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这条新闻没读懂,有劳方家指点 -- 端娘

共:💬11 🌺2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这条新闻没读懂,有劳方家指点

http://msn.ynet.com/view.jsp?oid=24476055&pageno=1

“奶八条”出炉 成本压力增加乳制品将涨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10-09 11:18 来源:东方早报

这是MSN转的新闻。家里有吃奶的一口子,自然比较关注这件事,所以就点开看了一下。没看懂。

我对于乳制品业的一点有参考价值的知识,来源于英国兽医詹姆斯.赫利厄特的一套书。其中一本,中译本名为《众生皆灵且美》赫利厄特在约克郡生活工作了几十年,是皇家兽医学会的资深会员。在他的笔下,描写了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到大约70年代这段时间里英国乡间兽医的生活。如果你喜欢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故事,喜欢纯朴的悠然心境,去读一读吧。

不过这不是在这里提到此书的重点。

上述《东方早报》的新闻,说“日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该《意见》提出了八条政策措施,扶持奶业发展。  这“八条措施”包括:加大奶牛良种补贴力度;实施后备母牛补贴政策;对奶牛养殖农户购置牧业机械和挤奶机械给予补贴;完善奶牛重大疫病防治和扑杀政策;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支持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的信贷支持;完善奶业产业政策等。”

然后呢,证券分析师们说“对乳业长期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如果奶农和加工企业仍然分属两个利益体的格局保持不变,上游企业议价能力提升后,会进一步增加上市公司的成本压力。”

我不明白的地方在于,奶农和加工企业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利益体”?一个利益体,或者两个利益体,都无所谓,我想知道对喝到嘴里的牛奶质量有什么影响。抱歉,既然我没在奶制品加工企业工作,我只好先关心牛奶的品质问题,而不是加工企业能得到什么好处。

詹姆斯.赫利厄特的书里,写到兽医们在乡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动物防疫。兽医要对本地区的养殖动物的健康负责,比如羊们的结核病防治,牛们的口蹄疫防治。每年的防疫期,都要很辛苦地一家家走到,然后填一堆令人头大的表格寄给农业部,哪怕你是在新婚的头一周。关于牛奶的质量问题,他曾经写道,有的奶牛养殖户对于来自于农业部和奶制品加工企业的卫生要求不胜其烦,但是还是必须努力达到,不然的话就不会有人要你的牛奶。很明显,他这里写的奶农和加工企业同样是两个利益体,可是并没有看到这种格局有什么不对啊。

如果奶农既拿不到国家财政补贴,也得不到加工企业按质论价的公平待遇,只是面对越来越低的收购价,我养奶牛的话,也不干了。我养奶牛,自然要考虑我自己的收益。总不成为了某上市公司的账面好看让我的牛连草都没得吃吧。

加工企业呢,不去培养自己的良好奶源,提高品质,恐怕也做不好做不久吧。如果有能力,自己直接搞奶源自然是好(好么?恐怕监管起来不大容易),没那个规模的话,培养中小奶农规范养殖也是一条路子啊?不过有智者告诉我了,现在讲究的是资本运作,用钱生钱,培养奶源?傻!我那可怜的一点经济学知识,还以为奶制品企业和钢铁公司一样,属于实打实的实业,所以跟那些炒得热火朝天什么效益都不产生的公司不同。但是看来偶那是相当的落伍了。

不懂上面那条新闻的原因,还在于不了解所谓奶农——上游企业——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我以为国家的补贴是从源头上开始建立良性循环的努力,应该是好消息呀,怎么会搞得上市公司股价下跌了呢?希望有知者不吝赐教。

据说北海道有一些中小型的牧场,搞牧场旅游,自己生产奶酪等卖给游客,生意相当的好。我要是有钱,在北京附近搞那么一个,就打自然健康牌,怕不哄的有钱人都来光顾?嘿嘿~~憧憬中……

关键词(Tags): #新闻#奶八条#奶制品#牧场
家园 1
家园 怪累的,替LD举一会牌子...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帮顶,同问
家园 谢谢您这ID!
家园 帮顶
家园 我来冒充一下大尾巴狼好了

要理解乳制品产业,尤其是鲜奶产业的利益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整个鲜奶产业的生产过程。

我对于国内的情况不了解,但是对于美帝国主义的鲜奶供应,还多少知道点。美国这边的鲜奶供应,除了几个大的奶制品供应商之外,就是若干大的副食品连锁店,控制着。

基本的流程如下,各个农场,不论大的小的,从有一头奶牛到10万头奶牛(这是说着玩的,但是美国这边只有十几头,或者几十头奶牛的农场还是大有人在),每天把鲜牛奶给挤出来。这些大的供应商们,按照长期供货合同,派出奶罐车,到各个农场去把牛奶汇集起来。然后这些牛奶,将会集中到几个主要的处理中心,在这里,有几万吨的鲜奶汇集罐,将每天的牛奶给汇集到一起。然后混合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如果各项指标合格,那么就进行高温高压短暂消毒(巴斯德消毒法),然后无菌分装。

供应商根据季节和销量预测,决定供应商店的鲜奶的产量。(而不是根据牛奶的总量)然后其他汇集的鲜奶,将会被制成各种包括奶酪、酸奶、奶油和炼乳等各种乳制品。

从上面的步骤可知,奶农和加工企业有着一致的利益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矛盾。比如说加工企业需要对上市的鲜奶产量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自己的利润,而奶农则为了降低成本,需要尽可能的增加产量。

从美国的牛奶供应的运作来看,供应商分担了奶农的生产风险,来保证自己的长期利润。同时,长期合同和质量监督,使得奶农必须要增加对于奶牛品种、病害防止以及专业化挤奶设备的投入,以保证自己将来的合同。

从资本运作上来看,分析师从分销企业的短期利益着眼,说的一点没错。因为奶农手里牛奶品质的提高,可以提高售价,从而减少销售商的利益。

但是,我觉得,美帝国主义的这种成熟的生产销售机制,实际上是奶农和销售商以及顾客之间经过若干年角力,最后相互间妥协形成的一个具有自我良性循环的成熟机制。实在是有必要进行借鉴。

但是这个机制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是奶农、经销商、相对于消费者的公平竞争。同时政府的严格质量调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这两点得不到保证的话,八条政策,纯粹是一句空话。

下面简单说几句质量调控的步骤。

决定和到嘴里的牛奶的品质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牛奶农场需要经过培训,在挤奶之前要先经过消毒处理;然后是尽可能的低温无菌运输;然后是鲜奶汇集;然后是质检,然后才是巴斯德消毒分装;然后是商店严格检验保质期,保证消费者买到不过期的鲜奶。

家园 终于等到回复了

谢谢您耐心扫盲!

家园 补充一点

国内的乳业巨头“以钱生奶”的重要法宝是进口奶粉。正因为有了大量廉价优质的进口奶源,所以本土的乳农面临这生存挑战,所以才有了“乳八条”。乳品提价的最大障碍是乳业巨头的相互竞争和开拓长期市场的需要

家园 当年的牧民可没这么多讲究。

  不过他们不直接喝鲜奶,鲜奶除了极少量加进砖茶里做奶茶外都要经发酵后再喝(酸奶)或再加工成酥油、劳蛋子一类,从来没吃出过问题。

  杂菌经发酵后都被杀灭了。

家园 他们那么作是因为以他们的条件无法处理鲜奶

以前读过鲜奶处理技术的文章,就是高温高压什么的,如果时间短,温度高出来的就是保质期短的鲜奶,反之就叫奶,保质期长很多。不过这加工时间好象都是以秒为单位的,牧民谁掌握得了?肯定也没那设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