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德意日三国同盟缔结前后日方经纬简介 -- 电子赵括

共:💬43 🌺12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方面我暂时没有详细资料

等我找找看吧。

家园 【原创】签订三国同盟之最后决心

有关7月19日的“四柱会谈”,近卫首相留下了名为“组阁中四柱会议决定”的文件。其中第二项的对世界政策中,写有以下四点,

1 为了对应世界局势的巨变以及东亚新秩序的建设,图谋强化德意日轴心,实施东西策应的各项政策。不过对于强化轴心的方法以及实现的时机等,视世界情势,不可错失良机。

2 对苏关系,力求签订日满蒙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五到十年)和迅速解决悬案的同时,充实军备确保对苏不败。

3 将东亚以及邻近各岛屿以及英法贺葡殖民地包含在东亚新秩序之内,进行积极处理。但是排除与此相关的各国会议。

4 避免同美国的无用冲突同时,坚决排除有关东亚新秩序建设方面的实力干扰,实现我方方针。

原则上,“四柱”已经决定在外交关系上强化德意日轴心,但是关于轴心的内容,程度等问题尚没有达成一致。

7月22日第二次近卫内阁成立当天,陆海军首脑举行了恳谈会,为了7月27日正式召开的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协调陆海军的步调。7月12日提出的“时局处理纲要”已经原则上得到陆海军方面的承认,到7月22日的会议为止陆海军又多次交换意见,话题已经上了一个层次。陆军方面坚持要缔结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海军方面则仍然有相当的保留态度。7月27日的联络会议上,“时局处理纲要“正式得到认可,“政治上强化同德意的关系”作为近卫内阁的外交方针被确认。但是这个政治关系是否发展到军事同盟,由于海军方面做出的困难表示,没有正式决定。以此为基础,7月30日松冈外相提交了强化德意日轴心关系的具体方案。这个被称为“松冈方案”的提案,在前面提及的德日互相承认互相协作的基本方案中上并没有变化,但是内容上有重大飞跃。前面提及的方案,基本原则为“不参战的前提下尽量援助”,尽量避免军事方面,松冈方案中则提到“来自德意方面的对英军事协作的期待到来后,原则上应作对应。”松冈方案即使做“自主决定参战与否,避免自动参战的义务”之理解,毫无疑问也将同德日的合作提高到了对英军事同盟的水平。在此之上,对美国方面也前进了一步,做出了“一旦到达和美国进入战争状态的危险境地,双方应该就共同采取的措施协商。”无论是大致方针还是具体步骤,日本政府已经正式作出了加强德意关系的决定。对于加强德日关系的具体步骤,日本做出的第一步是探测德国意图,间接传达日本方面的意愿。为了避免冒失地提出己方意愿导致交涉中不利,这也是自然的举措。

这个时候德国对日本的态度,日本方面并没有确切的判断。德军的胜利导致德国国际地位上升,7月19日希特勒发表对英和平演说,对日本态度有所冷却。然而德国方面的这种冷淡态度,并没有简单导致追随德国热潮的衰退。这种情况下,松冈外相认为做出“坚持独立立场,不一定非要同德意缔结同盟,有利则结,不利则考虑同英美结盟,甚至救援英国”的姿态,更有利于对德交涉。8月1日,松冈外相先后召见法国大使亨利和德国大使奥托,要求法国允许日军通过北部法属越南。召见德国大使奥托时,表示朝野虽然有同德国结盟的倾向,具体实现并不容易。为了促使内部对德国交涉更赞成,希望知道德国态度。松冈表示,希望知道德国关于以下问题上的态度,

1 即使德国认为日本能够单独解决中国问题无需插手,也希望知道南洋方面,德国对于日本的(建设东亚新秩序)理想采取什么态度;

2 对于日苏关系,德国有什么期望;

3 对于日美关系,德国将对美国有什么举动,又打算为日本做些什么。

同一天,日本驻德国大使来栖拜访德国外交部,探测德国方面态度。8月7日,收到东京训令后再度走访,探测德国对于日本建设东亚新秩序的态度。对此,8月1日的松冈奥托会谈中,奥托回避实质性的承诺,给人以对于强化协作缺乏热情的印象。在柏林,来栖大使同德国外务次官维茨则克的会谈中,维茨则克也表示保留“慎重的态度”。根据奥托大使给柏林的报告,8月1日松冈奥托会谈中,松冈外相仍然集中于经济方面,对于南洋也仅仅表示了在经济问题上希望知道德国意向。8月7日来栖大使同德国外务次官维茨则克的会谈后,德国方面也判断松冈外交仅仅是简单地延续过去要求德国对法属印支荷属印尼的“无关心”,似乎并没有理解松冈外交缔结对英军事同盟的积极态度。同时自“敦刻尔克大捷”以来,法国屈服,对英登陆并且迫使英国屈服的乐观情绪蔓延,在这样的判断下,利用日本力量分散在远东的英法力量对于德国重要性下降。相反,避免刺激美国而有意疏远日本的意见也有所抬头。德国对于日本本来就有种种不满,例如6月20日德国外交部经济局长威尔的备忘录中即提到,日本要求德国对于法属印支方面的支持,“令人惊讶”。其他的问题上,比如满洲大豆的出口锡矿石的转运等等,日本的态度都不算友好等等。德国方面的冷淡态度,当然引起松冈外相的焦躁情绪。8月13日,松冈再度召见奥托大使,表明美国对日本也有表态,日美和解可能性也存在。双方打起了外围战。

