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补文】现在并不是言论自由、军队国家化的时候 -- 陈郢客

共:💬811 🌺2653 🌵19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来大洋彼岸忽悠老百姓已经不是错了

难怪彼国ZF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依靠“自由的舆论”忽悠老百姓了。

看来咱们在这方面还是应该多向对面学习学习,怎么能够正确的忽悠……

家园 看到提到水木变色,忍不住跳出来说一句

其实现在看起来水木更加茁壮,并不比以前差,所以说出来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可能更好。只不过当时大家难以接受,只是觉得改变已经习惯的东西就是不好罢了。真正的损失呢?前两天回母校去蹭报告,见到当时的主要当事人之一,也曾提及此事,想来想去,恐怕要算误了此公一次留尼汪岛的国际学术会议才是最实际的罢

家园 原来在阁下眼里控制世界第2大石油资源地是不对的

可怜tg辛辛苦苦在苏丹搞那么点点东西还要被攻击……

家园 民调这个东西误导性很强的

提问的方法,对象的选择,门道太多。

硬碰硬的就是大选的普选票,看是坚持的老麦还是要撤军的小奥了,等等又何妨……

家园 你说得太对了,知识分子就是一阶层

矮子把知识分子归到工人阶级完全是错误的,还是毛主席说的对,知识分子就是毛,看他附在那张皮上了。

家园 【参考】问题及答复

Q&A:

1.这篇亦是我的“偏锋之文”。既然我挺鲁迅,有些筒子认为鲁迅批判性重于建设性。固然,在鲁迅的时代,政府实在不似堪撑大局,那么他冒了风险的批判文还是很有建设性的。如果土共把西藏卖出去把新疆卖出去,那么,恐怕不少河友均是要反土共的。我们现在表明态度,那么谁敢轻易去卖呢?我近日所写两三篇,亦即面向未来稍具建设性的“偏锋之文”。中山水寒的人口政策,未必正确;每人所见均为碎片;但他把“计划生育”的国策变成“大家可以讨论也应该讨论的公共议题”,却是功不可没的。关注的人多了,大家群策群力,才能做出更好的决定。

我的观点未必正确。不过试图揭出当下的“问题”,使之可见,可思,可议。中国人口13亿,网民2亿,网民中乐观估计,不容易被人忽悠的算1亿。那么还有12亿呢?是的。有人行在前,有人落在后,“先行”的一亿人口(算上不上网的高人,先行的3亿人,乐观估计)要不要等一等后面的近10亿人?等一等有没有必要?有人以为我称许网络时代却又否认他人资格,明眼人自可判断。先行的一亿人口,不仅要等一等,还得拉一把。明白的人越多,历史澄明,价值澄明,那么“言论自由”的时代便可越快到达。

2.“多党制”和“军队国家化”实内有内在逻辑关联。支持“军队国家化”的明白人,往往即支持“多党制”的人。我们不妨推演一下,多党制,政党轮替之间,“军队”实可以具干涉性的力量。军队挺谁,哪党可能会上台。军队若不满意文官政府,也可能会悍然政变。中国有没有可阻止这种情景的传统和制度?军队内部也可能各择一方(想想国人多么善于利用漏洞而不是遵守规则)分为两派,这中间会有多少内耗?那时的“军队”可是百姓能放心的“军队”?“军队国家化”对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实是传统资源的中国,多半只能导致军队高层主宰政局甚至是中国命运的结果。就在这点上,我的判断是,“土共”这个党还是很有必要的。领导人多兼任军委主席,实际上,对军队高层而言,“党内职务”何尝不是“诱惑”术并“管理”术呢?唐太宗当年就科举直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他自己,“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大臣们劝谏他最有力的的亦是“炀帝如何如何”(这两人实有不少相似处),何尝不是早就被孔子作《春秋》的“青史大义”圈定住呢?土共创制实堪比隋唐创制;“文官政府”和“军队”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人民军队为人民”的优良传统,实可以让我们跨过一些陷阱的。至于军队腐败,除了“军队国家化”,有没有其他解决的办法?推动透明化和监督是不是有效对策之一呢?中国,的确在探索一条新的路。倘若探索有成,不但国家、人民颇有实利;而且会影响别的国家,推动世界秩序的演变。“中国人,真的失去自信力了吗?”

