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周末经济观察】一地鸡毛的经济学理论 -- 陈经

共:💬46 🌺10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周末经济观察】一地鸡毛的经济学理论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搞经济的环境非常不好。外部遭到敌视封锁就不用提了,内部主要的问题是没法说真话。假话说得不好都有危险,何况说真话。出了问题,都没法正经讨论。经常是乱子越闹越大,乱到只好承认现实的情况下,才开始救火。

这个危害中国人认识非常深,所以改革开放以后,多少年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情况慢慢好转。从现在的舆论环境来看,出了问题,至少各方面都是认的。用政治攻击手法说事,容易引起反感。相对的,西方社会有一套麻烦的民主制度,某些情况下,反而没法说真话。我坚定地认为,人民就是直肠子头脑简单直觉短视的,很容易被忽悠,群体选择错误是常态,政治家的成功取决于对这个真理的认识程度。因为要讨好短视的人民,所以经常要说假话,所以民主治国就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推卸责任。社会搞不定啥事了,就让人民来瞎选,就没人有责任了。如果其它根基打得不错或者运气好,社会发展得不错,民主就是一种奢侈游戏,玩玩也无所谓。发展中国家玩这个的,基本是个死,这是我对发展中国家靠民主发展不起来的一种解释。世事变换很快,新兴国家来挑战了,也有可能连发达国家玩民主都会出事。群众要继续过好日子,但又事实上麻烦大了,不能按民众的意思来。

中国的麻烦不是这样的。从舆论环境来说,中宣部有一个很可笑的控制理论。你说什么无所谓,但只要我有控制你的能力,就假设问题不大。而控制本身,也是官样文章,禁止发表,网络上弄关键词,全是形式主义。中宣部是在混事,避免麻烦,不是在认真搞宣传或者舆论控制。所以,比西西河言论“反动”得多的境内网站反而不会被封。由于中宣部自残式的退化,中国的舆论环境显现出一种超现实主义控制之下荒唐的宽松,什么样的言论都有。局外人非常难于理解中国人脑子里到底在折腾些什么。说民众被官府愚弄,好象也不是,民众并不相信官方宣传。说民众反政府吧,也不太对,在西藏奥运等事上民众还跳出来帮政府对抗外国。应该说中国人民被折腾得只好独立思考。这种环境表面上不好,但实际上中国人思维相当开放而活跃。

近年来其实没有啥特别大的事。政治上非常稳定,主要就是经济政策糊涂得很。为什么说很糊涂?到不是说谁错谁对,而是情况特别混乱。上星期关于要不要继续从紧的调查,60位经济学家里47%说不要。具体看每人的说法,都是那些熟套词句:通胀、就业、出口、升值,谁都显得有些道理,可是分歧就这么大。不仅是从紧问题,升值、房地产、转型,很多问题都是吵个没完,各有各的看法。也不仅是经济学家在吵,整个社会舆论都卷进来了。近来中国崩溃论危机论经过改头换面以后,调门明显升高,关于中国发展是好是坏的争吵也是没完没了。

某种程度上,这是经济学的胜利。可能十年前,没有哪个关心政治时事的人会去研究经济,多半折腾啥民主自由社会契约了。现在可不一样了,媒体上经济学家越来越活跃,业余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从西西河经济版就可以看出来,专业的业余的都有不少可说的。我较早认识到了这个道理,觉得要思考经济问题。就象搞哲学的不懂物理会成为胡扯,研究社会也得去想经济问题。但我觉得,现在经济学理论的麻烦不小,可以说是一地鸡毛,表面的兴旺下,是深层次的无力感。

我觉得从前中国搞经济的时候,没有啥理论,但是挺有劲的。要按当时的经济学理论,中国做的这些事全都匪仪所思,早崩溃八百回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搞这种离谱的转型,瞎摸一气,这样一个系统怎么可能存在?当然,经济学家后来想出了办法,说中国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理论还是可以解释的,这个做法合乎于啥人以前说过的什么XX道理,那个做法其实是YY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又都给解释回去了,放到了经济学理论的框子里。所以成功了,是经济学的胜利。