8月23日,日本驻德国大使来栖突然得到了里宾特洛甫的通知,声称德国将派遣斯塔莫公使访问日本。根据战后的东京审判中斯塔莫的供词,此次访问日本的任务如下,

1 判断日本对于德国的真实意图;

2 如果日本有同德国签订新协定的意图,立刻由奥托大使开始谈判;

3 交涉各条款如果有必要经柏林同意,交涉进展前立刻报告柏林。

派遣斯塔莫公使访问日本,是德国对于日本的意图积极做出了反应。之所以德国突然采取对日积极态度,首先在于德国改变了对于迫使英国屈服的乐观态度。40年5月,邱吉尔担任新首相,坚决抗战。7月19日希特勒发表了对英和平演说,意图引诱英国屈服,7月22日英国外相哈里夫科斯坚决拒绝希特勒提议,表示英国将一直坚持到战争胜利。7月16日,希特勒下达了登陆英国的第16号指令,但是因为无法突破英国优势的海军力量,具体方案一直无法制定。8月中旬希特勒亲自缩小了登陆英国的计划,“情势不明的情况下不会下达最终命令”,很明显已经认定短期内无法实现登陆英国的计划。德英之间的战争长期化,已经无法避免。利用日本分散英国力量的意义,再度被重视。

其次,对于美国参战的问题,也不容乐观。美国中立一直是欧洲战争爆发后德国追求的目标,为此德国宣传机器一直为此竭尽全力。然而8月17日,美加两国决定设立共同防卫会议;8月20日,英美达成美国以50艘驱逐舰交换英属岛屿协议,希特勒对于美国的不介入已经难以置信。40年美国关于战争介入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除上述两项外,根据英国请求,7月12日派遣海军作战部次长常驻英国,陆军战争计划部长以及陆军航空司令短期驻在英国;8月6日,派遣参谋人员赴英,“目的为研究如何促进对英武器援助效率”;8月31日,表示美英两国将定期交换军事情报;10月-11月,开始考虑统一英美两国武器规格问题。对此,德国方面自然有所警惕。

第三,自然是担心日美和解给德国带来不利影响。奥托大使给德国的电报中也一直劝告德国警惕日本同英美各国的妥协。8月15日奥托给德国的电报,提及日本同英美荷兰达成南洋“维护现状”协议的流言广泛,对德国政府也有触动。

斯塔莫即将来访的消息,给松冈带来生气。斯塔莫本人是里宾特洛甫心腹,在柏林同日本大使馆也屡有交道。根据日本驻外使馆的情报,8月底日本方面判明斯塔莫的来访意在加强德日关系。对于加强同德意关系一直持反对意见的海军而言,政治气氛已经非常不利。左右为难的困境中,身体本来不好的吉田善吾海相健康状况恶化,9月3日住院,4日辞职。5日,日本任命了及川古志郎大将为新任海军大臣。9月6日,四相(首外陆海)会议召开。

在四相会议召开前,为了对应斯塔莫的来访外陆海三方面已经历经磋商,作成了名为“关于军事同盟交涉之方案”的决议,并在四相会议上正式决定。这个方案和以前的方案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将美国添加为同英国同样的对手,“一旦同美国进入战争状态,将采取任何手段予以援助”,对英军事同盟进一步成为对英美军事同盟。日本态度之变化,首要的原因当然是日美关系恶化。40年7月25日,美国将石油,废钢铁列入对日本输出管制物品清单;7月31日,禁止航空用油的出口;8月下旬,东京收到美国即将达成对日本全面禁运的电报(此时美国内部确实有此提议)。英荷等在远东势力减弱,遭致日本垂涎的同时当然也成为美国目标。双方在亚太地区的明争暗斗利益冲突激化,日本当然要采取相应对抗措施。

9月6日的四相会议中谈及的细节不明,根据东条英机以及及川新海相在东京审判的供词,四相会议承认了“关于军事同盟交涉之方案”,但是海军方面坚持回避自动参战义务,表示了一向的慎重。9月7日,斯塔莫到达东京,同奥托大使一同首先拜会松冈外相以及原驻德大使大岛浩交换意见,正式谈判于9月9日开始。第一次会谈于9月9日开始,12日结束,要点大致为,

9月9日,德国承认日本在“大东亚”的政治指导地位,但是要求经济权益;德国认为日方提出的共同宣言,态度不够强硬,发表反而会造成各国对此的轻蔑(事实上意味着拒绝);三国关系强化要极力达到防止美国参战的目的,因此要成立不至于被美国误解的强有力结合;

9月10日,松冈向斯塔莫提出日方方案,大意为:

