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西方人对中国崛起还是很不服气的 -- cyonghu

共:💬8 🌺1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西方人对中国崛起还是很不服气的

外链出处

记得胡紫薇大闹CCTV的时候曾引用法国外交部长的一句话,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大国。最近看了一个留学生对美国年轻人的访谈,感觉这话还是很有代表性的。

Q:请给出几个词形容一下你对中国这个世界强势力量的看法。

答:(Louis同学变得严肃起来):我要更正你的说法,尽管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中国现在还不是一个世界强势力量。当然中国有很强的文化根基和影响,但是要成为受尊重的国际一极,它仍然欠缺一些重要特征。中国要成为强势力量需要什么呢?首先需要一群受到更好教育,能更好联合起来的人们来制定一个战略,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对中国的固有看法,并且将中国宣传成为一个开放、公正和有远见的国家。

采访者是就同一个问题发问的,下面这个也比较典型:外链出处

中国成为世界强势力量是一件自然而且中性的事件,不像有的人说的,我不觉得中国会扰乱世界格局。目前,世界有四大强势力量:美国,欧盟,中国和俄罗斯。不过,这个判断主要建立在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基础上,如果中国的文化和艺术能和之(经济和军事潜力)更相配的话,我觉得总过作为强势力量的地位将更加稳固。我的意思是,如果西方人一直谈论中国的文学,电影,音乐的话,那么这里的每个人都要承认中国是一个受尊重的世界强势力量了,因为它正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目前来说,这个事情还没有在发生。

家园 文化的转手需要很长的时间

首先要自己的强大,然后是对方的衰落,最后还需要自己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很有远见的人,路漫漫啊。

家园 别说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就连中国人也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

所谓中国文化,很大程度上包括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怎样对待,怎样取舍,需要大智慧,但首要的是我们必须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就说中国传统艺术吧,诗歌和国画里的“意境”大家都听说过,可是“意境”一词的准确意思有几个人能回答对?

再说中国传统音乐吧,这更是一个盲区。中国古琴音乐还有太多太多的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挖掘。许多中国人分不清古琴和古筝。对于中国古典音乐仅限于模糊印象中的十大名曲。许多人都知道“高山流水”,可是许多人听的是古筝而不自觉。

文化传播,任重而道远。

家园 我想请教各位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有没有普适性的东西?

如果我们总是把传统文化作为独门绝技的话,我觉得这只是一种猎奇,永远是小众化的东西。

国外的文化具有普适性,能成为大家的生活方式。这点不得不承受。

家园 有点因果颠倒

西方文化占领世界不是因为其所谓“普世性”,而是因其强势的科技经济与军事为后盾。这点在日本体现最明显,前派遣唐史,后有脱亚入欧。人总是不自觉地向往和模仿发达地区的生活方式。十七世纪时欧洲宫廷以中式风格为时尚,难道那时中国文化具有更大的“普世性”?

家园 同意楼上

经济和军事的强势在先,随后文化自然强势。弱小的国家无法产生强大的文化吸引力……

家园 中华文化的内核是普适的

孔子云:“夷狄用华夏礼则华夏之。”这就完全超越了国家、种族的界限。

事实上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是近代以后进入西方主导国际体系后才被迫搞出来的,即便如此也仍然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家园 的确是如此,就连河里很多大佬们也常常很不了解古代文化

何况其他人乎。。。

另一类人,所谓的要了解古典文化,不过是为了给自己添脂抹粉,曾经看电视,一个女生,清华录取的,口口声声说自己学古筝,是为了更优秀,更像个文化人。殊不知,古代所谓的文化,最核心的是礼,是仁,道德规范,是胸襟,并不是那些浮华的外表。因此,六经排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并不是仅仅了解些皮毛,会点古筝篆刻毛笔字,就能当文化人,附庸下风雅,更要道德修身上到一个层次,才算是中国古典说法的君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