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也说林彪和两弹(1) -- pxpxpx

共:💬26 🌺9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也说林彪和两弹(1)

先说一点:本人不是研究历史的,与军工科研也没有渊源,下面列出的都是在网上可以轻易查得到的公开资料,目的就是列出一个两弹决策,实施的大致脉络,也顺便说说林彪与两弹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

先说一下两弹的立项。

原子弹:

原子弹是终级武器,而且绝对不仅仅是武器,是否应该具有原子弹关系到一个国家最为根本的利益,所以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所有原子弹的立项都是要经过国家最高决策部门批准的,其决策过程远不是研发一般武器(如飞机,舰船)所能够比拟的。在中国的情况也是一样,早在解放前,蒋介石就在做一些铺垫工作,“1946年蒋介石找吴大猷、曾昭伦和华罗庚问为什么中国不能造原子弹。答曰,中国缺少人才。蒋委托3位科学家立即选派并护 送一批最优秀青年去美学习,回来造原子弹。”(外链出处)。很自然,做为蒋之后的国家最高决策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决策人正是毛泽东本人。据中科院网站的报道《五十年后 再看钱三强》(外链出处):“1955年1月15日下午,毛泽东拍板定下了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大计”。同一篇文章还提到,在决策的一天前,做为新中国总理的周恩来给毛泽东写了这样一封信:

今日下午已约李四光、钱三强两位谈过,一波、刘杰两同志参加。时间谈得较长,李四光因治牙痛先走,故今晚不可能续谈。现将有关文件送上请先阅。最好能在明(十五)日下午三时后约李四光、钱三强一谈,除书记处外,彭、彭、邓、富春、一波、刘杰均可参加。下午三时前,李四光午睡。晚间,李四光身体支持不了。请主席明日起床后通知我,我可先一小时来汇报今日下午所谈,以便节省一些时间。明日下午来谈时,他们可带仪器来,便于说明。

上面提到的书记处,应该是指中共中央书记处,而根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站上的资料--中共中央书记处的由来及职权(外链出处),在56年 9月召开了中共八大之前,书记处应该指: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即五大书记,做为最后的一大,任弼时于50年逝世)。周的信里列的二彭我猜是彭德怀和书记处增补的彭真,邓应该是邓小平,其他与会人都很清楚的提到了名字。会议没有秘书,没有记录,是在相当机密的状态下进行的。

作为可能是与会唯一的纯粹军方人士,彭德怀当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中央军委的沿袭变革 外链出处)。

通过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原子弹的决策人是毛泽东,而周恩来应该是决策讨论的发起人。当年蒋介石因为“中国缺少人才”搞不了原子弹,但是他做为当时的国家元首在首次核爆一年之后就思考“为什么中国不能造原子弹”的问题,也算是在其位而谋其政吧。让人感慨的是,仅仅不到十年之后,刚刚经历了内战和抗美援朝的中国再讨论原子弹问题的时候,“中国缺少人才”的窘境已经不足以阻碍最高当局拍板了。诚然,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式,苏联可能提供的援助应该在决策过程里作为重要的有利条件被考虑过,但是事实证明最后确实是中国自己的科学家搞出了原子弹!那些伟大的科研人员是最不该被人忘记的。而作为要回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李恒德、师昌绪、陈能宽、侯祥麟等人的周恩来也应该被重重的记上一笔。

关键词(Tags): #两弹#科研人员
家园
家园 也说林彪和两弹(2)

回过头来说导弹:

