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大和号驶向何方 -- 谈日本的右翼电影 上 -- 萨苏

共:💬54 🌺9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大和号驶向何方 -- 谈日本的右翼电影 上

这个标题很容易让人想到最近日本出的一部影片 -- 《男人的大和号》,为了制作这部由佐藤纯弥导演的大作,日本特意建造了一艘与二战大和号同尺寸的模型 – 不过是不能动的,和北海石舫一样。

那么,我的意思是不是这部影片是一部右翼影片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影片《男人的大和号》的海报。从广告词看,它说大和号里的不是英雄或者受难者,而是普通的“男人”,这“男人”两个字很让人琢磨,要强调的是人呢,那这部影片的主题就是人性,是反军国主义的。要强调的是“男”呢,那就有些歌颂军国主义日本兵的意思了。这部影片是右翼电影么?冰冷雨天兄说不是,萨的看法呢?我们看下去再说吧。

对日本的影片判断它属于左翼还是右翼,其实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曾经颇有不少美国人有这样的看法 -- 日本的影片都是左翼的,甚至在二战中都没有生产过右翼的电影。不要笑,这个观点可以在美国著名作家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中找到,其原文如是:“看过这些电影的美国人常常说这是他们所见过的最好的和平宣传。。。因为这些电影涉及的尽是战争的牺牲和苦难。。。这些电影不管是取材于日俄战争,还是取材于中国事变,反复出现的是泥泞中的行军、普通战斗的痛苦、僵持不下的战役等等单调的老一套镜头。终幕镜头不是胜利,甚至也不是高呼“万岁”的冲锋,而是在某个一片泥浆的毫无特色的中国小镇上的宿夜;或者映示出三次战争的幸存者,他们是分别重残、跛足和失明的祖孙三代人;再或是叙述一个士兵战死以后,其本土的家属如何为失去丈夫、父亲和一家之主而哀悼,如何振作起来,在没有了主心骨的情况下顽强地生活下去。“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美国无论在占领日本期间还是之后,对日本电影界一向采取颇为宽宏的态度。

不幸,本尼迪克特并不是糊涂的美国大兵,她是社会学者,研究人类文化的,所以很快就发现前面所说的这些日本影片,比如《上海的陆战队》恰恰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典型作品,普通美国人作出错误的理解,是因为他们认为天下的电影都应该是好莱坞式的,最后正面人物大获全胜,风光无限。

这个理论运用到日本人身上整个满拧。

传统日本人的思维比较特别,经常带有一种疑似自残的冲动,所以他们是悲剧而不是喜剧的崇尚者,在他们的电影中,“英雄人物”越是死得惨不忍睹,越容易引发观众的激情与共鸣。所以,恰恰是银幕上那些瘸腿盲眼的日本兵,激励着日本人疯狂地去参加法西斯军队,去烧,去杀,去抢掠。

所以,看到日本的电影描述战争的苦难,千万不要就此认为它是一部反战的,反对军国主义的影片,要仔细看它的内容,说不定它的目的正是用这些苦难来衬托主人公排除万难来效忠天皇,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呢。

但是,也可能我们看完日本关于战争的电影,会感到日本电影都是右翼影片,根本没有左翼影片,也就是说,都是不知改悔美化侵略战争的。得出这种结论的可能性也很大。

这是因为日本战争电影中,尽管很多主人公表现出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期待,甚至对上层军国主义的质疑,但是,最后往往还是选择战死。也就是说,最后还是给天皇和军国主义当了炮灰。比如电视连续剧《阿信》里面,阿信温和理性的儿子最后也从军,作为日军的一员死于菲律宾。按照我们的想法,这不是说进行侵略战争的日本兵都是“温和理性”的人么?这叫哪门子反省呢?还不如说是花岗岩脑袋。