慢慢的,媒体上经济学家越来越多,海归经济学家回来混的越来越多。以前朱镕基说:我的学生怎么都不回国?现在这已经不是问题了,一捞一大把,搞经济的想回国混个好职位都不容易了。经济学术人才增多了,应该是个好事吧?我看,这还得两说。

我觉得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就是经济学家治国。我非常不高兴地看到,温总理似乎相当依靠经济学家出主意,推出了很多理论意味浓厚的经济政策,“土性”越来越少。象货币政策从紧,写到政府工作报告上,我认为就是一个很不对劲的事。我觉得以前的报告风格不错,目标说得很详细,而且确实是着手在实现,但具体怎么做,这个没必要说。对于中国的建设目标,这个争议不大,全民都有了共识,要科学发展,写到报告上很好。你说要控制通胀,要稳定房价,出口转向内需,都很好。但“从紧”这种事,有没有共识?实际是没有的。也不是说“从紧”就是错的,但不能因为总理采用了谁的建议,那就是对的,这没有道理。没有共识的事,最好就是摸,保持一个随机应变的心态,有情况就随时调整。

我看这就有了俄罗斯搞经济改革失败的风格,理论先行,实践滞后。经济学家爱搞理论,但说句不客气的,多半是在一个小圈子里互相吹捧。真要拿出来见真章,不管是搞预测还是解决问题,实在太不可靠了。我不是搞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家虚无论,有经济学常识是搞经济的前提,这方面经济学家贡献不小。但面对实践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的哲学,理论是不可靠的,最好把理论忘了,从经济学中出来。学棋一样,高手要打谱,但更要把棋谱忘掉。

我更愿意看到的是,中国政府锐意改革开拓进取,让经济学家惊呼不可思议使劲研究。而不是被经济学家收编了,搞起了从西方货币经济学理论发展而来的的宏观经济调控。要把经济学家当工具,而不是被经济学家挥斥方酋。我现在明显感觉到经济学家的言论很不对劲,越是水平一般的,越是对经济学的局限认识不清。很多经济学家一大篇道理讲下来,然后说要如何如何做,雄辩得很。另一个经济学家也是一大篇道理,建议的政策却可能完全相反。这不是经济学家人品不好或者故意骗人。这说明经济学理论,现在的状况就是一地鸡毛。

现在中国舆论环境能说真话了,这很好。但要警惕另外一个倾向,就是专家治国。专家即使意见一致,也可能犯大错,何况吵成一团。专家无非是某种资格认证,真正有水平的地方只是一小块,一不小心就会捞过界,犯错误的可能性非常大。有人说我是个业余的,那么多专家应该比我强。这就是某种专家崇拜。不是说我有多厉害,而是对专家的局限认识不清。

那么应该怎么办?这有一个度。专家当然是好东西,就看你怎么用。要把专家当工具,自己还是要争取明白。所以自己懂经济很重要,哪怕水平不是很高,都比被专家忽悠好。所以,就要提倡对专家的怀疑精神,这是搞科学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则,高水平的专家都是支持的。

如果自己实在是不太懂,那怎么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不能强求。专家们一多,事情就容易糊涂,这理论那理论,越搞越复杂,黑话越来越多,确实不容易明白。这种情况下,就要保持灵活性了,知道容易出问题,那么就坚持实践第一。不管专家怎么忽悠,不管专家以前多牛,都要他们提前预测一下效果,过段时间要拿出实践成果,自己老实评估,也要让专家互相评估。我认为这是一种工作方法,就算没法最好,也要争取尽量减少危害。最怕的就是偏听偏信某一类专家,一条道跑到黑,容易出事。

