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东线防守大师 - 陆军元帅莫德尔 -- 史鉴

共:💬83 🌺49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写的很好,可惜主旨有瑕疵

感觉作者为了证明莫德尔的卓越,非要为他给纳粹张目卖命的事实开脱,把这说成是他的军人荣誉感。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就算他是为了军人的荣誉而为西特勒卖命,在人性和军人荣誉之间,他毕竟选择了后者,在大节上是有亏的。如果可以这样开脱罪行的话,日本的战犯们也可以如此减轻罪行。实际上,尽可就事论事讨论莫德尔的战略战术才能,他的立场问题即不增强也不削弱他在这方面的成功。

家园 看了一个下午,没什么好说的了,拼命花
家园 炸了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13)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宝库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太赞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我无语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10)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回错地方了,不好意思
家园 莫斯科41年冬天的气温

刚看到文章2,第三装甲师。为了不打断主贴的顺序,就回帖在这里吧。

先说莫斯科冬天的气温,napolen在《莫斯科会战的决定性因素--泥泞与严寒》(见http://www.cchere.net/thread/580559#C580559)一文中给出过41年冬天莫斯科附近地区的气温数据:

(btw,不知Mars,napolen等关于东线战场的高手是否还在西西河?)

“然而,事实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下1941年11月至12月莫斯科附近的气温

变化情况(气温测量时间为早上7点,考虑到莫斯科地区纬度较高,当时又是冬天,这个

气温当比较接近全日最低气温)。

11月15日 摄氏-7 华氏20

11月16日 摄氏-6 华氏22

11月17日 摄氏-8 华氏18

11月18日 摄氏-11 华氏13

11月19日 摄氏-9 华氏16

11月20日 摄氏-7 华氏20

11月21日 摄氏-3 华氏26

11月22日 摄氏-4 华氏24

11月23日 摄氏-4 华氏25

11月24日 摄氏-9 华氏16

11月25日 摄氏-11 华氏13

11月26日 摄氏-9 华氏16

11月27日 摄氏-8 华氏18

11月28日 摄氏-6 华氏22

11月29日 摄氏-1 华氏30

11月30日 摄氏-1 华氏30

12月01日 摄氏-8 华氏18

12月02日 摄氏-11 华氏12

12月03日 摄氏-7 华氏19

12月04日 摄氏-18 华氏0

12月05日 摄氏-25 华氏-13

12月06日 摄氏-26 华氏-15

12月07日 摄氏-29 华氏-20

12月08日 摄氏-15 华氏5

12月09日 摄氏-4 华氏24

12月10日 摄氏0 华氏32

12月11日 摄氏-6 华氏22

12月12日 摄氏-2 华氏28

12月13日 摄氏-22 华氏-7

12月14日 摄氏-19 华氏-2

12月15日 摄氏-27 华氏-17

可以看到12月4日该地区虽然降温,但是的温度只是在-18度,不知道下面这段话能否给个参考资料?

12月4日,机会终于到来。这天气温骤降至摄氏零下40度,德军的进攻陷于瘫痪。第6装甲师师长劳斯(Erhard Raus)在回忆录中写道:“酷寒天气下,德军士兵冻得浑身僵硬,无法端起步枪瞄准射击;步枪枪栓卡住,撞针一击即碎;机枪结了一层冰壳,润滑油冻在枪膛里;弹药供给中断;迫击炮弹钻进深深的雪窝里发出一声空洞无害的爆炸声;地雷完全失效。

看到目前,整体感觉对莫德尔的描述是比较高,大,全的,而对手则是愚蠢的。

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之后,德军没有继续前进,斯大林误以为铁木辛哥代价高昂的反击战挫败了德军攻势,于是指示宣传部门大造舆论。此时斯大林并不知道,德军已经改变攻击方向

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模棱斯克战役之后的停顿,既有战略上的原因,也有本身遭受严重损失,急需整补的因素。还有,“大造舆论”这个非中性词的感情偏向还是可以看出来的,苏军这边也可以说是非常时期的鼓舞士气。

自从巴甫洛夫大将被枪毙以后,苏军将领变得谨小慎微,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便不敢轻举妄动。因此苏军两个集团军坐失良机,眼睁睁地看着第3装甲师从容渡河,长驱直入。

至少彼得罗夫斯基率领第63步兵军渡过第涅伯河的逆袭,是没那么“谨小慎微”的。

然而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命令各部队坚守阵地,不许擅自移动一步。这个愚蠢的命令给了德军装甲部队迂回穿插的天赐良机。

家园 也有后勤考虑的问题吧

不过该战斗群编制中的两千辆自行车

本来德军的后勤能力就不是很充分,尤其是油料

作为第一批登陆部队还要带足够油料难度有点大吧

自行车也还好了

家园 许特根森林好像是美军欧洲最惨的一仗

上去的几个师伤亡都接近一半,最后好像是巴顿拿下来的是吧?

