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廖永忠-我不是只会替老大下黑手 -- 黄河故人

共:💬13 🌺3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廖永忠-我不是只会替老大下黑手

提到廖永忠,估计大家想到的便是当年瓜步江替老大下黑手淹死了韩林儿,从而扫清了老大登基前的最后一项障碍。再能想到的就是老大基业已成,论功行赏时偷着乐。

1367年,韩林儿坐船到应天,由朱元璋手下将领廖永忠迎接,结果在路上出了交通事故,船沉了,事后廖永忠承认是自己干的。 但问题在于,他有没有得到朱元璋的指示呢?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朱元璋留着韩林儿只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当他灭掉陈友谅和张士诚后,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诸侯都没了,要天子干什么?

朱元璋事后曾经表白过自己,说他本无此意,是廖永忠自作主张,并且还公开指责他,说如果不是你小子自己干这件事情,以你的功劳,我本是要封你公爵的,现在为了惩罚你,只封侯爵。

这真是奇谈,以廖永忠的功劳,如何与徐达、李文忠等人相比,可封公爵?给你个侯爵,自己偷着乐吧。

发表一点补充意见:廖永忠封了侯,但是不过是二等侯,离公爵还差得远。而且人家是兄弟两个玩命跟着老朱干,哥哥廖永安在太湖被张士诚所执,囚禁八年,建国前头两年,死于狱中。廖永忠袭职为枢密佥院,总领水军。(抓住廖永安的是吕珍,除了刘福通也是他,后来带六万精兵投了老朱,廖永安似乎追封楚国公)

在这个时候,大家似乎忽略了一件事情,就是廖永忠那是朱元璋手下的水军头目,陆军干的非常之棒,但是再怎么说给人家水军统领留两把椅子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当时恰好汤和自己不争气,得罪了老朱,都没当上公爵。(他肯定没想到自己的不争气救了自己的老命)。

那么廖永忠打过什么大仗么?有什么能力、有什么军功能够混到这么高的位置?能力确实是有的,他还是干活的,坐到他那个位置,没有自己相应的能力,别人把你放在那里,你自己能呆住么?鄱阳湖一战,功劳就不小,何况还救过驾(老朱被张定边给追的无路可逃的时候)

大家都知道开始的时候朱元璋的地盘大概是长江中下游一带,为他打到北京的是徐达常遇春、二位名垂青史;扫平西北的是冯胜傅有德,战功无人不晓;傅有德还和沐英把云南收入国土,捎带着为中国领回了一个未来的大航海家,也为大明留下了最后的几口气;蓝玉把北元彻底赶到了一个足够远的地方;那么福建、两广、四川呢?

这一块地皮在当时面积不小,抵抗不强,也不算富裕,好多情况下被自动忽略了。既没有大家熟悉的精兵猛将,也没有什么大的抵抗(这两者都是和前面那些牛人牛市相比较而言)。干这活的有汤和、廖永忠等人(剩下的人名字确实很陌生),他们这一路基本上招抚为主,军事斗争为辅,这也是他们没什么战斗成果的原因。

列一下当时在这些地方的割据头领,他们在别的地方被提到的机会也不太多。福建陈友定、广东何真没听说过(包括在倚天屠龙记里),温州方国珍、巴蜀明玉珍算是知名度高一些了。

就在朱元璋把徐达和常遇春派出去的同时、也派出了征讨南方的部队,分为水陆两部分。陆路就不说了,水路上统领就是汤和、廖永忠。

在这里加一句,老朱现在似乎有被看成无所不能的天才的趋势,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他对于北伐能够打成什么样子的把握并不是很大,“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如卿言,悬师深人不能即破,顿于坚城之下,愧晌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非我利也”这句话是对常遇春说的,历史上的事实则和常遇春估计得差不多。

