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曹锦清先生反对计划生育政策吗? -- laska

共:💬14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曹锦清先生反对计划生育政策吗?

曹锦清先生反对计划生育政策吗?(原创+文摘)

著名“人口问题专家”何亚福先生在一篇小文中提及《黄河边的中国》的作者,我国著名的农村问题专家曹锦清先生在其作品中讲到农村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虽然何亚福先生炮制的仅仅是一篇不起眼的小品,提及曹锦清先生似乎也仅仅是为了提供一个旁证,但何亚福先生的真实目的,似乎想传递给读者的一个印象是--看,曹锦清先生那样的大学者也在反对计划生育政策呢!!

我很怀疑何亚福先生是否真正读过《黄河边的中国》,或者何亚福先生仅仅行的是一种“断章取义”,恰好本人手头就有一本《黄河边的中国》,不妨做一下文抄公,让大家对曹锦清先生对人口问题的态度有一个粗浅的了解,以免曹先生莫名其妙地被人当了枪使。

《黄河边的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2次印刷版本。以下若非打字错误,均为原文。

p110 标题“难以统计的‘黑孩子’”

p110 该组共40户,192人,户均4.8人,若除去已嫁者,户均4.25人。全组10岁以下儿童(包括10岁)共31人,其中属于超生的16人,超生率约近52%。在16个超生者中,超生一胎者12人,超生两胎者4人。

p112 他现年42岁,妻子40岁。15年前结婚后,妻子一连给他生了五个女孩(注:‘五个女孩’下加着重号两点)。“我只想要一个南海。谁知生来生去还是女孩。”他说,去年乡计划生育人员把他妻子抓到乡政府给结扎了,方死了生男孩的心。但还是东借西凑了5000元,托人买了一个两三岁的男孩。全家公有六个孩子:长女现已14岁,二女12岁,三女10岁,四女8岁,皆超过学龄,但因家贫,无力送他们上学。

p112 这对终年辛劳,不得休息的中年夫妇,唯一的生活目标是养活六个孩子,根本没有能力供他们读书求知了。

p112-113 我望着这位被劳累与贫困压得精神有些麻木的中年村民,实在说不清内心的感受是悲哀还是同情。我对着这位拖着六个孩子的父亲说:“你生了那么一大帮孩子,整天为填饱他们的肚皮而操心。。。。。你们夫妇为了生个男孩而把自己搞到这个地步,还有什么人生乐趣呢?再说,你们夫妇俩一年到头拼死累活地干,只能对付全家八张嘴巴,再也没有力量送孩子去读书。在现代社会,你养的一群女文盲只能配一群男文盲啊,她们将永远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没有知识与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到那时,五个女儿都回家来指责你这个父亲:为什么要把他们生出来?为什么要让他们成为文盲而受穷?。。。。。”此刻,他的眼眶似乎湿润起来,默默地低下头,一语未说。

事后,李氏对我说:“你把计划生育的道理讲到农民的心里去了。如果公社干部(在乡村,依然可以听到农民把乡政府称为公社,把村民称为社员)能到村里来开个动员大会,对农民也说上那么一番道理,他们是听得进去的。。。。。”我想,村民的传统生育观念毕竟是村落内传统生存方式的反映,在传统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变个之前,传统观念能否通过宣传教育而得到转变?“导之以德”固然重要,“齐之以刑”也是出于无奈,更何况重罚之下,超生一胎依然十分普遍,不生出一个男孩不肯罢休的农户,往往有之。计划生育,其实是国家发动的一场针对亿万农民生育行为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胜负,实关涉导中国的未来发展前途。

================================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到,曹锦清先生并非没有看到农村计生工作存在粗暴化的客观情况,但就实质而言,曹锦清先生希望传递给读者的是农村的贫困,很大程度上就是与落后的生育传统以及由此造成的人口负担过重密切相关的。

为了慎重起见,我还特意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曹锦清老师的研究生弟子求证,求证的结果是曹老师并不反对计划生育政策,“最早的提出控制人口问题的是清代的洪亮吉,老曹认为他是很有远见的”,这是在我MSN上交流的原话。

有人向我提出何亚福引用曹锦清的话,只不过是为了说明计生暴力的普遍,怎么就看出“何亚福先生似乎想传递给读者的一个印象是--看,曹锦清先生也在反对计划生育政策呢”?

我的观点是--或许就其本意来说仅仅是转述,但是不是在客观上追求或者暗示我所说的某种效果却不好说。所以,我必须指出,曹锦清先生是支持计划生育政策的,至少其认为控制人口是非常必要的。至于基层计生工作中的暴力现象,曹先生说的很明确--导之以德固然重要,齐之以刑也属无奈

家园 曹先生支持一胎化了吗?
家园 一胎还是两胎都是可以讨论的。

一胎还是两胎都是可以讨论的。从最早的全面一胎到现在部分城市部分放开二胎,也有一个过程。计划生育政策也是在随着形势的变化做调整的

今天的放开二胎,并不代表过去一胎就是错了。

问题在于何亚福、易富贤们是要求不控制人口的,“二胎化”不过是他们的一个“底线”罢了。

何亚福、易富贤们的逻辑是--今后科技、经济发展了,再多人口也能负担(或者是人口自然会减少)。。。。。。。。大意如此吧

家园 他们只是一介网民,部委理论错误,这才是国家的主要隐患

何亚福和水寒观点不同.

