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回复雷达兄的问题 -- MRandson

共:💬75 🌺18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回复雷达兄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手头没有失业率的数据,但是我感觉今年很可能是非常热闹的一年。中国这些年,多数人的收入没达到经济增长应有的水平,至多是亦步亦趋。看报纸,去年北京人均收入3万6,我很怀疑这个数据。当然,也有一种解释是少数人达到并远远超过了,如此一平均的话,就达到了。现在的情况,是大量的消费能力被土地问题制约住了。生产力升级以后,消费能力应该同时大大的升级。中国是电器大国,那么老百姓就应该有能力大量消费电器,是汽车大国,那么老百姓就应该有能力大量消费汽车。不然,生产多了,卖不出去,失业率就上来了。很显然,我们目前的消费能力和生产力没有达到平衡。

每年增加几千亿的外汇储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就是有几千亿美圆的产品,没有消费掉,必须出口。积累的18000亿的外汇储备,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每个人少消费了将近10000元人民币的东西。一个国家,生产多消费少,这样才能有积累,才能有投资。但是,我们大量投资以后,每个人还少消费 10000,这就不正常了。这样必然导致生产的下降和失业的上升。现在美国控制进口,我们的外贸就遭遇了非常大的困难。东西卖不掉,企业就要裁员。今年下半年失业率还会上升,不巧的还有600万的大学生要就业。

没有消费掉产品出口卖掉的钱,多数并不在劳动者手里,而在少数人手里。这些钱成为资本以后,投机紧缺的产品,反过来推高楼市和能源,进一步抑制多数人的消费。目前许多房奴,其实已经把后面几十年的消费能力都透支了。名义上拥有价值百万的住宅,但是不能把房子卖了睡大街啊。同时由于房产的问题,中国出现了房奴,也出现了房东。这种现象,有些类似当年的地主与佃户的关系,而且迅速分化。许多人咬牙也要买房子,就是类似当年的骆驼祥子,希望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的想法。尽管这样,目前国内还有价值几千亿到几万亿的房产,没有对应的消费能力。这些房产怎么处理?

房地产价格的上升,推高地租。地租的上升,必然带动商品价格的上升。为了保持稳定,粮食不能涨价。农民卖粮食卖不了几个钱,房租一个劲地涨。农民工进城务工,大量的收入要被房租扣除。那么农民应该有的消费能力,被城市土地所有者获得了。

另一个方面,工人劳动的剩余价值,在实业资本家、地租和金融资本家之间划分。血汗工厂的收益,大部分其实转移到地租所有者手里。长三角、朱三角,农民工最多的地方,地租也最贵。国家为了保护工人出台了新的劳动法。但是,这个劳动法是针对民营实业资本家的,而获利最多的地租所有者,几乎完全不用承担责任。今年这两个三角的倒闭潮与新劳动法有没有关系,我认为有。

这两个三角解决的是全国的就业问题,这两个三角的倒闭潮,必然会引起内地的萧条。这个事情,是今年下半年以后的事情了。

这个推高土地和资源的过程之中,权力的要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房地产和金融的暴利,把应该用于产业升级的资本,变为了房产。这是权力对市场要素的扭曲。今年以来,资金逐步从房产和股市撤离,推高资源。能源涨价已经发生了,大规模的涨价,很可能在下半年发生。

权力也需要资本,就我知道的,所谓100万大校到少将,是便宜的。有些地方县长就是50万。那么他付出这50万当上县长,反过来就要利用权力获得50万或更多。而这50万,必然是出在本县的经济中。于是形成一种隐性的税收。进一步压制消费。

此外,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也是一种隐性税收。维护这种利润的也是权力,这种利润也研制消费。

整个分配过程,权力要素获得了太多的收益。资本和技术要素,都获得收益不足。这样一来,大量资源追逐权力,整个产业结构就围绕权力运转。我们现在是权力密集型的产业。权力的要素,是不应该参与市场的,而是应该弥补市场的不足。权力的进入,为拥有权力者提供了获得暴利的机会,反过来加剧了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

资本主义本身就有马太效应,权力的作用应该是抑制资本过度获得剩余价值,而不是与资本结合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权力与资本的结合,导致社会阶层的迅速分化。由阶层而阶级,最后阶级斗争。

目前由于权力的介入,地租和各种隐性税收加剧整个经济体的负担,加剧贫富分化,导致消费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民营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相对弱化,而权力阶层与非权力阶层的矛盾激化。

