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美国大兵与中国民工:与陈经商榷 -- cyonghu
现阶段CPI是在上涨,那么过去五年,十年到现在的相对比呢?
任何事情都不会一成不变,只要这些变化是在一定可控的范围内,有高就会有低,有低就会有高。
而且还要看趋势,是不是在波动中上升或下降。
我并没有说是恶化还是变好,就是因为没有可靠论据。这需要客观分析,而不是直接得出结论,再找论据。你并没有给出详细或准确的论据,只是提出了结论。
忧国忧民是每个人的责任,提出不同意见或有危机感也是很有责任感的表现,但总不能口说无凭吧。
而且我的问题是你如何认为500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底薪400的工作的?你举的例子如果都是应届毕业生的话,那么也只是500万分之几十,而且你提到的特权阶层如果都是应届生的话,也只是500万分之几十。这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因为剩下的400多万人是大头。
舒马赫是最近有报道,我第一时间想到而已。而且人不见得四处跑,资本可是会四处跑的,常见报道中的资本避风港是什么回事?还不是眼看风险大,找个风险小的地方先躲躲
美国内一整个炸药桶。要是太祖投胎到了米国,早就引爆了。
没经验送花了,见谅
用一个指标就可以判断,就是商品销售数量(不是金额)的变化。
牛奶涨价了,销量下降了么?没有,至少从我在超市的观察是没有。
肉类涨价厉害,销量下降了么?没有,至少从我在菜场的观察是没有的。
如果绝大多数商品销售量都没有下降,就说明物价上升没有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牛奶、肉类的消费量,基本可以反映大众生活水平,因为高收入阶层收入再多,也不能多买多少肉奶。
所以,从调查超市和菜场,就可以知道通胀究竟对造成了生活水平的下降。
英国把汽车工业丢了这么久。
汽车工业在发达国家也是老工业。
但是英国再想把汽车检起来,是不可能了,肯定被人干死。不是说他科研不强,只是制造业有很多konw-how,长期不做不知道,比如管理比如工艺,比如成本与效率。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politicsNews/idUSN1624620720071017
"There is a real question among Americans now about how relevant this government is to them," pollster John Zogby said. "They tell us they want action on health care, education, the war and immigration, but they don't believe they are going to get it."
不要忘了你所谓强大的美国正是由无数美国人民组成的。当一个人民不信任自己的国家的时候,无论你这个国家多有实力,上层“知识”经济建立得多么完善,但当你的国本:人民的信任,产生动摇的时候,你就算是统一全地球的超级帝国也得轰然趴下。
二十年前苏联瓦解,今天俄罗斯重立世界列强之林,是因为它的“知识经济”有了什么突飞猛进的发展吗?
中国当引以为鉴。
我哪里说有关系了呢?
“如果一个大国有自己的经济殖民地?为什么不能以
知识工业为主。”——不可能以知识工业为主,因为有很多知识水平不那么高的人要解决就业。
“连发改委都承认老百姓生活受到影响,你的结论比发改委的还牛”——我说的是没有下降,没有下降和不受影响,是一个概念么?我认为多数人是知道两者的区别的。
“只看一个方面,看得太窄了吧。去年的工资按猪肉算,合多少猪肉,今年的合多少猪肉?按房租合多少?
去年的存款合多少猪肉,合多少个月的房租,到今年还剩多少?今年新增加的存款,按住房首付计算,比去年贬值了多少?即期消费是刚性的下降比较少,远期消费不下降吗?你看到的超市,还有多少不去超市买菜的人。食品涨了50%,有谁的工资上涨了50%?中低阶层,衡量收入,按食品衡量,因为食品是他们消费的主流。当然,今年的物价,如果按进口汽车衡量,比去年还便宜了。如果按照俱乐部的年费衡量,今年我的工资翻了一翻。如果加上股票,翻得更多。汽车和俱乐部不是大众消费的主流,股票收入也不是主流。今年的消费还增加了,但是是多数人都能这样吗?最近被裁下来的人,他们消费也能增加吗?”——这些话全都是从一个个方面去看的,都是非常窄的。而我看总体消费量则是从总体去看的,概括性更强,更有代表性。
“不同生活层面的人,看问题不一样,就是这样的。”——所以我选择了最能代表公众一般生活水平的消费品消费量。
如果不能反驳我的设定,就是举再多特例,也无损于我的观点。
陈经说美国人赚四万花五万,那是有数据根据的。美国的赤字财政摆明了就是在超前消费,寅吃卯粮。而你说美国人赚的就是五万,却没有数据做支撑,只是把美国的军事实力也当成财富考虑了。但军事实力能维持一时,不能维持一世,所以从长远观点看,美国必然要走向没落。
打个比方,一个五大三粗的棒小伙,每天荒淫无度,发克七八次。陈经得出的结论是他很快会把自己的身体弄垮。而你的结论则是:这副身板就是人家发克的本钱。
相比之下,我觉得你有点近视。
关于创新和财富的关系,有篇2003年的文章值得一看灰细胞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