1 日本承认德意在欧洲新秩序建设方面的指导地位;

2 德意承认日本在建设大东亚新秩序方面的指导地位,互相尊重;

3 德意日为前两项的实现互相协作,共同协商采取有效方法;

4 德意日相互倚助,建设世界新秩序,并为其的实现整合各自的努力。

关于太平洋上原德属岛屿,日本希望德国无条件承认现占据岛屿为日本领土,其他各岛有偿转让。关于大东亚的范围,松冈外相作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北德全部范围”之说明。松冈这一天提出的方案对于缔结军事同盟的问题上仍然不清楚,当然遭致德国方面不满。

9月11日,斯塔莫和奥托大使向松冈外相提出,修改第三条,明确双方协助的性质为“对美军事同盟”。第三条应改为,

3 德意日相互协助,三国中的一国遭到现在还没有加入到欧洲战争以及中日战争国家(很显然,只有美国)的攻击时,应当互相予以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援助。

松冈表示同意。

松冈同斯塔莫达成一致后的9月12日,四相会议召开。按照近卫首相留下的笔记,东条陆相赞成,及川海相表示需要考虑(日本常用的不赞成之礼节性表示)而散会。海军方面对此一直抱有顾虑,认为缔结军事同盟至少要有,第一,绝对要保留自主参战权;第二,原德属太平洋岛屿问题上,要德国让步;第三,为了实现三国互助德国应努力保障同苏联的互助。日本虽然狂妄,也知道无论如何同时同苏美开战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如果对美不惜一战,要确保苏联的相对友好。9月13日松冈同海军方面要人就以上几个问题反复协商,达成一致,决定在附属协定书以及交换公文中规定各国的自主参战权,德属太平洋岛屿以及对苏关系也要包含在内。终于,得到海军方面同意。9月13日下午五点,四相会议重开,正式完成外陆海三方面调整,并决定16日召开御前会议。14日一早,各方面就此召开了联络会议准备会,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作了赞成的发言。日本方面对于协定的反对,搬开了最后一块绊脚石。对此前海相吉田善吾感叹“这么快的变化令人吃惊”,近卫首相也询问了海军次官丰田,丰田表示,

“海军实际上还是反对三国条约的。但是现在国内政治局势,已经不允许海军反对了。”

及川海相本意仍然是强烈希望避免对美军事冲突,因此一直对三国同盟可能导致的对美国刺激保有“危惧”。松冈则说明,情势如此推移一年以内日美之间必将爆发战争,不如结成三国同盟,如果有可能加入苏联的四国同盟,加强威慑力量避免对美战争。或许就是这个看法,突破了及川海相的心理防线。

9月14日夜,奥托大使和斯塔莫共同拜访松冈外相官邸,提出德国方面新的提案。原定四条中的第一条,原有的“攻击”前加入“公然或者隐蔽的形式”(either openly or in a concealed form),并且追加了第五,六两条,分别是

5 上述条款不应当影响德意日三国同苏联的现有政治关系;

6 三国应该迅速缔结有关上述条款适用的细节之条约。

对于日本而言,问题在于“公然或者隐蔽的形式”之提法。德国方面扩大了“攻击”的范围,当然也会导致日本卷入战争的可能性增加。对此,德国方面解释,例如美国军舰进驻新加坡,或者使用地中海的英国海军基地等都包含在内。显然,这将导致日本卷入战争的可能性大增,也同日本的各国自主参战之主张背道而驰。15日,松冈即要求删除“公然或者隐蔽的形式”字样,同时作了一些其他调整。9月19日,日本确定条约附属的议定书以及两份交换公文,由外务省顾问齐藤递交奥托大使。值得注意的是,斯塔莫和奥托给德国的报告中,以及齐藤顾问的回忆中关于议定书的第二条,也就是自主参战的问题,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可见松冈和斯塔莫之间对此已经达成一致。到此为止,日本基本上完成了签订协议的准备工作,9月20日松冈外相给奥托大使的电话中即表示,日本随时准备在东京签订条约。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也在积极审批为了批准条约而必须的各种手续。9月16日上下午,连续召开两次内阁会议。听取松冈外相汇报后,河田藏相同星野企画院总裁一度沉默后终于开口:

虽然非常困难,干吧。现在的状况任其发展,无法改变赤贫的局面。又不是说不能通过这个解决“支那事变”(侵华战争),没准还能改善最近美国对我们的轻侮态度。虽然没有理由看作理所当然,我们只有这条路。

对此,松冈洋佑作了以下乐观的发言:

德属岛屿可以免费得到。按照斯塔莫所言,德国石油丰富。苏联罗马尼亚都有,占领法国后也得到了超过消费的石油。日本困难,因此对斯塔莫说请给我们一半。同时根据斯塔莫的话,苏联也在试图调整和日本的关系。因此我告诉他希望得到萨哈林地区的石油权益,一定场合下可以全部收买。

阁僚会议通过了三国军事同盟案(松冈方案),并由近卫首相上奏天皇。天皇听说后,面色沉重:“到这一步也没办法了。在此重大时机,无论事态如何发展总理大臣也要与之同甘共苦了吧。”