中国导弹的发展,钱学森可以说是无可非议的一号功臣。

根据钱学森网的资料(外链出处),钱是于1955年回国,先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任所长、研究员,在一九五六年二月向中国中央军委和国务院提出的《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外链出处),此后,航空工业委员会主任聂荣臻,于5月10日向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军委提出《关于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建议成立导弹研究、管理机构。5月26日,在周恩来主持下,中央军委讨论了聂荣臻的意见,确定由航空委员会负责组建国防部导弹管理局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五院),在航委的领导下,负责导弹的研究、设计、试制任务。7月,中央军委正式批准成立导弹管理局(国防部第五局)。10月8日,五院正式成立,钱学森任院长。后来,1957年3月,为加强领导、减少层次,将国防部第五局合并到五院。8月,谷景生任五院政治委员,12月,刘有光接任。建院初期设有10个研究室,1957年11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两个分院,分别承担导弹总体、火箭发动机和控制导引系统的研究工作。1958年2月,又将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所属军事电子科学研究院划归五院建制。到1961年,五院已建成了3个分院,为导弹研制奠定了基础。1965年,以五院为基础成立了第七机械工业部,统一管理导弹、运载火箭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和基本建设。1982年5月,七机部改称航天工业部。(外链出处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搞导弹的决策过程应该是到周恩来为止,聂荣臻具体牵头,而钱学森是行政科研的一把手。其决策过程的规格较原子弹要低上一点点。虽然都是战略武器,但是导弹毕竟不能说是终级武器,所以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而国防部导弹管理局在成立半年多之后就划归五院,又是由钱任院长,不能不说当时对钱的极度信任和重视。有意思的是,由于嫌行政事务分神,钱不久向周恩来和聂荣臻提出辞掉院长职务,专心搞科研,“周恩来、聂荣臻也很快注意到这种情况,他们接到钱学森的请辞报告后,果断决定,配备强有力的行政领导,解决大量行政、后勤事务,把钱学森从这些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他集中精力思考和解决重大技术问题。于是1960年3月,国防部任命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兼任五院院长,空军副司令员王秉璋任五院副院长”(外链出处)。空军的正副司令坐镇五院,五院的性质和重要性就不言自明了。

值得一提的是,

外链出处)1957年10月15日中苏签订了《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在导弹技术方面协定规定从1957年到1961年底,苏联要向中国提供了几种导弹样品和有关资料、并派遣技术专家、提供导弹研制和发射基地的工程设计等。由于中国导弹事业完全是从头开始的,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和技术基础,因此在苏联人看来有限的技术援助对中国火箭、导弹事业的开创和早期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毛泽东曾半开玩笑地说:“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但1958年后期,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出于种种原因,中苏两国政府间的关系开始恶化,影响到了两国之间的技术援助,到1960年8月份,苏联撤走了第五院来华援助的所有技术专家。

  由于中国导弹的研制一开始就以自力更生为主要方针,因此苏联方面技术援助的中止并未造成根本性的影响。1960年11月,中国依照苏联P-2(V-2的改进型)导弹图纸制造的第一发“1059”近程导弹在西北导弹试验基地发射成功,导弹飞行了550千米,弹头命中目标区。当晚基地举行了庆功会,聂荣臻在会上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第一次飞起了中国自己制造的导弹,这是中国军备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而后,战略中程导弹被列为中国导弹发展的重点,首先上马的是一个近-中程的过渡型导弹——东风2号。东风2号的研制调试周期较长,大约用了4年时间才趋于完善。但作为实战武器,东风2号尚有许多不足之处。1964年,周恩来指出要提高东风2号的射程,使之成为一个有实战价值的武器。于是,各项指标都更优秀的东风2号甲诞生了。

  1966年10月27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东风2号甲和核弹头的两弹结合试验。导弹飞行正常,核弹头在预定的距离精确的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完美的蘑菇云从目标区升起。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实用型导弹核武器。

上面的这段文字比较清晰的描述出五院成立后到东风-2号原子弹两弹结合之间的大致历程:

1956年10月成立;

1960年11月仿制东风-1号成功,同年苏援断绝;

1962年3月首次试射东风-2失败;

1964年6月,重新设计的东风-2A于发射成功;

1966年10月两弹结合成功;

所以说真正有战略意义的地地导弹是五院成立了10年之后的事情了。

真是十年磨一剑呀!