世界上本没有路;美国的路和英国的路亦有不同,逞论法、德、日等。别人走出自己的路;我们难道没有自信开出一条适己的新路吗?

中国的制度创制,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若真想对制度建设有所发言,不妨从毛公的《论十大关系》等“问题”意识出发;而不是一味将西方的理念用于中国。否则的确存在着“异代王明”的可能性。89年知识界和学子,自己的愿望明晰,但并未将自己和多数人的诉求坚定结合一处,这何尝不是6.4的教训之一?

普世精英向我们推销“自由”最多,“民主”次之,“共和”多隐。他们起码应该告诉我们两面的可能性:其好处是……其坏处是……。我们算物理题,摩擦力忽略不计;可现实中,何处没有摩擦力呢?尝见一名言:牛人和常人的区别便在于做事的次序不同;向上的国家和向下的国家,区别不也在现阶段到底要解决哪个问题?什么是刻不容缓的问题,什么是交给下一代完成的问题,我们必须就复杂的现实做出准确的判断。

3.我思考问题的方式之一即:事实证明,柴、吾实和他们反对的特权精英没有区别,这难道是偶然的?是他们后面蜕变堕落还是从开始就有迹可寻?

寻迹即就沟通历史和当下的途径之一。我愿举张伯笠为例。张伯笠,天安门运动副总指挥,“当代黄埔”民主大学(仅存在了1天)校长。作为被通缉者,他曾经跑到苏联,又被私人遣还(苏联居中为难,没答应他到自由世界去,但也未通知中国官方,让他自己回去了)。在荒僻区躲了2年,由香港入美。我们不妨选择他当年的自述文章逃亡tiemu内看看这位仁兄当年的见识。人家现在是张伯笠牧师,其讲道集亦被很多信徒追捧。我们不妨再借中国福音网的一篇奇文,张伯笠个人见证(看不见的可百度快照,两篇文章参照来读,更有意思)来领略一下张牧师的胸怀。

他自述:“我记得,我在北京大学的时候,我们系来了一个老师。这个老师是从台湾大学来的,叫陈鼓应。这个老师是一位台湾反对派的人士,台湾不太欢迎他。后来,他去了中国,邓小平亲自接见了他,并把他送到了北京大学做客作教授。……快考试的时候,我想知道他出题的内容,所以,下课的时候我就和他一起走,并且和他讨论问题,希望他能透露一些考题的秘密。结果,他守口如瓶,不透露任何有关考试的信息。于是,我难为他,我问他:“老师,你讲的这个“道”是什么意思呢?”他说:“我也不知道。”我说:“你不知道,你讲什么呢?”他说:“我告诉你啊!老子有老子的道,孔子有孔子的道,每个人的道不同,连强盗都有道,道里有道。可能是规律,可能是源头,可能是一切你人生的总和。

“但是,今天当我读《约翰福音》的时候,《约翰福音》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我发现这个约翰不得了啊!他一句话就告诉我们“道”是什么? “道”是“神”啊!还没有宇宙的时候就有“道”了!所以,那个时候,我觉得这本书该读啊!我当时为什么不早点读呢?如果,我早点读这本书,我一定和陈老师辩论辩论,我会对他说:“你不知道“道”是什么。我可以告诉你“道”就是“神”!”