家园 【原创】三国同盟的缔结

9月19日,日本召开御前会议,最终确认了同盟意向。近卫首相说了些礼节性的话之后,由松冈外相作了关于条约谈判过程以及条约要点的报告。最后松冈说明,同盟的目的为对抗美国,强化日方立场,挫败美国的对日压迫企图,防止两国关系彻底破裂:

“这次对德交涉的基础,与平沼内阁时代不同。德国方面已经说明无需日本参加欧洲战争,德国避免美国参战,日本回避同美国的冲突,是双方的共同目的。......日美邦交,简单地以礼让和寻求亲善的态度不仅已经几乎没有改善余地,甚至有进一步恶化的悬念。作为多少改善以及防止恶化的手段,我认为现在只有采取毅然态度这一条举措。即使不愿意,为了强化毅然态度,坚定地同一国或者多国加强合作,尽快对内外做出鲜明表示来对抗美国,我相信这是外交上的紧要大事。”

对于松冈外相的说明,出席会议的各要员提出了种种问题,松冈一一予以回答。根据会议后泽田参谋次长做成的议事录,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是否会导致对美关系恶化;

2 美国方面一旦强化经济压迫,是否会因为重要物资尤其是石油缺乏而导致战争无法继续;

3 对苏关系有什么影响;

4 参战问题本身,能否确保主体性。

关于第一个对美关系问题,枢密院议长原嘉道提出以下问题,表示自己的忧虑:

“美国最近有意取英国代之称为东亚霸主,对日本施加压力,但是同时为了防止日本倒向德意也有所控制。然而本条约的签署将表明日本态度,预计将极力加强对日压力,极力援蒋,阻止日本达到战争目的。对德意尚没有宣战的美国,预计对日本也会采取不宣战而加强经济压力,禁止对日石油钢铁出口,停止购入日本物资,长期疲惫日本使之无法承受战争。”

松冈外相回答:“现在美国对日本感情极端恶化,简单的友好表示无法回复。我方采取毅然态度,有可能避免战争。......日本并非西班牙,是拥有强大海军力量的远东强国。(日方态度有可能导致)美国短时间内硬化对日态度,冷静计算利害后将恢复到冷静态度。美国态度一直硬化同冷静反省,大概各有一半的可能性。”

关于第二个战略物资的供给问题,会议态度比较乐观,认为其他国家(估计为英荷)不会同美国一起长时间采取对日禁运政策。现在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压迫已经打在了日本的急所,令日本痛苦不堪。今后即使加强压力,也不会比现在更难受多少。对于石油,松冈外相表示可以从苏联购进相当数量,但是确保荷属殖民地的石油输入仍然是唯一的选择。

关于第三个对苏关系问题,松冈外相表示:“对苏关系的改善希望由德国作中介,日苏邦交调整也符合德国利益,德国方面也表示了做中介的意愿。......去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时里宾特洛甫就苏日关系问题询问过斯大林,斯大林回答说日本欲和我们也和,日本欲战我们也战,判断(苏联)对于同日本的邦交调整也有十分的意愿,德国将非常轻松地完成调整。斯塔莫公使通过苏联来日本,对苏隐瞒是不可能的,估计同苏方已经有所商谈。无论如何,日苏通过德国调整关系是有相当希望的。”

关于第四项的自主参战问题,松冈外相表示尽管日本负有自动参战义务,决定美国是否已经参战要根据三国协定协商。陆海军委员会存在的情况下,将研究时局并将结果报告各国政府,由政府决定,是自主的决定。也就是说形式上日本负有自动参战义务,实际上对于参战的时期方法自主决定。

会议最后,陆海军统帅部和枢密院议长都作了同意的发言。闲宫院参谋总长提出了要求政府调整对苏邦交的强烈希望。会议持续了三个小时,最后一致通过。三国军事同盟的签订,完成了内部的必要手续。

很显然,无论是会议内容还是会议形式,都表现出日本过于轻视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化。比如“去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时里宾特洛甫就苏日关系问题询问过斯大林,斯大林回答说日本欲和我们也和,日本欲战我们也战”确实是斯大林的原话,发言的背景是诺门坎战役正在进行,这实为毫不退缩的强硬表态。至于以德国为中介去改善日本同苏联的关系,过于高估德国对于苏联的影响能力;收买萨哈林石油权益,一厢情愿。1925年日苏基本条约签订后,日苏关系相对良好,日本在萨哈林地区一直保有一定的石油权益。31年九一八事变,作为日苏缓冲区的北满成为日本领地,双方直接接触冲突也随之增加。31年前后苏军力量不占优,也相对采取妥协态度,33年以后苏联大举增兵远东后立场随之强化。与此对应的是从萨哈林的石油进口,33年达到顶峰超过31万吨,此后逐年下跌,39年仅为5万多吨。从后来日本对苏联提出的5年进口250万吨的要求看,完全没能理解苏联方面的强硬态度。其余对英美的判断,也大多偏离事态发展。而且至少从手续上,低估了德国的反应。