家园 那段文字引用毛主席的话引用的不恰当,毛原意完全是在嘲讽

赫鲁晓夫

家园 也说林彪和两弹(3)

回过头来说说原子弹这边。

自从1955年1月毛泽东拍板搞原子能(主要就是原子弹)以后,

外链出处1955年7月,陈云(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注:时任军委副主席)、薄一波(注:时任财政部长)被中央指定组成三人领导小组,加强对原子能事业的领导。1956年4月11日,周恩来建议成立原子能委员会,几个月后,在周恩来提议下国务院成立了以宋任穷为部长,钱三强等为副部长的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改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具体负责实施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至此,二机部就主抓原子弹科研和制造了,而大名鼎鼎的九院(邓稼先曾任院长),当初就是二机部的下属。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二机部与七机部完全在国务院管理范围之内,而早在56年11月就担任主管科学技术的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就是那个归口的“现管”,到了58年,聂又兼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是国务院部委里面的一个)。从渊源上讲,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前身就是聂荣臻的航空工业委员会,而前面提到的五院正是老航委的亲儿子。

至此,两弹研发的管理脉络就比较清晰了:无论是导弹还是原子弹,聂荣臻在1968年开始挨整之前是大总管,而作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则是最高的负责人!

到了1962年,由周恩来领导7位副总理和7位部长成立的中央专委就成了两弹一星的最高领导机构,成员如下:贺龙、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陆定一、聂荣臻、罗瑞卿、赵尔陆、张爱萍、王鹤寿、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 周恩来终身担任着中央专委主任一职。 外链出处

在续原子弹,导弹后,这个专委还致力于氢弹与核潜艇等其他重点项目,可见其重要程度。查看聂荣臻和张爱萍的简历,这二位都是68,69左右开始倒霉,74或75年才复出,他们离职期间,又是谁在主持和维持尖端武器的开发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细细查索吧,我想这扑火,救急的人里应该有我们的周总理吧。

家园 也说林彪和两弹(4)

现在该说说林彪和两弹可能的关系。

林从59年代替彭德怀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军委副主席,而且是在其他所有副主席的前面),兼任国防部长。需要注意的是,军委是主“军权”,而作为国务院下属部委的国防部是主“军政”,两者十分的不同。作为军队的实际意义的副统帅,林的权利来自于军委。无论是彭德怀还是林彪,他们都是最终的用户,他们对于原子弹,导弹都是比较迫切的。

根据网上彭德怀纪念馆的资料(外链出处

1954年8月,彭德怀特别邀请钱三强到宿舍,了解原子弹、氢弹原理与构造,询问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必需条件。这年秋天他和李富春等提出争取苏联帮助建造一座原子反应堆和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尽快提高中国的原子能科学研究能力的意见。1955年2月,彭德怀向中央提出“要逐步研究和争取生产核子武器。”①翌年1月,彭德怀在军委会议上说:“我们要解决火箭防空、海上发射火箭等问题,目前即使苏联不帮助,我们也要自己研究,苏联帮助,我们就去学习”。②3月,彭德怀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军事技术研究的任务、方针和政策,明确提出:在军事技术研究方面,着手研究中国尚不能生产的新式武器,如核子武器、导弹和其他新式武器的设计制造问题。

注:①王焰主编:《彭德怀年谱》,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90页。②《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上),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第29页。

而林在59年末也提出“两弹为主,导弹第一”。前半句是自50中期确立要搞两弹起就形成的共识,而后面的四个字因为林不具体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也被在1962年11月29日由周恩来主持的第二次专委会上调整成了“先抓原子弹”。当时的情况是完全仿制的东风-1在60年已经成了,而自己设计的东风-2在62年6月试射失败,只飞了69秒,而且东风-2开始的设计指标还偏低。CCTV今年5月采访了黄纬禄(东风-2副总设计师),东风-2在62年试射失败的细节黄老有很详细的描述外链出处。当时正处在困难年,原子弹64年又要争取拿下来,所以现在看先抓原子弹是很明确的。所谓先抓其实就是由中央专委直接领导原子弹,以命令的方式保证原子弹研制可以在全国范围里获得最大的支持。

所以综合看起来,林在两弹的决策和实施上作用和影响没有,或者不比彭德怀大,和周恩来甚至聂荣臻就不能比较了。当然作为军口的实际负责人,林应该还是留下了一些与彭德怀类似的批示和谈话记录的,今后也有可能陆续看到。