实际上,这恐怕认识也不全面。有很多日本电影,确实是抱着反战或者说否定侵略战争的目的来拍的 -- 二战日本死了那么多人,他一点儿不反思也不正常。比如《阿信》。之所以拍出这个我们不能接受的结局,原因大概有两个。第一,还是日本人的独特思维,欣赏悲剧人物,最后正面主人公大多数都要死掉的 – 那么,既然是军人自然要死在战场上,于是主角的结局往往是被反法西斯军队消灭掉,而成为天皇的炮灰也就不奇怪。也只有主角或部分主角死掉,他们对战争的反思才会更好地为观众所注意;第二,日本文化有很大局限性,比如,日本文化中缺乏“起义”这一因素,至今缺乏对错误的上位人物进行挑战的勇气。所谓“如果天皇确实昏聩,残酷暴虐,我们也只有到樱田门外去集体痛哭,希望天皇被感动改过”就是典型的日本思维方式。所以,期望日本人认识到了战争不对就造反主动成为反战同盟的成员,是不太现实的,这种时候他们比较崇尚的解决之道是留言反对战争,然后自己去死。现实中即便是日本共产党员伊藤助男,可以为抗日联军留下一车弹药,自己还是选择自杀了。其实,日本反战电影中出现这样的人物,想说的是 – 即便是战争中为天皇战死的人,也不都是积极去打仗,并且认为战争是正确的。

在日本人的看法中,支持和平,反对战争是“大义”,可是如果不去死,又是“胆小鬼”,于是导演只好安排这样的主角去死掉了。

其实,多年来看过的很多日本影片,其中都有左翼的因素,也有右翼的因素,难以单纯地认为它是左翼或者右翼,这也符合大多数日本人脑袋里有左也有右的状态。比如鼓吹日本军国主义的《啊,海军》,几乎通篇都是对于日军的赞颂,甚至东条英机都以相当正面的形象出现,显然是属于右翼的影片 – 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部影片开始就是日军军校学员唱《元寇》一歌,隐喻二战中日军的作战是保卫国家。可是日本人显然没有想过,既然日本人连几百年前蒙古人入侵日本都记得这样清楚,现在却要求中国人忘掉几十年前被侵略的历史,是否有些滑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文革中一度与《联合舰队》,《山本五十六》一同被作为内部影片观摩(林立果很喜欢)的《啊,海军》,内容典型的右,但是主角最后却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战行为

然而,其主角平田一郎,经过战争的洗礼后日益成熟,最后却选择了对战争的质疑和否定,他从战场上被调到军校担任教官,却对学生们宣讲战争不是日本发展的正途。平田在影片的最后,让学生们尽量远离正在进行的战争,等待和平而在战后去搞建设,而他自己选择了遵命到冲绳去撞击美军舰艇 -- 一个典型的前面所说的矛盾形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平田的真实原型,日本著名战斗机王牌飞行员坂本明在战争最后阶段自杀撞击了美军航空母舰企业号,引发了一场大火,这是真实的战斗照片。图中可见被崩飞的前部升降机。不幸的是坂本撞击的部位虽然要害,但下方正好有两个装满卫生纸的舱室,吸收了大量的爆炸能量,结果企业号只受伤而没有沉没。

其实,无论是《啊,海军》还是今天的《男人的大和号》,他们的出品人都是雄据日本电影界排头的两大公司 – 东宝和东映。这样的电影公司其主要目的还是盈利,而不是为政治服务,所以,传统的日本电影,左翼右翼有相互交融的现象,因为它是为票房服务的,只要有钱赚,左或者右都不是既定立场,而作为大公司,他们也不愿意把事情做绝,所以“派性”也就不会十分明确。倒是可以从电影的左右程度,可以看出日本民间的态度,酷似风向标。

回到《男人的大和号》,其导演佐藤纯弥本人是一个倾向于自由和平主义的导演,他的作品包括我们熟悉的《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追捕》和《人证》。《男人的大和号》中,也颇反映了佐藤纯弥一贯的精神 – 从战争时期少年与今天少年生活的对比,展示了战争与和平给人类带来的完全不同的生活,而表现和平的可贵;在影片中揭露了大和号被迫出击是迫于天皇的命令(此前日本从不承认这一点)而不是为了求胜;在大和号上的日军中,很少有人是忠于天皇的狂热分子,他们的参战多是无奈 – 真实的大和号上,狂热分子要多得多,不过也确实有类似影片中的人物。曾有回忆大和舰被击沉的最后时刻,有人狂叫要杀光日军中少佐以上的军官;其影片中日本老兵对大和号的最后告别与自言解脱,也隐含着向那个时代告别的含义。

那么,说大和号是一部反战影片呢,也不十分贴切,因为它也有不少美化当时日军的内容,比如电影中的大和号舰长有贺幸作,在第一时间就下令放弃军舰以便水兵逃生,从珍视生命拒绝战争角度这么拍也未尝不可(能够更多地认识到人性是日本二战以后多少的一个进步),但真实的历史上,这位有贺大佐在这一战中当军舰向左侧严重倾斜时并没有下令放弃,而是残忍地下令向右侧主机舱注水以恢复平衡,而这时舱中的日本水兵并没有接到任何命令,结果数百水兵惨遭淹毙。

真实的“皇军”并没有那样多的博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男人的大和号》的另一张宣传广告。实际上,在日本对这部片子最狂热的并不是老日本兵或者右翼分子,而是模型爱好者。

[待续]

家园 沙发并送花!