我们这些年,一直大步向前,为什么?是官办的好处吗?我觉得不是。我觉得是主席时代留下了大量的高素质的人口,我们是在收割红利。这些红利能收割到什么时候?从计划生育来看,不会很久。我认为这样的红利继续收割10到15年,就差不多了。那时没有完成产业升级,就万事皆休了。

这里没有提到的是财政的问题,今年下半年的财政,估计会非常艰难。两个三角困难,中央的收入就要减少。地产出问题,地方的收入就要减少。那些靠财政拿养老金或者低保的人,可能就要面临问题。中央当然可以增发国债。不过,这样的话,无疑会推动通货膨胀。

第二个问题,其实就是如何保障我党在执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先进性。这个问题,国民党、苏共,都没解决好。主席的方式是发动群众继续革命,革来革去,革得大家穷得要命,结果也不好。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先例。老实说,我现在也没想好。也许把纪委独立出各级党委,直属中央或者上级党委,或者扩大人大的权利,能好一些。但是这样一来,谁监察纪委?独立的监察性机构,很容易尾大不掉。或者再来一次整党?

……………………………………………………………

回复雷达兄的问题的帖子,觉得可以单独发。雷达兄的问题,附在后面:

实际上我关心的是两个问题.

1.现在的情况究竟有多坏.

我父母过来探亲, 说到国内的一些情况, 都是些鸡毛蒜皮, 老百姓身边的事. 父母的单位在四川, 老国企. 他们单位最惨的时候是90年代中后期, 下岗,拖欠工资, 拖欠医药费, 当时真有走头无路寻短见的. 最近几年情况真的好多了. 我家在天津山东甘肃农村都有亲戚, 这几年也大都不错. 当然也有不大好的, 比如农村的生了大病的就很麻烦.

中国太大, 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人群的情况差距很大,而且同一种职业的情况也在不断变化.我大学刚毕业时, 同学里去航空公司的待遇最好, 现在在航空公司的就很一般了. 我在军工企业干了十多年, 其中大多数时间待遇很低, 可是最近几年军工的待遇很好.

安兄对局势的判断肯定是有依据的, 安兄是专业人士, 能看到WHOLE PICTURE, 了解的更全面一些, 很希望安兄能多谈一些具体情况.

2.当前的问题该怎样处理.

“如果不缓和阶级矛盾,抑制过度剥削,中国马上就要面临选择,何去何从?即使不主动选择,经济也会逼迫强行选择。”

您在主贴里说 “中国这几年倒下去的贪官,十有八九与房地产有关”, “下一步还会倒一片与金融有关的.” 那么这种”倒”本身是不是说明执政者在有所为? 在缓和阶级矛盾? 当然这种打大老虎的办法比较笨, 似乎老虎是越打越多. 如果能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就好了. 那么怎么办? 您说的”强行选择”我可以理解, 但是怎么样主动选择,选择什么? 退回到毛时代, 全盘西化, 还是别的什么办法? 或者已经没药可救了, 大家等死吧.

希望安兄能就此再多说几句

家园 嗯,有道理,花上:)
家园 老百姓没有钱就没有尊严啊

花待下文

家园 给Anderson送花,送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有点糊涂,这笔帐应该怎么算?

但是,这个劳动法是针对民营实业资本家的,而获利最多的地租所有者,几乎完全不用承担责任。

似乎安兄觉得地租所有者应该负起相应责任?

按照我的了解,珠三角的大部分地租所有者,应该是当地的乡镇政府,为了招商,有时会把地租压得很低。地方政府收入的大头,应该是增值税,这个税,中央可是有份分的。

是否说,中央也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呢?

家园 得了一枚通宝,谢谢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好久没给the one献花了,这篇一定要献

解铃还须系铃人,人民的问题,人民来解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互联网的普及大发展给我党保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利用好了,效果和效率应该都比主席的革命运动大的多,少一些利用,多一些良知吧,或许这是唯一的希望了。

家园 对于权力要素的解读,受益良多。但是悲观了一点。说白了,中国的根本

问题其实一直都没有根本的改变。只是有所改良。不过人,社会是有能动性的。不能静态来看,就是不知代价如何。

家园 现在要的就是改良

中国已经革了一百多年命了,结果好不好还有争议,人倒是死了不少。

家园 对的,现在无需革命。但是却要有紧迫感。中国在制度上历来贪图

安逸。一个制度一用就是上千年

家园 可以在制度上想办法让下层多得一点
家园 我没有看错吧,不能闭着眼睛说瞎话啊

主席时代留下了大量的高素质的人口
???

