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一) -- 光禄勋

共:💬34 🌺15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一)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一)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二)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三)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四)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五)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六)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七)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八)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九)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十)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十一)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完结篇)链接出处

“投名状”的原型故事刺马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刺马案其案情要比“投名状”、甚至“罗生门”更为复杂和精彩得多。

在电影投名状中:

大哥庞青云原是效力清廷的将军,率领1600人与太平军恶战后全军覆没。之后遇到二哥赵二虎和三弟姜午阳二人,三人以投名状结义,并带着赵姜两人手下既民既匪的100多人投清军,重回战场。由于连克太平军重镇苏州、南京,庞升为两江总督。之后由于政治投机需要,庞暗杀了二哥赵二虎。三弟姜午阳为替二哥报仇,在庞就职路上刺杀庞青云,结果庞却为太后派人用火枪所暗杀。

投名状中角色的原型分别是:

1. 大哥庞青云(李连杰)- 原型两江总督马新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 二哥赵二虎(刘德华)- 原型曹二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 三弟姜午阳(金城武)- 原型张汶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 赵二虎妻子莲生(徐静蕾)- 原型曹二虎妻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真实的刺马案:

同治九年(1870年)8月22日(一说7月26日,可能是农历)午前,两江总督马新贻在校场检阅完骑射后步行回官署,刚走到箭道和西花园门口(今南京市第一中学),有一清兵走到总督面前躬身请安。护卫未及拦问,短衣人已从靴筒中拔出短刀猛刺总督。(又说,刺客一边大呼冤枉,一边拔出匕首,刺入马新贻的右胸。刺客并不逃走,高喊:“刺客乃张汶祥!”)马第二天即毙命。

马新贻(1821~1870),字谷山,山东菏泽城东北西马垓村人,回民。1848年中进士,先后任安徽建平知县、合肥知县、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浙江巡抚、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等职。刺马案后,皇帝亲赐祭文、碑文,特赠太子太保,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袭,谥端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南京一中已将“刺马案”的场景刻在了校址典故墙上,图中刻画了“刺马案”中张汶祥刺杀马新贻的一瞬间:张汶祥高举着匕首,还抓着身穿官袍的马新贻的领子。

关键词(Tags): #马新贻(大圆)#刺马案(大圆)#投名状#刺马元宝推荐:海天,

本帖一共被 1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河里面马头老弟要惶惶不可终日了
家园 【原创】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二)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一)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二)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三)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四)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五)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六)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七)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八)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九)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十)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十一)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完结篇)链接出处

[SIZE=3]两江总督[/SIZE]

说到这里先要看看两江总督是干什么的。

两江总督,前身为顺治年间所设置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总督府驻江宁。康熙年间正式定名,官衔为“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是清朝几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清朝总督共有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漕运总督、南河总督、东河总督等。)所谓两江,即江南省和江西省。江南省,古为江东(或江左),因长江在安徽芜湖到江苏南京这一段基本呈西南东北走向而得名。江南省包括江苏省和安徽省,江苏省又包括上海。两江总督,往往掌军政大权,相当于华东局(上海、江苏、安徽和江西)局长兼军区司令。全国总督中,最重要的是直隶总督,其次就是两江总督,这是因为清政府财税三分之二出于两江。

两江总督从康熙到宣统,历200多年,近百任,平均一任2-3年。两江总督府后来还曾用作天王府和总统府。两江总督前期满人多,而在太平天国之后,主要由湘淮系统控制,例如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等。此外,两江还有江苏巡抚(苏州)、漕运总督(淮安)和河运总督(扬州)。

马新贻本人的任期为1868-1870。

其前四任为:

1857-1860 何桂清 云南昆明人

1860-1865 曾国藩 湖南湘乡人

1865-1866 李鸿章 安徽合肥人

1866-1868 曾国藩 湖南湘乡人

其后五任为:

1870-1872 曾国藩 湖南湘乡人

1872-1872 何璟 广东香山人

1872-1873 张树声 安徽合肥人

1873-1874 李宗羲 四川开县人

1874-1875 刘坤一 湖南新宁人

马新贻前后10任总督,共8人。曾国藩就干了3任,而且马新贻前一任和后一任总督均为曾国藩。

8人中,湘淮系统的就有曾国藩、李鸿章、张树声、李宗羲、刘坤一5人。

其余3人中:

马新贻被刺。

何桂清任内驻守常州,太平军攻常州时何弃城逃至上海租界,致常州、常熟、苏州失守,于同治年恭亲王征询曾国藩意见同意后处斩。

何璟似乎与湘淮关系不大,不过只干了1872一年。

附参考资料一:历任两江总督

1665-1668 郎廷佐 汉军镶黄旗人

1668-1673 麻勒吉 满洲正黄旗人

1673-1681 阿席熙 满洲镶红旗人

1681-1684 于成龙 山西永宁州人

1684-1687 王新命

1687-1688 董讷 山东平原人

1688-1694 傅拉塔 满洲镶黄旗人

1694-1698 范承勋 汉军镶黄旗人

1698-1700 张鹏翮 四川遂宁蓬溪金桥乡人

1700-1706 阿山 满洲镶蓝旗人

1706-1709 邵穆布 满族

1709-1712 噶礼 满洲正红旗人

1712-1712 郎廷极 汉军镶黄旗人 郎廷佐之子

1712-1717 赫寿 满族

1717-1722 长鼎 满族

1722-1726 查弼纳 满洲正黄旗人

1726-1730 范时绎 汉军镶黄旗人 范承勋之子

1730-1730 史贻直 江苏溧阳人

1730-1732 尹继善 满洲镶黄旗人

1732-1733 魏廷珍 直隶景州人

1733-1733 高其倬

1733-1737 赵宏恩

1737-1737 庆复 满州镶黄旗人

1737-1739 那苏图 满洲镶黄旗人

1739-1740 郝玉麟 汉军镶黄旗人

1740-1741 杨超曾 湖南武陵人

1741-1742 那苏图 满洲镶黄旗人

1742-1743 德沛(宗室)

1743-1748 尹继善 满洲镶黄旗人

1748-1748 策楞 满族

1748-1751 黄廷桂

1751-1753 尹继善 满洲镶黄旗人

1753-1754 鄂容安 满洲镶蓝旗人

1754-1765 尹继善 满洲镶黄旗人

1765-1779 高晋 满洲镶黄旗人

1779-1786 萨载 满洲正黄旗人

1786-1787 李世杰

1787-1790 书麟 满洲镶黄旗人 高晋之子

1790-1791 孙士毅 浙江仁和人

1791-1794 书麟 满洲镶黄旗人 高晋之子

1794-1795 富纲 满族

1795-1796 福宁 贝子永固包衣

1796-1797 苏陵阿 满族

1797-1799 李奉翰 汉军正蓝旗人

1799-1803 费淳 浙江钱塘人

1803-1805 陈大文 河南杞县人

1805-1809 铁保 满洲正黄旗人

1809-1809 阿林保 满族

1809-1811 松筠 蒙古正蓝旗人

1811-1811 勒保 满族镶红旗人

1811-1816 百龄 汉军正黄旗人

1816-1824 孙玉庭 山东济宁人

1824-1825 魏元煜

1825-1827 琦善 满洲正黄旗人

1827-1830 蒋攸銛 汉军镶红旗人

1830-1839 陶澍 湖南安化人

1836/1839 林则徐 福建侯官人

1839-1839 陈銮 湖北江夏人 / 邓廷桢 江苏江宁人

1839-1840 伊里布 满洲镶黄旗人

1840-1841 裕谦 蒙古镶黄旗人

1841-1842 牛鉴 甘肃武威人

1842-1844 耆英 满洲正蓝旗人

1844-1847 璧昌 蒙古镶黄旗人

1847-1849 李星沅 湖南湘阴人

1849-1853 陆建瀛 湖北沔阳人

1853-1857 怡良 满洲正红旗人

1857-1860 何桂清 云南昆明人

1860-1865 曾国藩 湖南湘乡人

1865-1866 李鸿章 安徽合肥人

1866-1868 曾国藩 湖南湘乡人

1868-1870 马新贻 山东菏泽人

1870-1872 曾国藩 湖南湘乡人

1872-1872 何璟 广东香山人

1872-1873 张树声 清合肥(今属肥西县)人

1873-1874 李宗羲 四川开县人

1874-1875 刘坤一 湖南新宁人

1875-1879 沈葆桢 福建省闽侯县人

1879-1881 刘坤一 湖南新宁人

1881-1881 彭玉麟 湖南衡阳人

1881-1884 左宗棠 湖南湘阴人

1884-1884 裕禄 满洲正白旗人

1884-1887 曾国荃 湖南湘乡人

1887-1887 裕禄 满洲正白旗人

1888-1890 曾国荃 湖南湘乡人

1890-1894 刘坤一 湖南新宁人

1894-1895 张之洞 直隶南皮人

1895-1902 刘坤一 湖南新宁人

1902-1903 张之洞 直隶南皮人

1904-1904 魏光焘 隆回金潭人 / 李兴锐 长沙浏阳人

1904-1906 周馥 安徽建德人

1906-1909 端方 满洲正白旗人

1909-1911 张人骏 直隶丰润人

附参考资料二:

1. 张树声(1824~1884)