陈鼓应的话错了吗?西方的“上帝”是他讲的这么简单么?我们必须小心一些人隔绝传统,遂匍匐于西道,实际上把《圣经》把“基督教”都矮化了。

知识界人士如自由主义者“入教”没问题;但我希望他们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将宗教视为“个人的选择”;而不是利用公器大声鼓与呼。谁对宗教感兴趣,大家尽管读《圣经》、佛经、《可兰经》,坚持一个人和一本书、一种文化的私人交流;读进去了,信奉之实践之都不坏;但烦请你给予年轻人一些空间,若想布道影响年轻人决定,请说明此时我是“牧师某某”,而不是“公共知识分子某某”。

4.偏锋之文,已有种种心理准备;诸篇“精英”有褒有贬,我相信大家结合上下文,定可“得意而忘言”。文章可批可砸,个人碎片未必正确,看官们自可取舍。鞠躬下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您的雄文,

您的思想至少是正确的.中国要走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社会形态还有很多路要走,很有很多牺牲.而牺牲者有时候也要尊重!

其实军队国家化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中国历史上几乎都是军队国家化(朝廷).虎符系统曾经有效地制约过军队和行政上的矛盾.其实有很多积极的经验是有意义的.

而今天中国不单是一个简单的制度问题,问题还至于文化和思想.就现在而言,所谓的社资之争,何为民主等都并不是什么正确的东西.希腊人的契约思想才是真正符合历史发展观的东西.而中国人现在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所以中国的法律思想几乎不存在,这才产生了特权积极.

扯远一点.这些东西的产生和儒家的尊悲论有关,那才是源头.解决它的话那就只有彻底抛弃儒家这种由尊悲论产生的权贵等级制度的社会形态.

其实改变这个并不困难,也不见得对社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只不过权贵们不愿意这个改变而已!

法律!这才是社会的基础.但中国今天的法律总被它的制定者经常性地嘲弄,那叫人民怎么做才行?这才是中国今天问题的根.

每个时候的新君主,改远里社稷而成国,今天的社稷何在?宪法得到了谁的尊重?

我们是应该是时候走进由法律的公平行产生的契约社会的时候了.

一个民族的明天在于教育,在于理性和顽强.犹太人是这样,穆斯林是这样,中华民族更是这样.这些东西在于教育和形成的传统.

今天的中国传统何在?

象范老师的言论,这也算是经历了新思想的一个极端吧,但他的极端也不是什么新东西,只是它的这样的行为代表着一些占据着有利地位人不能说的话而已.

极端的个人主义的产生就是儒家的根本思想,制约这种东西的并不是他们提倡的道德.而是法律.

只有法律的制约才可以让他们自律.但中国这么多年来有过这样的想法吗?

----------------------------------------

我这里请您原谅,本不想着在您的贴下回这些东西,但你都说清了我心中的那些想法,所以我有感而打扰你的宝地,致敬!

家园 胡不归向左,陈郢客向右

家园 控制石油也没啥问题啊

只是,既然这没啥问题,为啥直到今天还在忽悠老百姓说是为了反恐?当时怎么又不直说我是去抢石油的?

要知道这贴子一直讨论的是忽悠问题,再怎么强调结果是否正确也改变不了忽悠的行为,别扯远了。

家园 陈才女的文章不能不花

很多时候,我们不仅可能是行动的主人,我们还可能是别人填鸭的奴隶!

http://www.talkcc.org/thread/1656156

顶这句,醍醐灌顶呀

家园 送花

我现在在学习毛选,请问这么精辟的话是在哪一篇里的。诚心求教。

家园 送花 ...

我所见到的是,我们的知识分子的自我感觉太好了。还是老毛精辟:知识分子下乡再教育

家园 花藏偏锋之文!