比如现在搞了一阵子从紧,出来一些问题了。中小企业很不好混。那么怎么办?我看还是老实评估的好,承认从紧也是有问题的。你可以说要继续从紧,我实际并不在乎。但你不能大搞舆论宣传,说“从紧”多么多么光荣正确,这不是一种正确的搞经济的态度,这是中宣部的风格。这么多人有意见,实际经济情况运行出了这样那样的乱子,那还是低调一些的好,沉下心来想想。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资本市场一片混乱,股市暴涨暴跌,高房价绑架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这不是靠搞宣传能混过去的。我看还是要拿出一些“土”办法来,哪怕声称是“从紧”的补充都行,来尽量解决实际问题。多考虑一些实际问题,让经济学家都来想办法,而不是大搞理论推导论证某套宏观政策组合“合适”。少搞理论混战,中央选派支持这一套。我看中国经济需要的是大胆创新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某一种货币与财政政策组合。一地鸡毛的经济学理论,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虽然真话难听,假话好听。还是要说真话,不说假话。
家园 说真话要勇气

我坚定地认为,人民就是直肠子头脑简单直觉短视的,很容易被忽悠,群体选择错误是常态,政治家的成功取决于对这个真理的认识程度。

虽然我也是这样认为,一般不敢直说。陈经兄把话说得这么肯定直接,还是少见啊,佩服。不过直接打击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种“真理”,估计要按砖

家园 一地鸡毛的

我更愿意看到的是,中国政府锐意改革开拓进取,让经济学家惊呼不可思议使劲研究。而不是被经济学家收编了,搞起了从西方货币经济学理论发展而来的的宏观经济调控。要把经济学家当工具,而不是被经济学家挥斥方酋。

这个形容得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口号是有道理的。理论从来都是对已存在的事实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提升到所谓的理论高度的,如果现实中一切以理论为准绳,很可能就是跟自己下绊马桩。

三个星期前看到一篇侧重东亚政府研究的sebastian heilmann教授发表的文章,分析为何tg的独裁/权威系统能够不倒而且带领中国不断作出让世人惊讶的成绩,他归结为tg的从实践中的学习能力和政府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能力。tg采用借鉴各国/地区的发展成功的经验,有选择地在不同地区试用不同的模式进行小范围的实验,一旦结果证明有效,然后就利用自上而下的政令开始大范围的推广,他认为这种实践模式是tg成功执政的所在。

希望tg能好好地立足与自己的长处,不要被目前国内风起云涌的经济学家们忽悠晕了,最后弄得个邯郸学步的下场。

家园 不知道陈经大大对郎咸平的看法怎么看?

最近在网上看了一些郎咸平的演讲记录,他的主要观点是现在的问题是国营经济过热和民营经济过冷,不知道陈经大大对他的看法怎么看?

家园 管事的人不懂技术

良如玉做个民政部啥的头挺好,经济还是给别人来吧。不很清楚身边都是些什么人在出主意,“看美元贬值要什么时候结束”,有些话说的还不如电视上所谓的“股评家”。

家园 以前我让陈大评论过

陈大大意就是说他是财务专家,有他的一套本事,但他捞过界了(陈大特别喜欢“捞”这个字,这篇文章也出现这个字),不该属于他管的事情他也满嘴跑火车。。。。

家园 很有一些所谓经济学家的水平实在是够戗!
家园 这段话和你以前的观点略有矛盾

主就是一种奢侈游戏,玩玩也无所谓。发展中国家玩这个的,基本是个死,这是我对发展中国家靠民主发展不起来的一种解释。世事变换很快,新兴国家来挑战了,也有可能连发达国家玩民主都会出事。群众要继续过好日子,但又事实上麻烦大了,不能按民众的意思来。

这段话基本上是在否定西方国家政治体制,但是你以前又分明说 西方国家的体制是一套很厉害的体制,缺了哪块都能继续良好运行。。。我觉得你这两段话都有道理,两者相辅相成矛盾统一,以前可以靠这一套玩下去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只是在现代社会经济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这种程度的“矛盾统一”还是效率不够充分。。。