日本内部虽然批准了签订盟约,还有悬案未能解决。第一,9月14日松冈外相对德国提出了己方修正案,两国之间尚未达成一致;第二,附属议定书和交换公文于御前会议召开的9月19日递交德国方面,德国对此的态度,尚不明朗;第三,还需要同意大利方面交涉。一般推测,松冈在同斯塔莫,奥托的会谈后认为大局已定,剩下的仅仅是技术上的细节,因此日本提前批准了这个尚存在一定变数的协议。然而在9月21日,德国方面提出了所谓“里宾特洛甫第二方案”,表明了一些根本问题上双方仍有差距。里宾特洛甫于9月19日访问罗马,按照意大利外长齐阿诺9月19日日记,

里宾特洛甫来了,很高兴。......(离开机场的)车上他就告诉我,带来了令人大吃一惊的方案,将和日本在数日内签署军事同盟。......按照他的表述,同盟将针对俄美两国。美国迫于日本舰队的威胁,将难以采取大胆的行动。

如果同盟同时针对苏联的表述是德国真正意图,显然同日本改善日苏关系的希望矛盾。9月22,23日德意之间举行会谈,里宾特洛甫反复强调同盟将予以美国打击,抑制美国的参战意图。对于他的极力劝说,墨索里尼表示同盟的缔结将是一个对美国的“大炸弹”,完全同意德方意见。这个“里宾特洛甫第二方案”对于前述的受到“公然或者隐蔽的形式”的攻击时互相援助的义务,修改为受到“侵略行为”时“宣战,互相援助”。德国方面通过斯塔莫公使,对日本作了“强调宣战义务,是为了减退美国的参战欲望”的说明。9月21日晚,松冈再度开始同斯塔莫,奥托开始谈判。除上述修改外,德国要求删除议定书(要点为自主参战)和交换公文(要点为,1,日英爆发战争时德意尽各种手段援助日本;2,太平洋上德属岛屿转让日本)。对此,松冈洋佑当然无法接受,也制定了大幅度让步后的日本方案,并于22日交付德国方面。22日晚上,松冈,斯塔莫和奥托之间,开始了第八次会谈。基本上双方共同让步后就1,日英爆发战争时德意援助问题;2,太平洋上德属岛屿的转让问题达成一致,但是在关键的自主参战问题上,仍然不能决定。9月23日,日本坚持保留自主参战权力后,对于“里宾特洛甫第二方案”做出答复,递交德国。里宾特洛甫对于这个方案的态度,“简直是小孩子游戏”。9月24日德国告知日本,德国难以接受松冈做出的答复。关键的自主参战问题,象一块暗礁浮出了水面。

9月24日晚,斯塔莫,奥托和松冈再度举行会谈,情势急转直下,就日方坚持的自主参战问题达成了一致,并且确定了9月27日在柏林正式签署。然而细节却不清楚。对照柏林同斯塔莫奥托的谈判方案,不少意见怀疑斯塔莫未经柏林许可,独断专行同意了日方要求。斯塔莫和奥托都察觉了日本追求字面上要规定自主参战问题的意图,没有保证的情况下内部(海军)反对意见将导致协商破裂,因此在字面上作了相当的调整。首先,将三国盟约大致内容罗列如下,

1 日本承认德意在欧洲新秩序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并予以尊重;

2 德意承认日本在大东亚新秩序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并予以尊重;

3 德意日三国基于上述方针,努力相互协助。三缔约国中的一国受到没有参与现在的欧洲战争以及中日纷争一国(实际上,美国)攻击时,三国应该以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的方法相互援助;

4 为了实施本条约,依据三国任命应该迅速成立专门委员会;

5 上述条款对德意日三国同苏联的政治状态不作任何影响;

6 本条约自签署之日生效,有效期10年。

在关键的自主参战问题上,第三条规定为“三国应该以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的方法相互援助”,字面上回避了宣战义务。但是这件事柏林和东京作何理解,基本上认为德国认为这已经是自动参战的义务,而日本仍然坚持自主参战权力。日方各方面资料对此口径不一讳莫如深,只有一点基本上是相同的,就是日德两国在签订条约时,意见也并非完全一致。

1940年9月27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意大利外长奇阿诺,日本驻德国大使来栖三郎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三国同盟正式成立。然而,条约签了,事情却没完。松冈洋佑极力签署同盟协定意图何在,众说纷纭。战后的东京审判中,“三国同盟是日本为了向南洋前进而作的必要一步。......如果美国妨碍日本的侵略意图,意味着日本将对美抱有战争意图”,认为本条约的签订具有进攻意图。而另一方面,日本方面一直参与交涉的外务省齐藤顾问的回忆录中则声称,同盟是为了防止对美战争,“维持世界和平”。同德意结盟增加日本威慑力,“仅仅是一时迫使美国停止思考参战问题的手段而已”。孰是孰非,如何判断?