字振轩,清合肥(今属肥西县)人。咸丰年间在籍办团练,1862年率部参加李鸿章组建的淮军,编“树字营”,赴上海,在江浙一带镇压太平军。1865年随曾国藩 “剿捻”,翌年复归李鸿章节制,历署按察使、布政使。1871年起任漕运总督、江苏巡抚,任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1879年授贵州巡抚,不久任两广总督,1882年署直隶总督,次年署北洋通商大臣,旋复任两广总督。1884年中法战争初期,因所部潘鼎新战败,被革职留任,在广东协办防务。病卒于任。著有《张靖达公奏议》等。

2. 李宗羲

字雨亭,四川开县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是李鸿章的同年。同治十二年曾国藩殁于两江总督任上,由于李鸿章的推荐,李宗羲竟能继任此一要缺。其人才具平常,李鸿章可以遥制;两江诸般设施,每听北洋指挥。盛宣怀以直隶候补道得以派到招商局去当会办,便是李宗羲任内之事。

3. 刘坤一(1830--1902年)

字岘庄,以诸生起家军旅。咸丰五年受刘长祐之邀,率乡团与太平军作战。后随刘长祐参加湘军,援战江西,因作战勇敢,屡立大功,被破格提升为直隶知州,成为湘军中的一员大将。此后曾转战于湖南、广西等地,历任临江知府,广西按察使、广西布政使、江西巡抚。 光绪元年(1875年),刘坤一升任两广总督,5年后出任两江总督,成为清朝后期镇守一方的地方大臣。当年收回伊犁后,刘坤一曾上奏请求朝廷急筹东北防务,防备日本、俄国,而与英、法等结为声援。中日甲午战争后,刘坤一以钦差大臣身份驻守山海关,节制关内外陆军,一战而败。光绪二十五年(1889年),当慈禧太后与荣禄阴谋废黜光绪皇帝时,刘坤一上书坚决反对。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刘坤一与张之洞等联合倡导"东南互保"。1901年,又与张之洞一同连续3次上疏请求朝廷变法,主张以兴学为首务,整顿中国旧法,兼采西方法律。时称"江楚三折"。 至此,刘坤一已由一名汉族封疆大吏,衍变成清朝末期的改革者和变法者,成为晚清朝廷中比较进步的大臣。刘坤一去世于1902年,终年72岁。当时他已被清朝廷封为"太子太保",是闻名中外的变法派大臣。他去世后,被清朝政府谥为"忠诚",并追封为一等男爵。他的儿子刘能纪,被任命为四品京堂,孙子们也都被授予官职。


本帖一共被 9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三)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一)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二)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三)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四)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五)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六)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七)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八)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九)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十)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十一)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完结篇)链接出处

堂堂两江总督竟然在路边被刺,震动全国。

慈禧接报后也吃惊地说:“马新贻此事岂不甚奇?”

三天后,朝廷令江宁将军魁玉会同漕运总督张之万共审。

据称,刺客起初只供姓名,审理四个月后才有供词。

供词颇为古怪:

张汶祥,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贩卖毡帽至宁波,结识同乡罗法善,娶其女为妻,开小店为生。咸丰十一年(1861年),参军入太平军李世贤部,转战东南数省四年,其间救过一个叫时金彪的清军俘虏(后传为马新贻亲兵)。同治三年(1864年),李部败走,张逃回宁波,发现自己的老婆和钱财被吴炳燮霸占。同治五年正月,浙江巡抚马新贻至宁波,张向时任浙江巡抚的马拦轿喊冤,控告吴炳燮霸占其妻,马以其妻自愿改嫁不受理。张只好到宁波府告状,讨回了妻子,但是钱财未追回,气急之下,逼老婆吞烟自尽。张无以为生,由做过海盗的龙启云资助开小押(高利贷)。龙言自己做海盗时曾遭马剿,怂恿张刺马。张念及新仇旧恨动了杀心,一路跟随马新贻自浙江到福建、江苏。马升任两江总督两年后,终于找到机会将其刺杀。这份官方供词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初审结案的张的杀人动机有以下三点:

一是,张妻死亡,财产被占,马居然不受理。

二是,张颇多盗友,皆怂恿其刺马为友报仇。

三是,张之小押为马明令禁止,断了生计。

以上动机实在难以服众:

一是,张妻死亡,财产被占,杀吴炳燮可,缘何杀马?

二是,杀马因兄弟义气,但龙与张的兄弟情谊有多深?

三是,小押事关生计,但张如何能跟随马两年而无生计问题?

