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接触到的台湾同胞 -- 端娘

共:💬6 🌺2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接触到的台湾同胞

以前不是没接触过台湾同胞,但是通常是在开会时候,要么是点头之交而已,要么是心怀戒备无法交流。比如有一次在东京开会,有3个台湾来的学者,最后通过备忘的时候,有一个跳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能代表其它两个,反正就开始搅事,要求文件提到台湾时把后面括号里的“中国”去掉,解释说不然他们回去不好交待。日方也很为难,征求中方意见,中方带团的比较木,没主意,往使馆打电话问。我坐在那里观察台湾三人组的表情,都低着头,很不自在的样子。当时年轻气盛,恨恨地想,什么括号都不要,就坚持中国台湾,连中华台北都不叫!!看你扛!!!最后结果现在记不清了,应该比较圆满。但是跟使馆联系的那10分钟左右,会议室的气氛非常之差,倒是让我印象深刻。

比较长时间的接触,还是来日本这段时间。在住会馆时,有一次学生聚会,介绍时知道有两个人是来自台湾。散的时候在楼梯上遇见其中一个,我说“你好!”当然用汉语说的。对方不答茬,一扭脸,擦身而过。我倒没觉得不好意思,反而有些可怜这位斗争神经比较敏感的同胞。后来在公用厨房经常碰见,我不再说什么,不去为难他。另外一个还好,开头遇到的几次也是故意回避,后来好一点,会比较符合国际惯例地点点头,肯用中文说你好,而不是hello或者空尼奇娃。几个月下来,要搬家了,都有一些东西要处理,要找房子,在厨房里说起来,彼此才有一点交流。

这学期伊始,日语课的同学里多了两个台湾同胞。一姓林,一姓王。据林同学讲,王同学家很阔很阔,所以现在称王同学为“王公子”,呵呵!

这次的林、王二位,因为每天见,说话机会本来多,加之初次见面比较有趣,使得相处的气氛比较自然轻松。初次见面是这样的。我错过了第一次日语课,第二次去的时候,教室里有两个男生,坐第一排,同一张桌子,都趴在桌子上打盹。我判断大约是中国人。第一,中国学生通常坐第一排,第二、两个男生并排坐,而教室里其他座位都空着,应该是彼此认识的,并且不怕被认为有断背嫌疑,呵呵,也应该是中国人。虽然有这样的推定,还是谨慎地没有使用中文,用日语询问这次课有没有考试。得到的是日语的回答。点名时,进一步确认了这是两个台湾同胞。下课后我问了一句:“中国人啊?”林同学说:“对啊,台湾来的。”心里有一点高兴,因为没有听到“不,台湾人”这样的回答。

大家都习惯坐第一排,在等上课时就聊两句。渐渐熟悉了,话题通常比较轻松随意,他们住在我以前住的会馆,我会提供一些有用信息给他们,比如哪里有好而且便宜的蔬菜卖,星期几可以在哪里跟日本人练习口语,建议买自行车,省去地铁费。他们也会抱怨会馆破旧,路远不便。林同学比较年长,工作过,口齿伶俐,看事敏锐;王公子刚大学毕业,成天懒洋洋,说话拖腔拖调,“一副没吃过苦的样子(林同学语)”。

能感觉到,一开始,他们两个还是有点紧张,说话比较简短,避免提及敏感话题。对我来说,不觉得和他们打交道需要特别注意什么,有时从人民日报海外版看来的一些关于台湾的消息,也会说起来跟他们求证一下。时间长了,他们也放松下来,相处得倒比班里其他中国同学还好一点。不过,像两岸统一这样的话题,我既不擅长,也就不去提及。他们对大陆的政治制度等,也避免说起。多少也是有点心结的。直到有一天,一个比较猛的兄弟来打破这层薄冰。

这位猛兄也要表一表。福建人,名字读起来很像“豆腐”,工科,性格较憨直,嗓门大,爱说话。某天,口语考试,轮流去,其他人坐等。“豆腐”兄考完后凑过来,突然发问:“你们是台湾来的?”紧接着,“对两岸统一怎么看”“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还是中国人”“我们十万大军台海军演”“飞弹试射,台湾股市大跌”“近期内一定会统一,动武也在所不惜”“台湾年轻人怎么想两岸统一”……等等轮番抛出。搞得王公子伏案装睡,林同学倒还镇定,一一回答,语气平和,主要意思是台湾内部也有很多不同声音啊,有要独得也有要统的(豆腐兄追问“你自己的看法呢?”林同学说:“目前还是保持现状比较好吧”。);文化上认同中国,身份上客观事实,拿的护照都不同嘛;还是不要打得好,非要打,老百姓也没办法;大陆政府一 党专政,说的话不好信得,台湾吃过一 党专政的亏了;不希望走香港的路子,被中央政府控制;年龄大的不一定就是统派,年轻的也不见得就要独……随着 “豆腐”兄的问题越来越麻烦,其他中国同学都听不过去了,说“莫谈国事莫谈国事”。“豆腐”兄可能真是对台湾感兴趣,仍然问个不休,后来话题逐渐转向台湾水果,气氛也随之甜蜜了一些。