中国,的确在探索一条新的路。倘若探索有成,不但国家、人民颇有实利;而且会影响别的国家,推动世界秩序的演变。

如果说当年的学生委屈之余对历史有何贡献的话,那就是——帮这个探索做了部分的试错工作

家园 支持
家园 【参考】“言论自由”人物志·红钻帝国

“言论自由”,其实这个说法本身就是“歧义重重”的;反对“因言获罪”主张“言论无限自由”这是一种路子;“权利”与“责任”相衬,这是另外一种路子。大家就歧义名目争论,老实说没有意义。现实中有大量的灰色地带,此时是“言论自由”还是“权责相衬”,这才是我们身处其中的复杂现实;每个人内心必须做出判断的。

有些事情,我们只知个开头,不知道结尾;不知结局就可以擅自评论剧情,也很不专业。

我不妨志存一下关涉到言论自由的一些人物志。

【红钻帝国】

济南女网友参与暴雨灾情讨论被拘引争议(图)

  “我朋友的老八(爸)在银广的一个专柜卖场,她今天亲口给我朋友说的,你们银座死了多少人。”——导致红钻帝国被拘的那句话。

银座公司董事长王仁泉接受记者采访称,他们当时报案并非针对红钻帝国一个人,而是针对网络谣言现象。

报道此事最为热心的《南方》系:谢谢你亲爱的网友

7月25日《济南网友跟帖被拘》7月27日《红钻被抓只因一句话》

  这两篇报道硬生生把“红钻帝国”从当地几百字新闻通稿中拉出来,还原“一个网友散布谣言”的真相,还她血、肉、怒、悲,让这个ID成为2007不能回避的符号。“红钻帝国”7月27日回家,逐渐回到了平静的生活中。12月23日,平安夜前一天,她更新了一篇名为《钻钻放光芒》的博客文章,她说:“那天中午几个同事又聊起了”7・18“,大家都说自己好命大,有的上班的同事都是很晚才回到家,他们谈起时,很避讳我这个问题,我却没什么,很自然地谈及到,大家都祝福我……”

老实说,我收集了一下资料,忽然发现南方系的手法真隐蔽真绝妙。7月26日,红钻帝国还没放出来,大书特书;而7月27日,红钻帝国回家,可到了今天还有不少网友不知道红钻mm早已回家!

我直接奔到南方系记者博客,发现果然博客虽然私货不少,但还是较报纸的资讯公允一些。可惜,又有多少人能看到呢?

给南方周末的稿子

“女子李某,23岁,某婚纱影楼员工,名“红钻帝国”。7月21日至22日,她在某论坛恶意散布谣言,意图在群众中制造恐慌气氛,性质较为恶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之规定,警方对其予以治安拘留。”——这是7月24日,济南暴雨后一周,山东一家媒体的报道。

当天,山东的报纸大都报道了这个消息。其中一家媒体开篇就是“暴雨可怕,谣言更可怕!”我很难想象什么谣言会比夺走了几十条生命的暴雨更可怕,于是开始探查这个“更可怕谣言”的具体情况。

“红钻mm”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拘留”。特意把她纳入“言论自由”的渠道中,可见苦心。

这一点我很惭愧,她7月27日被放回家,我们没有报道。最初是因为只有警方内部消息,没有联系到红钻本人。后来则是联系到了红钻,她说对于网友的关心她很感动,但她担心报道会让她再次成为焦点,可能会让已经身心疲惫的家人更加担心,提出希望我们不要再报道,哪怕是消息都不要发。

在下问:为什么不报道?多少网友关注着红钻帝国的命运?难道没有报道价值?“红钻帝国”事件,不但对网友有意义,对国家如何处理“网络谣言”亦提供了极佳案例,为啥7月27日红钻回家,就不报道了呢?

我为至今还担心“红钻帝国”命运的网友们郁闷,南方不但推销大量私货,南方还会私藏我们关注的重要信息呢。

后来和她还通过一些邮件,可以看得出她逐渐走出了当时的阴影。5个月过去了,她已经可以坦然面对7月时的一切了,12月23日,平安夜前一天,她更新了一篇名为《钻钻放光芒》的博客,她说:“那天中午几个同事又聊起了7·18,大家都说自己好命大,有的上班的同事都是很晚才回到家,他们谈起时,很避讳我这个问题,我却没什么,很自然的谈及到,大家都祝福我~”

红钻帝国mm看来很好。大家可以放心。若有人拿“红钻帝国”说话,不妨提供这个链接。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