的确,松冈外相近卫首相都曾经反复表示过避免对美国战争的意愿。到此为止松冈外相屡次在各种场合提到同德国结盟有利于改善对美外交态势,近卫首相在内部的答辩中也表示“本条约的根本,在于回避日美冲突。然而如果做法不对适得其反,因此有必要采取毅然态度。”按照松冈外相的构想,以三国同盟的缔结为契机解决各种悬案,借助(压迫)美国尽力解决侵华战争,同时日美将来同时调停欧洲战局等“大构想”。松冈洋佑本人,或许确实没有对美国开战意愿。

然而,从本条约的签订过程即可看出,无论日本的构想如何“和平”,都是建立在南下,攫取东南亚资源的前提之上,以日本利益为唯一考虑,甚至不愿多考虑“盟友”德国之利益。三国同盟为其外交准备,不容否认。同时,日本所谓的“制止美国参战”,无非是制止美国军事阻拦其侵略行为,而日本本身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压力。“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已经可笑,考虑到日美实力对比,“只许州官放火,不许宰相点灯”就更不可能实现了。在交涉期间,日本政府历经更迭,其中并不缺少对英美相对“友好”,同时试图以政治经济外交手段达成独占东南亚资源之目的的政界人士,均无功而返,充分显示了国家利益冲突前提下没有通融余地。同时,相对英美日本的政治经济力量毫无疑问居于劣势,较量中处于下风。在这种情况下,依靠看上去尚强大的军事机器,以战争作为攫取“大东亚”政治经济利益的手段,早晚会提上日程。太平洋上已经可以隐隐感受到刺鼻的硝烟。无论松冈的初衷如何,他亲手铸造的“松冈外交”使得日本距离战争更进了一步。有报道说松冈洋佑听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消息时感叹:“三国同盟的缔结是我一生的错误。”或许这个时候他才明白,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他这个外相,当初实在是有点异想天开。

(完)

家园 【原创】日德关系感言

昨天晚上写完这个系列后,自己又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了一遍。以前从来没有写过外交方面的东西,虽然手头有比较详细的资料,动笔前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曲折。其中一点心得,拿出来和大家共享。

第一,德意日三国同盟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毫无疑问,对美军事同盟。双方的交涉中已经反复提及了这个问题。即使单纯推敲条约本身措辞,

3 德意日三国基于上述方针,努力相互协助。三缔约国中的一国受到没有参与现在的欧洲战争以及中日纷争一国攻击时,三国应该以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的方法相互援助;

5 上述条款对德意日三国同苏联的政治状态不作任何影响;

注意第三条中的“没有参与现在的欧洲战争以及中日纷争”,1939年12月到40年初,爆发苏芬战争;40年6月14日巴黎沦陷前后,苏联对波罗的海三国分别提出最后通牒,不久后武力占领,苏联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参与现在的欧洲战争”了。加上第五条的规定,这个同盟并非针对苏联。而“受到没有参与现在的欧洲战争以及中日纷争一国攻击”,能有能力攻击德意日而又没有参与现在的欧洲战争以及中日纷争的,显然只有美国。这里就可以回答一个常见的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为什么没有对苏联宣战。根本上,日本无此义务,而且也不是三方签约的初衷。签约的40年9月,苏德关系虽有瓜葛仍相对良好,破裂是10月以后的事情。德国此时当然也没有进攻苏联的计划。

第二,德国日本关系应该如何理解。如果把话题仅仅局限于日德关系,则注定是一个“虎头蛇尾”的系列,估计大家有此感觉,我也有同感。之所以“虎头”,是因为日德关系在二战前相对简单,都不过是地区性大国。德国在远东,日本在欧洲非洲没有利益冲突,因此30年代双方开始交涉,加强关系作为起点非常清楚;之所以“蛇尾”,同样是因为双方仅仅为地区性大国,日德之间的关系同英美苏,以及中日德法等相比,处于次要地位,双方在交涉中均受到种种牵制,越到后来越明显。不同其他国家的关系结合看,难以理解。

例如对于日本,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最重要的对外关系,当然是侵华战争问题(即使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乃至战后反思,和侵华战争相比太平洋战争也是次要问题的见解都不少)。因为侵华战争长期化,日本1939年度财政收入1/4被用作军费开支,40年度至少46%的财政支出被用作军费。很显然,不解决侵华战争问题,日本事实上做其他任何事情的能力都非常有限。对于对德国交涉起到的作用,39年为止左右日本内部仅有陆军强硬主张将英(法美)等欧美列强包括在对抗对象内,而40年已经只有海军很勉强地反对将英美纳入对抗范围,却一致放弃了对抗苏联的意图。要注意到40年正是各国对华援助的转折点,此前以苏援为主,此后以美援为主。40年美国内部舆论调查显示,虽然对于参战民众仍然持反对意见,以军事以外的手段援助盟国(英中)的支持率高达约70%。加之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的废弃,美国取消日本贸易最惠国待遇,对日本种种物资的出口限制等等,无论是采取友好还是对抗手段,日本外交重点转向美国,势所难免。

