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重要的废话 – 评美太平洋地区司令表示可助中国造航母 上 -- 萨苏

共:💬51 🌺15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重要的废话 – 评美太平洋地区司令表示可助中国造航母 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五月十一日,美军太平洋地区司令基廷在访华期间,表示中国如果造航母,美国可以提供技术援助。

这是个有趣的话题。

首先核实了一下,这消息是真的,不是造谣。

接着看了一下反应,中国这边很多议论,美国那边基本没人关心这个话题。

表面上看,基廷的这段话根本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废话。

因为中国不可能利用美国技术造航母的(除非是间谍弄来的技术),这一点双方都心知肚明。八十年代“和平典范”工程是双方一个重大心结,使双方的兵工企业在进行尖端技术合作方面难以相互信任。

不要小看当时的J-8,我在机场工作的时候,曾亲耳听航空界的老人这样谈“和平典范”工程 -- 我们的飞机一直不先进,J-5是这样,J-6是这样,可是打起仗来并不是软柿子,动不动就能把美国飞机弄下来,这个单说是运气谁也不信。我们的飞机里面总有一点点自己的东西,他摸不透就要吃亏。不过很多东西都是窗户纸一捅就破的,你跟他一合作,合作到那个份儿上,就完了。

“和平典范”最后是没有作完,当然有当时的背景理由,但是就算没有那个背景,这项目最好也不过弄成上海MD-82的。吃一堑长一智,估计中国人宁可用水泥浇筑法造航空母舰,也不会跟美国人合作。

这一点,中国人明白,美国人也明白。所以基廷说的话,根本就是废话。

然而,这段废话很重要。

重要在哪里呢?

重要在态度。

首先说明他不是说错了话 -- 否则这么多天早就在美军内部引发反弹了,他的话即使不是官方观点,也代表了一种趋向。而媒体反应显示他的话在美国并非特立独行 -- 否则早有媒体大作文章了。美国媒体是比较独立,这是公开讲话,又不是军事机密,不折腾这件事,熟悉美国新闻界的朋友就会明白其背后的潜台词 -- 基廷的话没有新闻价值。

也就是说,美国的公众舆论,对一个拥有航空母舰的中国,已经不觉得是多么大不了的事情了。

就算不用美国技术,中国造航母,美国这种态度也没法再“表示惊讶”了。

对中国拥有航空母舰,美国的态度一度是非常紧张的,中国作为废铁从乌克兰购买的瓦良格号船壳,美国人曾想方设法把它堵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就是不肯放行。

航母这个东西,有各种各样的用途,打仗,它是重要的远洋战略武器,平时,救灾抢险国际合作,它是很方便的平台。如意大利,泰国这样的国家都拥有航空母舰,没有人对此感到惊讶。

关键看你怎样看这个问题。

对中国拥有航母这样担忧,说起来,应该是“妖魔化中国”和意识形态对立的产物。特别是九十年代初期,通过西方媒体的放大宣传,在美国民众眼里,中国简直是一个崛起的怪物,是第二个苏联,是舒拔博士。而台独的悲情演出,也总是去刺激美国人的神经 – 北京弄导弹要炸台湾,北京穷兵黩武,北京违反人权,北京人类公敌。。。

问题是空话说得多了,不免让人耳朵起膙子,而且产生逆反心理,我们的政治学习,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美国没有政治学习,但是中国威胁叫了这么多年,普通美国人大概也琢磨过来点儿味。

中国人真的那样可怕吗?

中国人一天到晚忙的是什么?改造五湖四海解放全人类?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么,中国人在忙着修房子,造楼,把马路挖开,填上,再挖开。。。养贪官,反贪官,杀贪官,再养。。。上网,下网,挣钱,炒股,写博客,骂方周子。。。

至少,美国人接触的老中,大多蛮好相处的,乐观,平和,勤奋,追求幸福,和美国人并没有多少不同,说中国人是妖魔并没有多少可信力。

倒是美国军方惹出点儿麻烦来。老实说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原来就属国防现代化落在后面,反正周边各国随着苏联的解体,军事上都是没有最糟只有更糟的,需要并不强烈。这几年阿扁老叫着有美军保护台独,美国人又模棱两可,结果是把北京惹毛了,中国人的哲学是未雨绸缪,于是,不管是出于威慑还是出于担忧,军费增加了,导弹精确了,卫星打掉了,歼十列装了。。。

一个现代军事强国的中国开始显现出来。

没有这外部的压力,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还要等到猴年马月去。

[待续]

关键词(Tags): #中国#美国#航母#基廷元宝推荐:海天,
家园 鲶鱼皮沙发,PP很受用
家园 咱也能抢地板了,不容易啊~~
家园 板凳,只要有这种图片,总是有那么种

我们的高官,肚皮鼓鼓,真是"官态"

而大洋彼岸过来的那几位,第一感觉就是精干

家园 一个小问题

基廷身后的翻译是文职么?咋不穿军装呢?

家园 可能是东厂的番子

家园 呵呵

C为东,F为西?哪个是内务厂和锦衣卫啊?