66年文革骤起,作为军队的主要负责人,林却对核武器的研制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和冲击。

这件事需要从九院和它的221厂说起。221基地隶属于九院,称为221研究设计分院,在青海的海晏附近,新中国的第一枚原子弹实际就是在221研制组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从文革时期的69年末开始,在这个重要的基地却发生了一幕惨剧。

在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四日,221基地第二生产部炸药成型车间发生了炸药球爆炸事故,整个车间被炸毁,当班的车间领导、技术干部和工人师傅全部遇难身亡。这是九院自一九五八年建院以来从未发生的恶性事故,牵动着九院所有人的心。事隔没几天,221基地自备电厂发生了输电电缆接头过热爆炸,造成基地四十四个小时停电停水,全院职工家属以及驻基地部队总计有三万多人,生产中断,生活困难,使已经混乱无序的221基地更加混乱。在搬迁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报告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办事组。军委办事组黄永胜指派赵启民(国防科委副主任)和赵登程(某空军军长、当时任中央公安部核心组副组长)组成调查组到九院221基地调查情况,解决问题。周总理指示他们:“要调查研究,查清问题。”

赵启民、赵登程率调查组于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底进驻221基地(以下简称二赵)。二赵进厂后不进行调查研究,怀着极为险恶的用心,凭着主观臆断,将二生产部炸药球爆炸事故定为反革命破坏案件,电厂电缆接头爆炸事故定为反革命破坏案件。“二赵”又捏造了实验部七厂核心机密被盗的反革命盗窃国家机密案件,统称“三大案件”。在“二赵”的密谋下,九院221基地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清队破案”运动。“二赵”全面否定九院,说221基地是“地、富、反、坏、右”的“安乐窝”,是“资产阶级的大染缸”,221基地混进了一批国民党特务、日本特务和美、苏间谍。为全面控制221基地,从部队调进一个整编运输团,对221基地铁路、公路运输、车辆维修等实行全面接管;从部队调进专业军工三千四百人,分配到221基地的各个单位和所有岗位,掺沙子;从部队调进营团师级干部二千三百多名,十几名军级,组成了院、部处、科研室与生产车间三级工作组,全面掌握了221基地的一切权力,原来干部一律靠边受审。

“二赵”在221基地近两年的时间里,被残酷折磨含冤而死的有王志刚副院长、炸药专家钱晋主任、实验部副主任王义和等五十八名同志;被折磨致伤、致残、得精神病的有一百二十三名同志;吴际霖副院长、实验部吴益三书记、设计部主任龙文光、副主任黄国光、俞大光,三生产部主任胡深发、书记霍慎斋,电厂厂长马文申等以及科技人员、老技术工人、业务骨干共计二千四百多人关进了“二赵”私设的监狱、牛棚。“二赵”大搞刑讯逼供,制造了一大批冤假错案,把九院221基地许多领导干部、专家、技术骨干、老工人打成“走资派”、“反革命学术权威”、“特务”、“反革命分子”。

“二赵”解散了原来的领导机构,冲垮了科研生产管理体制,废除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制度,打乱了正常的科研生产秩序和行政生活制度,各项工作无法开展,科研生产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二赵”的倒行逆施,把九院221基地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下面就是原文的连接

外链出处

而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邓稼先也受到很大的冲击。据《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邓稼先》里的信息外链出处

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由于担任着 一个系的党总支委员会书记的职务,在劫难逃,很快便遭受到那些叫嚷着“踢 开党委闹革命”的人的折磨。不久,他们心爱的女儿也被下放到了内蒙古的 建设兵团,邓稼先对此也无可奈何!一次,他从基地回到北京来,妻子和女 儿都不在家,他把住在爷爷家里的儿子接回来,爷俩没有什么去处,只好站 在凉台上换换空气。这一切带来的烦恼和沉重的心情,他终于还是摆脱了, 因为他从事的氢弹研制工作受阻是压在他心上更沉重更有份量的东西。

。。。

  1967 年 6 月 17 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火球升腾在罗布泊的上空时,离 爆心点 400 米处的钢板被熔化,水泥构件的表面变为玻璃体,14 公里外的砖 房被吹散。很远很远处的维吾尔族百姓看到这个大火球,维族老人说:“不 得了!新疆出了两个太阳!”