里面最大的疑问是:

一是,张计划周密,连续跟随马两年,如果出于私仇,必是怨恨极大,以上的动机不足以解释。

二是,据记载,马周围有护卫严密保护,一介白衣,如何能近两江总督,而且还能用匕首刺马成功。

四个多月才得出如此证供,一时舆论哗然,纷纷认为所供不实。慈禧迫于舆论,钦点正在办天津教案的曾国藩由直隶回任两江会刑部尚书郑敦谨复审,并评说:“马新贻办事很好”。

由此,关于张汶祥的杀人动机开始出现多种说法,民间迅速出现了大量戏曲、小说、电影。其后百多年间,刺马的小说代表作是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刺马的电影代表作是70年代香港导演张彻的刺马。


本帖一共被 9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嘿,正要找这部分资料瞧瞧呐,老兄来的体贴,花谢了再慢慢瞧
家园 及时雨啊,先献花再搬板凳
家园 【原创】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四)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一)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二)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三)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四)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五)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六)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七)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八)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九)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十)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十一)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完结篇)链接出处

[SIZE=3]第一种民间说法:“桃园结义、三弟报仇”[/SIZE]

民间首先出现的说法记载于离刺马案不远的《清稗类抄》:

[马新贻在合肥办团练时曾被捻军头目张汶祥俘虏,张久欲投清,就放了马新贻,并连同其友曹二虎、石锦标与马结为异姓兄弟。后马新贻编选张汶祥的降军为山字营,并屡立战功,很快就升迁到了安徽布政使,对三位出生入死的兄弟却逐渐冷淡。这时正好曹二虎把妻子接来同住,马见曹妻美貌,不仅设法骗奸,还诬陷曹二虎“通捻”将其捕杀。张汶祥为替二虎报仇,将马刺杀。]

以上的说法,可以说是“投名状”的剧本原型,出现了赵二虎的原型“曹二虎”、姜午阳原型“张汶祥”,莲生原型“曹二虎妻子”,并且连“山字营”这个名称都照搬。

《清稗类抄》投名状的区别仅仅在于:

1. 结义的不是三人,而是四人,另外还包括石锦标。

2. 马是被张汶祥等俘虏,并非自动加入,而张是捻军。

3. 马没有攻打过苏州和南京。

除此之外,可以说故事框架基本雷同。

《清稗类抄》初审结果的差异则很大:

1. 初审结果马张并无私交。《清稗类抄》则出现了四人结义的情节。

2. 初审结果马并无被俘的情节,张参加过太平军。《清稗类抄》称张为捻军,而且记载马被俘后投降。

3. 初审结果甚至根本没有提到曹二虎此人。《清稗类抄》则提出马骗奸结义兄弟妻子的情节。

4. 初审结果张的动机只是针对马不受理其告状、为海盗朋友龙启云拔刀相助及马的地方政策断了其生计,相当勉强。《清稗类抄》则把动机简化为“杀害义弟、占人妻子”。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

初审结果就类似某宣传部的宣传片,人们有理由相信其掩盖了很多秘密。

而《清稗类抄》提出了有相当说服力的解释,八卦非常到位,料很猛。

但是,如果仔细推敲,《清稗类抄》情节有点象三国演义桃园结义+水浒传武松杀西门庆。“投名状”选择《清稗类抄》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这种说法最“八卦”,最符合娱乐片的精神。而《清稗类抄》的说法,是否是最合理的说法呢?


本帖一共被 9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刺马也拍过电视阿

主题曲是罗文唱的,国语的第一句“风吹衣袖,月上西楼”,粤语的叫“戏假情真”吧。

电影的代表作,个人认为是《满清十大酷刑》,哈哈

家园 和我记忆有所不同

有一清兵走到总督面前躬身请安。护卫未及拦问,短衣人已从靴筒中拔出短刀猛刺总督

记得是一个人拦路,另外一个人下手.

但是,两个人不是协同,拦路的是想找马弄几个盘缠的老乡,所以马才会停下来,而且两个人都不是清兵

家园 刺马案其实案情很简单

湘军剿灭太平天国后,在江南势力做大。慈禧太后恐尾大不掉,除发展李鸿章的淮军掣肘外,调走曾国藩,任命马新贻为两江总督,以图压制湘军势力。奈何马在任上对湘军下手太狠,激起湘军不满,遂谋划刺马案。马遇刺后,慈禧才发现湘军势大,不可硬来。遂急调曾国藩返任两江总督,并晓以利害。此后江南复为湘军地盘,湘军亦安守地盘,再无谮越之举。

此案如同当代中国的远华案一样,案子影响甚大,但公布的作案动机却非常离奇。无他,政治案件而已。

家园 此又一八卦猛料,仍可再拍一部电影。不过应属无稽之谈

请问:

有何出处?有何佐证?

想湘军当时功盖天下,马即便想下手,一无本钱,而无权力。何况马回人也,在满蒙之下,也在汉人之下,断无凌驾于汉人之上的道理。

家园 del
家园 .
家园 del
家园 上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