久违的萨发

家园 板凳花
家园 确实。

倒是可以从电影的左右程度,可以看出日本民间的态度,酷似风向标。

家园 天花板花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卫生纸?

不幸的是坂本撞击的部位虽然要害,但下方正好有两个装满卫生纸的舱室,吸收了大量的爆炸能量,结果企业号只受伤而没有沉没。

不是来自硫黄岛的吧。

家园 请看这段描述

在激烈的战斗中,一架特攻机冲破火网凌空而下,它瞄准的是美国航母“企业号”,在撞中敌舰前的一刹那,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投下了炸弹,这颗炸弹穿透四层甲板后,在一间装满卫生纸的舱室上方爆炸,卫生纸象弹簧一样被压缩,巨大的反作用使爆炸的破坏力转而向上,瞬间四十多米长的一段飞行甲板象蛋卷一样卷了起来,并燃起大火。身负重伤的企业号不得不退出战斗序列。。。。海军仪仗队按照标准的仪式海葬了这位勇敢的飞行员,同时仔细搜集起他的遗物,准备移交给战后的日本政府。当时这样做的美国军舰不在少数,所以才有今天日本各展馆的特攻队员血迹斑斑的遗物。

家园 “血迹斑斑的遗物“(血迹斑斑的卫生纸?)

家园 我对以下的这段话有认同感

男人的大和号》的另一张宣传广告。实际上,在日本对这部片子最狂热的并不是老日本兵或者右翼分子,而是模型爱好者。

我之所以看这部电影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对大和号战舰的喜爱,跟政治,意识形态,什么反战,左派右派这些东西没有牵连。

家园 【原创】大和号驶向何方 -- 谈日本的右翼电影 下

萨看来,《男人的大和号》和以前的日本影片差别不大,还是一样的忽左忽右,亦左亦右之品。而这样的影片,对日本观众的政治影响也不大,我所见过喜欢这部影片的日本观众,大多数是模型爱好者。

要是细细品评,至少有一点,说明“大和号”多少向右转了一点。

一九五三年日本也曾经拍过一部《大和战舰》,内容与这一部相似。当时,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她的前甲板就是日本投降签字的地方)停泊在东京湾,日本导演联系美国舰长,请求让密苏里号作为大和号的替身拍几个镜头。爱凑热闹的美军欣然答应。然而,当听说日本人想在密苏里号头部挂上代表日本海军的菊花徽进行拍摄时,美国人觉得不妥而质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这是美国在二战中最强大的战列舰,有趣的是日本曾经进行模拟测试,认为如果是两条大和号和两条密苏里号交手,大和号多半要败。这有点儿奇怪,因为无论主炮口径还是吨位,密苏里号都不及大和号。大和会败的原因是雷达不行,远程对射时,如果对手的两艘军舰相距不到一公里,它会把两个目标当作一个,那炮弹肯定不知道扔到哪儿去了。

结果就是这个质疑吓坏了日本摄制组上下,连忙表示放弃,连约好的其他镜头也不敢拍了。看看《男人的大和号》上面频繁闪耀的菊花徽,不能不承认日本人的胆子越来越大了。

但是,今天的日本电影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非传统影片,那就是真正的日本右翼电影开始出现了。如果用“大和”隐喻日本的社会空气,从这些右翼电影的出现说“大和号”在右转,或者说日本社会给了右翼更多活动的空间,不算夸张。

这种右翼电影的典型就是重提“大东亚共荣圈”,美化战犯东条英机的电影《自尊,命运的瞬间》和美化二战日军,称其带领亚洲殖民地各国反抗西方列强的《独立 17805》。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独立,17805 海报,影片明确地表述着一个日本军国主义者至今念念不忘的主题 -- 日本发动战争,是因为亚洲只有日本一个文明国家,其他国家都是部落,蛮人和生藩(中国也不例外),日本是去传播文明,并指导和带领这些国家怎样反抗西方列强 -- 说日本人有这种观念,我觉得是一点都没有冤枉他们的。看看东史郎日记的全部吧,即便是所谓“左翼”的日本人,当时对中国也是一样的看法(比如中国人不知道人要洗澡,要日本人来教了才学习这种习惯)。

