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古代】一个疑问:三国时代为何鲜有长时间围城战? -- 太嗝儿

共:💬8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古代】一个疑问:三国时代为何鲜有长时间围城战?

冷兵器时代由于缺乏有效破坏城墙的手段, 所以攻城战

往往出现僵持的局面. 甚至到了湘军攻南京时候, 都围

城逾年乃克. 而在三国时代, 无论是公孙瓒, 诸葛诞

据守孤城, 还是马超攻长安, 刘备攻汉中, 都没有太多

在城墙下的纠缠. 关羽攻襄阳如果不是背后遭袭也是胜

券在握.

三国城市攻防战, 好像如果守方野战失利, 城

墙似乎都是纸糊的一样了.

拉开了一想, 从汉到南北朝, 是不是都很少有张巡

守衡阳那种战役? 也就是说, 在隋唐以前, 城市攻防

是不是有利于进攻的一方? 而到了隋唐以后, 城市防守

技术是不是有了较大提高, 所以才出现了久围难克的

情况?

纯粹乱说, 抛转引玉. 呵呵

家园 曹操围寿春,克邺城,好像时间不短
家园 这个好像正好相反

三国时期城防工事是非常有用的,以至于只要决定坚守,不到粮尽或者出了内奸,攻城的部队就算人数多很多倍,也无济于事。

最典型的就是合肥和陈仓两城。

合肥,东吴屡次进攻,每一次都是栽在这座城下,好容易有一次诸葛恪快打下来了,魏将张特来了个诈降,最后诸葛恪自己脑袋上中了一箭,只好退军。可是诈降之前,张特也守了快一百天。

陈仓,诸葛亮攻郝昭于此,兵力大约十倍,感觉诸葛亮招数很多的,云梯,冲车,地道,后代用的攻城手段都用上了,就是拿不下来,最后只好撤军。

其它的呢,阳平关,蜀国只要守住这里,魏军插翅难过;襄阳,被水泡的城墙都多处塌方,关羽那样的猛将还攻不下来 -- 这和徐晃的增援关系不大,而是曹仁自沉白马的坚守意志奏效了;长城,司马望没有多少人,蜀军打的城里一片哭声,拿下来了?没有;江陵,曹操都跑了,孙吴军势如破竹,应该很容易了吧?半年才拿下来,大都督周瑜负伤。

拿下来的呢?下坯白门楼,是粮尽灌水加内乱;邺城,是审荣投诚;壶关,是二吕诈降;寿春倒是没有花样,可是曹操拼的把后勤部长的脑袋都借了。。。

也有例外,最个别的就是皖城,甘宁的硬冲,那是少而又少的例子了。

家园 哈哈,曹操靠灌水抓住了吕布.
家园 周瑜围江陵用时一年、孙策围庐江用时二年

一、二年都不算短时间,如果每一城都要费时一年,数十城就要耗费数十年,一个人能有几个数十年,难怪「最下攻城」就是指最差的用兵。

家园 瞎说一下,有个直觉:因为是三国,还得防着别人

如果只有两方,围了也就围了,时间长点也不怕。

三方或者多方的话,围着的时候就得考虑其他方是不是会趁火打劫,因此要围也会围的心里不踏实,随时准备后退。

家园 还有一个例子

刘备入川时被雒城拖住了一年,庞统也在此送命

看那时的大环境,刘备"所过辄克", 能守一年确实不容易

家园 若要再究竟仔细的话...

 

  严格来说,孙策及周瑜都是东汉人,而非三国时,因为历史三国原指魏蜀吴三国鼎立,也就各国称帝立国以后。再说孙策围攻东汉官员时,当时没有第三势力妨碍;周瑜围攻南郡时,刘备还派兵协助,阻断曹操的援军──因此孙策与周瑜的长时间围城,确实在无人阻挡或者以多围少的状况进行。

 

  正如蒙古围襄樊,五年而不陷,原因正在于攻城难下,至于贾似道的多道援军,早就被铁骑「围点打援」消灭清光。关羽曾围樊城,于禁及庞德援军而来,关羽亦以「围点打援」擒于禁而杀庞德,最大的关键还是曹仁的坚守,如果曹仁弃城而走,关羽就能进城补给或占领为险,若有徐晃等人也只能攻城。

 

  孙策、周瑜、蒙古及关羽未能及早破城,可见得守城技术仍能影响攻城时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