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八大山人:常见错误与常识 -- 雪个

共:💬74 🌺24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太傅委婉的回答了苏萸的问题

仲尼

家园 “耷”与“驴”的关系

是一种带有隐喻手法的字谜型写法。

“耷”字,实际上等同于“大耳”两个字。

耳朵大的是什么呢?那个年代不管是杜洛克还是安哥拉都没培育出来。当然,别跟我说刘玄德。

这种组字或拆字手法,现在这个网络时代还挺常见,都得到八大的真传了。

家园 my two cents

那个“八”呈所谓儿字型,主要因为要强调金石痕迹,是一种书法体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后来连缀出来的签名内部,出现了书法风格上的不调和,绝对是其本人有意为之。

“哭之笑之”是后人的猜测中最靠谱的之一。至于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大概只有八大自己知道。

至于那个什么齿形印,即便作为猜测也太离谱了点。

家园

八大喜好先秦古篆,最初的八大山人四个字就是篆书,后来由楷而行,由行而草。虽然他的书法作品多是行书,但他的行草多带篆书笔意。从他的书法发展过程来看,用“八大山人”款正是他形成自己书风的时期,题款有变化是可以理解的。至于是不是哭笑的含义,确实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我是倾向于否定的,因为不哭不笑几年,再笑几年,又哭几年。。。从心理上来说我觉得说不过去,如果哭笑杂用就说得过去了。当然,还是你说的那句话,这事情除了八大自己,谁也不知道。

齿形印,哈哈,我觉得很有趣。以前看见的时候老以为是某人的收藏印。。。

家园 先后吗?

这么多年,俺一直觉得,是说同样一个签名里的字既象哭又象笑既不是哭也不是笑,跟薛定谔家那猫差不多,意思就是对这个世界不知道应该哭还是应该笑所以基本上会处于哭与笑的叠加状态。忘了最初的印象哪里来的了,难道一直想错了?汗啊。

家园

我都不知道该拿大板子抽你还是抽自己了。。。

因为我这篇一开始就是在讲这个问题啊,555555555555,是你没好好看还是我说得不清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八大山人为什么叫八大山人

这两天又有人提八大,于是我顺便想了一下,八大山人为什么叫八大山人?关键是八大怎么解释。

我看了八大的署款中八的写成“儿“的样子,我觉得“八“画得就是耳朵,一左一右,完全可以看成某种形状的耳朵。八大,意思就是耳朵大,也就是“耷“。

(还有一种可能,耷除了大耳朵,还有一个意思是搭拉,可能和“吧嗒“能扯上点边。这个有点牵强,我不采取这个说法。)

八大山人,意思就是大耳朵山人,或耷山人。

署款,就是署个名而已,我要是画家,我必不会在此处藏匿什么怪文章。画画,画的是画,不是名。八大山人的署款还是比较有趣的,有点象个谜语,但只是画家自己童心偶发,看官也应一笑则已。

以上没有做什么研究,纯属猜想,诸位也一笑了之。

家园 那个屐形印也很简单

就是一横,加 一个山字和一个人字。

家园 这个问题有好几种说法

迄今为止尚无定论。

1、《南昌县志》顾志跋:“按山人隐进贤灯社,有故家子示以赵子昂所书《八大人觉经》,山人喜而跋之,因以自号。”

(不太可信。因为八大山人到进贤灯社是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那时他的画册里没有八大山人的款识。要到57岁以后,他的画上才开始出现八大山人。)

2、龙科宝《八大山人画记》:“山人为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自号。”

(龙科宝与八大山人有来往,其说法有一定可信度。另有旁证: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本《八大人觉经》,上面有八大山人的跋:“经者径也,何处现此八大人觉经?山人陶八,八遇之已。壬申五月之二十七日,八大山人题。”)

3、陈鼎《八大山人传》:“八大山人。。。其言曰:‘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

(八大山人这一说法有两种理解,其一是,到八大山人以八大山人为号的时候,也许明宗室里面已经没有比他还大的子孙了;其二是,八大出过家,或许这个是表示他对‘天上地下,惟我独尊’的证悟?)

家园 我觉得和经书无关

我这个猜测没有什么依据,只是一种直觉。

艺术家,一般不会没来由的取个佛经书的名字,尽管他信佛,因为这样没有趣味。艺术家最讲究的就是一趣味。有此经,有此号,巧合耳。

家园 第一张的那个八大山人

如果不认字而看型的话,还真有点哭之笑之的意思。。

八有点想人哭的时候眼睛。

山字底下又想笑起来弯上去的嘴角。。

呵呵。。囧丁乙

家园 【原创】八大山人的署名来历

八大山人曾出书《书画对题册》(后人也称《个山杂画册》。这本书山人用的是“个山”署名,“个山”代表一个光明而破碎的朱红色的“日”,个山就是代表这个“日”的“八大山人”。在个山的署名边上多一个“八大山人”的印章。山人曾和饶宇朴嬉言,《八大人觉经》,若有成就,可考虑“八大山人”署名,现在时候已经到了。什么是八大?“四方四隅,唯我为大”。山人仍皇家子孙,比崇祯皇帝大了三辈。故而山人敢称“八大山人”。

1644年三月十九日是大明朝崇祯帝自缢的日子,这是大明遗民的国耻之日、国丧之日--也是八大山人的生命符号。1694年署名“八大山人”也成为一种连合体,看之又像“哭之”,又像“笑之”。

家园 花,现在wiki已经改了一部分

看样子是照着太傅的文章改的。但有些地方还在顽固着,一是“后改为当道士”,二是“哭之笑之”,看什么时候wiki把这两点也给改了。

看这个系列大长知识,篇篇花之:)

家园 周末刚在博物院看过真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