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清障救人,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怎么样 -- 夜月空山

共:💬49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还有关于大口径钢管,可先用于外线城市如都江堰德阳,可分割使用

而且汽车内胎我觉得大概是最为现实的方案了,而且好处是可以多个汽车内胎叠加。这个与千斤顶是互补的,因为汽车内胎是面支撑,可用于开口狭长的地方,千斤顶是点支撑,可用于开口窄小的地方

家园 有一个问题

老兄大约不太清楚。现在的汽车是没有内胎的。钢管的问题在于是刚性支撑。对于参差不齐的倒埸建筑,如何将前端没入而不造成二次坍塌就是个大问题。其实在这里用钢管还不如直接用快干水泥把松动的瓦砾固定起来。只要在几个关键点上灌上一些,能防止二次坍塌就可以了。把人救出来以后,没有完全固化的快干水泥也很容易打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在都江堰指挥部的

济南军区某师李承光(发音)参谋长让我转告您 -- “气垫的想法很好,我们已经在用高压气囊。谢谢这位同志。”

家园 也多亏了大家集思广益和萨苏兄等的奔走,我还有一个设想

我觉得其实以后凡遇重大事件皆可以设立专门的这类通道以搜集民间点子,经审核评价以后做成服务短信的形式向前方各救灾队救灾部门传达。

这种通道数量不用多,在总部有一两个就行,可采取网络形式,管理组和评审组不需要多少人,比如可以由2人滤除垃圾信息,7人组成评审组,1人作为外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快干水泥是个好方法,不过俺觉得有个问题是对继续救深层的人不利

因为无法确定那些松散瓦砾深处的情况之前救将其固化的话,万一之后发现深处还有人就麻烦了。

还有快干水泥的特性如何?比如抗压性能,抗拉性能,固化速度,固化条件?要考虑到震区那里有大雨。

至于钢管,其实核心在于有利于救深处的人,它也是要用起吊设备和千斤顶的,但跟单纯用两者不同,救深处的人的时候,就不用完全的把相对外层的那些部件吊起来移开,可以节省一些时间,此外有钢管搁在那里,也可以保持住起吊的成果,使救难队员可以随时再进入,同时防止以外塌落(若两旁撑起的空间较大可以多塞两根钢管。这个方法的最大问题我觉得还在于萨苏等兄台说的,钢管重量太大,运输成本太高了。

家园 同感

应该提供一个统一的渠道接受处理建议。

家园 几个技术问题的回答

可能是我没写明白。用快干水泥不是大量的用在坍塌的现场,而是有选择的用在那些可能有二次坍塌的重点部位。比如说,在准备起吊一块大型楼板时,发现边上有松动的瓦砾或是有别的构件有可能滑动。这时,用少量的快干水泥浇灌在松动的地方做一个固定。用量应该只是很少量的,象做航模时用胶水一样,目地是把那些薄弱的点做有限的加强。当人救出来以后,这些部位上的快干水泥应该不会固化到妨碍进一步救援程度。

不同的快干水泥有不同的固化时间,不同的调制方式也会有不同的固化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最快的好像可以在20分钟内达到50%的强度。而且还有专门用于水下修理的快干水泥,只要在浇灌的时候有一些遮挡,不要让雨水真接冲在未干的水泥上就可以了。

家园 对,我知道您的意思,但是我的意思是

对于一些高一点的废墟,可能在哪些可能有二次坍塌的重点部位下面也有人在,如果加以固化的话,则进去就那些人的时候就会比较困难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快干水泥其实还有一个很好的用处,就是可以临时加固山体,供山城的居民暂时避难用,防止出现滑坡。不过要遮挡水这个是一个缺点,要是能有防水的快干水泥就好了。地震以后几乎肯定是有暴雨的

家园 很多快干水泥是防水的

很多快干水泥是防水的,甚至有专门用于水下的。不过不管如何防水,在没干的时候最好都不要有水流过。流水会把刚浇灌的水泥冲走。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要挡一下雨的原因。

