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给“汉服者”们提个醒儿 -- 走着唱

共:💬37 🌺6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给“汉服者”们提个醒儿

其实打心眼儿里说,我看俺自己对“汉服”的尊重要远远高于那些“汉服运动者”,为什么?就是因为俺看见那些到处遛弯儿,不伦不类的“运动者”,立刻会嗤之以鼻。看见那些汉字都运用得不熟练,问题都说不清楚的“普及贴”“悲情贴”“控诉贴”,就会忍不住冷嘲热讽一番。

列位看官,这些衣服,在古代就是地位与身份的象征,你没个斤两,穿出去就是杀头的罪过。而在文化上来说,你考不上秀才,你就带不了方巾,你当不上状元,你就没资格穿那身袍子。您瞧现在这事儿,不伦不类,东施效颦,大夫与轿夫勾肩搭背,状元与小贩眉来眼去,您这叫“文化复兴运动”?您演滑稽剧呢把,还是后现代的。。“汉服者”们口口声声先烈先烈,但我敢打赌,史可法要是现在活过来看见“汉服者”逛大街,立刻就能背过气去再死一回。。

当然了,古代人分三六九等,现在是人人平等,理当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但咱现在不是皇帝当家,不可能说穿啥就穿啥。而现在民族融合是主流,最好的民族融合就是大家都是一回事,没区别。更不要说大多数少数民族本来就跟汉族不分彼此了,现在非得强调你我不同,又把当年的旧账拿出来说事儿,您是日本人吗?怎么就这么不希望中国人安生?

我给“汉服者”提个醒儿,你们口口声声说这是“文化复兴”,那就先从扎扎实实的文化推动上去做,别天天按着那点几百年前的悲情说事儿,您的衣服,不过是中华文化皮肉上长出来的毛而已,再漂亮的毛,没有扎根儿的地方,那也是一风吹的货。而文化发展了,毛自然就会长出来的需要。咱可以设想一下:古琴初级出来表演,穿个小褂就得了。古琴中级,就给身啥深衣披上。到了高级超高级,嘿,非高档绸子,全手工制作的大袍不足以表示对他的尊重阿。同样的道理,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古代文化的发掘、整理和发扬上,当然,跳大神就免了。

如此一来,也不必讲究什么“民族服饰”,因为这服饰本来就是几千年来各民族融汇交流的结果,非汉族人自己的创造,而直接让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对文化大师的一种承认形式而存在就好了。哪怕来个黄毛美国佬,只要他钻研我中华文化到了一定程度,也应该高高兴兴把衣服给他穿上。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中华文明的雍容大度,更深的体现对祖先服饰冠冕的尊重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随便一个小青年花个百十块,就冲上街头,愣充“民族文化复兴”的大头蒜了。。。

家园 欧洲穿民族服装游行的打扮成公主,将军的多了。你都去治罪

你去嗤之以鼻,你揪别人耳朵跟人说你无知。你凭什么。吃饱了撑得找抽得角色。本来就是图个乐。怎么就不行呢!要你来指点。公安不管你来管。全世界就你一个明白人!!我看你确实有问题。给老佛爷守灵去吧!烦你这号的

家园 您不说“汉服运动”是文化复兴嘛?

怎么又把这运动贬低到欧洲蛮夷沿街杂耍的档次上去了呢?

我这个贴可是认认真真给“汉服运动”提建议呢,怎么,您自己已经放弃了?

家园 我倒觉得两者相比之下,走着唱同学的实际行为更为合理

家园 麻烦你眼睛睁大点!我的观点从头到尾就一句

满清服饰不能作为汉族民族服饰。若干理由,若干扯淡但是总体就说了这么一条。

家园 要求太高了吧

您的意思,要穿汉服的话,得先去把“汉服文化”给吃透了,否则不能穿。我看来,次序得颠倒一下,对一般老百姓来说,有这个对汉服的热心,就很好了,应该加以鼓励,先有汉服的流行,后有大众对“汉服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了解。

都没有人去穿,哪有人去研究它?更不用说发扬光大了!现在热衷汉服的,都是很多年轻人,很是鼓舞人心,说明这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在西方文明冲击下的危机感,振兴中华文化的责任感,我要是传统文化的专家教授,我会非常高兴,我会鼓励他们,为他们普及穿汉服的知识,而不是打击热情,自居清高。因为今天的年轻人,就是明天的领导人,从他们身上能看到中华文化辉煌的明天。

联想到易中天,于丹,他们不出来用“大白话”去说三国,说论语,有谁会去关注这些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至少不会象现在这么红火!有的酸儒象葛红兵之流“专家”,自居清高,只知道闭门造车,整天悲号“传统文化流失啊”,别人真出来做了普及传统文化的大好事,名利双收,他们又眼红了,于是说易和于“不懂”或是“肤浅”,他们自己又做了什么实实在在的事情呢?

