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河里貌似搞电讯的人不少,能否给分析一下现在天下局势 -- 风北客

共:💬50 🌺4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河里貌似搞电讯的人不少,能否给分析一下现在天下局势

包括各大公司未来走势的预测,最好对技术发展方向和将来一些可能的大的变化也预估一下,正在犹豫是否要转行混进电讯业。

家园 大拿都放假了?
家园 大部分都魂出来了,你还向扮伪军挤进去?!
家园 基本建设方面全IP网(光缆似乎仍然过剩),无线方面混合组网

趋势的不敢乱说,最近看到的一些现象:

基础运营商仍然不见起色,沃达丰巨亏.中国的GSM卖得很好,3G方向仍然没有全面突破。手机已经成为消费品。O2正开始鼓励大家减缓更新手机的速度。所有人都在找新的杀手应用。英国电信的FUSION是个很有意思的前瞻性产品,值得关注,不过现在仍然不赚钱,也不主流.另外,电信业不会是中国人的天下.专利壁垒仍旧.

家园 其他行业更难混呀,要不就要去传统行业,哪更加是一点优势都没有了

我很感兴趣向爱立信和nokia这样的公司在整个盘子的位置,前面某位大拿不分析么,除了思科和高通日子都不太好过,华为这样低成本的中国企业太有竞争力。那么我想了解一些,华为在市场方面和爱立信和诺基亚这样的公司比,差异主要在什么地方?

其实3g现在我也觉得没有任何杀手级应用,未来短期主要大方向还是行业应用,家用估计也是以远程控制,远程协作,教育,交易什么的,倒是游戏的势头会比较明显。今天还和一个前同事讨论爱立信现在在搞的手机电视到底有没有意义。

家园 我去年已经转行了

感觉通讯行业已经过了高速成长期,其实关键是杭州没有比较好的通讯行业,

家园 这个天下指国内还是世界?

抛块砖,没查资料,随便聊聊。

听说国内连IP电话都没有做起来,只有几家大电讯公司有执照做,但他们都不做,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电讯的未来走向,韩国去年做的Wibro模式比较典型吧。

日本则是NTT开始大规模铺设光缆,提出2010年为止给3000万用户提供光缆到户目标,不过目前由于光缆到户价钱比软银的ADSL差不了多少,这个目标值肯定提前实现。日本的次世代网络将是光缆为主体,移动电话网,无线WIMAX可自动切换融为一体的网络形式。当然电线网,PHS等也会融入其中。

自己觉得嵌入式电子产品和网络的融合也是很大的一个领域。

家园 我觉得电信总的来说以后的发展机会还是挺大的

不过产业重组变化也会很大,不管是大的设备制造商还是营运商,风险都不小。 这个产业现在是处于投入太大与发展太快的矛盾中。整个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肯定会是天文数字,可是新一代的通信技术的发展却是越来越快,研发的成本也很高,一旦走错一步,甚至只是走慢一步,昨天还是行业的老大,今天就可能面临出局。

电信以前一直是天生的垄断产业,但现在面临市场的重分和细化,不光是传统的通信服务不断升级同时成本降低,许多原来没有的新的通信服务也不断出现。一方面那些旧的大公司财大气粗,在市场上很占优势,另一方面是所谓的船小好调头,新兴的中小型公司凭借新技术也可以在市场上如鱼得水。现在营运商的日子好像比设备商好过一点,但是也面临许多中小公司的激烈竞争。如果说现在的电信业的老大们几年后大部分会被取代,甚至被人买掉,又或者出局,我都不会奇怪。不过总有人取代他们,电信跟电脑一样,都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也是发展最快的部分。

技术发展方向受市场的限制和左右,这点在电信业上特别严重。所谓挖金子的没发财,卖水给挖金子的倒发了财,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技术发展方向也不那么重要,这可能也是很多大公司转向服务业的原因吧,不是说以后没有软件业,只有服务业了吗。我们的口号是,风险留给公司,自已还是最好向特别能赚钱的咨询顾问方向努力。

家园 大拿不敢称,俺也就是个混饭的角色。知道多少说多少

吧,其实老兄的水平才能称大拿。

欧洲北美的电信设备制造业,以前其实也就和汽车工业国防工业差不多,是很垄断的行业,技术进步极其缓慢,七八十年代叫贝尔大妈用电话线路通格MODEM都要交很多钱。我听老鸟们讲过最早的unix的研发过程,和中国八十年代的国营企业也没啥不同。造成这个巨变的,我看有几个原因,ip,wireless,optical以及开源运动的技术进步是最主要的原因,当然克林顿时代的法规变化也起了推动作用。朗讯北电之类的企业都有很浓厚的老垄断企业的味道,因此也就最先完蛋。过去北电做个程控交换机,一上就几千开发员,小公司根本就负担不起。现在一般的大项目也就几百人(在大公司里),在STARTUP里也就几十上百人了,这就大大降低了入门门槛,为亚洲公司的成长铺平了道路。就我个人的体会,100人100M的STARTUP,如果每个位置的人都找得好的话,三十个人也一样玩得转的(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实际中很少见到)。