下课后走出去,林同学怕不真是出了一身汗——简直成发言人了——跟我说:“这位豆腐兄看来的确实对台湾感兴趣啊”。答曰:“国内大学,尤其是工科,接触台湾同学的机会比接触留学生还少,越是接触少,越是感到神秘,越是好奇。了解多了也就好了。”林同学也说:“让大家知道台湾内部也是有很多声音也蛮好的。”我还开玩笑:“可是大陆已经不再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了啊!”林同学说:“台湾人怎么样也要对自己负责啊,公投的话,多数还是反对台独的。”

也许林王二位是比较不排斥大陆的,所以好接触。不过从我自己来说,也并不认为摆出一副对敌斗争的面孔,绷紧“两岸统一”这根弦就一定有利于统一。庸俗一点说到底,人嘛都是要好好活着的,环境宽松点,没坏处。了解胜于雄辩。台湾同胞多看到友善的,或者说正常的大陆同胞,消除一些误解和隔膜,没坏处。大陆人了解一些台湾人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的乌七八糟,了解他们的紧张其来有自,也没坏处。

在那次豆腐兄发起的“攻势”中,林同学问我怎么看统一,我说“现在嘛,能像香港那样,申请了出入境证件就可以去,那就行喽。其他的,慢慢来嘛。”

家园 以柔克刚,花一个。
家园 我一般开会回避两种人:

台湾来的人和日本人。

最多点个头,实在是没话说。上次开会看到一个人挂个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忍住上去打个热烈招呼的冲动,常识告诉我中科大的人英语不会差到那样翻译自己的学校。这必然是对岸的。

不知这样的学校名称还能撑多久?改名的那一刻这将是怎样的尴尬。

家园 说得好!
家园 花一个。海外的台湾人蓝绿也分得很开的

我有几个台湾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其他话题都好,政治话题一般是回避的。回避的原因到不是统独问题,而主要是蓝绿问题。几个朋友蓝的绿的都有,就特别容易吵起来。

台湾侨界活动比较多,联谊啦,运动会什么的,比较热闹。但是比赛的时候,一分队,往往就是蓝的一队,绿的一队。

一个朋友,是不蓝不绿的客家人,娶的是大陆老婆,自称不关心政治的。家里的游泳池几天没放药,自然就发绿了,就有人说了,你难道现在挺绿了吗?朋友就辛苦一点,加了药,于是游泳池又蓝汪汪了,就有人说,你现在改挺蓝了?

客家人好像本来就是不蓝不绿的,这次谢长廷又打算弄个客家女性当副手,就是要吸引客家人的票。我那个客家朋友,这么说她母亲怎么投票的:

投票之前,无论什么颜色,都要来拜票,就是给钱,有给的多的,有给的少的。有的时候还出现同一个候选人给了两次,发现了,还会把多给的要走。朋友的母亲对政治一点不关心的,但是每每投票前,就记下来哪一个给了多少钱,然后选定给钱最多的,去投票,说是否则对不住良心。

03年底去台湾开会,正赶上台湾大选前两党闹公投闹修宪的时候,感觉怎么意识形态严重到这个程度?太吓人了。新闻里面没别的,全是政治。

当时在清华和台大随便聊聊,感觉年轻的绿的多,即使是在新竹台北。但是问毕业了去哪里,除了欧美的,竟然是想去大陆的多,很少有愿意留在台湾的。

在花莲,导游和司机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讨好大陆客,一直旗帜鲜明骂台独来着。弄得我们觉得奇怪。不过据说花莲老兵多,的确是蓝营的(蓝营不一定不独的)。

在台湾住旅馆,最奇怪的就是日期。台湾还是使用民国几年,我03年去,房间上写的都是92年。一同去的就纳闷了,怎么把十几年前的房卡给我了?

家园 我家的台湾亲戚,都是统派

他们都很喜欢蒋经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