  但是,邓稼先因汇报成果回到北京时,见到的妻子,已被红卫兵和造反 派折磨得瘦弱不堪,他的心里一阵酸处,却又无能为力。

  1968 年,邓稼先的三姐邓茂先突然含冤而死。他有一个大姐很小就去世 了,大姐邓仲先实际是二姐,但因为真正的大姐早逝,他们就习惯叫仲先为 大姐,但茂先却仍称为三姐。“文革”时,三姐夫被诬陷受迫害,使三姐应 付不了造反派的粗暴,在精神上乱了方寸,一天夜里因忘记开窗而致煤气中 毒不幸逝世。三姐是这样的疼爱他,她去捷克回来,特意给他带来许许多多 的洋玩艺儿,他在三姐心目中永远是个小弟弟。现在,三姐突然离去了,他 经受不住这种打击。三姐从捷克给他带来的那件最漂亮的衬衣,今后他永远 不会再穿了。

  邓稼先趁一次出差的机会到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边看望了一次 心爱的女儿。她比以前懂事了,但头发变得又细又黄,狼吞虎咽地吃着他带 去的肉罐头。他一边看着女儿吃东西,一边忍受心里的折磨,享受着酸楚的 会面。

林彪集团的某些人借口这个尖端机密研究院的小试验中有三次技术上没

有测得预估指标,把一些专家和科研人员集中到青海一个基地办学习班。他 们一口咬定这是理论部里的反动学术权威在作祟,是有反革命在搞破坏。他 们敲着桌子对邓稼先喊道:“理论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次未达到指 标的试验代号是 515,他们得意地摆出居高临下的恣态说:“要抓 515,先抓516。”他们组织不明真相的工人群众来批判和围攻这些专家。邓稼先顽强地顶着,他和于敏天天商量对策。一方面实事求是,在技术问题上毫不改口; 另一方面在小问题上采取灵活的态度,在与核武器设计无关的小变动上,满 足他们的要求。他不顾自身安危,向工人群众反复讲明核试验的意义。他的 坦率态度和忠诚于事业的心胸终于打动了一些工人,使他们转变了态度,允 许继续进行科学试验和办学习班同时进行。

。。。

1971 年夏天,批判围攻加剧,邓稼先等人的处境越来越险恶,他们沉着 地应付一切。这时杨振宁从美国经巴黎飞抵上海,首次回国探亲访问。下机 后,他开列了朋友名单,要见的第一个人就是邓稼先。名单上报中央,邓稼 先立即被周总理召回北京见客。妻子见到邓稼先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看上去 心事重重。不久,林彪摔死在温都尔汗,九院这一批中国宝贵的科学家们才 中止了厄运。

1973 年 5 月 2 日,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教授因病逝世,他能够稳住自己 的心情,捧着父亲的骨灰,在家属的最前面,走向骨灰安放室。然而,1976 年 1 月,邓稼先奔赴大西北进行又一次核试验,列车穿行在 黄土高原上,突然车厢里的播音器播出了周恩来总理不幸逝世的消息时,他 却压不住从心里涌上来的惊愕和悲痛,一下子痛哭失声。

前后两段文字可以看出文革以及赵启民、赵登程在几年间给九院带来的灾难!所以71年林一出事,周恩来就将二赵调回北京,接受审查

外链出处林彪事件之后,周恩来下令将赵启民、赵登程调出九院,回北京接受审查。为解决九院的问题,周恩来提议,经毛泽东批准,在京西宾馆召开了第九研究院临时党委扩大会议,揭发了赵登程的罪行,将其逮捕,赵启民被隔离审查。周恩来亲自点将,李觉、赵敬璞(原九院党委书记)、周秩(二机部四零四厂厂长)、胡若嘏(国防科委二局局长)等四人组成了国防科委学习组,赴九院处理“二赵”破坏造成的问题。李觉、赵敬璞到了九院四川基地,周秩、胡若嘏到九院221基地。国防科委学习组到九院后,经过七个月的艰苦努力,稳定了局势,了解到许多情况,研究提出了许多需要中央解决而“京西会议”未来得及解决的问题。

最后,赵登程被作为林彪的死党判了15年监禁。关于二赵在221的情况可以在网上查到更多的信息,这里就不多说了。

至于聂荣臻文革怎么倒霉的,也不细说了,一句话,林也有责任!

