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新秦晋之好--作者: 黄光锐 -- 大众河蟹

共:💬5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新秦晋之好--作者: 黄光锐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八十年代美国的声望是多么的高。当时的美国是众望所归的中原霸主晋国,或者说得更准确些,整个西方是晋国,而美国是晋国最有势力的一部分(就象晋国最强盛的时候,大权掌握在权臣赵盾家族及其家族手里)。绝大多数诸侯国都拥戴晋国,对抗庞大却被公认为“蛮子”的楚国(前苏联)。

中国那时就是秦国,仍然限於半封闭之中,尚未发展起来。然而虽然秦偏处一耦, 在晋楚激烈的争夺当中已经显出其重要性。秦先是和楚有盟,但是晋国渐渐看出这

两家其实矛盾很多(比如楚曾经趁秦弱时抢了秦一块地,至今不还),於是运用自己钱多的优势,大肆拉拢秦国。楚国又愚蠢的没有认识到其中的风险,认定晋国秦国

有仇(围绕朝鲜和台湾的矛盾可以相当于秦晋崤函之战),不可能和好,没有及时拉拢秦国,反而把大军摆在秦楚边界上。结果是秦抛弃楚国,和晋国结盟而成秦晋之好

(八十年代中美可真是蜜月时期哟)。

晋国完成联秦的关键一步,结连诸侯成反楚同盟之势便成,遂以绝对优势向楚国全面进攻。十年下来,楚国便分崩离析,元气大伤,不仅再难和晋国抗衡,比起已经崛起的秦国都已开始处於下风。

楚国衰落之后,两大战略重组渐渐浮现出来:一是秦晋矛盾,二是晋国分裂。

西方在和苏联的对抗中大获全胜,和中国加入反苏联盟是有密切关系的。但是西方斗垮了苏联之后,却一味强调意识形态的胜利,反而对中国挑剔起来。这就好比晋楚争霸结束后,晋国朝野弹冠相庆,大赏功臣将士,却并未向关键时刻倒向晋国的秦国表达多少谢意。非但如此,晋人一方面觉得关西的秦人风俗礼仪各方面和自己格格不入,认为秦国的制度应该改成和自己一样才觉得舒服;另一方面,晋国对不知不觉当中已经坐大的秦国开始感到了不安,加强了对秦国的围堵,企图把秦国锁于关内。於是秦晋之间的矛盾渐渐上升。尽管如此,秦国君臣头脑清醒,深知在变法图强尚未完成之前不能贸然和晋国闹翻,而晋人当年和秦交兵曾经吃过大亏,内心深处对秦国也极是忌惮。因此秦晋之好仍然在门面上维持着,双方进入了“谈谈打打,打打谈谈”的阶段。与此同时,秦晋的工商业者公认合资经营能赚大钱,於是关西关东商贾往来熙熙攘攘,不亦乐乎。

与此同时,随着楚国这一死敌的崩溃,晋国内部原本就貌和神离的几大集团矛盾日益表面化,争吵激烈,最终以分家而告终。在这里,西方的分裂和战国历史是有出入的,相当于分裂之后的三晋不是赵魏韩,而是赵燕齐。但是中原霸主晋国分成三家和冷战之后的美欧矛盾越来越明显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没有欧洲盟国的亦步亦趋,美国就不再是晋,而只是三晋中最强的一支--赵国了。

家园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
家园 我怎么觉得这位读的春秋和我读的不太一样呢

秦晋之好讽刺当时的两国倒没错,这两个国家其实根本不好。倒是楚和秦春秋时关系一直不错,到掰了的时候早没晋了。

至于"十年下来,楚国便分崩离析,元气大伤,不仅再难和晋国抗衡,比起已经崛起的秦国都已开始处於下风"不知作者怎么读史的,秦国到春秋结束也没撅起,楚国打不过晋国的根本原因是国力比晋差,且被中国当作蛮夷。

家园 春秋笔法就是有它的妙处嘛

关键在于写它的人,因为它太活了,整个是死活一张嘴啊。

家园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

巧得很,近代史上,荷,西,英,美,+苏联正好‘五霸’。

下面怎么演变,“多级”?美英欧日中俄+阿拉伯‘兄弟会’,“七雄"乎?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