第三,日本德国交涉的资料在我手中已经两年了,因为外交辞令绕口晦涩,一直没有心思去看它。这次仔细看了一遍,其中几个地方颇令我鼓舞。

1,1939年12月31日,德国驻日本大使奥托给柏林的电报,

政府意识上的乐观导致的初期对政府方面的期望,随着美国态度变化已经转变为失望。......民心受到通商政策,以及由在中国战争引起的粮食以及其他物资供应状况恶化,尤其是物价上涨和政府配给制度失败的影响。一般预计,内阁将在1月中旬议会召开前总辞职。

2, 1940年9月16日日本内阁会议中藏相以及企画院院长的发言,

虽然非常困难,干吧。现在的状况任其发展,无法改变赤贫的局面。又不是说不能通过这个解决“支那事变”(侵华战争),没准还能改善最近美国对我们的轻侮态度。虽然没有理由看作理所当然,我们只有这条路。

其中提及的由于侵华战争导致日本本土经济状况恶化,配给制度的实行,以及“赤贫的局面”,对于中国的不屈抗战毫无疑问是来自对方的“好评”。日本本土的粮食供应恶化,其他方面也有旁证:1940年的日法交涉中,日本就要求(压迫)法国(殖民地)向其提供70万吨粮食。所谓配给制度的失败,日本本为纺织品大国,因为侵华战争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为了促进出口39年秋天开始实行纺织品的配给制,平均每人每年有两公斤半左右的棉布制品,此后逐年下跌,战败的45年每人450克。很显然,日本已经被中国的不屈抗战“肥的拖瘦”。所谓赤贫,并非客套话,确实是日本经济状况恶化的写照。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为汪精卫惋惜,再坚持一年,他还会不会去白白落下一个千载骂名?

这里顺便说一句,老冰在他的那个系列中提到东条英机担任首相后喜欢晚上到处巡查,看到有人浪费就认为“你的心肠,大大的坏啦”。这倒不一定是他发神经。东条英机出任首相已经是41年下半年的事情,如果那时候日本的配给制度已经扩大到粮食(我手头虽然没有确切资料,按照纺织品的配给制度演变估计,这很有可能),那么有东西浪费的人至少也是“巨额财产来历不明”了,他身为首相倒是有发发火的权力。当然,我也很乐意做出结论,中国的英勇抗战,把东条英机给逼疯了。简单地认为中国是单靠太平洋战争之福才得以保全的观点,就更不能苟同了。

第四,美国的态度。虽然到40年为止美国还没有参战,对于世界局势的演变,并非一个简单的旁观者。例如1939年6月14日爆发的天津租界危机,实质为日本意图摧毁对英国有一定依赖的中国货币体系。7月22日,日英达成协议,英国对日本有一定妥协,24日公开发表,26日美国即在没有通知任何一方(英日华)的情况下宣布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英国立场随之强化,8月21日英日决裂。虽然没有口头或者文字上的协议,这种事实上的对日本釜底抽薪毫无疑问是对中英最好的援助。此后日本政府历经更迭,美国对日本说一不二的强硬态度却丝毫没有减弱。参考稍后41年4月日美交涉中,美国下属官员给赫尔国务卿的报告中就提及,“英美的利益在于日本深陷中国,无法自拔”,再联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最后一个参战却捞走了最大的战果,有理由相信,美国是在重施故技,力图通过战争最大限度地扩张自己的利益。

德日关系的这个系列是我第一次尝试有关外交方面的文章,种种感受一言难尽。战场上的硝烟看得清楚,战场外的硝烟虽然看不清楚却一点不缺少刺鼻的气味。已经答应过大家接着挖挖日美关系,要尽量提前动手了。确实能挖出些宝贝来。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一點補充

由於日本決定襲擊美國以祈取得先手。在珍珠港前,與德意進行了頻密的外交探討。最終達致修定三國同盟,向戰爭一方傾斜。這一系列的外交商討,由於日本的外交密電被英美攻破,致使軸心國間的意圖第一時間被英美兩方知悉。(注:協議及有關資料是依據英國所破譯日方東京及柏林間的密電為準。有關日期時間,依從發出密電那方為準,如下述第一條,是東京11月24日,第二條是柏林11月28日,如是類推。)

在41年11月24日,當決定突襲珍珠港後,日本外交部已要求駐德意領事預備接觸德意領導,以便摸底。

在11月28日晚上十時,里賓特洛甫約見了日方大使(由於德國當天日間冗長的會議,所以約會才延至晚上十時)。在會面中,德方亦向日方摸底。但日方大使明顯感覺德方對美的態度轉強。除了提及對蘇及對英翌年的作戰部署外,里賓特洛甫告訴日方,如日本與美國發生戰爭,德國會參戰。希特拉絕無意單方面與英國談和。

在11月30日的密電,東京要求駐德意的領事,安排與德意領導會面,傳達戰爭一觸即發的情況。….it is greatly to be feared that an armed collision will occur and we shall find ourselves in a state of war with Britain and America. You should add that this may happen sooner than is expected.

