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由乾隆盛世与文革想到了《叫魂》 -- 笑言

共:💬30 🌺6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由乾隆盛世与文革想到了《叫魂》

在河里看到了一些关于乾隆的描述以及有关文革的争论,不由想起了几年前读的《叫魂》。回忆而就,难免疏漏,还望见谅。

乾隆盛世中的江南民众面对的是人口膨胀和土地稀缺。由此产生的焦虑感转化为对外乡人,尤其是以僧侣或乞丐面目出现的流浪者的敌视和恐惧。叫魂(割取他人头发后加以施法从而控制他人)的谣言由此而发,并引起乾隆的关注。乾隆时期的清政府基本上完成了从征服者向统治者的转变。但乾隆很自然地将割发叫魂与满人入关后的剃发令以及汉人的反抗联系起来,将之解读为有人谋反。乾隆希望地方官员彻查真相。然而,官僚们认为这不过是愚民自扰,因而想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乾隆对此极为不满,他认为这是满人汉化后造成的官员腐败和颟顸。因而他对官员施加压力。而官僚们被迫刑讯逼供。民众或是屈打成招,或是出于对他人的报复和仇视而借此诬告攀附。从而形成了一场席卷大江南北的大冤案。整个事件直到内阁大学士出面调查真相后才结束。

君主对于政权始终是极为关注的,作为人口少数的异族君主自然更加关注来自人口占多数的民族的反抗。但是他的满族利益代表者的身份,与他的另一个身份——顺天承运的正统王朝的君主是有冲突的。为了避免民众对异族统治的反抗和唤醒民众有关剃发令实行时血腥暴行的记忆,乾隆需要以一个全民君主的面目出现,但其内心仍然流动着谋反阴谋的疑云。而为了维持满族的统治,他试图维持满族官员的优秀,避免江南腐朽的汉人文化侵蚀满人官员。叫魂事件的出现给了乾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整顿官场。

君主的绝对权力希望掌握官僚体系,但官僚体系却不原意接受绝对权力对其日常活动的干扰,绝对权力于是凭借叫魂事件来冲破官僚体系,重申其对官僚的掌控。出于恐惧而诬告他人的民众制造事件,却成为君主与官僚的权力斗争的契机,最终成为这场扩大化斗争的牺牲者。

200年后的文革中,领袖的绝对权力更加强大,官僚对领袖的制衡更加弱不禁风,民众的激情更胜以往,由此带来的灾祸也就难以控制。异见者这次成为倾泻愤怒的主要对象,民众也没有逃脱事件扩大后的侵害,而这一切只有在领袖的死亡后才能加以终止。

Philip A. Kuhn.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孔飞力 著 陈兼,刘昶 译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上海三联书店 1999

家园 文章好。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历史总是在一次一次的重新上演。可悲之处就在于,君主、官僚和民众,我们谁都影响不了。你想躲开漩涡,漩涡也还会来跟着你。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原文中还有这段话:

一旦官府对妖术的清剿正式发动,人们就有了很好的机会来清算宿怨或谋取私利。这是扔在大街上已经上了膛的武器,每个人,无论强梁或懦弱,都可取而用之。在这个权力对普通民众来说向来稀缺的社会里,以叫魂罪名来恶意中伤成为一种突然可得的权力。对任何受到横暴的族人或贪婪的债主逼迫的人来说,这一权力为他们提供了解脱。对任何害怕迫害的人,它提供了一块盾牌。对任何想捞取好处的人,它提供了奖赏。对妒嫉者,它是一种补偿;对恶棍,它是一种权力;对虐待狂,它是一种乐趣。

看您这帖能不能到78朵花。

家园 花谢你的引用。

历史的确在重演,我们只要把其中的妖术和叫魂改为反革命,差不多就可以描写200年后的情况,或许孔飞力在写这段话的时候心里也在想着文革。

我的中学班主任曾经说他当时是逍遥派。我不知道逍遥派有多少,但愿多一些。

家园 这是你的认识局限

还是把文革当成了权力斗争,这种论调容易理解,也容易发挥,现成的东西一堆一堆。

但是这么理解文革,那就永远也想不明白了,只好说历史一次又一次的循环啊,感叹一下,

过过嘴瘾,顺便道德一下。

历史从来就不是循环的,这么想的人是懒汉和笨蛋。

家园 恭喜您,看来您想明白了。

作为一个相信历史重演的人,奉送一段《叫魂》作者对乾隆的描写:

当画师为他画像时,人到中年的弘历笑得并不由衷——在我看来,甚至还显得有点勉强。也许,这略带凄凉的微笑中含有这样的认识:一宗伟大的事业,往往会因为那些为之服务的人们本身的卑下而变得不再伟大;一个伟大的人,往往难以抗衡多数人的卑下;乐到极点,往往会转而生悲。

家园 好文有见地,献花
家园 是不是特别喜欢这样的句子?

特陶醉这样的句子是吧?跟算命先生的批语一样,怎么说都不会错,狗屁膏药而已。

放到任何一个领导人身上都不会错,要不然怎么“人性”横行呢,笨蛋太多吗。

把复杂的社会运动用这样“洗练”的句子来形容,恰恰只能说明作者的无能和无知,

作者根本没有分析的能力,但是又要勉强自己去分析,只好用这样的似是而非的算命先生

的批语来掩盖自己,而且格局极小,气度猥琐,简直不像人话,写东西要让人看着舒服,

不要怪里怪气的,否则只能反应作者的心理怪异,就是想让人看着别扭。

来,给你转一个,何新转的用来写老毛的,。

“尽管遭受了惨重的失败,他在治理国家,焕发人民才智和运用战争艺术等方面,完全是超群绝伦,伟大之极。

他的伟大,不但在于他那些最出色的业绩具有永恒的重要性,而更在于他的始创性以至在完成所有这些业绩中投入了雄伟非凡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得遍布他后半生征途上的那些巍然屹立的纪念碑,虽然饱受狂风暴雨的摧残,却还是宏奇壮丽!