打福建他们没赶上这波,几个月陈友定就被搞定了。(陈友定和陈友谅没什么关系,还打过几仗,陈友定是元的大忠臣)随后洪武元年二月,廖永忠官拜征南将军,以朱亮祖为副,自海路前往广东。 廖永忠切实执行朱元璋定下的以招徕为主的方针,于师出前 “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随即帅舟师从福州出征,于三月初进抵粤东潮州,逼以兵威。何真很识时务,立马投降。但是还有不识时务的,南海邵宗愚,企图以诈降苟延残喘,结果连一夜都没用,就被活擒了。很快海南也派人来商谈投降事宜。广东安定之后,廖永忠、朱亮祖遂于五月率师从粤西突破,与另一路大军六月会师,七月,广西平定。他这半年,除了受降,最多干了点剿匪和扫荡的工作。

打完了两广,要进四川,廖永忠开始打仗了。

天佑我邦!师出以律,将忿扬扬。马嘶蹄踏,画角声张。惟我颖侯,智勇难量。羌人稽首,壶浆道傍.劳我军行,绵汉是降。蠢尔戴寿,率众来当。一战披靡,拒城且藏.旬日困遥,诣军请降.傅将功就,再歌衡塘。天生廖将,与傅成双.江风浩浩,起我桂幢.泊舟连垒,直破衡关.生俘伪主,市肆无千。遣使飞捷,一刻数关。天产名将,兵出农间.非肤有能,实由天鉴.有臣在南,家居括苍,生而能文,举笔何难。谓我采择,傲之班班.《御制平西蜀文》

洪武元年和二年,朱元璋都给明升写了信,无非是大家有空到你家打打猎之类的事。明升很不高兴,就是不投降。洪武四年,分别以傅有德、汤和为两路主帅,进伐巴蜀。要注意,这时候的廖永忠,还不过是右副将军,在汤和的部队里当第三把手,第二把手是周德兴。

到了瞿塘峡,江水暴涨,铁索拦江、敌人主力也在此防备,汤和走不动了。老朱不高兴了,又开始要汤和解释问题,刚得罪了老朱,马上又办事不利,汤和可算倒霉透顶。危难之际,廖永忠派敢死队走山路偷袭,估摸敢死队快到的时候率水军拼死一击(这个时机的把握是很重要的),一战破敌主力。然后汤和率步骑,廖永忠率舟师,水陆并进,相约会师于重庆城下。

廖永忠不仅能打仗,也很聪明。他先到了重庆,明升要投降,廖永忠不许,声称主将未至,不敢做主。待四天后,汤和来到,才办理受降事宜。(要不是他聪明,朱八八也不会把灭口的事情交给他去做

总的来说,傅有德的千里奔袭和廖永忠的瞿塘飞渡可谓相映成辉,难怪傅一廖二。

不过替老大干这种伤RP的事情也很伤自己的RP。洪武八年,廖永忠就被赐死,反倒是汤和活到了最后。

这段时间正看见一个新说法,就是 刘福通可能也死在了廖永忠手里,顺手写了这一点东西。

家园 汤和挺不容易

明朝开国名将里头大概就他一个正常死亡罢。小心谨慎一辈子还得加上rp爆发才做得到。

家园 “止封侯而不公”也算是朱氏语录了

看到这儿总觉得好笑,朱元璋也算是赏罚分明啊。

家园 想起了隋东宫右庶子张衡临死前那句话

我为人臣子做何等事, 而望久活!

从他们接受那份差使起, 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家园 还有沐英
家园 沐英确实不是祖坟冒青烟那是祖坟喷火山了,永镇云南呀
家园 沐英是大明太祖爷的养子

沐英是大明太祖爷的干儿子,原来就叫朱英。后来老朱要恢复他本来的姓氏,他却忘了自己究竟姓什么,于是说:“沐陛下皇恩久矣!”遂以“沐”为姓。老朱虽然心狠手辣,但对自己的亲人下不了手。

家园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和养子,一样没好下场

算起来洪武功臣只有沐英,耿炳文,汤和寥寥几个有好结果

家园 朱文正呢。那可的确姓朱,不是赐姓。还不是死得很惨
家园 朱文正自己也是嚣张了一点,还通敌,算不上朱八八的错
家园 似乎每个开国皇帝的子侄里

都有一些能征惯战之人。平时大家在村里种田,都是到哪里学来的?

家园 一将功成万骨枯,不能征战的都死了
家园 在战争中学习呗

tg的开国将领也不都是军校背景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