家园 也说林彪和两弹(完)

本来就是想随手写点东西,但是在网上东游西逛的就有些停不下来。

说起两弹,我的心情是又感动,又沉重,尤其是看到邓稼先在攻关氢弹时面对妻子挨斗,女儿下放时的无奈和苦闷,当他好不容易从茫茫戈壁赶回时,面对家中唯一剩下的儿子,“爷俩没有什么去处,只好站 在凉台上换换空气”。这是何等的无奈和悲凉啊!而幼时同窗71年衣锦还乡时,邓还在青海“学习”,当奉命赶回的邓看到不忘旧人,贵为国宾的杨振宁时,他在想些什么呢?

而上面所有的一切,邓的妻子许鹿希教授在那篇著名的访谈里只字未提。让人感叹!

说到这里,忽然觉得 -- 林彪和两弹,真的就那么值得考据和讨论吗?

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冒然提级各位科技前辈的大名,惟恐张冠李戴,贻笑大方,河里高手无数,相信有些人应该与这些前辈相交匪浅,希望今后各位多多介绍那些大家泰斗,好让我辈得以领略他们的风采。

家园 你这样说对林总不公

看了你的帖子,我认为林彪在两弹的决策和实施上作用和影响可能没有。实际上,看国内的资料,58年以前,林基本是半隐退状态。58年以后,管得也不多。尤其是,国防科工委一直属于聂帅的地盘(文革后,一段时间成为聂帅女儿的夫妻店了。)

66年文革骤起,作为军队的主要负责人,林却对核武器的研制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和冲击。
你接下来说的就不公了。你提到的赵启民、赵登程都不是林的旧部。赵启民是3野出身(55年中将)外链出处,1974年3月,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被纠了出来。赵登程应该属于江青、康生那派的,这是他在文革后的判决书外链出处
被告人赵登程于1968年12月担任“中央专案审查小组第3办公室”副主任后,即按照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谢富治“抓组织”、“追后台”的授意,伙同原公安部副部长李震,指使专案人员对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见习研究员周慈敖等人进行逼供,制造了“中国(马列)共产党”假案,
注意:谢富治不是林彪的旧部(4方面军出身、2野4兵团政委)。

聂荣臻文革怎么倒霉的,也不细说了,一句话,林也有责任!
咋不详细说呢?要说文革里,贺龙挨整,林的责任大,这是不假。不过,聂帅就不同了。聂帅也就在红1军团和115师任政委期间与林密切接触,而且关系不错(平津战役结束后,林还鼓动聂取代罗任4野政委,他咋不鼓动徐帅或贺胡子任4野政委呢)。现在官方资料说的,林彪整人的事不少是栽赃的(反正林氏父子都死了。当然里边也有真的,比如整贺龙及其旧部)。比如:整肖华的事(比较著名的是一个记录陈毅在文革的小说),实质如何呢?是江青弄的,而且还是在聂帅帮助下(聂帅举报肖华强奸国防科工委女干部)。说林整彭总和黄克诚,可这二位都不认同(彭在913以后为林鸣不平,追忆58年林替他解了一个不白之冤;黄在文革后领一帮人折腾,结果到底把林总的女儿调回北京工作,也不体谅2代核心的感受)。

家园 也说两句

楼主说不是研究历史的,与军工科研也没有渊源,不过能看到这样一个有质量的贴,能够看得出楼主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事上的事怕就怕这认真两字啊.