屈处奴役之下的民族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人类毕竟不以最高的荣誉授予那些谨小慎微、知难而退、毫无建树传于后世的庸碌之辈,而是把它授予胸怀大志、敢作敢为、功勋卓著、甚至在自己和千百万人同遭大祸之际还主宰着千百万人之心的人。”

家园 华丽的词藻掩盖不了真实的失败。

何况这个失败还以千万人的生命和青春为注脚。

把复杂的社会运动用这样“洗练”的句子来形容,恰恰只能说明作者的无能和无知,

作者根本没有分析的能力,但是又要勉强自己去分析,只好用这样的似是而非的算命先生

的批语来掩盖自己,而且格局极小,气度猥琐,简直不像人话,写东西要让人看着舒服,

不要怪里怪气的,否则只能反应作者的心理怪异,就是想让人看着别扭。

如果您没有看过原著,仅凭这么一段话就作出这样的评论恐怕有欠公允。话是我引的,对领袖的联想也是我附加的。作者在我们的讨论中可是无辜的。如果您对他的研究有异议,不妨看完原著后就具体的研究内容再讨论。

我想咱们俩各自的看法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就此打住吧。

家园 谢谢鼓励。

要说好,那是孔飞力的研究做得好,书也写得好。原著可比我这篇东西有趣多了。

家园 这个视角很新颖啊
家园 这话说得极其没有历史感

“华丽的词藻掩盖不了真实的失败。 何况这个失败还以千万人的生命和青春为注脚”

这句话分两段,

“华丽的词藻掩盖不了真实的失败”

这是你的个人评价,而且说得非常病态。

毛失败了吗?没有!他的纪念堂还在天安门,邓恨他不,恨!敢动吗?不敢!

只好说“老工人”不答应,这句话什么意思,邓小平是想这么干的但是不敢啊。

薄一波恨他不,恨!香港报刊伪造薄一波的遗嘱,贬低毛,薄的子女利马跳将出来,

我们一直热爱毛主席!kao!

江也好胡也好,上台先去拜毛,敢不去!

为什么说你这句话病态呢,人家那段话明明白白说了文革是失败的,怎么就掩盖了?

你为什么要说人掩盖呢,因为你要迫不及待的说人失败了,这么说就象说某大富豪现在居然

在拣菜叶过日子,“真实的失败”了,那又怎样,人阔过,也就是人失败你才看的见人家,

否则面都见不着,谁失败?

“以千万人的生命和青春为注脚”

这句话是扯大旗了,用你并不存在的同情心为你前面的小心做注脚,不就是喊好惨哪你居然都没看见!

那是因为你极其没有历史感,人类的历史就是这么一路“注脚”过来的,照样是伟大的。

你以为伟大的历史就是暖房里太平啊。

“如果您没有看过原著,仅凭这么一段话就作出这样的评论恐怕有欠公允。”

你这话说的才是不公允的,我就是评价这句话给我的感觉,再说了,你看过这本书,于是

招摇过世,露出自以为得意一角给人看一下,别人就评价这一角呗,这资格也没有?

这书不就是国内出的一套海外学人的汉学著作吗,兄弟看不上这本,猎奇而已。

兄弟在风入松买的另一本,蒙元入侵前的××生活,至少人家给点实货给咱看看。

海外汉学人写的东西,资料是敢堆砌,人的学术界就是这么混的。

但是水平那就良莠不齐了,包括哈佛的那些人物,别一看洋大人,傻了。

最大的问题,洋人对中国的物质上的东西是很隔膜的,想当然的太多,

精神上的东西就是更是牛头不对马嘴。

比如“羊桃”!

洋人写东西,角度方法和咱不一样,初看是很新鲜,也觉得 恍然大悟。

多看几本,把那个新鲜感去掉,慢慢的才能品出好坏。而且对于西方之外的人物,

不管多伟大,评价的时候总喜欢多少损一下,不然人这优越感哪里来。

研究中国历史,还得咱中国人干,外人的东西,作个参考可以,但是就是那么回事,

这点自信要有,不然也就是成天恍然大悟了。

“在我看来,甚至还显得有点勉强。也许,这略带凄凉的微笑中含有这样的认识:一宗伟大的事业,往往会因为那些为之服务的人们本身的卑下而变得不再伟大;一个伟大的人,往往难以抗衡多数人的卑下;乐到极点,往往会转而生悲。”

这样的句子放在任何一个“伟大”的人那里都合适,何必非要放在这里呢。

肤浅!

兄弟给你引那么一段,就是告诉你,如果要高屋建瓴的评价一个人,好的是怎样的,

作者自己要抱着一种健康的心态,不要非常病态的“在我看来”,一个伟大的皇帝

的思想和抱负让一个社会边缘人来评价本来就够难为他了,咱能理解,但是真的就以为

自己可以惩罚臧否,还是小心为好。

他能怎么想象,想不出来吗,只好“乐极生悲”了事,就像穷人总喜欢说富人他们“其实并不幸福”

一样。你怎么知道?“其实”?

病态!

句子也不通顺吗,“乐到极点,往往会转而生悲”,“往往乐极生悲”不就完了,

当然,作者好容易攒出的一点“味道”就让我这么给破了功。

家园 献花,有机会我一定去买一本
家园 深刻

但是凉薄,一如真实的历史。

家园 凉薄来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邓恨他要动他的棺材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