至于固化了上层的碎石会妨碍对下层的人员的救援的问题,快干水泥还是会有帮助的。这是因为上层的人不救走,没有办法救下层的。任何能够加快上层救援的都对下层的救援有帮助。再有就是我再三强调的,浇灌快干水泥的量是要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太多了当然会妨碍进一步的救援工作,可适量的粘结要是能够使坍塌稳定给救援工作带来的好处远大于重新破碎这快干水泥的工作量。通常在救援现场,切割永远是最容易的事儿。

至于用快干水泥固定边坡,防止滑坡的事儿应该是可以的。可是效果就不好说了。因为大多数坍塌的边坡都是由于内部结构的不稳定造成的。只是浇灌些水泥在表面不太容易稳定边坡的内部结构。工程上常常要打很多钻孔,然后在钻孔中浇灌水泥才行。当然,要是现在这种情况下,也不是不可以用快干水泥来灌。不过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工程问题,国内做这行的专家实在是太多了。

家园 我部分同意您的意见,可是关于“切割永远是最容易的事儿”不赞同

我看了恁多救灾报道,发现很多情况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大结构扭结在一起,且上面堆积有小碎块(相对),切割非常困难,而且很多结构跟被埋者紧密接触,如果切割过重可能会导致被埋者受到震动伤害。我之所以提出用钢管插进而不是完全提起就是这个原因。

我担心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于比较高的废墟,水泥可能会渗透到下层,对下层被埋者造成窒息或者其他伤害,所以其实我把您的快干水泥也加到我的方案里了,但注明了一下,针对比较矮的废墟。

至于钻孔,您没去过那边可能不知道,那边的山石很多历史上地质运动造成的纵向裂缝,我觉得从裂缝中灌进去就可以了。

家园 从那些裂缝中灌进去基本上是不行

水泥的粘合力事实上是很差的。在那些废墟上,多数的坍塌物都是新茬儿,而且断面参差不齐,这样快干水泥才会有用。那些已有的裂缝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风化层存在。水泥灌进去基本上不能粘合两面。而且由于那些断面多数都是上大下小的,灌进水泥后,由于水泥重力的作用,也许会像楔子一样使那些断裂的连坡坍塌的更快。

家园 切割的事儿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

总而言之,如果废墟稳定的话,有很多办法可以切出个口子,或是搬走上面的结构。可要是废墟不稳定,那就是大麻烦。

家园 恩,总之值得以后大力研究研究

我对医学一窍不通,可是对机械阿物理阿还是知道一些的,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有机会搞搞什么

家园 钢管的主要问题是非常非常难伸进去。

  60厘米的钢管伸进去,就需要清出一条笔直的、直径大于60厘米范围内无任何阻碍的通道,这在堆积的废墟中是非常困难的,真能清出这么条通道人也早救出来了,许多被救出的人通道也只够一个人顺着拉出来。

  如果硬顶的话,很可能会造成内部变位坍塌,而且这个顶管的阻力可以说是难以想象的大。

  举个我亲自参与过的例子:

  七十年代在包兰线上,我们要在铁路上增建个泄水涵管,混凝土的,方形约2.5X1.5米,路基是沙土质,涵管顶距路基顶不到两米。涵管外表面涂了腊。

  我们用了四台50吨千斤顶,每台三四个人扳,扳把用钢管加长到两米多,前方有人把土挖空,顶起来还非常费劲,中间还把垫在千斤顶前的,用两根43公斤钢轨焊在一起的钢垫顶断了(不是焊接处,是钢轨断成两截),后面的地锚也经过多次加固。

  指挥的工程师很郁闷(他第一次干这事),说我算过,涌管与上面压着的土加起来也不到一百吨,怎么会这么费劲。

家园 嗯,可能有的时候得靠前面有仁兄提到的水泥破碎剂了

看来没有那个的话,目前钢管能解决的也只有非常非常特殊的情况了,比如顶部不易完全起吊(两侧有东西卡住)但有足够高度让钢管比较容易插入,且人埋在较里面的位置(比如说有5米),而且深处的人比较多,等等……

的时候。

我还是考虑得简单了,比如前方若有钢结构斜着插入就根本没法子顶进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