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从而涌进各种各样的资本来训练这些工人,否则这些小学文化毕业的人将是中国沉重的包袱!而且由于得益于毛时代的土改和卫生运动,这些人没知识没文化但是能够依赖土地得到基本的食物并且平均寿命达到70多岁,这样大基数的人口负担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无法承受的。就是现在中国已经把世界上的中低产业都通吃了,这个“未富先老”的解决方案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当然,其它部分您写的还是不错的,赞一个。

家园 难道那些劳动者是坐吃山空一辈子?

中国劳动力的素质也许未必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我很自信地说,远远超过了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完全胜任现在的生产模式。给他们的报酬却远远不及他们创造的价值,中间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全国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总和,就是人口红利。

资本和劳动者,看同样的问题,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在劳动者眼里,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不是资本创造的。资本是利用垄断生产资料的特权,强行参与分红,剥削劳动者的。中国过去说,不劳不食。现在的情况是劳者不食,食者不劳。

在不劳者眼里,资本是创造价值的根源。劳动者只能获得口粮,而剩余价值是资本理所当然应该获得的。禹作敏不是讲,不是兵养活将,而是将养活兵吗?在中国的背景下,官僚资本掌舵,这些剩余价值多数为权利所攫取。光脚的受累,穿鞋的吃;穿鞋的挣钱,穿靴的吃。

未富先老,经济遇到困难的问题,恰是因为国家在这些人身上收割得太多。收割了红利,不安排养老医疗等相应福利的提留,或者没有安排够,所以才有未富先老的问题。

当初把这些人作为生产要素,当成财富的来源,你们是国家的主人,要多奉献。现在把这些人中的一部分榨干了,又当作包袱。那些年富力强的,在资本眼里,迟早也是包袱。看过《野麦岭》和《包身工》吧。丧失劳动力的劳动者,在资本眼里就是累赘和包袱。

享受着剥削来的财富,觉得劳动者是累赘,这是为富不仁。不过,中国目前为富不仁的事情多了。因为发言权不在劳者手里,在不劳者手里。

你没看错,是我们看问题的立场不一样。

家园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有其时代和行业的局限性

现代经济对工业的影响有两方面,一个是用化石能源取代人力,一个是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取代人脑。我估计目前的技术水平下,2亿工人+1亿农业农民,可以为60亿人提供充足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并进行和现在一样高效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几十年前,改变就已经发生了。

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是对简单劳动的分析。老马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劳动成果有可比性,劳动效率也有可比性的人类劳动,也就是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或半成品制造业,这也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最有特点的产业部门。至于其他劳动,比如印度阿三的劳动,法国自耕农的劳动,德国小店主的劳动,老马要么是简单推广,要么是语焉不详。老马的研究重点和研究目的不是这些方面。

其实经济生活中,还有很多活动是不可比较的,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类:

劳动成果有可比性,劳动效率无可比性:

这一类的典型例子是种植业,采掘业和重化工业。这些行业的劳动成果也就是粮食、石油、钢铁等,是标准化可比较的。但产出量与劳动者的投入关系不大,与自然条件或者工业设施关系巨大,比如在中东开采石油的劳动投入产出比和在日本开采石油的劳动投入产出,两者的劳动效率的比较其实没有意义。又如老旧的化工厂与高度自动化的化工厂的比较,两种情况下,操作维护人员劳动效率也无法比较。

第二类是劳动效率有可比性,劳动成果无可比性,典型的例子是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工人们的劳动量和所用原材料开销是可以精确计算比较的,但是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大桥与大桥之间,办公楼与办公楼之间,其价值是难以比较的,与建筑工人们的劳动关系不大,与其地理位置关系更大,这个剩余价值就很难界定。

第三类就是劳动效率,劳动成果都没有可比性。艺术,科学,工程学,娱乐,金融,服务等等都是如此,老马将这个称为复杂劳动,但对此语焉不详。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爱因斯坦,比尔,罗琳等的复杂劳动如何衡量呢?无产阶级一点的,工厂保安、文员,餐厅服务员、厨师,他们的劳动又如何衡量呢?

以上三类产业构成了目前中国劳动者的80%,创造90%以上的价值。强调资本和劳动者二分法,在这些上面的应用其实显得很可笑。

家园 总是拿政治正确来反驳别人也太轻省了

剩余价值根本不解释现在的经济现象,毛时代为什么生产力没有释放?事实上用劳动创造价值来解释人类的生产活动实在是人类中心主义自大狂了点,在这个地球不够60亿人折腾各种自然资源都越来越稀缺的世纪,马列经济学的致命问题是对抓经济不管用,拿来当尚方宝剑指认不义之人的话跟一百多年前倒是一样的顺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