家园 花,我感觉西方领导人和学者的水平普遍不高

天天在网上看时政评论,但是很久很久都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了。无论西方领导人还是学者很多都是满嘴的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歧视,这是第一种;无知的领导人和学者也不少,这都是他们自己的愚民政策造成的,西方人普遍都是脑子一根筋,做事情还行但是看问题往往深度不够,最终搞得他们的领导人和学者都有很多被他们自己的教育愚民了,这种人的观点当然也不值一提,这是第二种;即使能做到相对公平的眼光去观察和评论问题的,带有美国或者西方式的思维去考虑和观察别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也还是很难探索和得到问题的本质和真相,特别是研究很多中国人自己都搞不清的这么大的一个复杂的国度中国,这是第三种。剩下这种当然是极少数了,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多少程度上被其决策系统所采纳就不得而知了:

三个星期前看到一篇侧重东亚政府研究的sebastian heilmann教授发表的文章,分析为何tg的独裁/权威系统能够不倒而且带领中国不断作出让世人惊讶的成绩,他归结为tg的从实践中的学习能力和政府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能力。tg采用借鉴各国/地区的发展成功的经验,有选择地在不同地区试用不同的模式进行小范围的实验,一旦结果证明有效,然后就利用自上而下的政令开始大范围的推广,他认为这种实践模式是tg成功执政的所在。

真是难得的让我眼前一亮,花一个。

家园 我主要是想问对“国营经济过热和民营经济过冷”的看法!

我主要是想问陈经对“国营经济过热和民营经济过冷”的看法。

家园 是的,即使自然科学,也是实验优先于理论

理论说的再天花乱坠,一个新实验就能把他枪毙掉。往往是一个实验结果出来,就会有一堆理论家去解释,后来发现这个实验错了,又会有一堆理论家来解释。经济学面对的是比自然科学更复杂的系统,这种情况肯定也少不了。

不过呢。留在教科书上的却主要是理论。所以初学者,往往重理论轻数据。可是留在教科书上的理论只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理论的极小的一部分。

家园 陈大对老温不满,而最近老温不提从紧、过热这样的字眼

当然是陈大并不觉得过热,反而觉得中央在念紧箍咒哩。这个陈大一直在说的,居然还来问,看帖不仔细,该打!

家园 各地越越来越多自救行动,广东启动新十大工程投资2.3万亿

广东新十大工程投资近2.3万亿 安排重大项目222项 。

各地的自救措施会越来越多,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某些错误政策的影响。

对于地方做实际工作的人来说,还是钢铁水泥实在。

http://www.mysteel.com/gc/cjzh/jcjs/2008/07/07/084409,0,0,1828619.html

4日,全省重点项目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全面吹响新十项工程建设的号角,新十项工程共安排重大建设项目222项,总投资22770亿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龙云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阳胜、省政协副主席王珣章参加了会议。

新十大项目规划看,投入方向主要集中在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工程建设。项目安排体现出三大特点:一是高水准制定基础产业发展战略,适度超前规划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资源保障体系。二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瞄准产业的国际水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三是通过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建设宜居城乡,促进区域互动协调发展,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广东未来5年内的投资会加大,以求通过投资拉动来保持地方经济的稳定增长,启动新十大工程建设本身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重大项目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关键性、主导性、引领性和保障性的地位,对我省新一轮大发展,实现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目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跨越式发展核电

  新的交通运输体系工程强调建设立体式的交通网络设施,重点加强与周边内地省区连接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等进出省通道建设,加快建设珠三角与东西北地区连接的运输通道,进一步提升珠三角交通运输网络现代化水平。到2012年,建成出省高速公路通道13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00公里左右,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高速路网。

  新的能源保障工程方面则通过构建安全、可靠、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实现创新性发展。跨越式发展核电,在加快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阳江核电站建设基础上,争取开工建设台山腰古核电和汕尾陆丰核电项目。到2012年,全省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约3000万千瓦,加快提高全省电力保障能力。

  资源储备保障工程计划建设煤、电、油、气、粮食等生产、生活必需品储备工程。据透露,我省正在争取相关的国家储备项目。

  十大工程分别是:

  一、交通运输体系工程

  二、能源保障工程

  三、现代服务业工程

  四、高新技术产业工程

  五、先进制造业工程

  六、现代农业和水利工程

  七、产业转移工程

  八、宜居环境工程

  九、社会发展工程

  十、资源储备保障工程

家园 又一个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