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改革开放30年,信心?忧心?痛心? -- 他石

共:💬23 🌺1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改革开放30年,信心?忧心?痛心?

今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除了早早就炒作了N遍的奥运题材,这一从年初就发生在国内的国际的来自于经济建设或战争纠纷,风调雨顺与天灾人祸,极地冒险和太空竞赛,国破家亡和风雨飘零,阳关大道和阴谋鬼祟却早已是让人们看得眼花缭乱。

30年弹指一挥间!可每每一想起“30年”这个词的时候,却又总让人忍不住想起另外一句俗语:30年河东,30年河西。说得意思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江山已改”,总之就是个大大的改变。

问题就是“改变”通常无非都是变好或者变坏,还要在前面加上个“显著”二字才能更衬托出“河东”与“河西”之遥。用来形容这30年改革开放下的中国,想和大家讨论的是:你,我和他,我们现在是在“河东”,还是在“河西”了呢?

外链出处

PS:我是新人我怕啥?就怕大家不参加!嘿嘿,本人西河第一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信心,当然是信心。
家园 我也有信心!但是也要看到问题。

但是看了链接里张宏良写的那篇文章,又有点忧心和痛心了,所以希望和大家一块来讨论下。

家园 花顶新人大题目。貌似ZF正在组织大段文字啊

河内也要讨论?自然很好。期待下文

家园 惭愧惭愧~

发这个帖子的目的还是主要想和大家一起讨论,好从河里众多前辈的高见中吸收营养~ :)

家园 【讨论】问题太过宏大~~~

确实很难讨论。。

家园 葡萄和陈经老大给了我们信心,但帖子里那个链接

原文作者看到更多的是忧患。

对于象我这样的年轻人来说,确实感觉矛盾和无所适从哪~

家园 三条道路

一,天佑中国,居然就成了中帝国主义,干掉美国,跟俄国分田地。

二,老毛又回来了,先文革,后跃进,世界革命那是一定一定的。

三,自个分崩离析,比南斯拉夫还南斯拉夫。

一三 老百姓都倒霉,就 二 还能过个像样的日子。

家园 嗯,这个

按葡萄的意思和判断(个人理解,不对之处请葡萄见谅了)大致是按照目前的发展思路,我们是奔着和头号流氓捆绑不管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实现对整个世界的某种程度之上的瓜分与共管。那么不论结果如何,单从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来说,如果在一系列的问题上的处理不当而造成了社会大众的诸多不满与抵触进而不断积累以致于最终极易形成兄所说的第二条道路的形成与爆发。沿着这一逻辑,也就最终回到了我开贴所发的疑问:改革开放了30年,我们究竟走向了何方?也是我想和大家讨论的在这个不断向前走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失掉了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如果没有,那么这个目标和理想对于最广泛的中国人来说又究竟是什么?

家园 关注中
家园 一种说法是

国内现在有学者的观点是,中国这几十年高速发展的秘诀即建立在对内“低人权,低福利”之上集国家与地方政府之力大干快上,以至于高速发展之余又让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既羡慕又无可奈何。比如传统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发展,虽然统治阶层也有左右之分,但无论是哪派上台(左派提倡大政府高福利低人权;右派提倡小政府低福利高人权)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毕竟也得到某些方面的收益,就看在特定时期的特定需求了。暂不说上述观点是否有无鼓吹在中国实行宪政民主之嫌,仅就实际情况来说未尝不是切中了某些要害说出了某些本质。如印度想学中国发展经验,地方政府也尝试圈地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但随即就遭到地方农民群体的集体抗议与阻挠,搞得最后政府也只能不了了之;又如中国近几年一些企业开始尝试走出国门在其它国家或收购当地企业或重新办厂招收本地工人的,把国内的管理经验照搬过去之后,也几乎毫无例外的遭到当地强大的工会组织的抵抗和阻挠的,最后弄得这些中国企业管理者也不得不不断让步灰头土脸的。

我想说的是,即便是中国在维持上述策略继续发展,对内信手拈来,对外攻城掠寨,暂不说今后持续的可预见的资源与环境压力逐年增大的情况下,单说来自于民间各种要求“提高福利,增加人权”的呼声或与各种偶然或必然,主观或客观的民间行动和现象亦逐年增多并力度逐渐加大的预期,改革也必将继续深入下去。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客观上牺牲了自己而成全了国家,深明大义且体恤国家社稷者固然畅然;反观居庙堂之上者,若不能深体民意,这今日与若干年后可真怕越来越多的人会问问“河西与河东”了。

家园 我觉得那个链接写得太愤了

也许现在不是最好的年头,但肯定不是最坏的。现在的问题是,怎样在保持现在成果的基础上解决遇到的不公平分配和制度腐败的问题。

倒退到改革开放之前是没有用的,请相信当年制定政策的人,虽然不见得比我们聪明,但是绝对不可能比我们笨。他们会有各种理由——也许有些理由现在看起来很可笑——但是如果我们放到当时的环境,很难做得比他们更好。

家园 你要是真看懂了葡萄的意思,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我觉得您和littles的问答挺逗的。呵呵。

家园 前辈莫笑

小弟确实才疏学浅,水平极差的。不过好在知道不懂就要学,后进的就要争取变先进,所以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跟老大们聊聊,不对的请多多指正,也算是拯救了一迷途小羔羊了 :)

家园 中国走的道路很象当年的德国

都说德国靠产品质量扬名,其实他们开始发展时王牌是人工成本低于英国,和中国现在一样。还有德国撅起的功臣批死满其思路也是先经济再人权,社会主义者在他眼里就是害群之马。汉堡和他的恩怨很有意思,他骂汉堡是社会主义者老巢,汉堡也看不上他。但是他强行统治汉堡后实际情况却是经济上双赢,现在汉堡他的雕像好象是德国城市里最多的,有意思的是汉堡报纸有一次搞调查,问得德国人一半多不知道这雕像是谁,倒是日本中国游客很热衷瞻仰他。这人成就不少,在现代人眼里现象却一般,甚至不被一些人待见,是真正的装备棺材大干特干,而且也有这个能力,不象某些人,俺还是满敬重他的。

不过两者也有不少不同点,老批虽然右,其实还是比不上我党,世界上最早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就是他建立的。还有德国除了经济外其他领域的发展也很有成就,比如教育,当年普鲁士那个士兵国王就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后来德国大学的办学理念也领先于当时的欧洲,在被美国取代前她还做过世界科研中心。中国这些不要说领先,赶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都不知道要到哪天,基础差是一个原因,理念太差设计不出先进制度也是原因。制度也是生产力,当年战国时秦国就是靠先进的制度强大起来的。

俺觉得出现这个差别的原因还是咱们和世界主流有隔阂,人家为什么是主流,而且当了那么多年主流,肯定是有原因的,德国再民族主义也不会敌视这个主流文化,而中国因为各种原因一贯强调中国特色,尽学些皮毛,更别说推陈出新了。但相信中国会慢慢的学会继承和吸收的微妙操作,到底经济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将是现代化的强有力保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