另外水寒说以前错了,又有什么用,反正已经做了30年了.

他说放开又能怎样,反正寄生委连二胎都不愿意放.

虽然我对水寒的说法也觉得过分,但我觉得他顶开了人口讨论的舆论空间,

使得各类中庸方案的讨论成为可能.这也是人口学者说过的.

相比较而言,"人口包袱论,灾害论"于是"生得越少越好"的行动思维,

才是国家的隐患,是对将来国家的确定伤害.远比水寒他们的概率大得多.

所以这是我的主要斗争方向.

另外还有不民主的人口学研究氛围.也需要斗争去争取.

参见http://www.cchere.net/thread/1056460/2#C1057134

家园 呵呵,连你都觉得何亚福们过分了

不同的观点在学界的争论一直是有的,各种观点也都有自己存在的空间。何亚福之流之所以不得见容,就在于其太走极端,他们是打着反思的旗号,实在是要说计划生育从根子上就错了。

又喜欢炮制些“生动活泼”的故事,但讲的故事又是漏洞百出,纯是大忽悠而已。

连你都觉得过分,那说明他们确实够过分的了:)

家园 何亚福支持二胎,不过分,我支持何亚福

什么叫打者反思计划生育旗帜,否定计划生育。

既然是反思,就一定会指出其弊端,既然指出其弊端,你也不要难以接受,

将其等同否定****.

那我是不是可以来这么一句,希望不要有些人打着计划生育名义妄图将一胎长期化!

死心塌地地做“胎独分子”!

何亚福从来否定的是一胎化,把他等同于计划生育,是你的上纲上线。

何亚福的主要文章见

http://blog.sina.com.cn/heyafu

大家可以去看全貌,你也不要歪曲其文章。

家园 这种“借光”的事水寒同学最喜欢干

“何亚福先生似乎想传递给读者的一个印象是--看,曹锦清先生也在反对计划生育政策呢”?

 他现在出了本书“大国空巢”,看看给他羞羞答答做序的人:茅于轼,仲大军。

 就没个想样点的经济学家理他的茬。。。

家园 呵呵

这种东西,究竟是反思还是想从根子上否定,大家心知肚明吧。

“二胎”也不过是他们的一个“底线”罢了

家园 更正一下

曹锦清应该是华东理工的,打字时候正好打到“华东”,恰好与边上人在说上海师范,于是打成了“华东师范”

家园 顺便说一下

这两天在天益玩(以前极少去),已经有人号召有条件的查查我的背景,日后清算我罪行了呢笑倒

呵呵
家园 河里眼睛揉不进沙子的人还是很多滴.再花!

这种东西,究竟是反思还是想从根子上否定,大家心知肚明吧。

水寒那叫"反思"? 他连当初(1980年代)中国政府搞计划生育都要否定!

对不起,那他也只好被国家否定了.

再加上来历,出现可疑,他不被国家(及有关部门)信任,被排斥就很顺理成章了.

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哈..

家园 呵呵,我支持独身子女政策,但我可不是胎独

我好像说过,一胎还是二胎都是可以讨论的。我也完全赞成根据情况的发展和变化逐步作出局部的调整,包括部分城市部分人群的开放二胎政策(“开放”和“放开”还是有区别的)。

但是在宏观上,一胎我还是支持的。

何亚福、易富贤们搞的是什么?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想不出合适的词),反正最好就是全民放开了生,“二胎”是底线,现在呼吁二胎不过是他们要求放开生的突破口而已。至于放开生会有什么后果他们是绝对的乐观--随着经济、科技发展的。。。。。

好像经济人口增长以及对资源的消耗压根就不会对经济、科技发展产生反作用似的。

还有一个理由是--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育意愿会自然降低。。。。。。

完全不考虑现实是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地球上的人口还是越来越多。

还总喜欢拿美国、日本、加拿大说事,完全不想想究竟是较为发达的经济水平使之得以承载人口的增长,还是人口的增长才使其经济发达。

他们怎么不说说美国还搞过一个西进运动(他们大概以为美国挤在最早那13块殖民地里也能自然而然搞成今天这个样子吧,可惜,历史不会给何亚福们证明的机会了)。

他们大概还忘记了日本几百年来老惦记着爬出海岛吧,要不干嘛老惦记着朝鲜。中国呢。

回溯历史,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与其经济发展、自身实力的积累是基本适应的甚至是超前的,一些国家现在遇到的老龄化问题不过是现代文明的一个几乎是必然的副产品罢了。

跳开了这些,何亚福们直接拿一个积弱百年,至今尚未完全进入现代工商业文明的中国来比划,岂不扯淡。

所以说何亚福们有两个大毛病:

一、历史感太差。

二、喜欢跳过前提,直奔结果而去。

这两个毛病,我看是改不好了。

于是其几与搞玄学无异,说他们是在忽悠一点都不冤枉他们。

家园 你漠视人口结构问题,同样是搞玄学。

漠视人口结构问题,你就可以把问题躲过去了吗?

该来的总是要来。

不要惟人口数量论,尤其是不加分析的恐慌,更是谬误的根据地。

二胎人口数量如何,人口结构如何?

一胎人口数量如何,人口结构如何?

你真的综合考虑问题了吗?

家园 非常酸!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