家园 好像有传说他和克鲁格不合

因为他很受希特勒欣赏,经常越权,所以克鲁格不太满意,库尔斯克的时候索性不管,让莫德尔一个人负全责。

家园 !!^^UP^^!!

flower!

家园 再顶

顺便在经典文章下留个名。

家园 莫斯科战役期间的气温,我引用的是劳斯回忆录。

《Panzer Operations: The Eastern Front Memoir of General Raus, 1941-1945》第89页第3段:

“We recorded the daily mean temperature during the first part of December as follows:

1 December: 19 F

2 December: 22 F

3 December: 16 F

4 December: -32 F

5 December: -34 F

6 December: -35 F

7 December: -36 F"

华氏零下32度,相当于摄氏零下40度。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之后的停顿,完全是因为希特勒的战略调整。Albert Seaton的名著《The Russo-German War》第141页有详细的记载,摘录如下。划线部分表明,早在7月19号,希特勒发布第33号元首令,中央集团军群继续以步兵部队向莫斯科进军,而两个装甲集群分别增援北方和南方集团军群。4天以后,凯特尔发布补充命令,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进军乌克兰,会同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围歼基辅苏军。注意这个时候德军尚未完成对斯摩棱斯克的合围。

“Hitler had always intended that Leningrad should be taken before Moscow and very early on he came to regard the seizure of the whole of the Ukraine, the Donets basin and even Caucasia as having priority over an eastwards advance from Smolensk. On 30 June he had emphasized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the Ukraine and that of the Baltic. A week later he had proposed that Hoth's 3 Panzer Group should move away from Smolensk to the northeast as flank protection for von Leeb's Army Group North, while Guderian's 2 Panzer Group should move south-east into the Ukraine. His attention was riveted on the Crimea which he came to regard as a Soviet aircraft carrier for use to bomb the Ploesti oilfields, and the occupation of the Crimea would, he thought, enable German troops to invade the Caucasus by the shorter route across the Straits of Kerch. On 19 July he issued Directive 33 ordering Army Group Centre to advance on Moscow, using only its infantry formations, since its panzer troops were to be transferred to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Four days later, on 23 July, Keitel, at the Führer's order, issued a very optimistic supplement to Directive 33, ordering Hoth's 3 Panzer Group to be transferred to the Baltic for the outflanking of Leningrad, after which it would be returned to Army Group Centre ready for the advance as far as the Volga, while Hoepner's 4 Panzer Group, together with other troops, would be withdrawn to Germany. Guderian's 2 Panzer Group was to join von Kleist's 1 Panzer Group in the Ukraine.”

另外David Glantz的著作《When Titans Clashed: How The Red Army Stopped Hitler》第74页记录,1941年8月2日为止,侵苏德军总伤亡179,500人。这对于四百万德军来说,无论如何算不上严重损失,因此中央集团军群的停顿跟战损无关。

“大造舆论”的用词,确有情绪色彩,但并非针对苏军,而是针对斯大林本人。基辅的悲剧完全是斯大林造成的。早在8月5日,总参谋长朱可夫就向斯大林提出,基辅苏军夹在德军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中间,处于一个三角形的突出部,战略态势很危险,建议撤离基辅。斯大林不但不听,反而撤销朱可夫的参谋长职务,派他去列宁格勒主持防务。斯大林坚信德军的目标是莫斯科,因此将重兵部署在维亚兹玛-布良斯克一线,即使在得知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南下以后,依然不允许基辅苏军撤退。我后面打算写一篇《斯大林在1941》,探讨他作为军事统帅在这关键一年里的得失。

我说苏军将领“谨小慎微”,是指他们缺乏主观能动性,普遍害怕担责任,没有命令不敢自作主张。你提到的彼得洛夫斯基率领的逆袭,应该是布良斯克方面军9月2日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反击,这是苏军统帅部的命令。

家园 请问,德军将领的大节是什么?

德军将领怎样做才能不亏大节?莫德尔的大节亏在何处?曼施坦因的大节亏吗?古德里安呢?隆美尔呢?哪个德军将领能够称得上大节不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