家园 重要的废话 – 评美太平洋地区司令表示可助中国造航母 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停泊在中国港口的瓦良格号

美国人一看 – 我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

未必不后悔的。

所以,基廷的话有一定代表性,对中国拥有航空母舰这类事情,美国人现在颇有些人,哪怕是军方这类鹰派集体,能够平心静气地看待了。你造?哦,那也是合理的,南海多风暴,中国的航空母舰可以很好地帮助当地的渔船么。

关键就看你怎样看。

所以,或许,基廷这段话的背后,可以看出美国在政策方面这样的潜台词来 – 当然,不是仅仅基廷这段话,从近阶段美国的整体动作,都可以看到“缓和”的影子。对比布什出兵伊拉克的时候,美国政府现在的声明之类明显客气多了,不仅是和中国。

第一, 美国鹰一直竖着的毛在伊拉克燎糊了几处,好像容易捋顺点儿了,脑袋也清醒些,容易对单边主义作些反省 – 美国还是需要和其他国家相处的,美国大兵是很能,但不是万能。一个人霸着游戏厅玩Game国债钟能赶上风车,即便美国也负担不起。世界的现实是各种力量的平衡,美国也得接受这个,如果整天都是对着别人“不不不”的,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被认为消化不良。

拉斯菲尔德走了,赖斯,也琢磨琢磨汪国真的诗,赶紧解决个人问题要紧,世界需要更加理智与平和的美国领导人。

美国也需要。

第二,“妖魔化中国”的浪潮,已经有些疲软。老实说,把世界四分之一人口总当作妖怪,对美国来说也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有利的政策。至少,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的政策认为现在不是寻机挑衅的契机。

所谓有意寻机挑衅,就是哪怕你不造航母,我也可以说你造的油轮可以改航母,你不造坦克,我也可以说你的拖拉机赛过M-1A1。

而民众,就会跟着摇旗呐喊,呼吁派几百架飞机去炸平中国的拖拉机厂 – 真炸不真炸是另一回事,B-2的下一期拨款就好通过多了,参议员众议员那个愿意当卖国贼,犯得着么?

可以看出美国人对鹰派有些疲了,从口袋到心理,今天的美国人,没事不愿意找事。

所以,也乐于尽量善意地理解其他国家的一些举动了 – 美国医学最重心血管疾病,老跟竖着毛的鸡一样不利健康,这个道理美国人都懂。

其实就像美国人造航空母舰中国管不着一样,中国造航空母舰美国管不着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用自由主义观点解释也是物竞天择,而美国人还要费老大功夫来理解,可见,苏联解体以后,美国人是有点儿烧昏头。

第三, 私下揣测一下,这是不是给海峡那边的一个信号呢?台湾那边的“新闻自由”,怎样促进了台湾的发展还可另讨论,但在典型的东方政治智慧操纵下,倒是堪称深得如何利用这种自由为政治家谋福利的三味 – 不被大家爱听的新闻,即便自由,也难以生存,自古圣人也难免爱听好话,何况普通老百姓呢?所以,美国对台湾的态度,台岛内只有一边倒的看法 – 美国与中国本来就势不两立,台独就是给美国一个收拾中国的机会,美国佬要感激涕零,抱着棺材布赶来为保卫台湾的民主而挖坑。。。 您看深绿们对台独以后大陆打过来从来不考虑自己怎么为民主光荣献身,都是理直气壮琢磨顶几天就可以盼来美国救世主。

不同的声音?不是没有,可不好听的话,很容易淹没在慷慨激昂,得意忘形之中的。乌鸦,永远是不受欢迎的。商业社会,没有乌鸦的生存空间。

这就是某些人所期盼的那种新闻自由吧。

老实说,这种期盼,比专制更深刻地亵渎着所谓美国精神,更严重地摧残人们对民主自由的信任。

问题是美国人也有美国人的看法 – 那边一放枪我就得去报到,难道我欠台湾的?!

为台湾流美国人的血,不是不可能,但要看是否对美国有利 – 美国对台湾,不可能作少先队员 – “时刻准备着”。

所以,基廷这段话,可以算作一个小小的注脚 – 美国和中国并不是不共戴天,我们是可以一边互相捅上两拳,一边把酒言欢的。矛盾不是不存在,但不是有矛盾就必然弄死对方,那是流氓的想法。大国当然不是流氓,不会朝自己肚皮上开两枪,不是流氓的人遵循现代社会的种种规则,在现代社会,中国和美国这种关系,就叫 – Partner。

Partner意味着可以竞争,可以合作,可以斗争,也可以让步。

我们都是地球的Partner,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

所以,陈水扁那边就算了。

邓公说,发展是硬道理。这话该记住一千年。

谈判桌上握手,可以并不真诚,但如果不是视对方为Partner,那大可不必坐到谈判桌前面来。

基廷的话是废话,但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完]

家园 ~~这回这沙发是我的了吧?
家园 弄个板凳
家园 绝!看来这几天真的修成正宗沙发党了。

弗劳尔!

家园 严重同意:基廷说的是废话,但表明了一种态度
家园 【文摘】中国人一天到晚忙的是什么?

忙着修房子,造楼,把马路挖开,填上,再挖开。。。养贪官,反贪官,杀贪官,再养。。。上网,下网,挣钱,炒股,写博客,骂方舟子。。。

家园 很有道理,能坐下来谈了本身就是个态度
家园 台湾的“新闻自由”让我想起马克吐温的一个笑话

马克吐温在《艰苦生涯》中说,他们在旅途中遇到的一家饭馆吃饭,招牌上写着:价廉物美,欢迎选择。可是待到一行人坐定,发现可吃的就只有一条鱼,而这条鱼显然已经去世有些日子了。

无奈之下,马克吐温不免抱怨:“那么,这有什么可选择的呢?”

“有,吃还是不吃。”

台湾的“新闻自由”庶几相似。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