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天朝外交官笑闻 -- 梁子

共:💬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天朝外交官笑闻

《满清官场百怪录》,作者云间颠公,民国二年上海埽叶山房石印,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一九九二年影印。书凡一百例,并配木刻插图百幅,图文并茂。其中数则,记清末外交官出使趣闻,足堪解颐,且发人深思。

因为是百怪,意在讥刺,故事可信与否,读者何妨姑妄听之。然而考诸当时的大清国,尚未与“国际惯例”接轨,这些笑话也不能全当做空穴来风。譬如卷上“偏凑巧盘里落痰涎”:

“驻美某公使,避暑至法,适值某公爵夫人开宴会。东邀公使,由参赞钱念劬为之介绍入座。汤毕,侍者捧鱼一大盘由厨房出,香味扑鼻,盖某河中最难得之鱼。主人正在演说此鱼之美,公使初未之知,时适喉中痰满,呼咯一声,回首欲吐于地,不料不偏不倚,正落鱼盘之内。座客大哗,公使逃席去,钱亦抱惭不置。”

随意吐痰是中国的“国粹”,至今“幸存”。记得林语堂写满大人的痰唾要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上面这位驻美公使,看来完全符合此一标准。比起骨子里既自大又自卑的大清官员,西人的确文明得多。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的夫人参加老佛爷宫廷华宴,虽如坐针毡,不欣赏中国美食,却保持了应有的礼仪,没有闹出什么外交笑话。她给家人写信道:

“女主人们非常兴奋,笑声不断,自己大吃大嚼,还要劝我们吃菜,居然用她们自己的叉子给我们夹菜。这些菜都叫不出名字,种种美食都上来了,什么鱼翅汤,燕窝,黑色的咸蛋(皮蛋)。餐具倒很精美,白色的玉杯,金制的盘子,但食品实在不敢恭维。中国的酒,加热后饮用,喝下去像浓缩的甲醛。整个午宴上,我连一点东西都不愿碰,将女主人夹的菜藏在玉杯里,假装已经吃了,以保持面子。”(《义和团战争的起源》,相蓝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二零零三年十二月)

当然也不能说大清国外交官不要面子,云间颠公书中的这一则就叫人捧腹:“钱念劬前随某公使为参赞,初莅法兰西时,包定火车头等厢房一间。夜分,公使忽腹泻,如决三峡,满裤淋漓。公使一时性急,以指甲抓剔裤间之粪,而弹之有声,于是满车皆作星星之粪点。及钱醒觉,臭秽触鼻,异而询之,始得其故,乃自解一裤,易其污者,掷之车外,又取他物抹去所弹之粪点,忙乱至天明,不能复睡。所幸系包定一舱,舱内无外人,否则不可设想矣。”

以上所摘云间颠公笔记,与巴蜀书社一九九八年重排本《清代野史》卷一之《外交小史》颇有重复。据该书编后说明,《清代野史》本名《满清野史》,乃民国九年(1920)成都编辑排印本,全书共收资料一百种,约二百万字,是继徐珂《清稗类钞》后的一部清代史料专集。《外交小史》作者为无名氏,其中“出使笑话九则”,除与云间颠公《满清官场百怪录》重叠者,也颇值一笑,兹选录一则:

“《莼乡漫录》云:‘李伯行为日本钦使时,一日开茶会,其随员查益甫者,见西人送茶与西妇,盖素识者也,查亦贸然送一盘与一妇,妇见系华人,勉受之。未及接得,查忽缩手,又不与之,大笑而去。及跳舞时,查一人独自乱跳,西人为之捧腹。’”看来这位查某,多少有点名士气,只可惜用错了地方,毕竟这不是魏晋时代了。

更为可笑的是这一则:“崔国因之鄙陋,全国人皆知,然未得其详。吾国人见轻于外人,崔实为罪魁。”他的家眷因为偷盗酒馆的手巾,被西人搜出,臭名远扬,连皇上都要革去此人的二品顶戴。据说崔某在英国时,“夫人专为全馆上下诸人洗衣,而收所洗资,其裹脚带飘矧于使馆门前,英人见白色长带随风荡漾,以为中国有何丧事,使人来探问,始知为脚带也”。其实“吾国人见轻于外人”,不见得就是一个崔某的鄙陋。裹脚布的故事,姑且不论其是否属实,它也只能为当年中国的羸弱,增添一个有趣的注脚罢了。

成林

摘自新京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