说这种电影特别,在于它们都不是针对票房的产物,而是“政治挂帅”的作品。拍这样的作品,其目的就是宣传右翼政治思想,试图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在二战中的败战翻案。

看看拍摄者就可以明白,这两部电影的投资方都是与电影一直没有多少关联的“东日本住房”公司。这家公司本身是一家以盛冈为中心的大房地产企业,资本五十九亿日元。虽然它的业务与电影无关,却投斥巨资拍摄这两部作品(但是因为缺乏经验,布景等方面毛病不少,难称精品),为了拍摄这些作品,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东京映像制作株式会社”。

“东日本住房”公司为何要投巨资拍电影呢?看看他的负责人就知道了。

“东日本住房”的总裁中村功,是日本右翼最为活跃的分子之一,也是日本右派政党自由青年党的党首,政治上积极主张推进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反对日本的所谓“谢罪外交”和反省历史,认为今天的日本是“影”,而历史上的日本是“光”。中村同时是“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的成员,一直致力于推动对现在日本教科书的重修,称要改掉现在教科书中的“自虐史观”,要作“堂堂正正的日本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村功

有这样的背景,中村通过“东日本住房”投斥巨资拍摄反映右派立场的电影,也就不足为奇。而他为此寻找的导演浅野胜昭,也是“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的成员,双方的观点可谓珠联璧合,同类相聚。而大肆放映这两部影片的都是东映公司旗下的电影院 – 东映公司总裁冈田茂,也是曾经在二战中在日军航空队服役过,战后在学校指挥右翼学生镇压左派运动的人物。

事实上,这两部电影的主题都是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定位进行了极大挑战。

《自尊,命运的瞬间》,1998年出品,描述的是东京审判期间,日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从被捕到判处死刑的经过,以“圣者”的形象来描述东条,而把审判东条英机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的法官统统当作反面人物来描写。通过东条之口,将日本在二战中发动战争的罪行美化为自卫和“将亚细亚各国从欧洲列强手中解放”。以此质疑东京审判,并称其是“将战争的责任强加于战败国”。整个影片中,东条表现出的是在家中为“好丈夫”,“好父亲”,在法庭上是为了捍卫日本的尊严战斗的斗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自尊,命运的瞬间》中美化的东条英机在美军逮捕他时自杀未遂,事实上战后他的同伙多自杀谢罪,也有不少人劝说东条切腹。但东条认为那样太痛苦,于是选择用手枪,且一直拖延,自称要到美军逮捕他的最后瞬间才死(要是美军一直不抓他,是不是就不用谢罪了?)。而他的自杀方法更是可笑,居然是请医生在胸口上画个圈,标出心脏的位置作为靶心。不过他还是没有自杀成功,原因呢?冰冷雨天说因为东条还要天天洗澡,于是每次洗完要由其夫人重画,结果就画偏了。。。这样说来,东条在此后法庭上的表现,用中国人的说法,叫做“破罐子破摔”

实际上,尽管年轻的观众中有惊呼“一直被洗脑,看了这个影片才得知真相”的,但大多数日本观众对这部片子反映并不好。这实在是因为东条英机本来在日本人中就有很不好的形象,战时以破坏民主制度而著称,被称为“剃刀东条”。即便是电影中,也不得不借东条孙女由布子的同学之口,说出:“她爷爷是比小偷还坏的坏人”由于东条执政给日本人自己带来的痛苦,略知当时历史的日本人,都难以接受这样一个好得出格的东条。在网上对这部片子进行评分时,满分一百分的情况下,该片只得到了48.91分,低于大部分影片的平均水平。娱乐度更被评为0分。从日本普通人的角度,更多的不认为是“重现历史真实”,而认为是一种“戏说”,毕竟推翻整个东京审判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独立 17805》,2000年出品,内容描述的是日本军官岛崎中尉为首的约两千名日军官兵,在日本战败后留在印度尼西亚,帮助组织印度尼西亚独立军与荷兰殖民者作战,终于使印尼获得独立的情节。17805的含义即5年 – 1945年,8月17日,是为印度尼西亚的独立日。作者通过这段情节的描写,试图说明日本在亚洲不是“恶人”,而是受到欢迎的“解放者”,是对亚洲各国摆脱欧洲殖民统治的支持力量。宣传海报上称其为“为了印度尼西亚独立而战的日本人的故事”。