在12月3日,駐意領事呈報了與墨索里尼當天會面的經過。墨索里尼答應當戰爭發生後,意大利會參戰並全力相助。即盡力將英國艦隊困於地中海。在5日,在與齊阿洛會面後,駐意大使的密電提及三國聯盟德意兩方同意的草本。並說如日方亦認同的話,這份草議可隨時落實。

12月5日駐德大使的密電,有新三國同盟的德方草議本,其內容是:

1 如日本與美國發生戰爭,德意亦將參予。並會全力作戰。

Should a state of war arise betwee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and Italy for their part shall also consider themselves to be at war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shall conduct this war with all the armed forces at her disposal.

2 根據第一條,當德意日與美國發生戰爭,三國間任何一方不得與美國獨自和談。如日方與英方開戰的話,三國亦負上相同的責任。

Germany, Italy and Japan bind themselves in the event of a war waged jointly by the Three Powers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according to Article (1) of this Treaty, not to conclude any armistice or peac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without full mutual agreement.

They undertake a similar obligation regarding an armistice or peace with England, should a state of war arise between Japan and England.

3 三國政府都認同將協議保持為三國間的最高機密。唯當三國依據上述第二款與英美或他們任何一方作戰時,將會以另行形式作出公告。

The three Governments are in full agreement that this agreement shall be kept most strictly secret. They shall, however, announce in a form yet to be decided, the undertakings assumed in Article (2), as soon as Germany, Italy and Japan find themselves jointly at war with the United States or with England or with both these Powers.

4 當這協議簽署後,即時落實。期限將依循40年9同27日的三國同盟。

This agreement comes into force immediately on signature and remains in force as long as the Three Powers Pact concluded on 27th September 1940.

由於戰爭迫在目前,東京外交部在12月7日答覆駐德領事,確認德方的草議本。並要求領事面見里賓特洛甫,要求德方承諾,就算正式協議尚未及簽定而日方已與美方開火,德意將立即參戰。

當天柏林時間晚上十一時,駐德領事得知美日在珍珠港開火。他即時聯絡里賓特洛甫。里賓特洛甫的答覆是雖然他並不能即時知道元首的意向。但據他的理解,德意將會依從秘密協議參戰。里賓特洛甫亦會聯絡齊阿洛,告知齊德國的意向。

12月8日駐德領事與里賓特洛甫及有關人員,敲定協議內容。內容如下:

1 日德意三方會全力與英美作戰直至獲得最終勝利。

Japan, Germany and Italy will conjointly prosecute the war forced upon them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British Empire with all the means at their disposal until victory is attained.

2 在未取得一致同意前,三國間絕不會單獨與英美和談。

Japan, Germany and Italy, except by mutual consent, undertake not to conclude a separate armistice and/or peac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British Empire or with either of them.

3 在獲取勝利後,三國會密切合作規劃公平的新秩序。

Japan, Germany and Italy, after victory is attained, will cooperate closely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quitable New Order

4 這協議在簽署時即時生效。

This agreement will come into force simultaneously with its signature.

在正式簽署前,還有些細微的更改。手頭上的最後版本是如此的:

In the inflexible resolve not to lay down their arms till the joint war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and England has been successfully concluded, the Japanese, German and Italian Governments have jointly agreed as follows:

1 Japan, Germany and Italy will fight together with all the resources at their command until victory is achieved ov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England.

2 Japan, Germany and Italy undertake not to make a separate armistice or separate peac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or England without full mutual understandings.

3 Japan, Germany and Italy will after the victorious conclusion of the war collaborate closely in establishing an equitable new Order in the spirit of the Three-Power Treaty signed on 27th September, 1940.

4 This pact shall come into force at the time of signature.

家园 老兄宝贝不少啊

有时间的话也单发几篇怎么样?

家园 送花
家园 极好的资料,多谢,但请教一个问题

“墨索里尼在1933年6月22日提出奥地利和保加利亚合并”

奥地利和保加利亚隔那么远,保加利亚当年也不属于奥匈,它们怎么会合并呢?是不是笔误啊?

家园 资料原文如此,我不太清楚

看看有没有行家来解说一下吧

家园 多谢回答:)

希望有机会得到此问题的答案

家园 二战前欧洲局势比较复杂

出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恐怕也不算意外。还有一个系列您不妨品评指正一下,

电子赵括:【原创】太平洋战争前的日苏关系日方经纬简介 一

从诺门坎到苏德战争爆发才两年的时间,日苏德关系就能翻个筋斗,可见一斑。

家园

俺是来学习、请教的。

老兄的这些历史精品对俺极有价值,这几年一直在潜水学习。一直没道个谢,见到这么个不理解的地方,才冒泡问一下,多谢您的周到回复,惭愧。

下文又提到意、奥、保1934年签订的罗马议定书,放狗搜了一下,保加利亚应该是匈牙利,估计前面说的也是匈牙利,这比较符合奥匈两国的历史渊源和密切关系。估计是资料原文搞错了。

家园 没准是我弄错了

原文一大堆片甲,我大概按照读音弄了弄估计的,有点不求甚解。等我回去仔细查查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