我也试着搜索了一下,也有一条,链接如下

外链出处

其中有一段

10月14日傍晚,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被小心翼翼地吊上塔顶,安放就位。张爱萍、刘西尧向周恩来、林彪、贺龙、聂荣臻、罗瑞卿请示,决定于16日15时爆炸,周恩来当即予以批准。

林彪在名单中排在周恩来之后,而在贺龙、聂荣臻之前,是不是也能说明一点问题呢?

下面引用的一段来自与楼主的链接中

一九六九年国庆前夕,林彪背着党中央,背着毛主席、周总理,发布了“林副主席第一号通令”,命令全国、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强令直接从事核工业、核武器、导弹火箭研制生产部门一律搬迁到大三线。九院221基地必须首先搬完。当时九院、四O四、五O四厂正在紧张进行科学研究,加快核材料的生产。九院221基地科研生产任务很重,正在进行首次地下核试验的准备工作。院各级领导、专家、科技人员和参试的有关人员,大都已在试验基地集结,进行总合预演。林彪的一号通令在九院传达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和混乱。搬迁有大量的组织和准备工作,有一万多职工和近两万名家属随迁,有设备、仪器仪表和器材物资。这样大的运输量,铁路运输部门必须作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分期分批有秩序迁移。况且九院新基地建设没完工,生产厂房不配套,就连职工家属住房都没着落,成千上万名职工家属,就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样,与当地老百姓挤住在一起,不仅科研生产无法进行,给职工生活也造成极大困难。林彪根本不顾这些条件,就是强行搬迁。

这里又涉及到所谓的"一号令",事实上"一号令"的前因后果已经十分清楚,在把搬迁科研单位作为林彪破坏军事科研的证据是不合理的.

再给一个链接,这其实和两弹一星有点远,

外链出处

中共第九次代表大会时,根据李富春同志的提名,我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九大后,我开始在中科院抓几件基础研究的大课题。其中包括协调上海和合肥的两个光机所抓激光。林彪对激光很感兴趣,他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在用激光打飞机上,这在当时是很不现实的

这里是一段林彪对激光很感兴趣话,是不是也可以做为他对新型武器有兴趣的例子?

家园 试着回答楼下二位的疑问

赵启民、赵登程是哪个山头的旧部,我军盲一个素无研究。但是二赵是71年林温都尔汗之后就被周恩来招回京审查了,这点应该没有疑义。再往回说,

“二赵”在221基地近两年的时间里,被残酷折磨含冤而死的有王志刚副院长、炸药专家钱晋主任、实验部副主任王义和等五十八名同志;被折磨致伤、致残、得精神病的有一百二十三名同志;吴际霖副院长、实验部吴益三书记、设计部主任龙文光、副主任黄国光、俞大光,三生产部主任胡深发、书记霍慎斋,电厂厂长马文申等以及科技人员、老技术工人、业务骨干共计二千四百多人关进了“二赵”私设的监狱、牛棚。“二赵”大搞刑讯逼供,制造了一大批冤假错案,把九院221基地许多领导干部、专家、技术骨干、老工人打成“走资派”、“反革命学术权威”、“特务”、“反革命分子”。

“二赵”解散了原来的领导机构,冲垮了科研生产管理体制,废除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制度,打乱了正常的科研生产秩序和行政生活制度,各项工作无法开展,科研生产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二赵”的倒行逆施,把九院221基地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上面提到的受害者有名,有姓,有职务,有总数统计,二赵作恶的结果是“把九院221基地推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个结论也应该站得住脚。从二赵的任命时间来看,他们于“1969年11月至1971年11月,被告人赵登程与国防科委副主任赵启民担任国防科委工作组负责人”(这段文字和上文同一出处),而聂荣臻是“1969年10月,聂被疏散到河北邯郸”外链出处。也就是说,聂倒霉后,是二赵上了台,这也应该没有疑问的。既然聂是政治斗争里失势倒台,那二赵就应该是胜者一方的人吧?而谁扳倒了聂呢?聂自己讲是林彪通过扳倒杨成武进而迫害自己的!老头当兵一辈子,不至于连受谁的欺负都不敢提真名实姓吧?那样跟自己一起倒霉的也看不起呀.所以我引用的原文里提到“(69年末,笔者注)军委办事组黄永胜指派二赵调查组到九院221基地”是比较合理的,二赵也不含糊,借着调查两次事故,去了就大换班,还打死约60人,包括一位九院的幅院长!还有另外一份罗列文革惨案的材料专门提到这件事,讲斗争过后221孤儿过百。