家园 我觉得他愿意并非如此

他只是觉得原来几个帖子太偏激了因此打击一下吧。

家园 易中天们就是好,就是好!

一部《三国志》游戏,养活一家游戏公司,带动一大批年轻人去阅读,去研究三国,有些“粉丝”对三国历史研究的水平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把传统文化,用现代方式包装起来,如电子游戏,如电影,如卡通漫画,那要吸引多少人啊!能带动多少人去了解,去钻研啊,而且他们不会有一点厌倦,因为这完全是个人兴趣,不是责任。

同时,又能带动极大的一个产业链和市场。

这才是振兴传统文化的正确光辉大道。

家园 高?不见得吧

首先我不认为有什么“汉服文化”需要吃透

其次,有资格穿的人会很少?光说文艺工作者把,每年艺考生有多少?反正每年一到艺考,我所在的地方招待所都要满员。就算人少吧,用精工制作的传统服饰作为佼佼者一种荣誉的象征,量少而质精,份轻而意重,有什么不好?这就是打击热情,自作清高了?

热心就是好事?有人气就是好事?没合理的方式的话,再多的热心和人气也只能走歪路而已。日本人二战时候就搞过什么“国民服”,穿上一件俨然就成了民族卫士,那热情可真热的跟火山一样,结果呢?

现在的什么“汉服运动”,最轻的两字评语“浮躁”,因为浮躁,所以急功近利;因为浮躁,所以不去从根本上抓问题;因为浮躁,就直接用民族仇恨作为运动的催化剂。这样简单啊,容易啊,迅速见效阿。君不见,“汉服者”上街了,“清算”论也到处都是了。就在这平和的西西河,我也被人怀疑为“你是满族的吧?”常言道,拔出萝卜带出泥,现在带出来的是什么?是粪!

衣服而已,何来那么高的“复兴”“振兴”意义?以前没有什么“汉服运动”,沈从文先生还不是一样写出了“中国古代服饰”这样的巨著?他的研究热情又从何而来呢?民国时代的国学大师那么多,他们甚至还穿着长衫呢,也没见他们水平因而受到影响阿。

家园 您累得慌,还是别为汉服或汉服爱好者多操心了

汉服作为被中断300年的服装现在没有统一的标准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没有怎么办呢?就放弃了?就冷嘲热讽了?这可不是复兴汉服应有的态度。人落地就会走?您要求太高了。再说了,以前实行君主制的国家现在还有服装等级之类的要求吗?古代商人不能穿丝绸,现在呢?

我一直觉得有些反对者想法很奇怪,为什么穿汉服就一定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会填词,熟读经史等等呢?很荒谬的想法。古代的贩夫走卒识字都勉强,他们就不能穿汉服?谁规定穿什么样的衣服就得有什么样的学识,真是骨子里的阶级意识,很可笑的。

把汉服看做一普通的民族服装不是很容易的事吗?如果有的汉服爱好者文化修为不如你,历史知识没你深厚却穿着汉服觉得自己立即很有文化了,也请你不要迁怒于汉服,不要以为所有汉服的支持者都是一个样的。

还有,“最好的民族融合是大家都一样”这类的话可千万别跟少数民族说,特别是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维族说,人家对民族传统都很珍视,没哪个民族会放弃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你认为的“更不要说大多数少数民族本来就跟汉族不分彼此了”不能代表其他少数民族,也要小心他们会认为你才是“大汉主义”。

民族本就是不一样的,公民权是平等的,我想有些人还是分清楚一点吧。

家园 成啊,那您还是继续穿着上街

我也没啥意见,一样米还养百样人呢,不过请允许我保留嗤之以鼻的态度。哈哈。

家园 再说一遍,就一遍。管你屁事儿
家园 我这人喜欢干脆,你有道理我就服你,没道理我就不服

装灯在我这儿不顶用。老装灯我就烦。不好意思得罪了

家园 哈哈,原来你是BS所有穿汉服的人呀,够有眼界的

没关系,你继续嗤之以鼻好了。

复兴汉服与你没关系,你的看法还真是一点都不重要。

多说一句,怎么就觉得你有点恼羞成怒还要故作潇洒呢

家园 呵呵,蒙您关心

其实我何止恼羞成怒阿,我都气急败坏了,脸上起包,脚上起藓。。。呵呵,您瞧,我都这么狼狈了,您心情会不会因此更好一些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