这样的作品,在亚洲各国自然引起轩然大波。日本曾经奴役过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多个亚洲国家(后来的印尼总统苏哈托曾在日本人手中当了多年傀儡),造成极大的伤害。这样明目张胆的“翻案”显然不受欢迎。日本国内对日本旧军人曾经参与印尼独立这一历史事件并不熟悉,但是,很快就有在印尼确实参加过印尼独立战争的日本老兵站出来说了良心话。老兵土歧时治说道:“我不是自己喜欢留下来的。怎么舍得自己的祖国呢?怎么舍得自己的妻子呢?留下来是没办法啊。这个话请讲给祖国的人们听。”老兵富永定芳则说:“战败的时候苏门答腊岛上一片混乱,军纪瓦解,士兵纷纷对空对树乱放枪。我无法承受这种压力,才带枪出走的。故乡?远远想想就可以了,反正我的父母也都死于战争了。”其他老兵也说了残留于印尼的各种理由,如怕被当作战犯,或者认为回日本会被阉割作奴隶等。(《给孙辈的证言》第十七集,新风书房出版)总之,与《独立》一片的内容大相径庭。

这样,对《自尊,命运的瞬间》还出于猎奇不错的票房,在《独立,81705》一片上映时就出现了严重的下跌。为此,由于该片耗资巨大(15亿日元),收益甚微,影评家更称之为“歴史偽造の「教科書」映画版”(伪造历史的教科书的电影版)“私たちの良心の存在を示すためにも、こうした映画を許すわけにはいかないのである”(我们为了证实自己的良心,也不能允许这样的电影存在)(摘自《日本电影的自由与真实》,影评家山田和夫)

因此,拍摄这两部电影,并未在日本民间产生一呼百应的效果,摇旗呐喊的还是原来的右翼分子,而经济方面损失巨大,被青年自由党视为“党首事业失败”的典型,该党所属的多名地方议员,议员候选因此全部脱离该党,转入自民党和维新政党,使青年自由党一蹶不振,到今天只剩发行党刊《渔火新闻》维持着党的存在。

两部电影搞垮了一个党,也算是世界政治史上的奇观。

其实,对于这两部电影的炒作应该说十分红火,这两部电影上映前也的确一度成为影视界注目的焦点。但是,票房差强人意。其中原因何在呢?

从娱乐性角度,因为这两部片子的制片厂商是刚刚成立的东京映像制作公司,成员经验和配合都不足,拍摄水平有限,看其中不时露出破绽的布景,漏洞百出的对话,表情夸张的表演,有一种钱没花到点儿上的感觉 -- 毕竟,拍好片子需要一定积淀,不是临时抱佛脚可以的。所以,日本社会对这两部片子的观赏性都给与很低评价。

从社会角度,日本现在的年轻人中,受西方影响较大,注重享乐与个性,对政治的兴趣不高,成年人由于近来右翼越来越露骨地宣扬暴力,粗暴对待不同派别,也产生了逆反心理;至于年龄更大的人,从印尼老兵的主动出面来看,了解历史真实的人,对戏说,也是不甚愿意苟同。毕竟,他们是真正知道战争的灾难的。

今年,日本人口近百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老龄化的日本内部困难重重。看来大和号就算是想往右转,能带动多少人,也很可怀疑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真实大和号的最后遗影,由于灌水后倾斜太大,这艘七万多吨的超级战舰弹药库中炮弹滑脱,引发大爆炸,其残骸被炸成了两截,至今长眠在东海之中。诚如影片所言,日本不彻底告别大和号代表的这个过去,难以获得新生

[完]

家园 沙发
家园 一花双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误会了,我不是怀疑卫生纸可以减轻爆炸威力~

只是现在有部电影叫《来自硫黄岛的“手纸”》

家园 花献老萨。呵呵。

其实日本宣传大东亚共容挺好。对其他小国来说是以日本为头还是以中国为头还不都一样。中国不好说什么共荣,就让日本说去,最后只要有利的是中国就好了。

家园 花,萨大最近评论文章多起来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