说其中一赵是江青的人,似乎很难站得住脚。一是江没本事在聂倒台后将自己人塞进国防科委,其二就是批林批孔是江一伙发起的,他们怎么会将自己人抓起来,其三就是如果赵真是江的人,周恩来在71年未必敢动人家。

另外一位朋友问及核试验林彪签字的事,我个人觉得很正常,核武器的试验尤其是第一次试验,是很复杂的一次军事,政治行动,关系重大,从“归口”来讲,科研口得签字,表态我这个弹可以上台了;政府管理部门也得签字,表态试验可以进行;而军口的大头更要点头,说我军队同意试爆,要不然连调军队的“令”都没出处。所以我觉得那也就是最后阶段的履行程序而已。

至于一号令,我不是专家,隐约听说有争议,所以引用原文的时候根本没有涉及那个部分。不过无论是谁的命令,当时的影响是很严重的,而且当时也有人站出来抵制,并且促成了上方收回成命,核设施有一部分没动,具体资料网上都有。

至于林彪好奇激光,我就不多评论了,完全和两弹无关了。

家园 不明白贺龙在里面干啥?
家园 贺龙管理过一阵子常规武器,尤其是重装备。
家园 贺龙管过装备部吗?
家园 不敢苟同的地方。。

把林于邓稼先的家属等人在文革中受冲击,与林对核弹的“影响”联系起来,是不是有点过于蒙太奇了呀?

通篇看来,都没什么具体的证据,说明林对核武研制起了具体不好的作用。

俺就不献花了。

家园 你这篇简直就是为了批林而批林。

说其中一赵是江青的人,似乎很难站得住脚。一是江没本事在聂倒台后将自己人塞进国防科委,其二就是批林批孔是江一伙发起的,他们怎么会将自己人抓起来,其三就是如果赵真是江的人,周恩来在71年未必敢动人家

你不要想当然。赵登程在文革里许多坏事是受谢富治指挥的(详见赵登程的刑事判决书),这是文革以后定的(判决书是(1983)中刑字第276号),那时都没有栽到林彪的头上,应该说明与林彪无关。赵登程不属于国防科工委(赵登程,男,现年63岁,河北省定县人。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副军长,“文化大革命”中任公安部领导小组和核心小组成员,“中央专案审查小组第3办公室”副主任。)。江青那派的人,71年以前就有进去的,王力、戚本禹不就是吗?(不信你看戚本禹的判决书)。赵启民如果是林彪一派,作为海军副司令,在71年就完蛋了(看看当时的海军政委的李作鹏就明白了)。赵启民应该是自己趁机夺权,与林无关。

聂倒霉后,是二赵上了台,
这就不对了。赵启民是1968年9月至1974年3月兼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委党委常委。当时聂还主管国防科工委。外链出处而且,赵仅仅是党内处分,如果是林彪余党早就完蛋了。

而聂荣臻是“1969年10月,聂被疏散到河北邯郸”。聂自己讲是林彪通过扳倒杨成武进而迫害自己的!
注意这是被疏散,这也算是迫害!那时,根据“一号令”,毛和林都不在北京(自己也疏散了)。杨成武倒霉是因为他脚踩两只船(在毛林之间左右逢源,而不象许大和尚紧跟毛),而没有紧跟毛主席(参加秋收起义的黄永胜也是没有紧跟毛主席,在913以后倒台的)。杨成武在文革整了不少人,文革以后被老邓贬到福州。

按照你说的,林彪在文革中对国防科工委的冲击就是派二赵和一号令。二赵都不是林彪的旧部,其中一个(赵登程)还是江青一派(文革后的官方认定)。一号令是怎么回事,建议你看看有关资料。提醒一下,那时中苏关系相当紧张,69年中苏之间先后在珍宝岛(69年3月)和西部边界铁列克提地区(69年8月)发生严重冲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