设备卖不动,卖出去的没利润,这边的公司乍活的?那就靠工程和售后这一块了,华为之类在国外的软肋就在这里。这边卖设备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卖了以后有很大一块的的利润就来自服务了。你买了我的光交换机,机房电源啥的,多半也得交给我,记账啥的,不交给我出了问题光协调就是大问题。老外做生意一般是很有服务是要给钱的基本CONCEPT的,你买个电视都有人要拉你多买几年的质保。问题是设备被华为拉去了,服务合同华为也必然要加入竞价,这是让国外的老大们最痛心的事情了。

目前我听到的消息,华为在欧洲这方面是做得不大好的,客户抱怨不少。华为还没搞好这样一个服务体系,关键是中国人的英语没印度人好,这个服务也很难在中国做,只能当地雇人。这个领域,印度人很牛,我知道的这些活一般都是大公司几轮外包以后落到印度去了。中国牛的是做东西,软的东西还是印度厉害一些,比如金融电信业服务的外包。爱立信之类在国外比华为牛的地方就在这些地方。

如果老兄想在国内做这块,我认为是没问题的,因为没有语言和业务理解的问题。在国外难度就很大。别的不说,人都不好找。

家园 我来说几句吧

通信业已经变成传统产业。尤其是系统设备这块,对于设备商来说,技术过剩的厉害,系统设备几乎已经成为了鸡肋。产品象白菜一样大甩卖。

尤其中国设备商的加入,搞得别人都赚不到钱。所以不管世界上那个运营商要买设备,都要拉一个中国设备商用来压价踢场子。迫于中国设备商的压力,国外的巨头纷纷合并,我们可以看到什么爱马啊,诺西啊,阿朗啊,但是仅仅合并,也不能真的赢得优势,所以这次不仅仅是一个冬天,很可能要进入冰河。不过设备商巨头们还有一层棉衣,那就是服务。人家买了你设备,可不是仅仅就那几个破机柜,还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服务。在这方面,中国设备商还要差很多。不是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3代吗,现在中国的设备商还是土包子,在服务方面距离世界第一阵营还有很大差距。正因为如此,国内最好的HW,也没有突破北美市场,突破欧洲和日本市场也就是这两年才做到的。

另外,发现兄弟们开口闭口都是技术如何如何,呵呵,在2001开始的通信业冬天中,绝大多数以技术为导向的公司都死光光了,剩下的几个跨国巨头也元气大伤。他们不是技术不够先进,而是太先进了,李富贵说什么来,领先一步要做先烈,领先半步才能活得舒服。所以技术领先的也几乎全当先烈了。没有当先烈的,也势力大损,很多从此一蹶不振。

看到下面一个兄弟提到wimax,现在好多大公司都放弃3G,去搞所谓的wimax。wimax的另一种说法,就是3G失败者俱乐部。3G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呢,wimax应用遥遥无期。

说到趋势嘛,HW的老大十多年前就预言,未来的全球通信设备市场将三分天下。现在看来,世界似乎正朝这个方向发展。小公司越来越难以存活,最后几乎统统死掉,大公司凭借端到端的全套解决方案和良好的服务,才能继续生存。

家园 半夕阳产业

这么说吧!2000那一波热潮,过度开发,把今后20年的生意都做完了。

IPv6是唯一可能的亮点,但要靠人民群众的接受度。美国政府倒是在强力推IPv6,现在你要拿政府contract,必须是IPv6 ready才行。

家园 感觉政府的政策很重要,

通讯与制造业的融合还是前景蛮好的,而由此诞生的服务行业也是很大一块,比如家电产品和网络融合,比如交通工具和网络融合,机器人(生活型)和网络融合。整个社会的生活都用网络连接起来的话,该领域软件人员还是有10-20年左右的工作机会。当然如果全球经济跌入低谷除外。

这是从日本的角度来看的,这边实行E-Japan政策。

家园 老兄说的对,从2000年开始,技术越高级的STARTUP死

得越快,无数的高级技术和无数的VC被消灭了。

现在的技术已经远远超出了需要。就光通讯领域来说,2000年就有的产品规划这七年来可能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形成了产品,还没有听说那个2000年后成立的STARTUP已经BREAK EVEN.光ottawa一个地方,消灭的VC不下10亿美金。美国就更不用说了。

我估计光通讯公司再死60%,可能就差不多了。北电和CIENA因为有老客户,光通信都开始有见底的迹象了。小公司还是不行。

家园 跟IPv几好像没多大关系

1。电信业的问题和IPv几无关,用户根本不在乎甚至不知道下面是IPv几。

2。电信业的根本问题是应用问题,没有新的应用来需要新的技术升级。没有增长点大家就都玩生存游戏,规则大不一样。根本不需要这么多设备商,服务商则会利用手里的客户接入资源进一步走向整合和垄断。

家园 嗯,天下当然只有1个天下了

自己觉得嵌入式电子产品和网络的融合也是很大的一个领域

这个现在做的很多,但是还是没杀手级的应用,都在广播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