, 她就用Artichoke hearts 来代替笋来炒某道菜。 Ming Tsai的餐馆我没有去过,但看过他的烹调书,他真的很有创意。 但美国像他们那样的中国厨师太少。 大多厨师还是在烧千年不变的古老肉和水煮肉。 Presentation还是盘子边上摆多胡萝卜或西红柿刻的花。80年代出版的烹调书上的照片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 一点改变都没有。

学厨的人需要有很聪明的脑袋和很多的艺术细胞。 一个好的chef必须有创造力,会自己改良菜谱,发明菜的presentation。只会烧传统菜不会改良创新的厨师,菜烧得再好也只能是sous chef. 而一个社会的聪明人是有数的, 如果他们都去学金融,电脑,那么学厨的聪明人就少了。 Ming Tsai是耶鲁工程系毕业,改行上厨师学校的。 我大学的时候也有一个同学在第一年转学去了Culinary School. 此人可不是学习不好的那种,他的SAT有近1500分。 而中国人的观念里, 厨师还是上不得台面的工作, 只有读书不好的才去学厨。这种观念会阻挡中餐的创新之路。

家园 承教承教,我这真是抛砖引玉了

没想到引出meowmm这么好的文章。

不知道Ming Tsai的书叫什么名字?在网上能买到吗?

希望以后更多的看到你在饮食方面的原创啊。

家园 你说的苏珊娜是什么东东

比较成功的有费城的Susanna Foo 和波士顿的Ming Tsai. 他们两个都受过系统的法式烹调教育。 我去过Susanna Foo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