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候教方家:倪匡捉刀写天龙八部对后续情节的影响 -- 凡卡

共:💬22 🌺1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候教方家:倪匡捉刀写天龙八部对后续情节的影响

捉刀代笔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屡见不鲜,一般都是见不得光的话题,捉刀能成为佳话的真的很少见。

话说当年金庸写武侠小说不为别的,只是为在明报上连载提高报纸销量,既然是连载就不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金大侠要出远门了,而读者还在巴巴的等着下回分解呢,就找来了另一位大侠倪匡:随便写两段就好哈,一个人都不许死更不要等我回来已经大结局了啊——于是倪版的天龙八部诞生了。

倪匡是个玄幻作家,所以倪版的天龙玄幻色彩浓厚:一上来就是星宿老怪丁春秋和慕容复的一场恶战,化功大法对斗转星移,两者都是匪夷所思的功夫,用玄幻的手法写起来更是精彩万分,倪匡写到兴头上,就顺便把阿紫给弄瞎了。

须知倪匡也是金庸的武侠迷,作为一个金派武侠迷很少有喜欢阿紫这个角色的,但谁都没有机会像倪匡这样能在原著中续情节泄私愤的。金庸回来后听说阿紫瞎了很生气,后来还处心积虑的又让她复明了,看来金大侠对这个刁蛮丫头还是蛮疼爱的。

河内肯定有许多金学大家,那就请教一下:倪匡捉刀写天龙八部对后续情节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

家园 好像是金大侠都慢慢给改过来了

在连载里肯定有影响,但是在最后出版的小说里好像金大侠都基本上给扳回正道了。

家园 我觉得虚竹这个人物很多余,不会就是倪私自生下来老金被迫默认了吧
家园 天龙八部结尾有个大bug,是不是后遗症倒不知道

段延庆认子一节,段延庆要杀段誉时,刀白凤吟出“天龙寺外,菩提树下,花子邋遢,观音长发”,勾起段延庆的一段回忆,从而确定段誉的身世。但当年段延庆回到大理时,身受重伤,面目全非,而且隐姓埋名,他既不认识刀白凤,刀白凤也不认识他,何以20年后刀白凤突然知道当时那个叫花子就是段延庆?除非段延庆这20年来逢人便说这段奇遇以致天下皆知,这种可能性自然很小。

这个bug关系可重大的很哪,关系到段誉的性命。段誉一死,做不了大理皇帝,大理国好像又没有别的继承人,国运堪忧。萧峰只有虚竹一个人去救,单凭这个有些低能的小和尚,成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萧峰救不出来,没人能退契丹大军,宋朝也有点不大稳当。因此这个bug关系到3个国家的命运,不知金先生如何圆得过来。

家园 有时候有的书还真不习惯新版的改写
家园 天龙在萧峰北上后, 就不那么精采了。

二 流 水 平 , 当 然 是 金 庸 的 二 流 , 放 在 别 的 武 侠 作 家 那 里 还 是 一 流 。

家园 某人做乞丐都那么有神采那么出众那么被一眼认出:)
家园 可怜的倪匡成了替罪羊

众所周知,天龙八部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翘楚,很多人(包括我)都对它推崇之至,大家都希望它是完美的,所以当看到情节的不如意时,就自然的怪罪到代笔的倪匡头上来了,比如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女孩子的评论说金庸以往小说中的情爱都是以情为基础的,但虚竹和梦姑的爱却是以性为基础的,所以她很看不上眼,认为金大侠没有这么庸俗——肯定是倪匡代写的!

其实是冤枉倪匡了,倪在连载中的一共写了四章,写的主要是阿紫和铁头游坦之的故事,这一段故事独立于天龙的大框架以外,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外传,和前后文联系都不是太大(有兴趣的可以看具体介绍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202559.html?fr=qrl3)。

并且当小说成书出版时,征得倪匡的同意,金庸把这个故事删掉了。只是阿紫失明这一个情节和故事后续发展联系太大,就保留下来了丁春秋和慕容复大战并毒瞎阿紫这一段。倪写的两万多字就只剩下了半章的内容。

不过光这一段就对后面影响很深远了:游坦之的虔诚得到了回报,他终于有了和阿紫朝夕相处的机会,有了动力的他改名换姓奋发图强,终于接替北乔峰成为天下第一帮帮主,还在少林寺英雄大会上大大的露了一回脸(尽管脸很难看输的也很难看),最后还为了爱人把双眼献上(这个桥段后来被韩国人不厌其烦的多次盗用)...

可以说:倪匡成全了痴情有胆的游坦之。

家园 梅超风就是倪匡故意整瞎的

要看金庸怎么收拾,结果金庸发挥得很好。

家园 俺还听说

天山童姥的那套怪异的把势也是他搞出来的,还有,虚竹超越慕容复晋升男三号也是拜他所赐。如果不假,这后遗症可是不小地。

只是道听途说啊,没人证,没物证。

家园 俺以前喜欢看老金的作品,可是现在觉得他的作品问题很多。

他的鹿鼎记,袁崇焕评传美化满清实在是无耻之至。他的天龙写宋朝高太后女中尧舜,也与事实不符。

家园 他本来是写小说,又不是写历史

这种地方不好苛责的。不写得戏剧性一点,卖点就没了。大家不要太当历史看就行了。

家园 电子兄,您的说法,就好像现在说辫子戏是戏说而已,

但是很多人都认为那就是历史。我以为老金正可为先期的二月河,阎崇年之流。鹿鼎记把糠稀写的古今第一皇帝还可以说写小说,老金写的袁崇焕评传可不是小说。从他书中的评论,也从这么多年没看见老金出来说自己写的有什么问题。我相信他自己本身就是这么想的。否则,在再版时完全可以改掉的。

话说回来,老金也有点晚节不保,为了吸引眼球,多挣版税,把原来好生生的情节改掉,实在不值。退隐江湖这句话,说说而已。做起来真难,人都如此。

家园 我当然知道文艺作品对于大众的影响

可是也无能为力。《三国演义》怎么样,如果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根本是胡写,可是也没办法阻止它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金庸的袁崇焕评传我也看过,时间久远有点记不得了,就是记得确实有不赞同的地方。关于这个,记住就是个一家之言就行了。作家“胡写”不对,而因为小说写得好就认为他历史上也是专家,按照这种想当然的逻辑来判断很难说看书的人就没有责任。当然事实上不容易做到,我也不否认。

BTW,我也不喜欢金庸。虽然他的作品我确实看过不少,看了之后很难让我增加敬意。

家园 说到三国,电子兄的电子三国可否会出版呢?有的话,我一定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